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市苍溪县第二人民医院 四川 广元 628400
摘要:目的:探讨三种固定方式治疗单纯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30例单纯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患者进行随机分组,甲组10例选择前外侧入路,乙组选择外侧入路,丙组选择后外侧入路,分析三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三组患者的情况进行比较发现,乙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活动度显著优于甲组和丙组,存在差异性(P<0.05),但是丙组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甲组和乙组,存在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单纯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中固定方式的选择要根据患者的骨折情况而定,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患者身体的康复,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固定方式;单纯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疗效
Treatment of simple posterolateral tibial plateau fractures with three fixation methods
ChenTianrui
Sichuan Guangyuan 628400, 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Cangxi County, GuangyuanCity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 group a 10 cases of anterolateral approach group B choose lateral apical effect of three kinds of fixation methods for treatment of simple posterolateral tibial plateau fractures. Methods: in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6 to May 2010 were 30 cases of posterolateral tibial plateau fractur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proach, group C after selection the lateral approach, analysis of treatment in three groups. Results: three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compared, the operation time of group B, postoperative bleeding and activity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group A and group C, there are differences (P<0.05), but the degree of pain in group C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group A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group B and group B (P < 0.05). Conclusion: the choice of fixation method in simple posterolateral tibial plateau fracture should be based on the fracture situation of the patient, alleviate the pain of the patient and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the patient's body. It can be widely used in clinic.
Key words: fixation; simple posterolateral tibial plateau fracture; curative effect
单纯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在临床上不常见,其发病率为胫骨骨折的7%左右,本次对我院收治的30例单纯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患者进行三种固定方式,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30例单纯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患者进行随机分组,纳入标准:均为新鲜骨折,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膝关节韧带损伤,不能配合本次研究的患者,甲组中男性6例,女性4例,年龄在25-63岁,平均年龄为(42.6±1.9)岁,病因:高空坠落2例,交通事故4例,跌伤3例,其他1例,外伤至手术时间(4.2±0.6)d,乙组中男性5例,女性5例,年龄在24-62岁,平均年龄为(41.9±2.2)岁,病因:高空坠落2例,交通事故3例,跌伤3例,其他2例,外伤至手术时间(4.5±0.2)d,丙组中男性4例,女性6例,年龄在23-65岁,平均年龄为(42.3±0.8)岁,病因:高空坠落2例,交通事故4例,跌伤1例,其他3例,外伤至手术时间为(4.3±0.4)d,三组一般资料之间无差异性(P>0.05),可进行组间分析。
1.2方法
甲组选择前外侧入路,切口为弧形,在膝关节前外侧,将其切开并对脂肪、筋膜组织分离后暴露髂胫束腱膜,紧贴胫骨外侧缘将胫前肌进行分离,直至Gerdy结节处对髂胫束和外侧关节囊进行分层,确保髂胫束的连续性。对关节囊进行横切,将半月板牵开,对胫骨平台后外侧塌陷处进行完全暴露,确定骨折塌陷的部位,开窗在胫骨近端前外侧,采用顶棒对复位骨折处进行撬拨,取自体髂骨在骨洞处进行植骨。术中透视骨折复位满意后,采用排筏钢板进行固定。乙组选择外侧入路,切口为斜行,在关节线水平股二头肌肌腱的前方,对髂胫束后缘及股二头肌前缘、腓骨头前缘进行切开直至皮下,向前后方将髂胫束以及股二头肌牵开,对外侧副韧带进行保护。然后将关节囊切开,半月板牵开,经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塌陷处完全暴露,直视下对复位骨折进行撬拨,取自体髂骨在骨洞处进行植骨。术中透视骨折复位满意后,采用L形锁定钢板对其进行固定。丙组选择后外侧入路,切口为直行,在腓骨头内侧,股二头肌与腓肠肌外侧头之间,将腓总神经游离保护并切开至皮下,将腓肠肌外侧头和股二头肌进行内外侧牵开,将比目鱼肌进行剥离,后方关节囊以及骨折线进行暴露。撬拨股骨外侧髁以使后外侧骨折复位,临时采用克氏针固定,术后透视骨折复位后采用小T形锁定钢板进行支撑固定。术后3d指导患者在床上将患肢抬高锻炼股四头肌肌力,术后2周开始进行膝关节屈伸训练,术后6周患肢进行负重锻炼,术后3个月内不可下蹲、半蹲。
1.3评价指标
详细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采用HHS评价患者膝关节的疼痛程度、活动度,每项20分。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本次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进行分析处理,表示为组间存在差异,则P<0.05。
2 结果
三组患者的情况进行比较发现,乙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活动度显著优于甲组和丙组,存在差异性(P<0.05),但是丙组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甲组和乙组,存在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论
单纯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属于一种特殊的骨折,占比仅为胫骨全部骨折的7%左右,其发病原因多是暴力因素,骨折线一般在冠状面,采用X线片难以诊断,随着影像学水平的不断提高,CT在临床上得到广泛性使用,提高了对疾病的诊断率。但是治疗中因为周围组织结构将骨折区域遮挡,暴露困难,没有妥善固定以及充分复位,其术后效果不明显。有关资料显示,采用CT测量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关节面台阶高度平均值为10.5mm,因此,表明该类骨折需要手术进行关节面复位,否则容易出现关节软骨磨损造成早期创伤性关节炎。临床上对单纯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术中暴露没有理想的方式,这是因为该骨折部位受到周围结构(上方半月板、外侧腓骨头、后方腘肌腱以及后关节囊等)的包围。有关报告显示采用腓骨颈截骨进行治疗,可以充分暴露骨折部位,但是该操作较为繁琐,提高了腓总神经损伤的风险性,增加了胫腓关节额外损伤的程度,但是治疗效果较为突出,而且目前临床上没有给出比该方法更有效的方式。同时有关专家提出的Gerdy结节截骨入路以及腓骨头截骨入路在暴露骨折部位方面有明显效果,但是却增加了额外损伤的程度。以往前外侧入路在骨折部位暴露方面有一定难度,尽管将半月板掀开骨折部位的暴露程度也不理想,特别是后外侧骨折块较小时会被半月板遮挡,该入路存在一定局限性。术前采用影像学对骨折部位进行定位,在透视定位情况下找到骨折区,将股骨外后髁作为复位参考,轻度过度复位也可以。因此,该入路适合于胫骨后外侧平台单纯塌陷性骨折[1]。外侧入路对骨折部位的暴露利用的是股二头肌与髂胫束之间的间隙,其优点是术野安全,对重要血管神经无需分离,对平台后外侧进行较好的暴露,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但是该入路的缺点是这一位置的解剖钢板较少。本次采用T型钢板固定后还需要采用钢板进行加强固定。后外侧入路其优点是较为直观的暴露骨折部位,将支撑钢板置于平台后外侧进行支撑,适合后外侧平台较大快劈裂合并塌陷的骨折。相比于前外侧入路和外侧入路,后外侧入路的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较多,因此,该入路中需要对腓总神经进行保护,在切口远端对第一弓形动脉进行结扎[2]。单纯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固定依靠的是生物力学稳定性,其中前后方向拉力螺钉最强,而外侧钢板最差。本次三种固定方式短期内对患者膝关节作用没有差异性。但是本次研究样本量较少,若需进一步明确固定方式的优缺点以及临床疗效,还应扩大样本量以及随访时间。本次对我院收治的30例单纯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显示,三组患者的情况进行比较发现,乙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活动度显著优于甲组和丙组,存在差异性(P<0.05),但是丙组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甲组和乙组,存在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在对单纯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选择固定方式时需要根据患者的骨折情况进行选择,减少对患者周围组织的损伤,促进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3]。
综上所述,单纯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中固定方式的选择要根据患者的骨折情况而定,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患者身体的康复,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俞光荣,夏江,周家钤,等.经后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单纯后外侧骨折[J].中华外科杂志,2010,48(5):390-392.
[2]王立山.单纯外侧锁定钢板固定与双切口双钢板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双髁骨折64例临床效果对比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0,46(9):1213-1214.
[3]何志童.双钢板固定治疗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疗效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10,33(5):746-748.
论文作者:陈天瑞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界》2018年1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0
标签:胫骨论文; 患者论文; 平台论文; 钢板论文; 差异性论文; 关节论文; 腓骨论文; 《医药界》2018年1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