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中小学教育简评_社会改革论文

日本中小学教育简评_社会改革论文

日本中小学教育掠影,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掠影论文,日本论文,中小学教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作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日本,教育发展水平亦堪称世界最先进国家之一。明治维新以后,日本政府将“富国强兵”、“殖产兴业”与“文明开化”作为国策,教育则成为实现国策的重要手段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日本的教育已经有相当大的发展,实现了教育的现代化。二战使日本的教育一度陷入瘫痪,几近崩溃。经过战后初期的改革,日本教育发生了显著变化。仅在普及义务教育方面,目前9 年义务教育入学率几乎达到100%,成为世界之首,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 战后50多年来,日本的教育已经发展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日本教育的现代化推动了日本经济的迅猛发展,而经济的发展又促进了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从而使日本一跃跻身于世界上的教育大国之列。

中小学教育面临的问题

随着日本教育日趋走向成熟,阻碍教育进一步向前发展的问题也日益显露出来。从70年代末期开始,在日本的中、小学中暴力、凌辱及自杀事件不断发生,拒绝上学和逃学人数迅速增加。近年来中学生染指毒品,投身“援助交际”的范围亦呈扩大趋势。在日本文部省去年发表的各种调查数字中,有3项数字最高。第一是旷学儿童数。 以去年夏天公布的数字为准,旷学30天以上的中学生已经超过了10万人。特别是在儿童数量下降的情况下旷学人数增加,问题颇为严重。第二为校内暴力事件数。1997年公布的暴力事件发生数为10575起, 尤其对教师实施暴力的事件是前一年的1.5倍。排在第三位的是所谓的“保健室登校”。 即虽然去了学校,但并不进班里,而是去学校的保健室,这样的孩子达到1万人。

对青少年自杀人数的统计结果表明,仅在1997年中就有469 人丧生。其中因学校或与之相关方面的原因而苦恼,最终选择轻生的人数就达117人,占自杀人数的24.9%。直至去年夏天,这一现象仍在持续。

1998年初日本警察厅宣布,日本社会已闯入“第三次兴奋剂乱用期”。据推测,惯用者有可能近100万人左右,并向低龄化发展。 据日本警察厅1998年1月的情报统计资料显示,平成9年(1997)因乱用兴奋剂而被捕的人员中,初中生43人,其中女学生27人;高中生219人, 其中女学生135人。日本家庭机能研究所所长,精神科医生齐藤学指出, 前一段时间,兴奋剂曾经是一部分富家子弟高中学生的象征。在兴奋剂价格尚高,难以搞到手时就在这些学生中间流行起来了。他们常以大量服用含有兴奋剂成分的药物来炫耀自己的经济实力。令人关注的另一点是在中学生中间存在着视敢于违法者为英雄的倾向。这些违法者往往被看作与众不同,很了不起,因而成为受同龄人崇拜与效仿的偶像。为了购买兴奋剂,小瘾君子们拿走家中的金银细软或开始行窃。调查显示,兴奋剂乱用者中近20%为女性,而高中女学生就占半数以上。其中通过“援助交际”而始用兴奋剂及用“援助交际”得到的钱去购买兴奋剂的事例较为突出。

所谓“援助交际”,实则目前日本社会少女卖春的一个代名词。十四五岁的女中学生通过与成年男子的性交往获取钱、物,以满足纯粹的消费欲,几十万日元拿到手很快便被挥霍一空。某杂志社记者在对“援助交际”现象进行调查时吃惊地发现留言电话中记录了无数个少女的留言。“喂喂,我14岁,需要钱,有可以给我零花钱的人,我在这里等候你”。这在发达国家中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特异现象。而热衷于“援助交际”的少女们则说,大人们最终还不是为了钱吗?对于她们来说,援助交际与其说是卖春行为,莫如说是一种经济行为。在她们眼中,日本已成为一个为了金钱而舍弃一切的国度。在东京的街头、车站,你会听到时髦少女身后背着的小包中不时响起铃铃的手机呼叫声。在通讯极为发达的今天,手机已成为“援助交际”、毒品买卖的手段之一。

上述现象的出现已经严重地影响了学校教育健康、正常地发展,并波及到了许多家庭。家长们对如今的教育状况深感担忧,不知哪一天这种灾难会降临到自己孩子的头上。曾经有着辉煌历史的日本教育,如今却受到了诸多问题的困扰,引起日本社会广泛的关注。有关专家、学者对上述现象的产生及发展进行了多方调查与分析。对其原因,尽管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但在下述几点上是具有共识的。

1、教育过热带来的副作用

联合国儿童权利委员会对日本政府提出劝告,希望对教育制度加以改善。该委员会为,日本的儿童被置于激烈竞争制度的高压下,闲暇、运动与休息的时间不足,由此产生儿童成长障碍,出现欺辱他人及旷学现象。日本素有“学历社会”之称,一个人在社会的地位、职务、工资待遇等主要依靠学历来决定。毕业于哪一所学校往往决定一生的前途与命运。学生在校的成绩及进入哪所高中、哪所大学成为对一个人好与坏的评价基准。因此,为了能够进入一流大学,学生们不得不接受来自家庭与学校的双重压力,在考试中相互展开激烈竞争,从而使原本德、智、体全面发展为宗旨的教育渐渐变成了以考试为中心的应试教育。

据日本PT(家长与教师协力团)全国协会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学生上私塾率1998年比1994年增加了9%,初中生达64%。 特别令人注目的是少儿上私塾文化班的比例在剧增,10年前上私塾文化班的少儿为2.7%,而1998年已达到10.8%。这尚且是提供的平均数字,在部分城市或地区比例会更高。

为了削弱这种学习考试的竞争,日本文部省近年增设了许多课程,并在中考中增加了“内申书(入学参考材料)”一项内容。班会、俱乐部活动等一切行动都被分数化,并将其作为中考的判断材料。然而,这一措施不仅没有缓和考试的竞争,反而因“重视内申书”而使竞争复杂化,变得愈加激烈。

有关专家认为,中学时代是儿童进入青春期之时,是一个人的人格及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如何度过这一时期对孩子们来说至关重要,而偏重智育,忽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应试教育,会导致少年人格畸形发展。由于考试竞争激烈,教学内容超出了适龄儿童应该掌握的范围,学习跟不上的孩子不断增多。这种以考试为中心的教育,夺去了孩子们学习知识的兴趣、欲望及创造力,使本该是愉快的学习变成了“苦行”。而相互之间的竞争毁坏了童年的友情,人与人之间变得越来越冷漠。激烈的入学考试竞争使孩子们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之下,身心疲惫不堪,将其原有的个性、优点扼杀于萌芽之中。这些,对于成长发育期的儿童往往是极为不利的。专家们还指出,学校应该是向孩子们传授并使其继承人类积累起来的知识、科学及文化,从而掌握作为人而需要的各种基本能力的场所。学校教育必须是系统的、阶段性的,而不是填鸭式地早早灌满知识,重要的是诱发孩子们的潜在能力,而不是挫伤之。激烈的竞争过早地将尚处于成长期的孩子们区分归类,贴上“行”与“不行”的标签,从而使众多的孩子失去自信,厌倦学习。曾经是带给孩子欢乐的校园,如今成了孩子们讨厌的“考试地狱”。

2、社会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

在呼吁现行教育制度改革的同时,不容忽视的是社会环境给少年儿童带来的不良影响。有关人士指出,日本的教育问题不仅仅是靠改变某个教育方针或政策就能解决的问题,它与日本整个社会结构、生活环境及人生观密切相关,已经成为社会问题。

进入90年代后,日本泡沫经济的破灭给人们心中罩上了一层阴影,企业为了生存,进一步推行“效率化”,企业重组及减员政策将激烈的竞争转嫁到国民身上,愈发增大了家庭生活中的不安定因素。由于经济上的重负,家长大部分时间用于工作、加班,无暇与孩子进行思想情感的交流,甚至不能一同进餐。孩子们从家庭中得不到应有的关心与安慰,在学校的压抑感回到家中仍不能得到解消,甚至还要因学习成绩不佳而受到家长的责骂。家长所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如何,排名第几,能进入哪所高校,……从而使家庭学校化。孩子们终日处于压抑、不安、孤独、绝望的感觉中,且长期得不到缓解,最后导致暴力、自杀、旷学、凌辱、乱用兴奋剂等不良行为的产生。

另外,电影、电视、录相、书报、杂志等社会文化中的污泥浊水也使孩子们天真无邪的世界受到严重的污染。据1997年日本PT全国协会对儿童社会环境的调查结果报告显示,有88%的家长认为电视节目给了孩子们很坏的影响,许多人指出,电视、漫画、电子游戏过多出现的暴力场面,构成了一连串少年犯罪事件的背景。有关教育方面人士认为,“有关性与暴力的书刊无节制地出版、报道及贩卖确实给青春期充满好奇心的学生们以莫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当今在孩子们中出现的种种不良现象的背后存在着学校教育、家庭问题、社会病理问题以及文化、传媒问题、政治腐败等多种因素,必须从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社会道德的确立、影像文化自我约束等多角度着手来解决问题。

教育改革与社会环境的改善

由于教育问题牵涉到千家万户,因而成为当今日本社会所关注的焦点之一。近年来要求改革学校教育制度,取消高中入学考试的呼声愈来愈强烈。

1997年1月, 日本前首相桥本在推行的六大改革中加入了教育改革一项,提出将教育改革计划具体化及初高中一贯制教育的设想。随之文部省制定了教育改革实施计划,强调实行教育改革的着眼点:1、 要培育祖国未来的栋梁人材;2、尊重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培养尊重生命、 尊重他人的意识,使其富有同情心、正义感,培养伦理观、社会性、创造性、国际性,使之终生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

高中教育改革是基于平成4年(1992 年)召开的“关于推行高中教育改革的会议”的报告来进行的。改革的中心是开设多种科目,制定以供学生选修为中心的教学计划,教学课堂弹性化,对校外活动认定学分等。1998年9月,文部省会同教育课程审议会, 对研究结果作出如下概括:1、减少毕业必须取得的学分数;2、将学生共同课学习科目的内容削减到必不可少的最小限度;3、 将义务参加福利性活动及去企业实习等校外体验生活活动作为学分予以承认。文部省还鼓励新设和调整学科以及导入课程制等,创办具有特色的学校,以求实现充实精神教育、发展个性、有多种选择的学校制度。

在初高中一贯制教育的问题上,文部省列举出其正面意义:第一,学生可以不受中考的影响,度过轻松安定的学校生活。第二,可以实行有效的连续性教育。第三,教师可以把握住连续一贯的学生的情况,发现学生的个性及卓越的才能。第四,通过从初一到高三学生不同年龄群体开展的活动,可以培养孩子的社会性及丰富的人类情感。另外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学生厌学及克服学习实力低下等问题。文部省对实施这一改革措施所产生的副作用也表示出担忧。取消高中升学考试不等于考试竞争全部化解,初高中一贯制教育的实行可能会使考试竞争低龄化。此外,在小学毕业阶段的升学选择上也会产生一定难度。

在学校教育方针上,学者们指出学校教育应该以德育、智育、体育为中心,所谓德育是培养与构成地域或社会人相符的市民道德;智育是使学生思考自然与社会的构造这种真正意义上的智育;体育则是使之增强基础性体力及体会体育的精神。人们还提出学校条件应加以改善,增加教育经费,降低班级人数,克服管理主义,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校公开化,教师与家长携手共建学校等建议。

在社会环境问题上,有关人士呼吁在各个领域都应该以建立一个有道德水准的社会为目标,为孩子们树立一个良好的社会形象。人们常说“孩子是反映社会的一面镜子”,孩子的不良行为反映了社会现状。社会在不断倾斜、腐败之时却只要求孩子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是很困难的。为此,政治家、高级官僚、经济界、文化界等都需要在各自的领域内规范自我、制定在社会上自我约束的准则。

我国的教育制度目前也正处于改革试行阶段,日本教育的成功之处值得我们学习,而面临的问题也可视为前车之鉴,以使我国在教育现代化的道路上少走些弯路。

标签:;  ;  ;  ;  

日本中小学教育简评_社会改革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