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陈浩论文_陈浩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陈浩论文_陈浩

摘要:体现新的课程理念,落实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的核心环节是课堂教学的改革。作为一名课程改革的一线教师,我认为我们工作的主阵地是在课堂,工作的核心应是转变自己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我们的课堂教学应不断向数学课堂标准提出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目标迈进。

关键词:数学课堂 提高 教学效率

新课程需要高效率的课堂教学,需要有生命力的课堂教学。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在教学中既授之以鱼,更授之以渔。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做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

一、教学目标明确化

教学目标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是教材所包含的知识因素和能力训练的具体要求,是评估教学质量的依据。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活动的方向,决定着教学内容、方法、途径的选择,决定着教学效率的提高。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目标制定明确,便能发挥如下功能:对指引师生的教与学,有定向功能;对教改程序的有效进行,有控制功能;对知识与能力的双向发展,有协调功能;对减轻学生因题海战术而盲目训练所造成的负担,有效率功能;对教改工作的科学评价和管理,有竞争功能;对统一标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有稳定功能。

二、教学观念现代化

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讲学生听,把学生当作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现代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有效的、合理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学好,学得主动、生动活泼。要提高数学课堂效率,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建立符合现代教学观的崭新体系,努力做到“五个转变”和确立“四种教学观”。

“五个转变”是指:由单纯的“应试教育”转变为全面的素质教育;由“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转变为启发式的教学方法;由单纯的传授知识的教学转变为传授知识又发展能力的教学;由教学方法的“一刀切’转变为因材施教。

“四种教学观”是指:整体观,即用整体观点指导课堂教学,从整体上进行数学教学改革,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中各种因素(教师、学生、教材等)的积极性,使它合理组合,和谐发展,实现课堂教学整体优化;重学观,就是要求教者重视学法指导,积极地把“教”的过程转化为“学”的过程;发展观,不但要引导学生有效地学习,更重要的要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愉快观,要把愉快因素带进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获取知识。

三、教学方法科学

教学方法是师生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目标而相互结合的活动方式,其中包括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而学生的学法实际上是教师指导下的学习方法。因此,教师选择教学方法要科学、合理,注意体现如下四个原则:一是启发性原则;二是生动性原则;三是自主性原则;四是因材施教原则。

课堂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课型,教法就不同。目前,一节课中只采用一种教法的极少,同时单一地运用某一教法,也不利于学生智能的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将各种教法进行最佳组合,做到灵活多样、富有情趣,具有实效,并能体现时代的特点和教育的风格。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方法科学化,提高教学效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教学手段多样化

教学手段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措施。传统的数学教学,从概念到概念,教师单靠粉笔和黑板讲解,势必影响大面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素质提高。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注意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多媒体教学体现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因为它合理地继承了传统的教学媒体(如课本、教师课堂语言、板书、卡片、小黑板等),恰当地引进了现代化教学媒体(如幻灯、投影、录音、电视、磁性黑板、电脑图象等),使二者综合设计、有机结合,既能准确地传导信息,又能及时地反馈调节,构成优化组合的媒体群。

这样能使学生视、听触角同时并用,吸收率高,获得的知识灵活、扎实,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五、课堂结构高效化

现代教学论认为:应变“教”的课堂结构为“学”的课堂结构,变课堂为学堂。据报载,美国中小学校的许多教师每节课只讲10分钟,剩下的时间让学生相互交流、提问、消化,教师引导、释疑、解惑。无独有偶,国内已有很多学校要求教师一节课最多只讲15分钟,其余的时间让学生“自由选择”,教学效果也很不错。不同的课型有各自的基本结构模式,同一课型的结构模式,也会因教学指导思想的不同、客观教学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课堂结构高效化并不一定是大容量、快节奏和高要求,一个有活力的、高效化的课堂结构,必须具备如下六个因素:构成一个“环环紧扣、层层入深、步步有新、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处理与学生原有的认识结构相适应;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的程度;学生当堂练习的数量和质量;课堂信息反馈畅通的程度,能否做到及时反愧及时调节;充分有效地利用课堂教学时间。

六、基本训练系列化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一条成功的经验是加强双基(基础知识教学、基本能力训练),什么时候加强双基,教学质量就高;什么时候削弱双基,教学质量就下降。加强基本能力的训练应注意如下问题:

(一)首先应确定哪些是基本训练的内容,然后根据各年级的教学要求,由浅入深地安排,形成一个符合小学数学特点和儿童特点的基本训练序列;

(二)训练的时间多长,数量多少,都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来确定,以便在不增加学生学习时间的条件下,取得最好的训练效果;

(三)习题的编排应做到低起点、小步子、快节奏、大容量,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成功的喜悦;

(四)应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精心选编习题。例如:为引人新课,选编知识衔接题;为巩固概念,选编基础变式题;为纠正差错,选编判断题、选择题;为拓宽思路,选编多变、多解题,等等,从而实现训练目标。

综上所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应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组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要研究的方面还很多,但最关键的还是教师,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学水平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直接的关系。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要坚持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业务水平,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踏踏实实地上好每一堂数学课。

参考文献:

[1]牛春红. 如何有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6(22):70-70.

[2]仇小伟.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 学周刊, 2016(21):250-251.

[3]李同军. 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 考试周刊, 2009(42).

[4]李方益.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 新课程(小学)(4):44.

论文作者:陈浩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2月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5/8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陈浩论文_陈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