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审计学会首届审计专业人员论坛综述_政府审计论文

中国审计学会首届审计专业人员论坛综述_政府审计论文

中国审计学会首届审计教授论坛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教授论文,论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为组织高等院校教授、专家开展审计理论和审计教育研究,推进学术交流和信息互通,搭建审计研究平台,中国审计学会于2011年10月29至30日在南京审计学院举办了中国审计学会审计教育分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审计教授论坛。论坛的主题是“政府审计理论框架”和“政府审计职业培训体系”。来自中国审计学会和全国40多所高校的74位代表.以及南京审计学院的教师代表参加了成立大会和论坛。会议收到论文50多篇。编入论文集24篇,14位专家学者作了专题报告。

石爱中副审计长在审计教育分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审计教授论坛上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审计研究应用性强、学科跨度大,希望通过审计教育分会的平台.经过努力能够使审计学具备更多的科学特征,使其能在正确的方向上向真理逼近。他希望审计教育分会能够推动审计理论特别是政府审计理论的成熟:推动审计技术方法的创新;推动审计学科建设;推动审计职业培训体系的形成和培训手段的创新;推动审计国际交流的开展,向世界宣传中国审计的发展,提高中国审计在世界职业界的影响力;推动青年审计研究队伍的建设,保障审计事业的发展后劲。

中国审计学会会长翟熙贵为审计教育分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审计教授论坛致辞。他指出,审计理论是审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审计事业科学、持续发展的支撑。审计教育分会当前首要的任务是下工夫开展审计基础理论研究,搞好审计教学研究,突破中外审计教育的节点,推动审计教学工作健康发展。

论坛期间与会代表从国家治理的视角,对国家审计理论体系框架、逻辑起点、理论最新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交流。现将论坛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关于国家审计理论框架的逻辑起点

纵观审计理论框架的逻辑起点,学术界多年的研究中不乏审计假设起点论、审计本质起点论、审计对象起点论、审计目标起点论、审计环境起点论、审计职能起点论、审计价值起点论等观点,但始终未形成共识,本次会议再次提出这一论题。

南京审计学院尹平教授认为,目前构建国家审计理论体系的主客观条件趋于成熟,构建国家审计理论体系已成为现代审计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国家审计理论体系应以国家治理与国家经济安全为目标和逻辑起点。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张龙平教授认为,审计的理论框架离不开会计理论框架的影响,从体系上看,应包括国家审计理论框架、注册会计师审计理论框架和内部审计理论框架。张龙平教授指出,目前的审计理论架构的逻辑起点主要有审计假设起点、本质起点、对象起点、目标起点、环境起点、职能起点、价值起点等。他认为应该还包括政府责任起点(受托责任起点)、公众利益起点(公共管理起点)、经济安全起点、国家治理起点等。鉴于国家审计具有法定强制性、特殊对象性、公民权益性和影响广泛性的特点,应建立以政府责任为逻辑起点的国家审计理论框架。

北京理工大学陈宋生副教授认为,理论框架来源于实践,应当以目标导向重构国家审计理论框架,同时,审计目标应当转到经济责任与社会责任并重上来。他认为,国家审计的目标、本质、假设、准则(一般、具体)等要素内部构成发生了变化,制度安排产生了不均衡,所以需要对各要素内部结构进行重构,而不是对理论结构进行重构。陈宋生建议重构审计准则,将社会责任审计内容体现在准则中,可以专门针对社会责任审计出台一个社会责任审计准则及操作指南,理论界应当归纳总结审计中如何实现对社会责任的审计,包括方法、程序与手段。

南京大学商学院李明辉教授认为,公共受托责任是政府审计的基石,其内涵和外延的发展直接引导政府审计的发展。公共受托责任直接影响到政府审计的目标、范围(边界)、内容,不同环境之下政府公共受托责任的内容、要求和侧重点不同,政府审计的理论和实务也应有所不同,应以公共受托责任为基础构建国家审计理论框架。

中国海洋大学徐国君教授等在论文中指出,现代审计不仅重视“人—物”关系,更应重视“人—人”之间的关系,物本审计逐渐发展为人本审计成为审计发展的必然。论文提出构建人本审计理论结构的思路和逻辑起点,认为人本理论结构以人本审计本质为起点,主要包括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两个部分。

二、关于国家审计理论框架的内容

关于审计理论框架中应包含的内容,以往的研究一般认为审计理论框架中应包括审计基础理论及审计应用理论等,同时将审计本质、审计职能、审计作用、审计任务、审计假设、审计目标、审计对象、审计依据、审计准则、审计环境等概念或元素在各个理论模块中进行编组。

西北大学冯均科教授认为,政府审计是基于受托责任产生的,在政府审计中也存在着审计委托人、审计人和被审计人三方之间的关系,这个关系是政府审计本质的体现,因此,审计三方关系应是国家审计理论框架构建的逻辑基础和科学基础。他从社会环境与政府审计的相互影响,委托人、审计人和被审计人的关系,以及政府审计的立法理论、准则理论、职业道德理论等方面研究了政府审计理论框架。

西南财经大学蔡春教授从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相互关系的历史渊源,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相互关系的理论分析,国家审计作为国家治理重要组成部分的法理依据分析,以及国家审计功能与危机应对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基于国家治理视角创新国家审计理论研究的基本思路。

兰州大学杨肃昌教授认为,从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原理看,国家审计理论是一个不断深化与细化的体系化理论,具有一定的逻辑结构和层次。国家审计理论可分为理论基础、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三类,国家审计的理论基础只能从政治学、公共管理学、财政学以及其他相关理论中寻找与建立,其中最主要的是政治学。国家审计的基础理论中审计本质是纲、是重中之重,其他方面的研究都应以审计本质研究为基础。国家审计应用理论则是一种在具体审计实践中运用的诸如审计程序、方法等具有明显的针对性、实践性、专业性的知识系统,应包括绩效审计、环境审计、计算机审计等专业审计实务。

也有部分与会代表对国家审计理论框架中各理论模块的具体内容进行了研究。

三、有关国家审计其他研究专题

在有关国家审计的其他研究专题方面,与会专家也进行了一些讨论,大家认为,随着国家审计环境和需求的变化,国家审计的内涵和外延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对外经贸大学叶陈刚教授认为,我国对于中央企业的社会责任审计应实行政府审计,应坚持独立性、反馈性、重要性、可比性、针对性的原则,应考虑企业规模、财务状况、所属行业以及从业人员等因素的影响,并初步从审计准备、审计实施、评价标准及鉴定、审计报告等方面进行中央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程序的设计,为中央企业建立全面的社会责任审计机制提供借鉴。

东北财经大学刘明辉教授从什么是国家和国家治理,为什么要治理国家,国家治理的核心是什么,为什么需要审计,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的关系,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扮演何种角色,如何强化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等方面对国家审计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南京审计学院王会金教授利用“物理—事理—人理”系统阐述了国家治理与国家审计的关系,并建立国家审计的“物理—事理—人理”(WSR)模型。他在提交的论文指出,应从国家审计适应社会管理新格局、防范审计风险、提高审计效率以及审计治理功能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建立国家审计与社会协同治理结构。一方面从国家审计系统内部构建信息协同、过程协同、人力资源协同以及环境协同;另一方面从国家审计系统外部协同,通过国家审计的组织机制、决策机制、财政机制、运作机制、质量控制机制等的协同,对国家审计与社会协同治理提出了对策建议。

标签:;  ;  ;  ;  ;  ;  ;  

中国审计学会首届审计专业人员论坛综述_政府审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