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剂量纳洛酮抢救急性酒精中毒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张文玲

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急诊科 湖南衡阳 421001

【摘 要】目的:分析纳洛酮在抢救急性酒精中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急性酒精中毒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人)和对照组(30人),观察组给予纳洛酮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高渗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清醒的时间,分析纳洛酮抢救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的临床效果效果。结果:纳洛酮治疗组的平均显效时问、平均症状减轻时间和平均症状消失时间分别为(3.02±1.89)h、(3.34±1.54)h和(5.34±1.92)h,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大剂量纳洛酮抢救急性酒精中毒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纳洛酮;急性酒精中毒;临床效果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饮酒人数也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相伴的急性酒精中毒事件也经常发生。常规治疗酒精中毒的方式有催吐、洗胃和输液等,但是对于严重的意识障碍和昏迷患者没有十分明显的治疗效果。近年来,我院采用纳洛酮进行急性酒精中毒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纳洛酮是1960年合成的阿片受体拮抗剂,在临床应用十分广泛,如非麻醉药物过量、休克、新生儿窒息等。现将我院在2013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收治,并使用纳洛酮治疗的急性酒精中毒的60例患者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中所涉及的患者是在2013年1月—2015年1月期间,该院收治的60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其入选标准为在一次性饮酒过量后的1h内及时就诊;在60例患者中,男性45例,女性15例;年龄范围19~66岁,平均年龄为42.5岁;按照饮酒的频率次数划分,具有长期酗酒习惯者25例,偶尔饮酒者35例;临床观察中,表现出昏睡的患者8例,浅昏迷

者8例,中度昏迷者9例,深度昏迷者10例;伴心里快、血压上升者7例,出现幻觉者10例;呼吸变慢者8例。将两组患者按照治疗时使用的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中毒轻重程度上没有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高渗糖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纳洛酮筋脉滴注的方法进行治疗,纳洛酮用量为0.4~0.8mg,重度重度患者为0.8~1.2mg,用药1h后,再重复给药0.4~0.8mg,直到患者清醒。治疗中所使用的纳洛酮由军事要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研究制造。

1.3观察方法

记录两组患者的显效时间、症状减轻时间和症状消失时间。显效时间为开始清醒,回答切题所需时间;症状减轻时间为兴奋和共济失调明显减轻,昏睡及昏迷病人开始清醒,角膜反射出现所需时间;症状消失时间为完全清醒,症状消失,稳步出院所需时间。

1.4统计学分析

对采集到的数据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采用百分比或率(%)表示计数资料,采取χ2校验进行数据对比,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时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时则P<0.05。

2结果

急性酒精中毒的各期患者,纳洛酮治疗组的平均显效时间、平均症状减轻时间和平均症状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P<0.01);且用药期间无不良反应,全部患者均治愈,见表1。

 

3讨论

急性酒精中毒,指的是由于短时间内的过量饮酒所导致的神经系统由兴奋到抑制的情况。出现酒精中毒的患者临床表现基本为头晕、头痛、呕吐、恶心、意识障碍和呼吸系统循环功能减弱,严重时甚至会由于中枢麻痹而导致死亡。酒精进入人体内1h左右,约90%被吸收入血,其中90%-98%入肝氧化。短时间内大量饮酒常致酒精中毒,造成严重的肝毒性。因个体差异对酒精的敏感性不同,故饮酒后出现症状的轻重也不同。酒精具有脂溶性,当过量酒精进入体内后,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下丘脑释放因子促使腺垂体释放大量内源性阿片样物质,其中作用最强的是β-内啡肽,产生吗啡样生物学效应,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可致昏睡、意识朦胧、神智障碍,并对呼吸有严重的抑制作用;作用于心血管系统,致体内组胺释放,抑制血管运动中枢,使血管急剧扩张,颅内压明显升高;并且可使平滑肌松弛,导致尿潴留。另外乙醇代谢产物乙醛在体内与多巴胺缩合成阿片样物质,直接或间接作用于脑内阿片受体,使患者先处于兴奋状态,渐转入抑制状态,继之皮质下中枢、小脑、延髓血管运动中枢和呼吸中枢相继受抑制,严重急性中毒可发生呼吸、循环衰竭。急性酒精中毒的临床表现因饮入酒量、饮酒速度、精神状态和个体耐受性不同而异。根据临床表现急性酒精中毒分为三期:兴奋期、共济失调期和昏迷期。兴奋期主要表现为患者不同程度的欣快感、兴奋、躁狂、情绪不稳定和易激惹、易感情用事,可有行为上的失控或攻击行为。共济失调期表现为行为上不稳定、共济失调、语无伦次、口齿含糊不清和行为失控;可有脑电图异常,面部潮红,心率加快,血压增高或降低,可伴有呕吐、嗜睡。昏迷期患者处于昏睡或昏迷状态,皮肤湿冷,体温降低,呼吸慢而有鼾声,瞳孔可散大,心率较快,血压下降;可发生呼吸、循环麻痹而危及生命。由此可见,抢救急性酒精中毒的关键在于拮抗β-内啡肽介导的各种效应。纳洛酮是羟二氢吗啡酮衍生物,是内源性阿片受体的拮抗剂,能与阿片受体特异性结合,与吗啡受体的亲合力比吗啡和β-内啡肽大,能竞争性阻止并取代吗啡样物质与受体结合,从而阻断吗啡样物质或β-内啡肽对呼吸、心血管交感功能的抑制作用,使中枢性呼吸衰竭得到改善,心输出量增加,循环得到改善,脑部的血液供应量增加。纳洛酮还可抑制缺氧诱导的大脑皮质神经细胞的凋亡,对神经细胞具有保护作用,从而促进患者苏醒。纳洛酮可减少粒细胞释放烃自由基,降低自由基损伤,且粒细胞上有纳洛酮的结合点,可促进乙醇转化;另外,纳洛酮还能逆转肝脏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的氧化代谢障碍,对机体起保护作用。

本组研究的60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在初次诊断时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也有部分病例具有呼吸循环功能衰减的现象,都属于重度急性酒精中毒,如果不能够对其进行及时的临床抢救,在时间的拖延下,就会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和肺炎等一系列的并发症,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在观察组30例使用纳洛酮静脉滴注进行治疗中发现,纳洛酮静脉滴注的方法对于治疗急性酒精中毒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以缩短患者清醒的时间,促进患者清醒,恢复健康。高渗糖属于静脉营养药物,主要作用体现为解毒和利尿,进而使患者摄入身体的乙醇通过肾脏排出体外,达到使患者清醒的目的。但是,纳洛酮则不同于高渗糖,纳洛酮是合成的阿片受体抗剂,对于阿片类药物的摄入过量所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和呼吸抑制具有独特的拮抗作用,能够为防止并发症和改善患者的身体状态争取时间。在本组研究中,使用纳洛酮进行治疗的30例病例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可见,静脉滴注纳洛酮治疗急性高酒精中毒安全、高效,应得到广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狄岩,张秀清.纳洛酮的临床应用进展[J].临床荟萃,2000(15):239-240.

[2]叶任高.主边内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975-978.

[3]王云匍,罗国君,孙圣刚.纳洛酮抢救急重型酒精中毒的临床观察[J].中国临床医学,2003(10):759.

论文作者:张文玲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31

标签:;  ;  ;  ;  ;  ;  ;  ;  

大剂量纳洛酮抢救急性酒精中毒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张文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