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心理育人工作体系建设探究论文

高校心理育人工作体系建设探究论文

高校心理育人工作体系建设探究

李学全

(中国药科大学 江苏 南京 211198)

摘要: 高校心理育人工作是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十大育人体系之一,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成长具有重要作用。大学生心理育人工作如何开展、由谁开展、开展内容如何,是高校心理育人体系建设的重点内容。我国高校心理育人“3个3”工作体系从三个层级开展心理育人工作,为使之更加完善的运行,需要从育人工作的队伍机制、制度机制、执行机制等几个方面加强保障。

关键词: 三全育人 高校心理 育人体系建设

高校心理育人工作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十大育人体系之一[1],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高校心理育人工作能否充分发挥作用,关系青年大学生能否健康成长成才,关乎国家未来和民族希望。高校心理育人工作中,政策引领、体系建设、机制保障是育人工作能否健康运行、发挥最大功能的抓手和着力点。

一、高校心理育人工作的政策引领

2011年,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中提到,高校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要坚持预防为主,通过新生心理普查、心理危机定期排查等途径和方式,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心理危机情况[2]。2012年11月,十八大报告指出,全体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要加大心理健康问题基础性研究,做好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疾病科普工作,规范发展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等心理健康服务[3]

3.1.3 坝料摊铺 粘土心墙料铺筑沿坝轴线进行,铺料时严格控制铺土厚度,土料采用推土机及装载机摊铺平整,并随时进行铺料厚度测量,确保厚度满足要求。

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明确高校应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原则,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4]。2017年12月,教育部党组颁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明确指出:心理育人要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结合,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深入构建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平台保障“五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5]

2018年7月教育部颁发了《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将心理育人作为立德育人的重要内容,视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的重要途径[6]。高等学校要做到育心与育德相统一,利用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工作范式实现育人,并将其贯穿于高等学校育人的全过程中[7]

追溯国家关于心理育人政策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强调从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确立了新时代高校心理育人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工作保障、组织实施,全面推进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高校心理育人工作。

二、高校心理育人“3个3”工作体系建设

高校心理育人工作根据对象不同,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针对不同层次,建设三级育人体系,每一级育人体系有三个主要着力点和抓手,开展可行、有效的育人工作,所以称为“3个3”工作体系。

(一)一级育人

为了提升普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积极开展如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心理健康知识竞赛、班级主题心理班会、宿舍心理知识讨论等活动,在线上开展如心理微电影比赛、心理微课比赛,大学生心理素质拓展,感动之星演讲比赛、感动瞬间等寓教于乐的心理趣味活动,在高校大学生中全面、深入地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近几年来,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乡村旅游的人数逐年增长,旅游形式与内容也逐渐丰富,同时在“美丽乡村”建设与精准扶贫项目中,乡村旅游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3.促进成长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保障水安全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中国愿意在防洪、抗旱和水资源配置、节约、保护等一系列领域中继续加强与有关国际组织和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保障中国乃至世界的水安全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针对高校普通大学生,充分把心理健康教育理念融入教学、管理和服务过程中,积极在学校、学院、班级、宿舍的四层信息网络中落实心理预防工作,通过活动、社团、网络开展线上、线下的心理健康服务。

2.普及宣传

阳翰笙听后并不气恼,仍执意请茅盾作序。于是茅盾就在序中不客气地写道:“《地泉》在描写人物时用了脸谱主义手法,在结构和故事情节上出现了公式化现象;在语气上用标语口号式的言词来表达感情。因此,从整个作品来讲,《地泉》是很不成功的,甚至是失败的。”

面向全体高校大学生,以预防心理问题产生,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和成长成才,完善人格,注重学生潜能的开发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

1.预防为主

作为果树资源大县,江城县有着十分丰富的果树种质资源,有野生水果及栽培型水果两类。栽培型水果主要为澳洲坚果、火龙果、牛油果、西番莲、芒果、菠萝蜜等;野生水果主要有野荔枝、野蒲桃、橄榄果、多依果、羊奶果、五桠果、百榄、野芭蕉等约五六十种。

高校心理育人工作的宗旨在于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心理健康成长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把心理育人理念和心理辅导技术广泛融入学生的管理、课堂、生活、宿舍和文体活动中,充分发挥朋辈的促进作用,促进大学生不断完善人格,开发潜能,为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和适应社会夯实基础。

(二)二级育人

针对有心理困扰和轻度心理问题的学生,如问题行为、不良习惯、人际关系感情问题等,以解决心理问题和困惑为主,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教育、辅导和干预,促进大学生回归正轨、积极发展。在二级育人中,着重体现“早发现、早评估、早干预”三个方面。

在此基础上,老师可以进一步对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进行开发,激励学生走进实验室,结合硬件平台完成实验,增强对微机系统的整体理解,提高创新能力和探索能力的培养。同时,鼓励学生以团体形式组队,建立兴趣小组,为后续参加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各类竞赛等课外电子科技创新类活动打下基础,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精神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早发现

2.早评估

对于产生心理困扰和一般心理问题的学生,只有做到早发现,才能争取到干预和治疗的良好时机,更加顺利地帮助大学生解决困扰和痛苦,事半功倍。建立完善的早发现机制,如新生心理测评,对特殊类型学生如学习困难、经济困难的学生摸查与关注,班级定期报告和宿舍心理信息员制度等,对于有心理问题苗头的学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对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及时准确的评估,是学生能否获得正确、有效帮助的前提。通过设置心理咨询服务、心理团体辅导活动、心理危机热线、辅导员谈心谈话活动等,不断提升心理专职教师、高校专兼职心理咨询师、辅导员、心理委员、宿舍心理信息员的心理知识和评估水平,以快速、准确地发现、识别和评估心理问题。

3.早干预

针对高校大学生产生的例如考试焦虑、就业迷茫、人际问题、学习倦怠、恋爱问题、情绪情感、适应问题、应激问题、性心理问题等,开展分门别类的专题学习和培训,提升高校心理育人服务人员的干预水平。在专业课教师和学校学生管理人员中开展专题教育和培训,学习正确处理心理问题的方法和技术,做到对一般心理问题学生的早干预、会干预、准确干预。

(三)三级育人

针对有心理障碍的大学生,以治疗心理疾病为主,帮扶和协助有心理障碍和疾病的学生接受诊断、治疗、康复,加强对心理特殊类型学生的关怀、引导,加强与学生家庭的沟通和联系,促进心理专业机构与高校的联结合作,促进社会支持系统的发展。

对于有心理障碍的特殊类型学生,高校应加强与学生家庭的联系与沟通,取得家庭主要成员的支持与信任,共同协作,促进有心理疾病学生的治疗和康复,帮扶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和恢复正常社会功能。高校应建立健全与学生家庭联系互动的网络渠道,对严重及以上心理问题、危机预警的学生,做好无障碍沟通、顺畅合作工作,构建学校、家庭通力合作的支持系统。

超声造影对消融治疗后疗效的评价也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由于射频消融后组织周边会形成一条充血水肿带,1个月后才会消失,而充血水肿带与肿瘤残余在增强CT图像上无法分辨,故增强CT扫描在消融治疗后1个月内不能对病灶进行评价。超声造影则可以在射频消融后立刻检验治疗的后果,准确地判断有无肿瘤残留,对是否需要及时进行补充消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研究表明,对射频消融治疗效果的及时评判是减少肿瘤复发的关键因素[5]。超声造影还能进行消融后的随访观察,其优势在于无辐射、价格低廉,可反复多次进行检查。

1.家校联动

2.院校合作

对于心理疾病、精神疾患或心理危机的学生,寻求心理专业治疗机构的帮助是主要方法。高校做好心理危机预案,加强与心理医疗机构的沟通与合作,搭建顺畅互动平台。高校心理育人工作与医疗机构的专业诊断与治疗相互促进,广泛合作,注重实效性与专业性,共同帮扶心理疾患学生的康复与发展。

3.社会支持

高校三级心理育人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社会系统的大力支持。高校内部除了心理中心、学工部门之外,保卫部门、教务部门、后勤部门的合作与配合是高校支持系统的有力保障。高校外部如警察、法院、律师和援助机构对精神疾患、心理危机学生的帮助是必不可少的社会支持。高校通过宣传、教育,与社会相关部门建立联动通道,全方位做好三级心理育人工作。

3.2.4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支持长江经济带11省(市)培育打造和创建一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产品加工园区、农业产业强镇、美丽乡村、农村创业创新园区等平台载体,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与初加工、综合利用加工协调发展。支持农产品精深加工、综合利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产业发展,支持流域省份新型经营主体建设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设施。

三、高校心理育人工作机制保障

(一)队伍机制保障

高校心理育人工作离不开队伍建设。加强人员队伍建设、保障执行效果、提升育人水平,是高校心理育人机制建设的首要任务。高校心理育人主要应包含以下四级队伍:一级队伍:主要包括分管校领导、学工部门、心理中心、高校相关职能部门的相关人员。二级队伍:学院书记、院长,心理辅导员、专兼职辅导员、心理健康组织、社团。三级队伍:班级主要班委、心理委员。四级队伍:宿舍心理信息员、大学生朋辈。高校四级队伍的上通下达,职责明确,通力合作,逐层推进、层层把控,全方位、全覆盖,稳步扎实推进高校心理育人工作的队伍机制保障体系。

(二)制度机制保障

高校心理育人工作严格贯彻落实国家心理育人政策,结合学生特点,契合学校特色,形成预案、制度、规范,为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照、执行和落实的标准。高校中应形成大学生心理危机预案、心理咨询服务细则、突发事件处理规范、特殊类型学生报告制度等,打通学校、家庭、医疗结构的联通渠道,落实心理育人工作人员的规范,加强心理育人相关教师的培训、继续教育和晋升制度,落实责任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切实落实高校心理育人工作的制度保障。

(三)执行机制保障

第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加深心理育人服务理念,充分认识心理育人工作的重要性;第二,高校心理育人工作应该广泛深入第一课堂,课堂教学中结合心理育人工作理念,做到专业知识与心理教育相结合,文化育人与心理育人相结合,德育和心育相结合;第三,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等宣传平台,占领网络心理育人的高地,做到心理育人工作贴近时代,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第四,扎实推进点、线、面三位一体的心理育人服务,开展一对一心理咨询与疏导、团体心理咨询与辅导、课堂心理健康教育与讲座相结合的多层次育人体系;第五,增进社团和学生组织的影响力,把心理育人工作融入文体活动,推进大学生朋辈心理帮扶工作,提升大学生朋辈辅导者的素质。

参考文献:

[1]马建军.心理育人的内涵、功能与实施[J].思想理论教育,2018(9).

[2]任思璇.基于三全育人视角的高校新生心理健康教育[J].现代交际,2019(10):124.

[3]王涛,李琪娜.“三全育人”理念下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8(16):165.

[4]王雅,王红,王枫.“三全育人”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探索[J].心理健康教育,2019(37):154.

[5]潘莉,董梅昊.高校心理育人面临的现实难题及其突破[J].心理健康教育,2019(3):90.

[6]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7]张碧娟,陈冀东.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高校心理育人机制创新[J].教育现代化,2019(40):201.

中图分类号: G4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349(2019)22—0194—02

[作者简介] 李学全,中国药科大学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责任编辑:张正吉

标签:;  ;  ;  ;  

高校心理育人工作体系建设探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