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柴家门镇鸡儿咀学校 730700
摘 要:英国学者麦克菲尔指出:任何道德教育课程如果局限于教室里,不指向社会现实,实质上不是道德教育,是非道德教育。小学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以小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的综合性课程,旨在通过对学生生活的引导,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以及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因此,教师应以学生生活为基础,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生活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课堂,合理地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 生活化 策略探究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新课改下的品德与社会学科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是集智力的开发、德育的渗透、心理的健全于一体,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就要遵循学科特征,以学生为中心,在丰富多彩的生活空间展开教学,这样才能还原品德与社会学科原有的生动与活泼,让教学富有生命活力。
一、创设情境生活化,拓宽学生视野
教学情境生活化可有效地引发小学生们的情感共鸣,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扩宽学生的视野。课堂教学的方法应该不断更新和完善,要符合现代教学的发展特点。积极地让学生参与进来,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在进行举例讲解以及情境再现的时候,老师应该充分结合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不可以生硬地讲解给学生,这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认知。比如,在进行《说声“谢谢”》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讲解时,目标就是让孩子明白应该对给予自己帮助的人说声谢谢。为了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该情境的真实模拟,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一个情境,让学生通过话剧的形式进行表演。具体的内容就是一位学生帮助摔倒在地的同学,帮助那位同学止血,然后同学致谢的一段情境。在该话剧演出的过程中,学生们一直都全神贯注,看得津津有味。因为具体的情境可以让学生产生一定的亲切感,联系到自身的生活实际,让他们内心受到感动和共鸣,认识到互帮互助以及感恩的重要性。
二、拓展问题生活化,激活创新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基于此,老师应该在课堂上设置一些可以引发学生兴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自我思考能力,让他们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积极地融入课堂。在提问的过程中,应该注重问题的质量,要能够接地气,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保证小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质疑答疑过程中,形成自我的思考模式,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在小学品德与社会《公共场所拒绝危险》课程讲解中,我会为孩子放映公共场所发生安全事故的真实视频,让孩子在视频观看中意识到不遵守规则的后果,使其能够在今后的生活中重视公共安全相关的规则。而且还会结合生活中的一系列问题进行提问。
三、布置作业生活化,摆脱形式主义
以往教学都是极具应试化的,布置的作业常呈现机械性和单一性,过于形式主义,学生也只是为了完成作业而做作业,从而失去了作业布置的真正目的与意义。当前教育背景下,教师在布置小学品德与社会作业时切记不可以呆板,要反映时代的要求,基于现实生活进行布置,引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完成作业的同时能有效地将学到的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等进行有机结合。布置的作业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不是作为一种压力存在,从而成为推动学生学习的一大催化剂。比如,在完成小学品德与社会《交通与我们的生活》一课教学后,学生都能意识到交通运输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性,交通工具可极大地方便我们的出行,我们要爱护公共设施,遵守交通规则。在具体作业布置时,将作业与实际生活相结合,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时勤动脑、多思考,培养其终身学习的意识。我布置的作业是要求学生独立自主地设计我市交通的方案,在方案的设计中要重视交通开发。如果在设计过程中出现相关的问题,可以向导师和家长请教,然后应当融合我市的现状,做出最合理化的方案。
四、立足生活需要,回归生活
在确定品德与社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懂得以学生的生活作为起点,能够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互联系,从而动态地生成教学目标。并且明确情感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行为与习惯目标。教学目标的导向和归宿在于,基于儿童的生活,不仅要考虑教材,同时也需要分析实际的生活情况、发展需求以及身心特点,这样才可以确定教学目标。如,在《拒绝诱惑》的学习中,可以从细微入手,能够让学生形成基本的诱惑抵抗能力,能够认清楚哪一些诱惑是存在“问题”的。所以,在设置这一堂课教学目标的时候,不仅要懂得立足于生活现实,掌握一些安全的注意事项,同时还可以补充一些在日常生活之中不常看到的知识,让他们在头脑之中紧绷“抵抗诱惑”这一根弦,为今后的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让行为规范真正从实际中来,最终通过修正之后,又能够反馈生活。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要坚持“生活即教育”理念,寻求学生与生活的契合点,将课堂延伸到课外,透过生活中的小事学习知识,同时教师还要做好榜样,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激活小学品德课程,赋予教学更多活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强 浅析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的生活化教学[J].速读旬刊,2015,(11)。
[2]王瑞卿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生活化策略探究[J].学周,2016,(36)。
[3]段红国 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化教学优势研究[J].赤子,2015,(12)。
论文作者:张发伟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4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3
标签:品德论文; 作业论文; 学生论文; 社会论文; 情境论文; 小学论文; 生活化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4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