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失败的原因_审计计划论文

审计失败的原因_审计计划论文

审计失败的成因,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成因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审计业务“买方”市场导致审计

独立性丧失

一是审计机构与企业不处于平等地

位,影响审计结果。我国目前公司治理结

构上的缺陷导致了上市公司与审计机构

之间的监督与制约关系失效,从而使审

计丧失其最基本的要素———独立性。我

们知道,上市公司审计中存在着委托人、

被审计人与审计机构三者之间的特殊委

托代理关系,被审计人即为上市公司,其

主要是指公司经营管理层,它是替委托

人即股东来管理公司资产的“代理人”;

而审计机构则是替委托人即股东来鉴证

公司经营管理层业绩的“代理人”,即二

者均是受托人,为同一委托主体———股

东服务的,它们二者之间不存在任何契

约、利益关系,故按照这种传统的委托代

理理论,对上市公司的审计是“代理人”

监督“代理人”的过程,是可以保证其公

正性的。但是由于我国目前在公司治理

结构上的不完善,主要表现之一就是以

国有性质为主的上市公司的股东大会、

董事会不能真正起到对公司经营管理层

(以总经理为代表)应有的控制作用,很

多公司总经理本身就是董事长,或虽非

董事长也是董事会重要成员,这样就使“内部人控制”现象十分严重,原本上市

公司审计中存在的三者之间的委托代理

关系实质上已简化为二者之间的关系,

即现在一般是由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层

来委托审计机构对自己进行审计,因为

在上市公司经营管理层与审计机构之间

的直接契约关系中,审计机构明显处于

弱势,根本不具有平等地位,于是,审计

机构在同业竞争中不得不让步,不得不

迁就上市公司,甚至无奈地与上市公司

共谋作假。

二是审计业务市场的不当需求,迫

使审计机构作假。当前会计师事务所行

业作假的另一重要原因,应归结于市场

的不当需求方面。正如原国务院副总理

李岚清同志所说:“会计师事务所的服务

作为一种产品,究竟谁是用户,与市场需

求有很大关系,若市场需要高档质优产

品,生产者就会向优秀方向发展;若用户

需要处理品,生产者就会向假冒伪劣方

向发展。”由于市场对会计师事务所的服务需求者是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者,他

们为了自己的私利,可能需要事务所的

服务就是欺骗股东,即他们需要假冒伪

劣产品,于是,会计师事务所就与之“共

谋”作假,这正是我国目前注册会计师行

业的悲哀。

(二)对被审计单位的审计信息掌握

不准确、不全面、不充分

一是对被审计单位的业务经营情况

缺乏充分了解。会计工作是企业经济活

动的综合反映,如果不熟悉审计单位的

经济业务活动,仅限于有关的会计资料,

有可能发现不了存在的问题。首先,当被

审计单位面临财务困境时,出具虚假财

务报告的可能性就更大。其次,客户的经

济业务越复杂,财务报告出现虚假的可

能性也越大,因为企业可能利用关联方

交易、非货币性交易等非常交易的方式

隐瞒其真实的财务状况。有许多上市公

司利用转让商标、土地、股权等非货币交

易业务,在没有现金收入的情况下确认

巨额转让利润,虚饰了其正常的生产经

营能力和获利能力。

二是对被审计单位的控制环境及内

部管理要求缺乏充分了解。从现行的会

计制度和颁布的会计准则来看,当被审

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存在严重缺陷,公司

的决策是由一个人或少数几个人决定,

而且管理阶层对财务报表编制的主要考

虑是实现预期利润时,那么会计报表中

存在舞弊的可能性就比较大。有的被审

计单位管理层的业绩压力相当大,在无

法实现其目标的情况下,管理人员可能

会虚报业绩。当然也有管理人员在已经

获得高额利润的情况下,故意隐瞒其已

实现的业绩,以减少未来业绩的压力。

(三)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不足或

职业谨慎不够

一是审计人员承接了不能胜任的业

务。比如让一贯审计工商企业的审计人

员去审计金融行业的会计报表,就可能

无法完成任务或者完成的质量不尽人

意。此外,当被审计单位要求在极短的时

间内提出审计报告,而审计人员为了招

揽业务而接受了这样的委托,往往又会

由于时间紧迫而过分依赖未经证实的管

理者的陈述或解释,甚至对客户言听计从,从而丧失了应有的职业谨慎,就可能

出现问题。

二是未对审计助理人员给予应有的

指导、帮助和监督。我国审计准则规定:“注册会计师可以根据需要配备相应的

业务助理人员和聘请专家协助工作,但

应对其工作结果负责。”如一些职能较低

或训练不足的从业人员可能因为没有丰

富的实践经验,遇到特殊问题时,未能保

持审计工作的警觉性,轻易接受客户所

作的解释,错漏了可能存在的问题,但主

办审计人员却掉以轻心,未给予有效的

或适时的指导或质量监管。

(四)审计程序使用不当

一是对客户内部控制制度的调查、

测试不合理。通常审计人员对客户内部

控制制度的了解是通过调查方式、询问

方式或问卷方式向公司有关经办人员取

得的,这就涉及到所提的问题是否有针

对性,是否有效;在采用询问方式时还必

须注重面谈技巧,要善于察言观色,找出

破绽或发现疑点。对内部控制的符合性测

试的目的在于减少实质性测试的时间和

范围,但是审计人员由于受时间预算的限

制,希望其测试结果支持内部控制良好的

假设或见解,即使出现例外情况,也难以

坚持扩大抽样范围,因为这样做可能会

超出时间预算而影响其工作业绩。

二是过分依赖内部审计人员的工

作。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环

节,但应评估其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

工作经验和工作能力,以及所获取的审

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以适当利用

内部审计人力,节约审计成本。

三是未能充分应用分析性复核程

序。分析性复核程序是指分析被审计单

位重要的比率或趋势,包括调查这些比

率或趋势的异常变动及其与预期数额和

相关信息的差异。我国审计准则要求,在

会计报表审计的计划阶段和报告阶段都

必须使用分析性复核程序。在计划阶段,

可以帮助审计人员确定其他审计程序的

性质、时间和范围;在报告阶段,用于对

被审计会计报表的整体合理性做出最后

标签:;  ;  ;  ;  ;  ;  ;  ;  ;  

审计失败的原因_审计计划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