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语文阅读;中年级;全阅读
阅读是学生吸纳语文知识的主要方式,只有让学生们学会主动的阅读,他们所掌握的语文知识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丰富,阅读也才能发挥其对小学生视野开阔和心灵陶冶上的促进作用。中年级是小学教学中的过渡阶段,也是学生主动阅读能力培养的关键阶段。故在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课堂中强化学生的主动阅读行为,是强化学生语文阅读体验的要求,也是培养满足全阅读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需要。那么在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道德如何才能有效强化学生们的主动阅读行为呢?根据教学经验,我得出了如下三种方法。
1、课内教读:以问激思
课内教读过程是学生对阅读方法的感知和学习过程,只有掌握了一定的文本阅读方法,学生们才能自主的参与文本探究活动。但这里的文本阅读方法教学,并不是强行的理论灌输,而是要以问题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们在对文本研读过程的参与和感知过程中,掌握正确的文本阅读方法,提升自身的文本解读能力。因此,要提升中年级语文阅读的有效性,我们可以以问激思的方式组织课内教读环节。
例如:在文本《观潮》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我先以多媒体展示了然后问学生们:“钱塘江大潮是否壮观,钱塘江大潮的涨潮过程是怎样的呢?若是让你将钱塘江大潮的详细涨潮过程描述给自己的伙伴你会如何描述呢?”
接着,学生们在上述问题的引导之下走入文本,在文本研读中找到了问题的答案。随后,我继续问道:“那么这些描述钱塘江大潮涨潮的语句分别是从哪些方面入手描写的呢?”
继而,学生们在自己找到的描述钱塘江大潮涨潮的语句的深度分析中,完成了文本细读任务,深化了自己对钱塘江大潮涨潮场面的认知。
在该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以问题引导学生们自主解读文本,让学生们在教师的引导之下灵活的切换了略读、细读、跳读等多种阅读方法,提升自身的综合阅读能力。
2、课内自读:合作共享
与课内角度相比,课内自读过程中教师的干预更少,能够给与学生一段时间自由活动时间。但自由阅读并不意味着毫无目的的阅读,在课内自读中也是要给学生们布置文本的辨析和理解任务的,但与课内教读不同的是,在课内自读过程中,我们不会再给学生限定每个问题的思考时间,而是让学生们以自主阅读、合作分享的方式,自主推进文本解读环节,根据自身阅读实际,灵活设定对各个问题的思考时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例如:在对诗歌《题西林寺壁》的教学过程中,先根据自己对学生语言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交流共同习惯和知识总结能力的了解,对学生进行了互补式分组。然后,展示如下问题,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
(1)西林寺在哪里?诗人在游览西林寺的过程中获得了什么样的感悟?
(2)如果要把诗歌中的某一句定义为千古名句,你更支持哪一句?
(3)诗歌中的最后一句话蕴含了什么样的人生哲理?
随后,学生们以接替式发言的方式完成了课堂自读任务,并以选派代表发言的方式交流了探究成果。继而,在成果分享中开启了全班讨论模式,在全班讨论中深化了对文本内涵的领悟。
在文本解读过程中,我以问题指引学生的合作探究,既没有过度干预学生们的课堂自主探究行为,也发挥了教师对学生课堂行为的引导作用,促进了古诗阅读活动的顺利推进。
3、课外阅读:主题拓展
在全阅读理念之下,学生们的阅读空间是广阔的,故要想构建符合全阅读理念的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课堂,我们就务必要将学生从“课内阅读”的温室中解救出来,以适宜的方式搭建课内外阅读之间的桥梁,以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自主阅读空间。
例如:在对文本《爬山虎的脚》的教学过程中,我根据本文课文实际确定了本文教学主题为“观察日记”,然后根据该主题搜集了《猫》《小麻雀》《珍珠鸟》《蟋蟀的住宅》等有大量细节描写的观察日记性的文本。
接着,以组文阅读的方式推进该阅读活动,让学生们在多文本阅读中打开了观察周围世界的大门,在多文本研读中掌握了多种写作技巧,为其以后的观察日记写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在该文本教学过程中,我根据课内文本确定阅读主题,然后以阅读主题为桥梁有效的连接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拓展了学生的自主阅读空间,让学生们见到了语文阅读的本来面目。
综上所述,全阅读背景下的中年级语文阅读课堂应该是自主的、开放的。只有当学生们以自觉、自愿的态度加入到对语文文本的探求过程中并且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自由的在文海中遨游之时,他们的综合阅读能力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郑百元.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50):100.
[2]高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学周刊,2020(01):127.
作者简介:洪阿衣,1980年10月,女 籍贯: 四川省越西县
工作单位:越西县邮电贝尔小学 职称:小学语文二级
论文作者:洪阿依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0
标签:学生们论文; 文本论文; 语文论文; 钱塘江论文; 课内论文; 学生论文; 过程中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