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幼儿的心理防御机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幼儿论文,机制论文,心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新生入园以后,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有哭闹现象,小惠却很特别。她几乎从未哭过。每当别的小朋友哭闹时,她都会对老师说:“她哭是小拇指,我不哭是大拇指。”其实她并非不想哭,而是为了得到爸爸、妈妈的表扬和奖励强忍着不哭出来。每天放学,小惠见到父母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今天没哭,我是好孩子。”有时她忍不住想哭时,就把头扭过去,不让老师看见。老师察觉到这一点后就主动和她拥抱、抚摸她后背,试图减轻她的压力。这时,她的小手会把老师搂得很紧很紧,头深深地埋在老师的怀里,表现出她内心的矛盾与无助。
人们为了降低焦虑,保护自己的心理不受损害,就自动发展出一套自我防御机制,即一套自动发生作用的非理性的应付焦虑的适应方式:通过言语、行为、思想、情感等虚构或歪曲现实,以此达到内心的协调,从而降低焦虑给自己造成的心理压力。所有的心理防御机制作用都在于使人消除不安,不用直接面对威胁。可以说,这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获得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心理上的自我保护功能。观察中,我发现孩子们和成人一样具备这种自我保护的心理机制,当感到焦虑时就会在无意识中启动防御机制。
压抑
比如,开头那个案例中的小惠所使用的就是压抑机制。压抑是指自我把所不能接受的不愉快或不合要求的冲动、情感和记忆压抑到无意识层中。它是一种最基本的防御机制,是其它防御机制的前提。
试想我们这些心理相对成熟的成人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都会感到紧张、局促不安;而一个一直生活在家人精心呵护中的3岁孩子突然来到一个全新的环境中,他所要承受的心理压力和焦虑是多么的巨大。于是,有的孩子为了迎合成人,得到“宝宝不哭,宝宝真棒”的表扬,就拼命压抑自己的焦虑情绪,不哭不闹,但往往是这样的孩子对新环境适应得更慢。其实,这么小的孩子独自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中没有分离焦虑、不哭闹是不正常的。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不要太高,不要过多地超出他们的成熟水平,要用心体察孩子心中的烦恼和不安,同情他们的感受,这样才有利于孩子焦虑情绪的释放,帮助他们舒缓压力。那么,面对表现出压抑机制的一些行为时,父母又该做些什么呢?
比如哭闹。孩子哭闹是由于心情郁闷,而哭则是一种减轻压力的方式。这时,父母不要马上制止孩子的哭泣,而是要表示适度的同情和关切,并和孩子共同探讨他烦恼的原因,一起寻找解决问题
比如不爱吃饭。当孩子出现厌食状况时,在排除了身体疾病的可能性后,那往往是孩子的情绪出了问题。这个时候父母千万不可强迫孩子吃饭,而是要改变饭菜的种类,让孩子参与你做饭的过程,帮你准备和制作他爱吃的饭菜,并利用这个轻松的过程与孩子沟通,听他倾诉。
比如过分忧虑。由于孩子年龄小,害怕、担心一些事情是情理之中的事,如与父母分离、害怕黑暗等,但如果他害怕的东西太多就不正常了,这正是孩子缺乏安全感的表现。这时,父母要反思一下是不是由于自己的繁忙而忽视了孩子,应该多拿出时间陪伴孩子,适当给孩子一些身体接触,如拥抱、抚摸、亲吻等等,对孩子的需求要及时回应——请注意这里说的是“回应”,而非事事都要“满足”。
除了压抑,比较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还包括替代、认同、投射、反向作用、白日梦、合理化、掩饰、回避、退行、抵消、隔离、补偿、否认等。
投射
5岁的东东曾经被单独留在家里。于是,当得知要把小狗单独关在家里时,他就担心地说:“别让它一个人在家,它会害怕、它还会哭的。”一般人可能只是觉得孩子很有同情心,但是如果大人知道他的那段经历,就应该把两件事联系起来,因为有可能那次经历让孩子非常委屈、难过,尽管事后他对大人说“没关系”,但其实那根本是在掩饰焦虑。面对即将遇到相同境况的小狗,孩子就不知不觉把自己的想法投射到了小狗身上。
将自己不能接受的冲动、欲望或观念加诸于他人,藉以减轻内心焦虑,这一心理机制被称为投射。当成人发现孩子出现投射现象时,一定要积极挖掘孩子内心深处的不安,帮助他打开心结。
否认
几个孩子在一起玩耍发生了争执,一个孩子把另一个孩子打哭了,当成人过来干涉时,打人的孩子会冲口而出:“我没打他。”甚至还会随便指旁边的小朋友说“是他打的。”这时,我们成人的反应往往是:这么小的孩子怎么就学着撒谎呢,感到特别气愤。其实这正表明孩子知道做错了事,惧怕受到惩罚,在不知所措的情况下无意识地启动了否认这一自我防御机制。这一防御机制在幼儿时期最为常见。当孩子做错事,被成人问起时,他们的第一反应经常是不承认。了解这一点后再面对孩子的“撒谎”行为,我们更应该首先理解孩子保护自己的心态,解除孩子对惩罚的恐惧心理,然后引导他意识到自己的不对之处,承认错误。
了解孩子的心理防御机制的目的在于更好地理解和接纳孩子。只要孩子能够运用这些防御机制来维持平衡,没有表现出适应不良的行为,就是正常的。面对孩子运用心理防御机制时,我们的第一反应不应是反感,而应是冷静思考一下孩子为什么要启动防御机制,是什么压力使他如此焦虑,帮助孩子找到焦虑源,帮助他们把压力和不良情绪释放出来,身心和谐、健康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