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图书馆信息交换模式研究_数字图书馆论文

数字图书馆信息交流模式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信息交流论文,数字图书馆论文,模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信息是事物运动和状态改变的方式。交流(Communication)就是传递、互换和沟通。信息与交流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信息是交流的内容,交流是信息的形式。世界上没有不参与交流的信息,也没有无信息的交流。数字图书馆不能没有信息,更不能没有信息交流,是数字信息交流扩散的中心与枢纽。数字图书馆的出现本身就是现代网络信息环境下信息交流发展的需要,是其信息运动变化的本质体现。在传统文献信息环境向现代网络化数字化信息环境的变化过程中,传统的信息交流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为了更好地做好数字图书馆的信息交流与服务工作,我们非常有必要研究和分析透数字图书馆信息交流的环境、模式与特征。

1数字图书馆信息交流环境分析

数字图书馆是基于高速宽带广域网环境的数字信息资源管理和服务系统的集合。它对信息进行收集、转换、描述,并以计算机可处理的数字化形式存贮馆藏信息和网络化数字化信息,以智能化的信息检索方式和统一友好的检索界面,利用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和互联的计算机网络,提供多种语言兼容的多媒体过程数字信息服务,促进信息、知识的创新、传播和交流。数字图书馆并不是一个横空而出的新事物,而是承担人类社会信息资源搜集、整理、组织、交流任务的图书馆在网络时代的新形态,是现代网络、通讯和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收集、评价、加工、检索、发布和传递等信息流程的新的理念和模式。数字图书馆是基于网络环境的数字化信息资源管理、组织、服务与交流的新机制与新模式。

数字图书馆的信息交流环境面临着一种全新的信息环境----网络化、数字化的信息交流环境。数字信息交流环境是指以数字信息为传播内容,以计算机网络为传递媒介与手段,实现分布式异地信息资源存取利用的信息环境。它是数字图书馆信息交流与服务的生存环境,是制约着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发展的社会与自然因素总和,其中主要是指与数字图书馆信息交流与服务活动有关的社会敏感因素环境,主要包括指社会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和信息资源环境。

(1)信息化社会环境。20世纪40年代,以电子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开发,掀起了信息革命的浪潮,启动了人类社会的信息化进程。随着信息革命的深化和现代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普遍应用,人类社会的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与这一进程同步进行的是人类社会在社会资源领域的变革----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资源发生了有史以来的飞跃和升华,即由充分依赖物质资源逐渐向充分依赖非物质资源----信息资源的转化。20世纪中后期,西文发达国家相继进入了信息化社会,世界经济出现了全球化的趋。信息资源迅速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资源,对社会信息资源的科学管理和有效开发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高低的最终标志。信息化社会环境对以图书馆为主的信息服务业也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数字图书馆就是这一时代发展的产物。

(2)知识型经济环境。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以知识资源为基础,以知识为主导,对经济发展起决定作用的主要因素不再是劳动力、资本、原料和能源等要素,而是创新性的知识要素。知识成为一种新的“资本”,变得更加有用,可代替或更少地消耗劳动、原料和能源。知识经济作为一种知识产品型经济,产品价值的增长不再主要通过劳动的累加,而是主要通过知识的累加和创新,通过知识的生产、传播、扩散、融合、繁殖。知识真正成为一种最宝贵的资源,最能增值的资本,最有价值的产品,最重要的生产力。在这样的经济环境里,作为为知识经济提供信息与知识创新服务的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就显得尤其重要,担当了推动知识经济、信息社会的发展的助动器的角色。

(3)现代化技术环境。现代化的计算机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数据仓储技术为数字图书馆信息交流的有效开展提供了不可缺少的技术环境,为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打开了便利之门,使跨越时空界限的信息交流与传递成为了现实。其中信息数字化技术又是其中的关键性技术,信息数字化是指用数字的方法将社会和自然界中的事物及运动变化现象通过电子计算机处理,并实现网络上的流通,提供信息服务。

(4)数字化信息资源环境。数字信息资源是数字图书馆信息交流的内容,数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环境具有不同于传统信息环境的自身特点:①任意层次的信息内容元素、信息单元和信息集合体系正逐步以计算机可识别和理解的方式被定义、描述、指向、链接、传递和动态组织;②信息资源、信息组织工具、信息系统日益聚合在同一数字介质层面,它们间的动态链接、转换、互操作和集成等正逐步实现;③信息资源系统、信息服务系统和用户及其信息系统(例如电子邮件信箱、个人网页、课题网站、机构信息系统、业务信息管理系统等)也日益连接在同一网络空间,它们之间的链接、交换、互操作和协作也日益成为可能;④各种基于网络、基于知识、基于协作的信息组织工具和系统机制也日益成熟,并可按照开放的、计算机可识别处理的方式进行描述、交换和互操作。数字化信息资源环境要求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从内容、方式、模式等方面进行适合数字信息资源环境的创新。

2信息交流的一般模式

2.1申农模式

1948年,申农在《贝尔系统电话杂志》上发表了“通信的数学理论”一文,对信息的认识取得了重大进展,被公认为信息论的创始人。1949年,他和韦弗合著的《传播的数学原理》一书中就如何获得传播的最佳效果,从信息论的角度提出了信息交流的数学模式,即下面具有普遍意义的信息交流模式。申农信息交流模式描述了信息交流的最一般过程,它对任何环境下的信息交流都具有普遍的一般意义,也是网络环境下数字信息交流模式的基础。

图1 申农信息交流模式

2.2拉斯韦尔模式

与申农几乎同一时间,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就对信息交流模式也进行了研究。他从大众传播的角度对大众信息交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认为大众信息交流过程有5个要素构成,即“谁(传播者)、说什么(信息)、通过什么渠道(媒介)、给谁(接受者)、取得什么效果(效果)”,这个过程可以用图表示如下:

图2 拉斯韦尔信息交流模式

这就是信息交流学上著名的“五W”模式,是大众信息交流的古典模式,在大众信息交流中有着广泛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影响深远,但在这一模式中拉斯韦尔忽略了交流过程的反馈要素,这是此模式的重大缺陷。

2.3施拉姆互动模式

申农模式是一种直线单向交流模式,威尔伯.施拉姆1954年对此加以修正,认为传播者与接受者在信息交流过程中一直是互相影响的,提出了信息交流互动模式,如下图示:

图3 施拉姆互动信息交流模式

在这个模式中,传播者和接受者在编码、解释、译码、传递、接受信息时是始终相互影响的。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模式中出现了反馈,由于反馈进入了信息交流过程,成为交流中不可缺少的要素,信息交流成为一个始终互动的、循环的过程。施拉姆的这一认识是对申农模式直线单向交流模式的极大超越,符合信息交流过程的实际状态,成为今天我们发展和创新信息交流理论的基础。

2.4守门人模式

“守门人”又称“把关人”。信息的流动并非是自由自在的,能否让其进入流通渠道,是否让其保留在流通渠道中,是受“门区”影响的。这一概念首先由美国学者D.M怀特提出并运用到信息交流与传播理论中。他提出了自己的信息交流模式,如下图:

图4 怀特守门人信息交流模式

但怀特模式中只有一个门区,似乎过于简单。针对怀特模式的明显不足,麦克内利进行了修正,提出在信息与接受者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中间传播者,他们担当着“守门人”的工作,使信息交流表现为经复杂的“把关”后而完成的过程,使单一门区和单一守门人模式的缺陷得到了弥补。如图示:

图5 麦克内利守门人信息交流模式

3数字图书馆信息交流模式

数字化信息是数字图书馆信息交流与传播的内容。它可以囊括有史以来人类在文化、艺术和科学领域所取得的一切优秀成果,借助于计算机信息加工处理为核心的数字化技术,将各种作品中的原始信息,例如语言、图像、文字、符号、数据、表格等全部变成二进制代码,形成在网上交流的信息资源。以现代计算机通信与网络技术为基础的数字信息交流环境对传统信息交流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传统文献信息环境下的信息交流模式因此受到严重的挑战。为了适应新的数字信息环境信息交流发展的要求,我们必须对传统信息交流模式进行深入的变革与创新。根据数字信息环境对信息交流的要求和信息交流自身的特点与发展的需要,在改造和综合利用传统信息环境下信息交流模式的基础上,我们可以给出数字图书馆信息交流的如下模式。

图6 数字信息交流模式

数字图书馆信息交流是网络环境下数字信息交流的方式之一,是一种网络化的信息交流。其具体交流模式用图示如下图,它是上述数字信息交流模式的一种优化模式,也是信息交流模式的组成部分。

图7 数字图书馆信息交流模式

与传统信息交流不同,数字图书馆信息交流及其模式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①数字图书馆信息交流是在以先进的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依托的网络环境中进行的,用户环境复杂多变,载体多媒体化,信息的流量大,流速快,实现了瞬时传递。

②数字图书馆信息交流依附网络存在,实现了信息表达和传输上的质的飞跃。在信息环境的网络化数字化进程中,信息的交流与传递方式发生了质的飞跃,由传统的点对面方式变成了点对面、面对点和点对点的网状共存方式,信宿(用户)可主动获得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

③数字图书馆信息交流的双向性。数字信息交流是信息通过网络从某一特定时空向另一特定时空的流动和位移。由于在网络中,信源和信宿之间能进行实时的信息交换,信源和信宿的角色可以随时改变,因此信息反馈信道也变得轻而易举。

④数字图书馆信息交流过程相对浓缩,各环节的功能界线模糊。信息载体的数字化导致了信息交流过程的改变。传统的信息交流由信息的发布、信息组织与检索、信息传递和信息利用四个环节构成。数字信息交流尽管并不能完全改变传统信息流程各环节之间的先后次序,但却使信息交流各环节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明确而严格分工开始淡化,网络载体的虚拟化模糊了信息交流的各环节。

⑤数字图书馆信息交流的载体数字化、交流中介的虚拟化。传统的信息传递采取的是“实物送达”,数字信息交流环境下,网络载体技术的介入使信息的交流机构实现了虚拟化,信息传递从理论上可以摆脱实物载体的束缚,实现数字化的网络传递。

⑥数字图书馆的信息交流自由度高,可以自由发布信息与获取信息。在数字信息过程中利用互联网络任何人都可以随时在网上发布自己的有关研究成果,供其他人随时使用:也可以依据自己的爱好随时随地选择和获取自己所需信息。

⑦数字图书馆信息交流模式的网络信息发布与网络传递,使信息交流的成本大大降低。

⑧信息存取速度的提高和信息交流的时滞降低,使信息交流的时效性大大增强;信息交流范围不受时空限制,实现了真正的跨跃时空。

标签:;  ;  ;  ;  ;  

数字图书馆信息交换模式研究_数字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