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企业海外上市地点分析

内地企业海外上市地点分析

张玮倩[1]2009年在《国内企业海外上市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经济的不断持续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外国投资者对中国的企业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希望能够共享中国经济发展的成果。世界各主要交易所都把目光瞄向中国,吸引中国公司到他们的交易所上市交易。同时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选择到香港、伦敦、纽约、新加坡等海外市场上市;中国证监会也积极与世界主要交易所协作,为中国企业海外上市扫清障碍。自从1992年中国第一只股票成功在纽约上市以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公司选择海外上市。据中国证监会统计,截至2008年12月已达570多家内地企业通过直接上市的方式在香港、美国、新加坡、英国、日本、首尔上市。随着中国企业海外上市步伐不断加快,通过对中国公司海外上市动机与上市地选择的研究,为那些准备到海外上市的中国企业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如何选择上市地点提供了理论依据,具有极为有益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研究以下内容: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海外上市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内容和框架、创新和不足,明确论文的写作思路并为实体研究做铺垫;第二部分是论文的文献综述部分,通过总结目前国内外关于海外上市的理论文献,掌握研究现状和研究进度,提炼研究观点和研究方法。国外理论界虽然对海外上市的研究己经有相当长一段时期,但是国内开始对海外上市问题的研究却是近十余年的事。本章对国内外关于海外上市的理论文献进行了综述,重点对国外研究进行了梳理和评价,然后分别从动因研究综述和地点行业特征研究综述两条主线展开评价。第三部分是研究国内企业海外上市的现状,以国内企业海外上市的历程回顾和国内企业海外上市的特征研究两条主线为研究对象。在上市历程的研究中,海外上市的历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伴随着一定的时代特征背景,目前我国海外上市的阶段处于第四阶段。在上市特征研究中,从海外上市方式选择、上市地点选择、上市行业选择三个角度进行研究,通过大量的数据对比做支撑,对国内企业海外上市的趋势进行判断并分析。从上市方式选择来看,海外证券市场各具特色,能够满足不同企业不同时期、不同目的的需要,国内企业海外上市的方式主要有五种方式,但是由于直接IPO的独特优点,绝大部分企业选择直接海外上市(IPO);从上市地点选择来看,目前国内企业海外上市的地点已经逐步扩大到欧洲、美国、亚洲,并且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但短期内香港仍是国内企业选择海外上市的第一站,长期看纽约会逐渐发展为又一主要上市地,全世界的证券交易所都将会出现中国企业的身影。从上市行业来看,每个交易所上市的国内企业都有其独特的行业特征,不同行业的企业要针对自身的规模、条件合理的选择适合自己的证券交易所;第四部分重点研究了国内企业海外上市的动机,主要动机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出于财务收益方面的考虑,海外上市可以以较低的成本融得更多的资金;二是海外上市可以提高企业的声誉,扩大企业的销售量和利润增长,提高企业的行业竞争力;三是海外上市可以加强企业的公司治理,使企业的公司治理情况有所改善。随后以在香港和国内上市的中国公司为例,对海外上市公司上市动机分析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提出了三个假设:假设一:与国内上市相比,海外上市能够从外部融得更多的资金。假设二:与国内上市相比,海外上市能够给企业带来更高的企业增长。假设三:与国内上市相比,海外上市企业的公司治理情况得到明显改善。基于2006—2008年连续三年的数据,通过面板数据分析方法,对以上三个假设分别进行了检验。第五部分是结论部分,总结全文并指出本文的不足之处,提出对国内企业海外上市的政策建议,企业应该切实根据自身的规模实力、筹资需要、现有市场和未来发展目标以及海外市场的特点,选择最适合自身的海外证券市场。

卢迪[2]2007年在《内地企业海外上市的动机、地点选择和事后效应研究》文中指出面对海外上市这一融资热点现象,海外上市的融资理论是非常丰富的,首先本文以海外上市的动机、海外上市对股价和资本价值的影响、海外上市对公司治理的影响为分类标准,对现有的理论作出了回顾和总结。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股权融资成为融资领域新的亮点,在世界主要交易所里,跨境上市的企业已经占到非常大的比例。我国内地企业海外上市始于1990年,其间的二十几年间,共经历了四次海外上市热潮。股权改革和中国股市的一些体制缺陷造成了内地企业的海外上市的特殊背景,本文在第二部分对这些问题做出了介绍,同时在这一章节针对各种海外上市方式及其利弊做出了详细的分析。虽然现有理论对于海外上市的动机给出了很多解释,但第三章结合国内经济背景,分析内地企业海外上市的动机,其中企业海外上市的动机包括融资动机、降低资本成本、改善公司治理和公司战略动机。对交易所的选择是企业海外上市的关键步骤,第四章探讨了企业在选择交易所时所必须考虑的因素。第一,企业要考虑的是交易所本身的特征,这其中包括流动性、交易所规模、证券分析师的关注程度和行业引导效应;第二个值得关注的就是交易所所在地区的制度和文化特征,其中包括法律环境、会计标准和文化环境,这些因素将会对股票的日后表现产生巨大的影响。截止到2006年8月,我国海外上市的企业共计家283家,其中选择在香港上市的公司132家,美国上市82家,新加坡56家,英国上市公司13家。针对现有的数据,本文从三个角度考察了企业海外上市的事后效应,一是融资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交叉上市现象,几乎所有在NYSE上市的企业都是交叉上市企业,经过分析,本文得出的结论是交叉上市显然要比企业单独在美国上市更容易获得外部融资;第二,从公司治理角度,本文研究了海外上市对企业公司治理的改善效应,通过中银香港案例分析,发现海外上市确实是改善国内企业公司治理的有效途径;第三,通过对海外上市企业的地点分布的数据研究,发现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和金融业存在着行业聚集效应,两个行业在上市地点的选择方面都有着各自的偏好。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对外开放的扩大,海外上市已经成为融资领域的新的亮点,内地企业海外上市已经经历了几次热潮。内地企业境外上市对我国宏观经济的运行及微观企业的运做具有深远的意义:从宏观角度考虑,境外上市可以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以及加强我国同国际经济的紧密结合;从公司层面的微观角度考虑,境外上市不仅可以满足上市公司融资需要,而且可以改善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公司的声誉,便于公司未来的海外发展战略。但是海外上市需要面对昂贵的上市和维护费用,克服制度和文化的差异。对于不同交易所的选择,也会产生不同的后果。希望本文的研究成果能对企业选择海外交易所以及公司财务战略上产生帮助。

张玮倩[3]2009年在《国内企业海外上市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经济的不断持续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外国投资者对中国的企业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希望能够共享中国经济发展的成果。世界各主要交易所都把目光瞄向中国,吸引中国公司到他们的交易所上市交易。同时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选择到香港、伦敦、纽约、新加坡等海外市场上市;中国证监会也积极与世界主要交易所协作,为中国企业海外上市扫清障碍。自从1992年中国第一只股票成功在纽约上市以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公司选择海外上市。据中国证监会统计,截至2008年12月已达570多家内地企业通过直接上市的方式在香港、美国、新加坡、英国、日本、首尔上市。随着中国企业海外上市步伐不断加快,通过对中国公司海外上市动机与上市地选择的研究,为那些准备到海外上市的中国企业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如何选择上市地点提供了理论依据,具有极为有益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研究以下内容: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海外上市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内容和框架、创新和不足,明确论文的写作思路并为实体研究做铺垫;第二部分是论文的文献综述部分,通过总结目前国内外关于海外上市的理论文献,掌握研究现状和研究进度,提炼研究观点和研究方法。国外理论界虽然对海外上市的研究已经有相当长一段时期,但是国内开始对海外上市问题的研究却是近十余年的事。本章对国内外关于海外上市的理论文献进行了综述,重点对国外研究进行了梳理和评价,然后分别从动因研究综述和地点行业特征研究综述两条主线展开评价。第三部分是研究国内企业海外上市的现状,以国内企业海外上市的历程回顾和国内企业海外上市的特征研究两条主线为研究对象。在上市历程的研究中,海外上市的历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伴随着一定的时代特征背景,目前我国海外上市的阶段处于第四阶段。在上市特征研究中,从海’外上市方式选择、上市地点选择、上市行业选择三个角度进行研究,通过大量的数据对比做支撑,对国内企业海外上市的趋势进行判断并分析。从上市方式选择来看,海外证券市场各具特色,能够满足不同企业不同时期、不同目的的需要,国内企业海外上市的方式主要有五种方式,但是由于直接IPO的独特优点,绝大部分企业选择直接海外上市(IPO);从上市地点选择来看,目前国内企业海外上市的地点已经逐步扩大到欧洲、美国、亚洲,并且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但短期内香港仍是国内企业选择海外上市的第一站,长期看纽约会逐渐发展为又一主要上市地,全世界的证券交易所都将会出现中国企业的身影。从上市行业来看,每个交易所上市的国内企业都有其独特的行业特征,不同行业的企业要针对自身的规模、条件合理的选择适合自己的证券交易所;第四部分重点研究了国内企业海外上市的动机,主要动机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出于财务收益方面的考虑,海外上市可以以较低的成本融得更多的资金;二是海外上市可以提高企业的声誉,扩大企业的销售量和利润增长,提高企业的行业竞争力;三是海外上市可以加强企业的公司治理,使企业的公司治理情况有所改善。随后以在香港和国内上市的中国公司为例,对海外上市公司上市动机分析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提出了三个假设:假设一:与国内上市相比,海外上市能够从外部融得更多的资金。假设二:与国内上市相比,海外上市能够给企业带来更高的企业增长。假设三:与国内上市相比,海外上市企业的公司治理情况得到明显改善。基于2006—2008年连续三年的数据,通过面板数据分析方法,对以上三个假设分别进行了检验。第五部分是结论部分,总结全文并指出本文的不足之处,提出对国内企业海外上市的政策建议,企业应该切实根据自身的规模实力、筹资需要、现有市场和未来发展目标以及海外市场的特点,选择最适合自身的海外证券市场。。

张凤梅, 李雪丽, 潘峰华[4]2015年在《内地企业香港上市的特征及影响因素》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分析了赴香港上市内地企业的空间分布、时间格局、行业格局以及所有制结构特征,并采用计量模型对赴香港上市企业分布格局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研究表明:赴香港上市的内地企业数量呈现波动式增长,总部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京津冀、长三角以及珠三角地区集聚特征明显;香港成为内地金融和房地产类企业海外上市的主要目的地;赴港上市的国有企业比重不断下降,民营企业逐步成为香港上市企业的主体。回归模型结果显示:赴香港上市企业总部分布受到集聚经济、距离、制度等因素影响,城市的经济规模、金融业发展水平、交通便捷性、信息化与通讯能力越强,到香港距离越近,城市行政级别越高,赴港上市企业则越多;此外,距离因素对民企的影响更为显著,国企的空间分布则主要受制度因素的影响。

张倩[5]2010年在《中小企业海外融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其中,我国中小企业的迅速发展成为最亮丽的风景线之一,以中小企业为代表的民营经济已经逐步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经济、扩大就业、活跃市场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其规模相对较小、经营管理水平较差、科技含量整体相对较低等条件的限制,我国中小企业在现实的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许多障碍,存在诸如融资难、赋税重、发展缺乏后劲、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等问题。在这些问题中,又以融资难的问题最为突出,严重制约了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另一方面,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全球化趋势的加强,我国加入WTO后对外开放程度的进一步提高,给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外资银行经营业务的地域、领域限制被逐步取消,国外风险投资进入我国,这将会大大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我国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选择通过海外资本市场融集资金,并受到海外投资者的广泛关注。近年来,由于国内A股市场持续低迷,尤其是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而暂停新股发行,海外上市便成了很多国内企业的最优选择。而在2005年至2007年国内A股市场疯狂上涨,我国企业在上市问题上出现了一个海外回归的趋势,但2008年A股市场的再次大幅波动,成为全球资本市场跌幅最大的市场,导致国内融资几近停滞,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国内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倾向于选择海外市场作为上市地点。然而新时期、新形势下我国中小企业的海外上市仍存在许多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全文分为八章,其主要内容和基本观点如下:第一章绪论。本章主要分为两个部分。首先,明确了我国中小企业的界定问题,确定本文研究中所称的中小企业是指独立所有、自主经营、规模较小、在市场上不具有支配能力的经济单位。从资源配置、需求、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四个维度,分析了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特别是在缓解劳动力就业压力方面的作用,说明了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从融资渠道角度,通过对我国中小企业在各种融资渠道上所面临的融资约束分析,得出我国中小企业应采取海外上市融资方式来缩小其资金缺口,满足企业高速发展的融资需求。其次,在本章的后两节中,本文进一步阐述了研究的目的意义及研究方法。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推进公平准入,改善融资条件,破除体制障碍,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目前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核心问题之一是融资难,而该问题的解决,除了需要进一步完善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外,也需要着眼海外市场,开辟并完善多种融资渠道。本文试图通过对中小企业海外上市的动因和模式选择的研究,为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提出一种可行性的解决方案,同时也为相关职能部门对中小企业海外上市的法律监管提出相应政策性建议。第二章中小企业海外上市理论基础与现实模式。作为本文研究的基础,本章阐述了通行的中小企业的类型特点及融资决策过程、中小企业融资结构理论、企业海外上市的主要模式以及企业上市选择研究。本文分别对高科技型、制造业型、服务型和社区型中小企业不同的融资需求特点进行了论述。在遵循融资总收益大于融资总成本的原则下,考虑行业因素、融资成本因素、风险因素、融资结构弹性以及企业控制权等因素,通过确定资金需要量;选择最佳融资机会,以确保企业融资决策的正确性。在中小企业融资结构理论中,本文分别对净收益理论、MM理论、权益理论、融资优序理论以及异常融资优序理论进行了阐述,随着理论假设的不断放宽,其结论也更加贴近实际。现代融资理论认为,企业融资的优序关系是内部融资优先于外部融资,外部融资中债务融资优先于股权融资。在企业上市时机选择方面,主要集中在企业上市动机及影响其选择的因素上。在企业上市动机方面,通常认为企业选择上市的动机有财务动机和商务动机两类。而影响企业上市选择的因素上,宏观因素主要是地域、文化及法律等,微观因素主要包括交易所同类型企业聚集程度、与公司利益有关交易所交易技术等。而国内的研究则主要集中在企业上市地点的选择上,普遍认为香港和新加坡是适合我国企业海外上市的市场。最后,本文分析了我国企业海外上市的模式,包括首次公开发行上市模式(IPO)、买壳上市模式、造壳上市模式、可转换债券上市模式以及存托凭证上市模式、私募等,并着重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最常用的买壳上市模式。第三章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本章首先对我国中小企业海外上市发展现状、区位分布及行业特征进行了概述。我国中小企业海外上市的趋势很明显,海外上市从之前主要以香港资本市场为主逐步向全球其他海外资本市场扩散。选择海外上市的中小企业主要是分布在我国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呈现出传统行业类企业与服务类企业、高科技类企业并行的情况,其海外上市的地点则主要集中在香港、美国和新加坡三地。在对我国中小企业海外上市有个全面了解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从内部融资、债权融资、权益融资三个方面讨论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及渠道,并分别对国外中小企业融资的基本特点、主要渠道和方式与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融资途径进行比较分析。在本章的最后,本文从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的现状、法制政策环境以及金融市场环境三个角度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环境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从微观和宏观两个维度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提出由于传统融资渠道的制约,我国的资本市场目前尚无法充分满足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需求。尽管我国中小企业板块和创业板已经推出,但由于其相对严格的规定以及创业板在当前经济形势下表现的不确定性风险,使得许多中小企业仍难以借其融资。而且对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改善也需要一个时间过程,因此通过海外上市方式是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拓宽融资,缓解融资难问题的一种切实可行的解决方式。第四章中小企业海外上市:动因与可行性。本章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论述了中小企业海外上市的动因。首先比较分析了国内外主要证券市场上市条件和利弊,明确了中小企业在其做出上市融资决策中所处的客观环境条件的限制,说明了其选择海外上市的客观原因。然后从企业上市决策的角度分析了企业选择海外上市的动因。除筹资成本说、承受能力说、商业效用说、绑定假说和逃避假说外,本文认为我国企业海外上市是我国企业快速发展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不相匹配的必然结果,并进一步认为我国中小企业海外上市的现实动因是由于国内上市周期长、融资困难、国内资本市场存在缺陷所造成的。在第二部分中,本文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对我国中小企业海外上市进行了经济学分析,并进一步从海外上市环境、企业自身情况以及海外上市风险的角度分析了其海外上市的可行性。第五章我国中小企业海外上市的模式选择。本章分别对我国中小企业海外上市的模式以及模式的选择两方面进行了分析。首先,本章在前面章节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中小企业海外上市的实际情况,对IPO模式、买壳上市模式以及借壳上市模式三种传统的海外上市模式进行有针对性的阐述,分析相应的模式选择对我国中小企业海外上市融资的利弊。其中,着重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采用最多的借壳上市的优势、风险、具体操作流程以及壳资源的选择问题。同时也对如APO模式、SPAC模式、DPO模式等中小企业海外上市融资的创新模式进行了分析。其中,SPAC模式这种带有私募性质的融资方式,有利于化解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瓶颈”,推动我国中小企业特别是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快速成长。在此基础上,本文针对不同类型和不同阶段的中小企业对融资的不同需求,分析其相应的海外上市模式选择。本文认为,就企业类型而言,制造业型中小企业应侧重选择融资能力强、稳定性高的海外融资模式;服务业型中小企业应侧重选择上市周期短、再融资能力强、再融资限制少的海外融资模式;高科技型中小企业海外上市应侧重利用企业的高成长性特征和特有的商业概念的海外融资模式,考虑其高成长性,选择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上市;而社区型中小企业则应侧重于应用政府扶持性资金和社区共同集资,而非海外融资模式。就企业发展阶段而言,在创办阶段应选择对企业上市条件要求低、融资程序简单、筹资速度快的海外融资模式;在投入经营阶段则需注重其资金需求量和后续再融资的能力的海外融资模式,如发行企业债券、可转换债券等;增长发展阶段应进一步考虑其再融资的能力以及融资的持续稳定性的海外融资模式;而在逐步成熟的阶段应增加对其主板上市的可能性的考量,即可寻求主板上市模式。最后。针对企业上市动机、企业本身特点、行业属性三大方面,对中小企业采取直接还是间接融资上市方式做出了模拟描述。第六章中小企业海外上市的地点选择。企业海外上市的地点选择,不仅要考虑交易所制定的交易规则、上市标准、信息披露要求以及上市成本等因素,还要考虑交易所所处的宏观环境不同带来的影响。本文着重论述了海外证券市场的上市标准、融资成本,以及从收益、资本经营活动、投资者的角度来考虑的部分柔性因素对企业海外上市地点决策的影响。然后,对我国中小企业海外上市可选择的地点做了比较分析,并以选择多伦多证券交易所上市为例简要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海外上市的具体操作过程。第七章中小企业海外上市的效用分析。本章分为两部分,分别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海外上市的融资效用以及公司治理效应。在第一部分中,本文通过融资效用函数,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海外上市的融资效用以及融资的替代效应,认为我国中小企业为实现自身的最大效用和满足企业发展所需,具有强烈的资金需求,而国内外融资效用的差异使得我国中小企业海外上市的融资策略存在一定的选择性。由于我国中小企业海外上市融资与国内融资存在一定的替代关系,因此随着国内融资环境的改善以及融资国际化程度的提高,我国中小企业的上市融资决策最终会实现从国外融资回归国内融资以及符合企业优序融资顺序的理性回归。在第二部分中,本文通过门槛效应、绑定效应以及外部治理机制等其他机制方面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海外上市的公司治理作用,从约束机制、监督机制以及证券市场融资机制等分析了海外上市对公司治理的促进机制,并从公司经营业绩和公司价值的角度分析了中小企业海外上市公司的治理效应与公司绩效,肯定了海外上市对我国中小企业在公司治理方面的正面作用。第八章促进中小企业海外上市的相关建议。首先针对中小企业海外上市的微观风险,本章对中小企业海外上市过程中企业的治理风险、成本费用风险、中介机构的选择风险、信息披露风险、上市方案风险、法律风险、改制和重组风险进行了分析,提出中小企业在选择海外上市之前应认真思考自身的实质需求,完善公司治理,选择优秀的中介机构,谨慎选择海外上市的地点,以降低海外上市过程中的微观风险,提高海外上市的成功率。其次,本章从中国公司境外上市的国内监管机制出发,通过对国内和境外证券监管机制的比较分析,从我国企业海外上市的法律问题以及境外上市跨境监管两个方面,提出完善我国中小企业海外上市的监管机制的相关建议,同时通过区域性和全球性证券监管合作机制的分析,探讨跨境监管的国际合作;并提出促进中小企业海外发展的宏观政策支持体系、加强中小企业经营管理策略的具体建议。

杨波[6]2009年在《中国内地企业选择股票境外上市地点策略演进》文中提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数百家中国内地企业陆续在香港、纽约、纳斯达克、新加坡等地上市,本文通过回顾中国企业选择境外上市地点的策略演进,指出中国企业赴海外上市的主要原因是国内资本市场容量有限、门槛较高、所有制约束等原因。随着近年来深沪股市的发展变化,中国企业开始日益青睐境内证券市场,但海外上市依然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内地企业在选择海外上市地点时会权衡境内外上市的成本收益,不同类型企业会作出不同的选择,具有海外风险资本背景或新经济类型的公司趋向于海外上市,而大型国企倾向于采取境内外同时上市的策略。

赵明勋[7]2006年在《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公司治理效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在政府的支持下,中国内地企业开始选择到海外证券市场直接挂牌上市融资。由于国内股票市场起步较晚,而且存在股权分置、法制建设落后等等根本性缺陷,国内证券市场的融资功能与促进上市公司治理的功能严重不足。通过海外上市可以满足企业资金需求,并且海外成熟证券市场对上市公司的约束有利于企业在改制上市过程中建立更为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规范上市公司治理。内地企业接连不断的海外上市浪潮为实证研究中国内地企业海外上市的绩效提供了现实基础。因此,本文对内地企业在海外上市对于公司治理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最终在公司经营业绩、公司市场价值方面实际作用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 除导论和结论外,本文可划分为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二章)为文献篇。国外理论界虽然对海外上市的研究已经有相当长一段时期,但是开始对海外上市与公司治理进行研究却是近十余年的事。本章对国外关于海外上市与公司治理的理论文献进行了综述,重点对海外上市促进公司治理的绑定理论及其经验研究进行了梳理和评价。然后,分析了中国内地企业海外上市对公司治理的意义。 第二部分(第三章)为现状篇。本章对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历史背景、发展阶段、在世界主要交易所上市情况(企业数量、集资额、市值)进行了评述和分析,认为,如果大量企业到海外上市的势头继续恶化下去,而国内资本市场制度建设和融资功能不能得到加强,中国资本市场有“拉美化”的危险。文中还专门论述了中国企业在海外上市遭遇的诉讼风险等,并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然后,对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动因,从筹资成本、市场承受能力、商业收益以及企业选择自我绑定还是逃避等方面进行分析。发现:(1)从直接融资成本(印刷费、佣金、上市费用等等)来看,内地上市要低于海外上市:如果考虑到上市的间接成本(机会成本、隐性成本等),则在内地上市比海外要大得多。(2)由于内地证券市场规模不大,而且制度不健全,内地证券市场比海外发达的证券市场对大量集资的承受能力较弱,这是促使企业海外上市的重要原因:(3)海外成熟的证券市场有利于国有企业通过改制上市,建立更为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因此,手动与海外市场的规则实施“绑定”,有利于健全公司治理,这也是内地氽业(尤其是国有企业)海外L市的重要动因之一。。 筇三部分理论篇,包括第四章和第.it章。海外上市促进公司治理的原因在于证券市场埘上市公司治理机制,第四章争门就证券市场的公司治理机制进行论述。证券市场通过一系列的机制约束j-市公刊行为,促进L市公司治理水平的提高。这些机制主要订证芬市场列}-市公司治理的姚lJ!lJ约束、证券订了场对上市公词治理的监督作用、融资机制、价侪fJ啡0、摔制权市场、饥构投资哲和债权人参与治胖机制、甚至包括作为证券市场(环境)组成部分的经理人市场、媒体报道等等一系列促进公司治理的机制。 第五章以证券市场的公司治理机制为基础,讨论因证券市场环境差异,使得海外上市企业受到上市地证券市场的治理机制的作用。证券市场的差异表现为证券市场各种治理机制所起作用大小的不同(这形成了不同的治理模式),以及因证券市场所处的法制环境不同而对投资者保护的不同。公司治理模式的差异通过融资机制、股票价格波动机制、控制权机制、机构投资者参与机制以及经理人市场竞争机制等等对海外上市公司治理产生不同的促进作用;投资者保护的差异通过上市公司治理准则(指引)来使企业为满足上市要求而对公司治理结构进行优化,还通过上市地法律体制和执行机制“绑定”上市公司,使之遵循上市地公司治理的各种法律要求和习惯。 第四部分实证篇,又分为两章(第六章和第七章)。第六章是对海外上市的公司治理效应进行检验。首先对中国内地企业在香港上市情况进行较详细的介绍,然后对内地与香港上市公司的治理环境进行比较,来探寻内地企业在香港上市所受到的外部制度约束。在此基础上,直接以在香港上市的内地上市公司的治理水平与仅在内地上市公司治理水平进行比较,来检验香港上市对公司治理的影响,从而衡量海外上市的公司治理效应。文中用了12项公司治理指标,分别归为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两个层面,然后对这些指标进行定量分析。通过对两类上市公司治理指标的比较发现,在香港上市的内地上市公司(含H股A股上市公司)在外部治理指标上要优于内地上市;而在内部治理指标中,比内地上市公司还要差一点。前者可能是由于海外上市所致,后者可能在于上市公司所有权结构(即国有大股东在公司内部治理中所起的作用)。 第七章作为对第六章结论的进一步延伸,在对海外上市所产生的治理效应与公司经营业绩、公司价值关系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分类对两类公司治理水平与公司价值、公司经营业绩的回归,检验海外上市对公司治理的绩效的影响。从公司治理与公司价值的关系来看,虽然公司治理有利于公司价值的提升,但由于内地上市公司治理水平很低,导致其公司治理水平与公司价值的关系并不紧密。在含H股A股公司中,内部治理水平的提高会增加公司价值,但严格的外部约束(如海外上市导致的绑定结果)使得公司信息披露更为健全,公司股票受投资者炒作的空间较小,公司价值与公司基本面更为一致。因此,海外上市有使公司价值向公司实际价值回归的趋势。 从公司治理水平与经营业绩关系的回归来看,含H股A股公司内部治理的改善和外部治理(市场声誉)的激励作用,有利于公司经营业绩的提高。但是,内地上市公司无论外部治理还是内部治理,对于公司经营业绩的综合影响均为负。因此,内地上市公司治理未能通过提高公司决策水平或通过维护所有股东权益改善公司经营业绩。但如果到海外上市,迫于外部市场的压力,公司治理对经营业绩产生积极作用。这说明海外上市通过公司治理的改善有利于公司经营业绩的提高。最后,第八章结论篇,对本文主要研究结论进行了简要概括,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和未来研究方向。

方正伟[8]2016年在《中国企业海外上市融资的地点选择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首先回顾了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历程并简要分析了变动原因,阐述了中国海外上市的必要性,给出了中国境内企业海外上市的动机所在。其次,从数量分析的角度介绍了截至2015年12月31日在海外上市的中国企业的交易所分布、时间分布、行业分布以及融资等情况,整体上描述了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基本特征。之后,本文从宏观的角度分析了中国企业在香港、新加坡以及美国这三个拥有最多中国企业的上市地点的上市现状、在这三个地点上市的优势以及劣势,进一步从较为具体的角度给出了中国企业在这三个上市地点的已上市情况、出现该情况的原因分析,并指出了从中国企业角度分析的上市优劣性。在此基础上,本文选取同一年、同一地区、同一行业却分别选择了上述三个不同的上市地点上市的三家企业,从微观角度,以案例的形式,在简要描述上市企业的基本情况之后,重点分析了案例企业选取某一特定海外上市地点的原因,从实例的角度论证了在不同上市地点上市的优劣情况,得出了国内企业海外上市地点选择不仅要考虑海外上市地点的情况,同时也要认真细致地思考企业的综合特征以及战略发展规划与上市地点交易所特征匹配程度的结论。最后,本文根据对不同上市地点的分析提出了建议,以期中国企业能够更加合理地选择符合自身条件的海外上市地点。

余黎[9]2005年在《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海内外首发上市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5年来中国在对外开放中大规模融入世界经济,并在世界经济中迅速崛起,已经成为不可否认又不可阻挡的历史事实和历史趋势,为全世界所瞩目、为国际社会所关注。作为新经济企业的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已成为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实现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新经济具有一系列新的特征,它有新的经济模式,新的经济运行规则,新的投资运作模式,需要新的金融制度支撑。于是,创业投资、二板市场应蕴而生,成为新经济的金融支持系统,两者相互促进,缺一不可。它们不但为高科技企业的发展提供足够的资金,更承担巨大的风险,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一直以来,我的导师悉心指导学长们致力于探索新经济下,创业投资、二板市场和创业投资者之间的联系,进行了多方位、不断推进式的研究。陈方中(2002)在毕业论文中从网络经济学的基本经济学原理出发,得出决定网络经济与金融支持系统结合的是网络经济的经济学性质这样的结论。进而分析风险投资与二板市场机制的产生、发展过程,并结合案例说明了风险投资与二板市场的运作过程。郑晓珍(2003)探讨新经济规律与战略投资的关系,介绍新经济背景下战略投资者的基本策略战略和运作程序。吕临华(2003)重点关注二板市场微观制度研究,比较不同海外上市制度和交易制度的优缺点,并结合新经济企业特点,提出我国发展二板市场制度方面的建议。郑荷芬(2004)从金融创新和新经济的角度对创业资本的产生与成长问题展开研究。研究新经济与创业资本的关系,着眼于创业资本的制度创新与绩效评价。作为整个系统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本文从新经济企业的角度,结合创业投资、二板市场和创业投资者的特点,将重点放在我国科技性中小企业海内外二板市场首发上市的策略研究。由于通过资本市场IPO具有相当强的实际操作性,所以本文的研究秉承“研究致用”的原则,试图在操作层面给出及时的分析建议,这其中包括宏观的政策和微观的治理的建议,希望实效性的研究能对IPO的实践产生重要的作用。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首先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角度对我国企业海内外证券市场首发上市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展开研究。引出核心主题是研究科技型中小企业海内外首发上市策略选择。同时,将组成这一核心主题的上市地点、上

饶翠华, 张玮倩[10]2009年在《我国企业海外上市的动因与上市地点选择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资本市场的全球化、自由化以及信息技术在证券市场的广泛应用,使资本流动和金融交易在地域和疆界上日益模糊,促使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海外上市以满足其对资本日益增长的需求。中国内地企业海外上市为其融资、改制等开拓了极为广阔的空间。自1992年中国内地第一只股票成功在纽约上市以来,截至2008年末已有570多家内地企业在香港、美国、新加坡、英国、日本、韩国等地直接上市,上市企业涉及到能源、电力、金融、运输、机械制造、钢铁、汽车及网络、电信等行业,范围涵盖了目前中国最为重要、成长性最好的行业和对国家利润贡献最大的企业,成为海外资本市场中一股不可或缺的新

参考文献:

[1]. 国内企业海外上市研究[D]. 张玮倩. 西南财经大学. 2009

[2]. 内地企业海外上市的动机、地点选择和事后效应研究[D]. 卢迪. 广西师范大学. 2007

[3]. 国内企业海外上市研究[D]. 张玮倩. 西南财经大学. 2009

[4]. 内地企业香港上市的特征及影响因素[J]. 张凤梅, 李雪丽, 潘峰华. 热带地理. 2015

[5]. 中小企业海外融资研究[D]. 张倩. 西南财经大学. 2010

[6]. 中国内地企业选择股票境外上市地点策略演进[J]. 杨波. 宏观经济研究. 2009

[7]. 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公司治理效应研究[D]. 赵明勋. 复旦大学. 2006

[8]. 中国企业海外上市融资的地点选择研究[D]. 方正伟. 东南大学. 2016

[9]. 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海内外首发上市策略研究[D]. 余黎. 浙江大学. 2005

[10]. 我国企业海外上市的动因与上市地点选择分析[J]. 饶翠华, 张玮倩. 投资研究. 2009

标签:;  ;  ;  ;  ;  ;  ;  ;  ;  ;  ;  

内地企业海外上市地点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