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与信息环境管理:我国面临的挑战与对策_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论文

信息化与信息环境管理:我国的挑战与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信息论文,环境管理论文,化与论文,对策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信息化的内涵

信息化是相对于工业化而言的,它是飞速发展的现代信息技术与社会经济相互作用的结果。按照日本学者成泽广行的观点,信息化是指“信息在收集、加工、传递、积累、利用整体上作为一种资源的质和量,比其它资源(指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的作用相对增大,表现为经济生活的形态变化、社会结构的变动、产业结构的变动。”〔1 〕我国学者钟义信指出,信息化的定义可以理解为“在每个经济领域和绝大多数社会行为领域中广泛、有效地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即信息网络或智能工具),从而全面地、极大地扩展和提高社会生产效率,管理、教育和创新的效率,以及生活的质量”的一个历史过程。〔2〕一般认为, 信息化是指在人类社会活动中,通过普遍地采用信息技术,更加充分有效地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过程。从信息化的发展进程看,有产业信息化、经济信息化、社会信息化几个阶段。产业信息化是信息化的初级阶段,它是指在各个产业部门内,通过采用信息技术和开发信息资源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过程,表现为生产过程的自动化、产品的知识密集化和经营管理的计算机化;经济信息化是在产业信息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指通过对整个社会生产力系统实施自动化控制,在国民经济中实现信息化的过程,表现为信息经济所创造的价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逐步上升直至占主导地位;社会信息化是信息化的高级阶段,它是指在人类工作、消费、教育、医疗、家庭生活、文化娱乐等一切社会活动领域里实行全面的信息化,表现为:信息成为社会活动的战略资源和重要财富,信息技术成为促进社会进步的主导技术,信息人员成为推动社会变革的中坚力量。由此可见,产业信息化、经济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这三个信息化阶段是一个内涵不断丰富、外延更加宽泛且逐步扩散发展的演变过程。目前,世界主要工业化发达国家已经完成了从产业信息化到经济信息化的转变,现正从经济信息化走向社会信息化;新兴工业化国家也开始了从产业信息化向经济信息化的过渡;而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尚处于产业信息化阶段。

考虑到我国的国情,与美国的NII相比, 我国的信息化在内涵上要更广泛,涉及到更多的因素,在结构上要更加充分地重视其整体的渐进性过程,并且在信息网络建设上要特别强调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应用,从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信息化概念模型(CII:China Informationalization Infrastructure)。从CII的内部结构来看, 我国的信息化应包括如下几个层次(如图1所示):

图1 CII概念模型

信息化的基础是公共电信网络(即通信基础设施)。它是传输信息的硬件保障,只负责高效率地传输信息,而不涉及其内容。信息网络(即信息基础设施)是在此基础上集成多种信息系统和信息资源而形成的。它不仅传输信息,还能对所传输的各种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信息基础结构(亦即信息高速公路)则是由信息网络与信息人才、信息技术、信息产业以及信息环境共同整合而成的有机统一体,其中信息网络(包括传输网络、处理设备和数据库等)是基础设施,信息人才(包括各类信息开发人员和信息应用人员)是能动力,信息技术(包括研究、开发与应用)是催化剂,信息产业(包括信息技术开发与设备制造业和信息产品加工与传播服务业)是支柱,信息环境(包括标准、安全、政策法规、道德规范等)则为有序运行的保障。信息化就是在信息基础结构上综合各种要素所展开的信息应用过程。在信息化进程中,上述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形成了“中国信息化基础结构”(CII)。

2 我国信息化面临的挑战

当前,我国的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有目共睹:

(1)通信产业发展迅猛。(2)数据通信网络基本建成。(3 )计算机信息业1995年总产值和销售额均突破了600亿元,年增长率超过了 40%。(4)电子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取得明显成效,投入产出比平均为1∶5。(5)以“三金工程”为代表的“金”系列工程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6)计算机网络应用迅速普及。(7)广播电视基础建设已形成相当规模。(8)1993年12月国务院批准成立了由24 个部委局共同参加组成的国家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1996年5 月又在此基础上正式成立了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这是把推进社会信息化工作提高到国家重大战略决策高度的标志。

事实证明,我国目前已经具备了建设CII的基础条件。但是, 面对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和飞速发展的信息环境,我们也不能不认识到,我国的信息化事业正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这种挑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国际信息竞争日益激烈, 信息化成为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各国竞争的制高点。1994年,美国政府率先提出了建设“全球信息基础结构”(GII)的倡议,意将各国的NII联结起来,实现全球信息资源共享。为此,一系列国际专题会议和国际协议谈判在紧锣密鼓地进行:1995年2月, 西方七国集团在布鲁塞尔召开了由欧盟委员会组织并主持的“信息社会部长级会议”,提出了建立“全球信息社会”的8 项基本原则和11个示范项目;1995年5月,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召开了17 国通信和信息产业部长级会议,发布了“APEC信息基础结构汉城宣言”,确立了建设“亚太信息基础结构(APII)的5个目标和10项原则;1995年7月在华盛顿召开了“全球信息基础结构委员会”(GIIC)第一届年会;1995年12月在曼谷召开了“亚洲信息基础结构”(AII)领导人会议, 等等。特别是1997年2月15日在日内瓦由世界贸易组织(WTO)主持达成了有68个国家签字的“全球电信协议”,将使国际电信市场全面走向自由化贸易。目前WTO的另一项重要协议——“信息技术协议”已有40 多个国家签字,同意在2000年1月1日以前分4 个阶段逐步取消所有信息技术产品的关税。这一系列活动说明,在走向网络化、数字化的全球信息环境中,日趋激烈的国际信息竞争格局业已初步形成。美国凭借其信息技术优势和信息基础结构建设的全球领先地位,极力主张全球信息流动应当自由化,企图牢牢控制GII的主导权;欧、 日等发达国家一方面对美国称霸全球信息市场的野心抱有警惕,另一方面也希望通过全球自由竞争机制的确立与美国争夺发展中国家的信息市场;广大发展中国家要发展本国的信息产业和信息经济,就必须进入GII体系, 以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为下一世纪的经济起飞作好准备,但由于自身经济实力所限,在国际信息竞争中容易受制于人,沦为发达国家的“信息殖民地”。

(2)我国的信息基础结构十分薄弱, 信息化总体水平相对较低,且发展不平衡。根据日本学者小松崎清介提出的信息化指数法测算〔3 〕,1993年我国的信息化水平只相当于美国50年代末、日本60年代中、中等发达国家70年代中期的水平。近年来,我国的信息化总体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1993年的信息化指数比1985年增长了1.6倍, 但受全国各地经济发展基础差距的影响,信息化的发展也是极不平衡的:沿海城市的信息化水平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信息化指数与日本相比还有大约10年的差距,另外,从信息化指数的指标体系结构来看,我国在信息量、信息人(通信主体水平)等方面的指标偏低,而信息装备率指标增长迅猛,若1985年定为100,到1993年猛增到503,且信息装备水平不低(进口设备居多)。但由于信息人才短缺,制约着应用水平的提高。这样不仅形成了国际信息差距,而且还出现了国内信息差距;不仅产生了总体差距,而且还造成了结构差距。这种情况不但不利于我国信息化水平的全面提高,而且不利于保护国内信息市场,更不利于提高民族信息产业参与国际信息市场竞争的能力。信息竞争的关键是信息人才和信息资源。我国的信息人才队伍不整齐,社会信息意识淡漠,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低,已经成为制约我国信息化水平提高、影响信息竞争整体实力增强的“瓶颈”。

(3)社会信息环境问题日益复杂,而信息环境管理严重滞后, 已妨碍了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健康发展。当前,我国社会中的信息环境问题日渐突出:信息污染屡见不鲜,信息犯罪时有发生,信息泛滥与信息贫乏现象并存,信息垄断与重复开发矛盾尖锐,与此同时,越境数据流(TDF)所引发的国际信息渗透和信息侵略问题也逐渐显露出冰山的一角。问题的症结在于,我国的信息化进程缺乏战略规划和组织协调,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有关信息政策和法规严重滞后。国外的信息化经验表明,一个国家的信息化建设不仅需要硬件(基础设施)的支持,而且更需要有软件(信息环境)的保证。事实上,现在人们已逐渐认识到,只是把信息视为一种资源是远远不够的,如果不建立和完善一个能够使信息资源得以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的信息环境,即使拥有再丰富的信息资源,也不会发挥应有的效益。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国际信息交流的增长,信息环境问题也愈发显得因素多变、关系复杂、牵扯面广。因此,我国在信息化进程中要特别重视信息环境管理的作用,注意信息环境管理的前瞻性、系统性和适时性,对我国的信息化建设进行必要的规划、组织、控制和协调。

3 我国信息化的对策探索

面对各种各样严峻的挑战,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推进信息化既要有危机感和紧迫感,又要结合国情,实事求是。根据最小限制原理,我国的信息化不是由CII诸要素的平均状态所决定, 而是受诸要素中那个与最优状态差距最大的要素所控制。这就是说,我国的信息化能否顺利发展,取决于CII 诸要素中处于最差状态或最低水平的要素能否得到改进。目前,我国的信息化建设已经到了十分关键的时期,而信息环境管理明显滞后,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信息化的发展。因此,面对全球性的信息化浪潮,我们要抓住机遇,兴利除弊,强化信息环境管理,及时制订有关政策法规,加速信息化进程。

(1)明确我国的信息化发展战略目标, 提高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在制定我国的信息化发展战略时,目标选择是十分重要的。有人认为高速通信网络的建设是我国信息化的主要目标;更多的人则认为应当把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作为主攻方向。对此,我们应该有明确的政策导向。在信息化进程中要重视通信网络的建设,但是要特别强调,对我国这样一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更为重要的是信息资源,尤其是本国信息资源的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信息资源网的建设比信息通信网的建设难度更大,又常常被忽视,而且不可由他人替代,是用金钱买不来的。我们决不可以去建设一个没有信息可供传输的通信网络,也绝无可能去实现一个缺少信息应用的信息化。数据库是信息资源网络建设的关键,也是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从国家的信息化发展战略出发,我们必须建设一批质量高、规模大、能动态更新扩充和向全社会开放的数据库。为此应采取措施:①加强资金投入,通过优惠贷款、减免税收或设立专项基金等政策措施对投资周期长、效益相对滞后的数据库产业加以扶植;②转变数据库生产与经营机制,打破传统的封闭开发与内部服务模式,使数据库生产面向市场,数据库服务面向大众;③设立专门机构,对全国的数据库进行登记并负责管理数据库服务业,避免重复开发和无序服务。

(2)强化统筹协调,正确处理信息化进程中的若干关系。在CII建设中,首先必须弄清电信网络、信息网络、信息基础结构、信息化四个层次的关系,这是搞好统筹规划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国家应及时制定有关政策,明确规定各个层次的职责、权利与义务,使各领域、各部门的信息化建设能够统一部署、相互配合、协调发展。当前急需理顺的几个矛盾关系是:①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关系;②公用网与专用网的关系;③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的关系,特别是电信网、电脑网与电视网的关系;④信息传输网络建设、经营与服务的关系,亦即线路提供者、网络服务者和信息提供者的关系;⑤政府信息管理、企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用户的关系;⑥信息资源合理开发与有效利用的关系;⑦信息公开与信息保护的关系;⑧信息经济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的关系;⑨国内信息市场开放与民族信息产业保护的关系;⑩国际信息合作与国家信息主权的关系。

(3)深化改革,建立公平竞争的信息产业发展机制。 信息产业是信息化的支柱,我国的信息化建设必须立足于本国信息产业的发展。我们要牢固地树立起我国绝不能从国外买进一个信息化的观念,但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世界信息产业的发展动向业已表明,对外开放和平等竞争是大势所趋。面对激烈的国际信息竞争,闭关自守和行业垄断是没有出路的。我国目前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都不适应信息产业的发展需要,急待加快改革步伐。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并借鉴国外有益的经验,我们应当及时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革措施:①有步骤有条件地开放国内信息市场,注意培养民族信息产业参与国际信息竞争的能力;②实行政企分开,打破行业垄断,建立公平竞争的信息产业发展机制;③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防止各自为政的重复建设,做到“国内练兵,一致对外”。

(4)建立强有力的管理机构,推进信息化法制建设。 信息化的发展涉及社会各行各业、方方面面,要改变目前管理多头、政出多门的现状,就必须建立一个强有力的管理机构。为此,国家应赋予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较强的管理职能,或在此基础上成立一个承担全国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常设机构——国家信息化委员会,其主要职责是:①负责在宏观上管理全国信息化建设的立项、投资,统一管理CII 各个要素;②研究制订国家信息化工作的方针政策,拟订国家信息化的发展战略、总体规划及分阶段实施方案;③组织协调跨系统、跨部门、跨地区的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国家重大信息工程项目的建设;④负责组织制订CII的统一技术标准。

针对我国社会信息环境中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必须加强信息化法制建设,规范社会信息行为。在适当时机,全国人大应设立信息化立法委员会,把CII的建设纳入法制管理的轨道。 根据我国的信息化进程,当前急需制定的法律法规有:电信法、信息化促进法、信息采集与传播法、信息服务业管理条例、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条例。

(5)普及信息教育,提高全民族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 信息化的关键是信息化人才。这里所说的信息化人才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从事信息基础结构建设的信息专业人才,另一部分是信息应用人才,即能够运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于本职工作,促进生产率全面提高的大量社会劳动者。要培养实施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信息化设施的一代又一代人才,就要下大力量普及信息教育,逐步提高全民族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最终实现全民信息化。为此需要采取以下几项措施:①强化国家的信息化教育政策,在全社会普及信息知识,尤其是加强对中小学生的信息技术、信息处理与信息检索知识的启蒙教育;②完善信息技术水平和信息应用技能等级考试制度,作为考察与选拨领导干部及各类人才的必要条件;③在新修订的国家教委招生专业目录中增设信息管理专业,培养高等级的信息管理通用人才。

标签:;  ;  ;  ;  ;  ;  

信息化与信息环境管理:我国面临的挑战与对策_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