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纪念五四运动80周年_资本主义制度论文

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纪念五四运动80周年_资本主义制度论文

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纪念“五四”运动八十周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共产主义论文,牢固论文,远大论文,十周年论文,理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发生在80年前的“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反帝、爱国、科学、民主为伟大旗帜的新文化运动,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又是一次从几千年封建旧礼教、旧道德、旧思想的禁锢中解放出来的思想解放运动。“五四”运动对旧思想的猛烈冲击,给新思想的传播打开了闸门。“五四”运动的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今天在跨世纪的历史阶段,我们纪念“五四”运动八十周年,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更加牢固地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更自觉地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而奋斗。

一、共产主义理想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

中国共产党从她诞生之日起,就高高举起共产主义的伟大旗帜,把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作为党的最高理想。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的整个思想体系,同时又是一种新的社会制度。这种思想体系和社会制度,是区别于任何别的思想体系和社会制度的,是自人类历史以来,最完全最进步最革命最合理的。”邓小平同志1985年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中说:“我们马克思主义者过去闹革命,就是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崇高理想而奋斗。现在我们搞经济改革,仍然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年轻人尤其要懂得这一点。”

在我党70多年的战斗历程中,对中国解放和振兴的执着追求,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的科学信仰,孕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献身精神和艰苦创业精神。无数革命先烈为着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浴血奋战,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赢得了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成千上万的共产党员在共产主义理想的伟大旗帜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甚至用自己的鲜血与生命,开创了人民共和国的千秋伟业,奏响了为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的一曲曲时代凯歌。

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是光辉灿烂的旗帜,是坚强有力的精神支柱,是凝聚人心的伟大精神动力。具有了远大的理想,我们才可能具有博大的胸怀和崇高的思想境界;具有了坚定的信念,我们才可能具有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我们纪念“五四”运动八十周年,就是要继承“五四”精神,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社会主义新人,真正肩负起历史重任,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二、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社会主义制度取代资本主义制度,人类社会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这是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和必然规律。但是,当今世界范围内,资本主义发生着很大的变化,社会主义在前进中也遇到了新的情况和问题。面对现代资本主义出现的相对稳定发展,面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因为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的暂时低潮,一些同志在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认识上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想法,甚至动摇了对共产主义理想的追求。我们必须学习邓小平理论,进一步澄清认识,科学地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牢固地树立共产主义的理想。

(一)正确分析和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新特点

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一系列新变化,确实带来了资本主义的相对稳定和发展。但是从本质上看,生产社会化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基本矛盾没有改变也不可能改变,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没有改变也不可能改变,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的根源没有消除也永远不能消除。这是因为:第一,新技术的广泛应用,虽然促进了生产能力的迅速增长,但同时也成为失业人口激增和经济危机频繁爆发的一个新诱导因素。由于新技术的采用而膨胀起来的巨大生产力同日趋相对缩小的市场发生尖锐矛盾,造成更加严重的生产过剩,引起工人失业和经济危机。第二,尽管资本主义加强了国家对市场的干预和调节,但从根本上说,资本主义经济的经济决策是分散进行的,国家干预调节的范围、程度、效应都受到生产资料由私人资本占有这一不可逾越的制度限制。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还表现为“滞胀”的新现象,使国家运用干预手段面临两难的选择。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调节,不可能打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框架,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并不可能得到解决。第三,西方国家实行“高工资、高福利、高消费”的政策,没有改变资本家和雇佣劳动者之间的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正如马克思在《雇佣劳动与资本》中指出的那样:“即使资本的尽快增加如何改善了工人的物质生活状况,也不能消灭工人的利益和资产者即资本家的利益间的对立状态。”

由此可见,资本主义制度无法从根本上消除它本身所固有的阶级矛盾,无产阶级作为生产力最先进的代表,作为资产阶级的掘墓人,迟早要消灭剥削和奴役,消除两极分化,用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建立起共同富裕的理想社会——共产主义社会。

(二)正确分析和认识社会主义在历史进程中的挫折

进入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挫折。西方敌对势力借此大肆宣扬“社会主义失败论”。我们有些同志也对社会主义的前途失去信心。我们必须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观点,用邓小平理论,对社会主义的现状进行历史的本质的分析。要看到,社会主义运动受到挫折的原因很多,但不是改革的错误,更不是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问题。

回顾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历史,我们应该看到,无论是前苏联还是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取得了比资本主义国家高得多的经济发展速度。特别是当五十年代末和六十年代初,苏联领先美国发射成功人造地球卫星和载人宇宙飞船时,曾给资本主义社会带来相当大的压力和威胁,创造了社会主义阵营最辉煌的时期,用铁的事实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是,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共产党执政后,教条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论述,没有解决好如何领导人民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在政治体制、经济体制、党的建设等方面出现了严重的失误,国家的政治生活缺乏民主与监督,党政机关滋长了官僚主义,领导干部特殊化,以权谋私,贪污腐化,共产党严重脱离人民群众,使党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最终导致丧失了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一批社会主义国家先后解体,社会主义运动遭到严重挫折。

邓小平同志正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针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对世界上其它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进行正确的分析,才作出新的科学的判断,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他所提出的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是硬道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加强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等一系列论述,正是抓住了苏联、东欧失败的症结,抓住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关键。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中国人民坚定地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使中国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经过20年的改革与发展,我国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上了一个大台阶。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以年均9.8%的速度增长,按汇率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第7位,而且经济实现了高速度低通胀,这是一些西方国家梦寐以求未能达到的。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实现了协调发展。20年间,我国轻工业总产值增长了11倍多,出口创汇增长了24倍多,结构调整和产品更新升级的步伐加快,基本满足了人民生活的多层次需求;我国已结束了短缺经济,进入了买方市场,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快速的提高,12亿人的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正在进入小康社会。这一切都雄辩地证明,尽管社会主义在前进的道路上会遇到曲折和反复,尽管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完善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但社会主义必定取得胜利。中国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舍此没有出路。

(三)正确分析和认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趋同论”

当前,我国正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因此在经济体制上,就要改革原有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所有制结构上,就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在分配制度上,就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同时,要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当前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实行了市场经济加计划控制的新模式,所有制结构也正趋向多元化。一些西方学者据此提出“趋同论”,一些同志也在此问题上产生了疑惑。

对这个问题,邓小平同志在视察南方的讲话中有过明确的论述。他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这个精辟论断,从根本上解除了长期以来的思想束缚,使我们明确认识到,第一,计划与市场本来都是经济手段,手段是为目的服务的。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第二,资本主义所有制结构的多元化没有超越资本主义的私有化;社会主义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以必须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这一根本经济制度为前提的;二者在基本经济制度上存在着本质差别,不存在“对接”。第三,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存在着多重关系。就社会制度而言,二者是否定和对立的,就人类共同文明而言,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又是继承和发展的关系,二者存在着互相借鉴和利用的关系。因此,社会主义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出现了某些“趋同”是自然的,但二者在本质上是不可能趋同的。我们要学会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澄清是非,纠正错误认识,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永远保持对共产主义理想的执着追求和坚定信念。

三、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努力奋斗

共产主义作为无产阶级的科学体系,是我们现实奋斗的精神支柱和理论指南;共产主义作为一种新社会制度,是我们现实奋斗的最终目标和前进动力;共产主义作为区别于一切剥削社会的新社会形态,就包括现在我们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因为,我国是在生产力水平远远落后于资本主义国家的情况下进入社会主义阶段的。 虽然经过建国5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的发展,我国生产力有了很大提高,各项事业有了很大进步。但总的来说,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不平衡、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我们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在生产力水平上的差距很大,我们面临着发达国家在经济和科技等综合国力竞争上的巨大压力。这就决定了我国必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经过相当长的初级阶段,通过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步摆脱不发达的状态,努力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逐步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这样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直至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这样的历史进程,至少需要100年时间。至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 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则还需要更长得多的时间,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奋斗。因此,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而形成的伟大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当前必须扎扎实实、尽心竭力做好的伟大事业。

毛泽东同志说:“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给我们开辟了一条到达理想境界的道路,而理想境界的实现还要靠我们的辛勤劳动。”我们要把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执着追求,与努力做好当前的实际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积极投身轻工业改革与发展之中,要努力学习,勤奋工作,工作标准要高,工作要求要严,工作作风要实,工作节奏要快,要继承和发扬艰苦创业的优良传统,力戒飘浮,力戒空谈,力戒奢侈,以良好的思想状态、工作状态和精神状态,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为轻工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当前,我国的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国有企业改革,政府机构改革,金融体制改革,医疗、住房制度改革等等,一系列的改革政策措施相继出台,改革力度、难度之大,涉及范围之广,都是前所未有的。改革攻坚阶段,往往是利益调整最多、最大的阶段,会涉及到相当一部分人的切身利益。如何正确对待改革中利益关系的调整,是对我们每一个人理想信念的考验。我们要自觉地以个人利益服从党和国家的长远利益、大局利益和整体利益,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恪尽职守,埋头苦干,勇挑重担,为轻工业发展勤奋敬业,多做贡献;要积极探索轻工业改革的有效途径,自觉站在时代的潮头,积极投身改革,为轻工业的改革与发展做出贡献。

当前在县级以上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开展的“三讲”教育,是在认真总结新时期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全面分析我国跨世纪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现状后做出的重大决策,是我们党为迎接新世纪、完成新的历史任务所作的重要思想准备和组织准备,是从实际出发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高领导干部队伍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任务,是推动全党兴起学习邓小平理论新高潮、从根本上加强全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举措。“三讲”教育对于确保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方针的全面贯彻,确保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三讲”教育,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思想上有明显提高,政治上有明显进步,作风上有明显转变,纪律上有明显增强,把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变为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使我们不断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提高政治素质,加强党性修养,端正思想作风,为轻工业的改革与发展埋头苦干,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为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做出积极贡献,这就是我们对“五四”运动八十周年最好的纪念。

标签:;  ;  ;  ;  ;  ;  ;  ;  ;  ;  ;  ;  

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纪念五四运动80周年_资本主义制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