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民族大学 何长学
【摘要】在凉山彝族旧社会,毕摩地位高,德高望重,通古今,知礼节,每个彝族村落及家庭都在毕摩的守护与指导下和谐健康发展,毕摩在彝族村落里是十分神圣的存在。现今在城镇化背景下,毕摩文化受到极大的冲击与挑战,其对彝族村落及家庭的影响力也在不断减弱。文章对甘洛村毕摩对彝族家庭影响的现状、变化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毕摩文化 彝族家庭 影响
标注:本项目得到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创新型科研项目资助,项目编号:CX2016SP91
毕摩是彝族文化的传承者,是知晓天文地理的有知识的智者。在过去的彝族聚居区里扮演祭师、教师以及治病救人的医者等诸多重要角色。地位极高。在彝族社会里受到极大的尊重。“毕摩文化是由彝族人民和毕摩们共同创造和传承的以法具、经书和仪式为主体,以鬼神信仰和祖先崇拜为核心,以牺牲用物为媒介,以诵经和祭祀方式为手段,同时 包涵了彝族的宗教、哲学、风俗礼制、天文历法、历史地理、伦理道德、医药等文化的一种宗教文化。毕摩文化是彝族文化的基石和核心,其内容经天纬地、万象包罗,覆盖了彝族文化的各个方面,而且对彝族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梳理着彝族人民的价值取向和心理流向” 。由此可看出,毕摩文化不仅由毕摩们创造,还有彝族大众。反映在彝族人民的生活中就是,彝族家庭自己平时做的祭祀活动和请毕摩做毕仪式。
凉山州甘洛村是位于西昌市近郊的一个彝族山村。常住人口2769人,整个村有近50个毕摩。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毕摩的地位也随之动摇,毕摩文化对彝族家庭的影响力也在慢慢减弱。这种情况在受城镇化影响较大的甘洛村尤其明显。
一、凉山彝族历史上毕摩文化对彝族家庭的影响
古时彝族社会等级划分为兹、莫、毕、格、卓,在原始社会的中晚期即父系氏族时期,在凉山彝族父系氏族中,第一次以社会分工为基础,出现了兹、莫、毕、革、卓等五个不同职业的阶层。“毕”本义为念诵和朗读,引申为“祭祀”“祝辞”等,一般译作“师”比较恰当,是指从事祭祀掌管神权的群体。当凉山彝族先民进入奴隶社会以后,兹、莫、毕合三为一,并作“兹莫”,管理一方。毕也由兹莫亲自担任,后来兹莫将毕的职业转让于嫡出的支系或诺合等级 。《玛牡特依》提到“五谷得丰收,毕摩得功劳…..除过灵过后,绵羊赏毕摩,子孙九代富,金银赏毕摩,子孙九代强,牯牛赏毕摩,子孙就兴旺,宝剑赏毕摩,子孙势力大,骏马赏毕摩,子孙走得广,猎犬赏毕摩,子孙消息灵,马甲赏毕摩,子孙九代美。”“毕摩懂无数”“毕无能缺知识。”
由此可见,毕摩在远古的彝族社会里曾是统治阶级,对于每个彝族家庭起着制约、指导及保护作用。是集统治者、教育家、祭祀师、指导员等职业于一身的智者。在彝族历史发展的舞台上,毕摩一直都是重要的角色,对于每个彝族家庭来说都是意义重大。每个村落里的彝族家庭大小事都是请示毕摩,以求得吉祥,合理。就连最高等级地位的兹莫都要尊重毕摩,在一些重要的场合听从毕摩的指示。每个彝族家庭里的生、老、病、死都离不开毕摩。且由毕摩丰厚的酬劳可推知彝族家庭对毕摩的重视以及崇拜。毫无疑问,在彝族社会里毕摩的地位举足轻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毕摩文化对彝族家庭影响力现状
近些年来很多学者都在专注研究毕摩文化,将毕摩的神秘面纱层层揭开。毕摩对于彝族家庭的影响变迁是在现代化的背景下悄然发生的。现如今,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加快,甘洛村由过去的封闭渐渐开放,人们在思想观念上也改变了,自然也就导致了毕摩这一神圣地位的改变
在市场经济影响下,在科学越来越发达的今天,人们越来越相信科学,传统的毕摩文化受到一定程度的忽视。在过去,生、老、病、死都需要毕摩,毕摩做毕的机会多,彝族人民的信仰就是毕摩,对毕摩毫无怀疑。而今在科技发展的影响下,毕摩在彝族家庭心中的地位在慢慢降低。医学越来越发达,彝族家庭对医学越来越认可,彝族家庭人员得病第一时间会去医院,而不是像过去先请毕摩,让其成为一种辅助治疗。这是在现代化城镇化背景下彝族村落必经的阶段。
3、毕摩家族观念改变,新一代的彝族青年不再像长辈一样热衷于祖传的毕摩文化,毕摩文化难以继承下去。
据调查,毕摩世家的毕摩如今不愿再让自己的后代做毕摩,而是出去学知识,长大后找一份体面而收入稳定的工作是首选。村落里的彝族家庭对毕摩的需求量也在减少。毕摩在彝族后代的眼中已不是神圣的引以为傲的职业,而是被忽略的可以撇弃的传统观念。
例:甘洛村沙马毕摩,今年50岁,大儿子在上大学,小儿子读高中。通过与他的交谈得知,他认为考上了大学才能找到稳定的工作,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站住脚跟。而他至今都没有让他两个儿子学毕,他认为,做毕摩没什么前途,让儿子学知识才是出路。从沙马毕摩身上可以看到毕摩对于毕摩的事业的忽视以及不再认同。这也是彝族传统文化面临的困境。
三、毕摩文化影响力变化的根本原因
1、经济全球化影响,过去农耕生活已无法满足人们对物质生活的需求。彝族村寨里的人们纷纷出去挣钱。在浩浩荡荡的外出务工人员中就有毕摩。在外出务工的过程中,彝族人包括毕摩都在悄无声息的受外面环境的影响,思想行为发生了变化。
2、受城镇化影响,地域越来越开放,彝族村落与外界进行越来越多的交流。更多的彝族后代接受教育。思想觉悟提高,越来越相信科学。在观念转变的同时,传统文化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现今许多为人父母的彝族人刻意不教后代彝语。在这样的家庭里生长的后代自然不会传承毕摩文化。
3、发达的科技日益影响着彝族人民。现今的彝族人民熟练掌握先进的科技产品。科学医疗在治病救人方面一定程度上替代了毕摩。而毕摩文化发展至今,最重要的两个功能是主持祭祀活动和驱病魔救人。科学医疗威胁到了毕摩驱魔救人这一重要功能。毕摩文化的影响力自然有所减弱。
基于毕摩文化对彝族发展的贡献也有利有弊的情况,这一变化也有利有弊,毕摩文化即是彝族先辈从远古时代一代代传承至今的宝贵遗产。毕摩是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以及特殊的地理环境下产生的,我们不能以现在的眼光看待当时的事件并对其完全否定。毕摩毕竟确实在那个时候起了很大的积极作用。毕摩对彝族家庭的影响变迁,实际上是从传统到现代的一个过渡的过程。时代在改变,过去适应彝区的毕摩文化如今也不得不改变,需与时俱进,找到适应新时代的既保护传统文化又发展经济的出路。
参考文献:
1.阿石尼古.凉山彝族阶层、等级和阶级关系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3年第9期.
2.阿牛史日、吉郎伍野.《凉山毕摩》, 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3.巴莫阿依.《彝族祖灵信仰研究》,四川民族出版社,1994年版。
4.袁亚愚:《当代凉山彝族的社会和家庭》,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94 年版。
5.伍精华:《我们是这样走过来的:凉山的变迁》,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 年版林耀华。
何长学(1987.12.25——):女,28岁,彝族,籍贯四川,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2014级彝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彝族文化
论文作者:何长学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6年8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5
标签:彝族论文; 文化论文; 家庭论文; 甘洛论文; 子孙论文; 摩的论文; 祭祀论文; 《文化研究》2016年8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