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一品 武义职业技术学校 321200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深入改革,职高体育院校的教学目的也在不断的产生变化,对于学生的培养不仅体现在身体素质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强化其社会适应性能力与素质的培养,从而让学生们在进入社会的时候可以应对激烈的竞争氛围与竞争压力,而不被社会洪流冲垮。职高院校的体育科目要精心制定教学方案,满足人才发展之需,针对个人的发展特点训练学生们的耐力与领悟能力,以及适应能力等。本文旨在着重探究职高院校的体育教学过程如何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力求为职高体育教学起到推动作用。
【关键词】职高体育教学;学生适应能力;探究与思索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19)09-112-01
职高院校的体育教学重在培养学生们的社会适应能力,把社会适应性这一概念融入到职高体育教学中来,是国家“阳光体育”的根本与必要条件,也是强化学生体能与素质、储备社会所人才的关键点。在教学中,体育老师要有意识的针对当前状态下的体育教学不足之处进行研究与总结,进而开发出更能满足学生发展社会适应能力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们在体育学习过程中提高整体素养。
一、着重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一)可以让学生养成坚持的品质。
当下职高院校的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其万般宠爱,他们成长时大多生活在舒适安逸的环境中,就算在学校也可以得到校方与家长的双重呵护,在这样的生活状态下一旦进入社会就要面对重重压力,很容易使他们无法承受,抑郁与轻生经常发生在刚进入社会的学生群体中。这样的身心发展就是不健康的,对于社会发展来讲也是消极不利的。而对于职高院校的职责来说,培养高素质、高情商、高能力的社会适应性人才势在必行,这也是建设发展目标。因此,在职高体育教学过程中把社会因素逐渐渗透其中,可以使学生在校园生活中就能够步入社会化情境,让社会方面的挫折与压力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提前锻炼他们的社会抗压能力,进而为适应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集体责任与荣誉是社会生存的必要内容。
当前状态下,毕业生经常无法快速适应公司发展,原因在于陌生环境对毕业生是一种挑战,他们与公司领导及同事较难融合到一起,即便参与进来也显得畏首畏尾、拘束紧张,在人际交往中被边缘化。而对于职高院校的体育教学就是要带领学生们打破这样的社会约束性,让学生们通过学习提前感知提前融入社会,比如体育课中学生们参与比赛项目的对抗,就能够让他们接收到荣誉与使命的带来的责任感,从而去珍惜或帮助身边人,也能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发挥自身的光和热是集体的召唤,拼尽全力是自己必须要承担的,进而在日后进入公司工作时也能对社会集体带来光和热,让公司这个集体更能接受。
二、职高院校的体育教学现存问题
(一)教学方法比较陈旧。
尽管新课改已经实施,但体育科目教学目标并不十分明确,许多职高院校设置体育科目仍然采用传统方法,在训练模式与教学过程上形式老套、内容没有新意,无法满足学生们整体发展之需,而且也会让他们的体育学习兴趣逐渐降低。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比如说许多职高院校的体育科目教学模式都比如相似,即上课时老师喊集合,之后点名,再做一些热身运动,然后就解散自由活动,喜欢做运动的同学解散后去体育场地进行体育锻炼与训练,不喜欢的同学尤其是女同学经常就是安静的坐在角落里聊天或回寝室,等下课前的点名再出来报道。如此种种体育课模式是最为常见的,而且也是最僵硬无趣的,学生们对于这样的课程模式没有一点新鲜感,厌烦情绪大增,久而久之也无法学到真正利于身体素质提高的知识内容。即便有些体育老师的模式有创新,但教学能力与课程设计局限性也较大,一些有利于促进学生体育兴趣的内容还是无法加入到体育科目当中,况且有些体育老师根本意识不到学生们的性别差异应采取怎样的课程设计与分配,影响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又与我们所大力倡导的“阳光体育”背道而驰。
(二)体育老师与学生们互动较少。
在职高院校的体育课程中,体育老师被传统教学观念所束缚,仍然以自我为中心,简单示范,并没有把各个体育项目的不同点明确阐述,也不去仔细解说体育课项目的重点技术要领,不多交流也不多询问学生,导致学生们也不愿参与到与老师的探讨中来,甚至有些学生会认为体育课可有可无,设置体育课就是为了放松精神,其它点不予考虑。久而久之用这样的思想去捆绑学生的开放性思维,使个性化的体育教学模式产生了阻碍与限制。
三、社会适应性培养策略研究
(一)职高院校方面要不断开展优势性较强的体育课程模式。
职高院校要以学生们的体质与培养基础,以个性化特点做为培训依据,针对各个专业的不同特点与就业方向,把导向性与针对性引入到体育教学中来。
(二)创建校园内部的模式社会环境。
学生们在上体育课,老师要经常设计一些体育项目的比赛环节,通过比赛竞争让学生们感受到成就感,在产生挫败情绪之后,调动起反转意识。老师可以把学生们按小组分配,让角色与身体素质搭配均衡,这样的环节设置目的在于让学生们经过与其他同学的交集寻求到为人之道和与人相处之道,以便在日后任何场合下都能应对自如,获得人脉。
(三)培养学生们的耐力。
残酷的社会竞争使许多人进入社会后常常遇到困难,“坚持”是职高院校育人的目标,为了提升学生们的抗压能力,体育科目更要设计出让学生们增强耐力的课程内容,让学生们与自己的身体极限做抗争,挑战自己才能赢得社会的认可。
总结
职高体育教学的重要培养环节在于强化学生们对于走进社会时的适应能力,它能让学生们提前进入社会状态,感受生活压力,并从逆境中成长起来。对于职高体育科目的课程内容就要有针对性的去设计研发,多开展一些特点突出、易被接受的科目内容,创建校园内部的微型环境,把社会信息聚集到校园当中,锻炼学生们的抗压意识与坚持品格,真正做到社会实践与校园教学的有效结合,辅助学生们把体育锻炼与生活紧密关联在一起,从而使他们养成一种社会能力,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徐永刚.《高职体育教学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18:67-68
[2]刘六五.《浅谈高职体育教学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J].才智,2018:130-132
论文作者:吕一品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9年9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9
标签:学生们论文; 职高论文; 社会论文; 体育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院校论文; 适应能力论文; 《中国教师》2019年9月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