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师附中新城小学南校区 210019
摘 要:当前一种情形是:孩子们课下可以将孔明锁、魔方玩于股掌之中,可是转向课堂,孩子们兴趣寥寥,面对难题机械解决,很少再有新鲜有趣想法,那么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都去哪里了呢?本文通过探究好奇心的发展,结合一些课堂实例,运用专业知识分析,从认知、捕捉、满足、培育“好奇心”四方面探讨教师应当如何善用孩子的好奇心。
关键词:好奇心 善用 兴趣
好奇心是孩子学习的助推力,是帮助他们主动学习、发现这个色彩斑斓的世界的动因,善用好奇心对孩子们的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认知“好奇心”,倾心尊重
好奇心是人的天性,求知是人的本能,人的一生都在寻求知识中度过,会迸发出许许多多形形色色的好奇心,然而很多时候这些价值连城的璞玉都被人们忽视了,甚至嗤之以鼻。亚里士多德曾经指出:思维是从惊奇开始的。有了好奇心,学生就有了探索的乐趣,而学习的愿望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因。对于刚刚踏入校园的孩子来说,学校里人的一言一行,课堂上的一笔一画,甚至是花坛里的一草一木对他都有着无限的吸引力。他们不停地发问,有的确有价值,但绝大多数在我们成人看来只是多余的无聊的话。儿童生活在一个对他们来说十分有趣的思考世界中,一个孩子由于看见世界,他就不会成为消极的观察者,而是成为真理的发现者。
山遇见水,才得以温润;天空遇见白云,才得以灵动。如果浪漫一点儿想,课堂就是灵感与知识的一场场相遇。部分学生认为数学世界丰富多彩,他们以挑战困难为乐趣;反之,也有学生认为数学是枯燥冰冷的,他们以抗拒处之。显然这两种学生好奇的点就不同,如何善待这些弥足珍贵的好奇心呢?我认为主要是以下几点:
二、捕捉“好奇心”,悉心呵护
课堂生成其实是“好奇心”最好的养分,同一个数学问题抛下去,每一个孩子关注的点不同,想法自然也略有差别。老师要善于发现这些“好奇心”,合理地加以利用,这不仅仅会成为课程无形的推手,也有利于孩子发散性思维的发展。
发现“好奇心”需要老师的一双慧眼,其实有“好奇心”的孩子是不难辨别的,他们有的表现欲很强,把手举得高高的;有的眼神发光,紧盯着你,想说但不敢举手;还有的手举起又放下,内心纠结,不知如何是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好奇心”来之不易,又时转瞬即逝,我们一定要善于发现、善于捕捉。不要因为孩子的不一样就否定他的想法,这样无形之中就扼杀了很多“好奇心”。
三、满足“好奇心”,引发探究
认识本身就是一个激发生动“好奇心”的奇异过程,孩子们的认识更是天马行空,他们的世界充满了未知与可能。开放的课堂充斥着闪光的“好奇心”,但随之而来的另一些“好奇心”往往会令老师措手不及。二年级下学期时,某次阶段性练习的附加题中出现了3阶幻方,孩子们纷纷抓耳挠腮,百思不得其解。当我看到这道题的时候我觉得题目可能有些超纲了,没打算在班级讲解,就直接给出答案,让有兴趣的孩子自己研究了。没想到就在此时,有孩子发声:“老师为什么这样填写呢?”老实说,对于二年级的孩子,3阶幻方的理解超出了他们的认知范围,我没准备集体讲解的。可是我并没选择以一句“你们自己回去研究”结束,出于对孩子“好奇心”的保护,我决定授之以渔。首先我告诉他们幻方是我国特有的古老的游戏,孩子瞬间来了兴趣,我看到了良好的开端。于是继续说明了幻方的填法,我把话说得直白尽量让每个孩子都能理解,最后介绍了幻方的一种解法——“杨辉法”。为了让孩子的“好奇心”不戛然而止,我布置了一项家庭作业,让孩子跟家长一起了解一些关于幻方的知识和其他解法。下课后,有的孩子跑过来用崇拜的眼神看着我:“老师你好厉害啊!”我心里美滋滋的,毕竟亲其师信其道嘛!这样的“好奇心”就像双刃剑,老师一定要妥善处理,千万不能逃避,否则将降低他们学习的热情和好奇心。碰撞“好奇心”,老师本身必须有足够的积淀,如果经验不足,谦虚研究,之后再给出答案,相比不懂装懂的老师,学生可能更喜欢谦虚的老师。对于学生不理解的问题,不应以成人的框架约束他们,这样 容易引起他们的思维定势,小学生已经有了基本查阅资料的能力,他们自己获得新知识,更有利于记忆,也更容易满足。
四、培育“好奇心”,激发创新
我们应当努力使学生自己去发现“好奇心”的源泉,让他们在这个发现过程中体验到自己的劳动和成就——这件事本身就是兴趣最重要的源泉之一。
老师要善于引导孩子的“好奇心”,让它们健康正常地发展,每一个孩子就其天性来说都是诗人,但是,要唤醒他们心里的诗意,要打开他们创作的源泉,就必须教给他们观察和发觉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的众多联系的方法。
没有“好奇心”,莱特兄弟不会发明出飞机;没有“好奇心”,我们到不了月球,只能“举头望明月”;没有“好奇心”,就没有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善用孩子无处安放的“好奇心”,你会看到更多闪闪发光的想法!
参考文献
[1]毕珠琳 利用幼儿好奇心促进其发展的策略探讨[J].校园英语(旬刊),2014,(4),20。
[2]吕新忠 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思维[J].宁夏教育,2009,(12),47。
[3]吴绍兵 赵丽宏 谈好奇心的教育功能和激发保护[J].数学通报,2001,(11),8-9。
论文作者:童欣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10月总第24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7
标签:好奇心论文; 孩子论文; 老师论文; 孩子们论文; 他们的论文; 学生论文; 课堂论文; 《素质教育》2017年10月总第24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