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论文_赵学艳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论文_赵学艳

赵学艳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经济开发区第一小学 255100

摘 要:《课程标准》把创设“问题情境”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课程改革纲要和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善于在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的思维总是处于“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积极状态,始终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关键词:问题情境 创设 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将生活与数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使学生感到数学与生活很贴近,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对数学的亲切感,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一、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

如在教学“物体分类”一课时,可创设情境: 课前在学生课桌上杂乱无章地堆放着许多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用途不同的纸张。上课伊始,问:“同学们,课桌上这些纸片影响了我们上课,请你们想想办法该怎么办?”学生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把它们扔到垃圾桶里。”“不行,如果以后还要用怎么办。”“我们可以一类一类地把它们分开。”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都同意这种做法。教师不失时机地引导:“如果要你们整理课桌上的纸片,你们打算怎样整理?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试一试。”这样,“分类”就不再是教师的主观要求,而是学生的实际需要。学生兴致高涨,纷纷调动已有经验来解决问题。结果,学生有的按颜色来分类,有的按形状来分类,还有的按不同的用途来分类……生活化的问题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心理,而且生活化的问题情境为学生调动已有经验、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可能,学生“跳一跳,都能摘到果子”。这个问题紧扣教材中心及重点、难点设疑,又结合实际,集启发性、挑战性、明确性、趣味性为一体,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利用已有相关概念的比较,创设归纳发现问题情境

有些数学概念是旧概念的扩充,若能在教学过程中,揭示概念的扩充规律,就可以很自然地引入新概念。这类数学概念形成的问题情境创设,其关键是揭示出相关概念的扩充发展的背景及其规律,从而引出新的数学概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在数学课堂“小括号”这一教学设计中,先引导学生复习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先乘除后加减”之后,让学生独立试解如下应用题:“一辆车上午行了3小时,下午行了4小时,每小时行20千米,试问这辆车这一天共行多少千米?”(列综合算式解答)学生这样列式计算:“20×3+4=20×7”。这就与已有知识“先乘除后加减”发生了矛盾——怎么先算加法呢?学生说:“不先算加法就要发生60千米加4小时的错误”,此时老师提出:“运算顺序要求我们先做乘法,后做加法,可实际情境又要求我们先加而后乘,怎么办呢?”学生的认知活动陷入了矛盾之中。这一矛盾为引出“小括号”创造了心理空间,成为学习“小括号”这一知识点的认知内驱力,并引导着学生的认知方向。这样,就可使问题情境具有较好的发散性,即问题情境的设计思路,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充分激发学生联想,开拓学生的思路,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其产生多向联想。

三、抽象与概括的问题情境

有些数学概念源于现实生活,是从生产、生活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来的,对于这些概念的教学要通过一些感性材料,创设抽象与概括的情境,引导学生提炼数学概念的本质属性。这就要求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经过比较、分类、抽象等思维活动,从中找出一类事物的本质属性,最后通过概括得出新的数学概念。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通过学生实验,创设观察、发现的问题情境

有些数学概念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亲自实验或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演示及自己操作去领悟数学概念的形成,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探索反思中掌握数学概念。例如,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1.让学生准备一张长方形的纸;2.一把小剪刀。过程:通过对角折叠长方形纸,剪开之后是两个面积相同的三角形,通过计算长方形的面积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这类数学概念的形成一定要学生动手操作实验,仔细观察,并能根据需要适当变换角度来抓住问题的特征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除了真实的实验外,还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设计一些仿真实验,实验的设计不能仅是作为教师演示的一种工具,而是要能由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思路进行动手操作的学具,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学会观察、学会发现。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数学内容的生动、有趣并富有现实意义的特点,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的作用,使学生在情感态度和能力方面都得到发展,最终达到全面提高学生创新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夏小刚 数学情境的创设与数学问题的提出[J].数学教育学报,2003,(1)。

[2]戴黎军 关于数学课程改革实践中的问题探析[J].数学教育学报,2003。

论文作者:赵学艳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8月总第24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2

标签:;  ;  ;  ;  ;  ;  ;  ;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论文_赵学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