稍息 立正 齐步走——浅谈一年级“解决问题”教学策略的几点建议论文_楼佳君

稍息 立正 齐步走——浅谈一年级“解决问题”教学策略的几点建议论文_楼佳君

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白马镇中心小学 322200

摘 要:此篇以小学一年级为例,从养成良好的图文阅读习惯,迈出稳健的第一步;正确分析数量关系,不走“冤枉路”;做好自查,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好坚实的“地基”三方面来说一说一年级“解决问题”教学中的典型错误和相应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解决问题 数量关系 错题

纵观一年级数学教材,不难发现,贴合一年级的年龄特点以及识字量的变化,“解决问题”在整个教材中的分布是循序渐进的,从“看图列算式”到“图和少量文字结合”,进而至“20以内进位加法”目录下的“图文结合”。作为一年级数学教师,深知打好孩子们“解决问题”的地基,在提高孩子数学应用意识、发展数学思维方面的重要性。因而,我将孩子们练习中的一个错题为例,试图走进孩子们“解决问题”的世界,并针对性地提出个人想法,在如何解决一年级“解决问题”中出现的问题的原因及其对策做了初步的探索。

一、稍息——养成良好的图文阅读习惯

在解决问题的练习中,经常遇到以下题目类型:

孩子们看到题目做出的解答是:7-2=5(只),经过老师的引导,孩子们意识到理解错了题目的要求,但当再次遇到相似题型时,他们还是义无反顾地用了减法算式来计算。笔者认为,这种情况的反复出现,与我们在平日的“解决问题” 教学中,帮助学生读题目的过程中有意无意地给孩子解释了题目的意思有关,要提高孩子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读懂题意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

笔者认为,养成良好的图文阅读习惯,第一步应逐步做到放手让学生自己读懂题目。让他们懂得,读懂题目要做到的三点:第一,全面地读题目,了解是怎么回事;其次,抓住题目中主要的数学信息;最后,找到题目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二、立正——正确分析数量关系

鉴于一年级的思维特点来看,他们的逆向思维能力还没有得到有效的建立,往往习惯于顺向思维思考。导致其在例2中,在求“雪堆后有几只企鹅”时,学生想到的是:左边被雪挡住了2只企鹅,右边没挡住的有4只企鹅,一共有6只企鹅。同时受到了上一课求总数的影响,从而列出了加法算式。

一年级普遍存在着信息加工能力弱、抽象思维水平低的情况,对于问题的解决全凭感觉。

例2:学生列式:2+4=6。缺少对“数量关系”的分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新课标》的“新”的一方面体现在,在解决问题时,不再只一遍一遍地强调“数量关系”,而是用更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有学生自己总结出一般规律。如教材安排的,在刚学习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时候,就摒弃了运算的意义,借助了唯一的方法——数量关系式,来解决问题。“如何紧扣题意来分析数量间的关系,并直接或间接地同运算意义挂钩去确定算法”一直是老师们争论的焦点。而笔者选择让学生体会数学问题,是对生活问题的适当抽象,而不是数量关系的生搬硬套。

在例2的教学中,我在学生阅读题目后,引导学生说出题目中的“6只”和“4只”分别有什么含义。待学生们明确地知道“6只”表示“一共有6只企鹅”、“4只”代表“能看见4只企鹅”后,再引导学生思考“一共有6只企鹅”和“能看见4只企鹅”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来算出“挡住了几只企鹅?”的问题。让学生们在脑中自主地建立起“看不见的+看见的=一共”的模型,要求“看不见的企鹅”,只能用“一共-看见的=看不见的”来计算。从而形成解答此类问题的数学思维。

三、齐步走——做好自查,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好坚实的“地基”

一年级是一个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费拉登塔尔说:反思是数学的重要活动,是数学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对于小学阶段而言,解决问题能力的高低,不仅仅在于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过程和解答,还在学生对于“解答结果”的自我反思和检验。在笔者的教育过程中,一年级的小朋友“漏题”的情况时有发生。对于这种情况,“检验”和“自查”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对于学生而言,他们习惯于从做题目的角度再考虑一遍。也就是从已知信息来描述未知信息。这样对于学生而言,就容易陷入自己的思维里,理所当然地承认了自己的答案。一般,笔者会引导学生用“分析法”,再把题目检验一遍。以《例2》为例,针对“2+4=6(只)”的方法,我引导学生将“6只”这个结果代入到问号的位置。这样学生就发现了,问号处“遮住了6只企鹅”与题目中“一共有6只”,“看见的有4只”不符。说明解答方法错误了。而“6-4=2(只)”的结果代入后,是正确的。

像这样经过有意识的经常训练,可以逐步地提升学生的思维自觉性,同时积累更多的解题经验,为升入高年级解决问题的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于一年级而言,解决问题要分析问题与信息之间的数量关系是一个难点。为突破难点,减少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错误,在平时的教学中,寻找学生出错的原因,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等等,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探索解决方法,真正做到“因学定教”,进而达到减少学生顽固错误的目的。

论文作者:楼佳君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9年6月总第17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4

标签:;  ;  ;  ;  ;  ;  ;  ;  

稍息 立正 齐步走——浅谈一年级“解决问题”教学策略的几点建议论文_楼佳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