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地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南京 210000
摘要: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构件施工技术,是缩短工程项目施工工期与降低造价成本的重要技术内容。但在施工应用控制过程中,该项施工技术的应用效果并未充分发挥出来,即存在:技术体系不完善、基础研究缺乏、标准规范不健全以及可持续性不够等问题。为此,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构件施工技术人员应在明确技术应用局限的情况下,找出优化控制的方法策略。这样一来,建筑行业发展就能更进一步的推动现代化经济建设,以提升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
关键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预制;结构构件;施工技术
引言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是一种将预制构件进行装配、连接后现浇组成的混凝土结构。由于构件是在工厂直接生产的,受环境和人为因素影响比较小,可以显著提升构件质量。而且相较于现浇混凝土结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可以显著降低作业人员和模板的使用量,提高施工效率。在劳动力单价日益上涨的今天,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已经成为未来建筑的主要发展方向。
1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构件施工的优势
1.1经济层面
与其他构件加工不同,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构件的整个制作过程均可在专门的加工厂进行,施工单位将所需的构件购买回来,使用时只需进行现场连接组装即可,这种方式不仅可节省大量的劳动力,而且也能缩短工期,给施工单位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
1.2质量效益层面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构件在工厂内生产完成,而且均是由专业的工作人员进行生产,通过现场监控对存在问题的构件可及时发现,所生产的构件质量可得到有效保障。
1.3环境效益层面
施工中材料用量的不断降低,公路运输的次数也会相应减少,运输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气等也会不断降低,符合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相关要求。经过大量的实践已充分证实,相比于现浇构件来说,预制构件对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2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构件施工技术应用控制策略
2.1竖向连接技术优化
在应用灌浆套筒连接方式进行预制墙板施工时,单一的注浆施工难以保证结构作用的稳定性,即难以控制连接部位溢流出来的注浆料与注浆施工的密实度。为此,施工技术应采用坐浆严密、密实且操作简单的预制墙板,即半做浆半注浆竖向连接施工结构,来进行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构件的优化控制。
此施工过程,技术人员要根据墙板的特点进行分仓处理,以使坐浆料能够将墙板周边的封闭效果得到保障。这里的封闭材料,应选择专用的坐浆料,否则,结构很有可能出现收缩裂缝,进而导致漏浆现象的发生。此外,在预留线管的施工部位,应利用专用的坐浆料进行堵塞。当预制墙板完成固定后,就可对灌浆套筒进行注浆处理,以使预制墙板能够通过坐浆料与灌浆料固定在相应的楼板上。
2.2暗柱钢筋搭接形式控制
对于预制装配式结构构件施工来说,暗柱钢筋的箍筋处在预制墙板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当暗柱筋穿过箍筋进行搭接施工,绑扎作业需在狭窄的空间内进行,这就降低了暗柱钢筋搭接施工处理的难度。再加上,搭接部位与预制墙板保温层距离较近,使得焊接施工的控制效果存在一系列的安全隐患。为此,工程建设人员应将暗柱筋搭接形式,由焊接改进为机械连接,即采用直径为1.6cm的钢筋,并以直螺纹连接的方式进行优化控制。如此,就能最大限度的消除结构作用过程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进而提高暗柱筋连接施工质量的同时,优化施工控制效果。
2.3强化板缝施工处理效果
由于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叠合板间存在0.5~1.0cm的拼缝,因此,为避免现浇层浇筑施工的水泥浆从板缝渗漏出去,应在安装定位叠合板后对拼缝进行封堵处理。当叠合板完成定位后,就可在板缝处进行反吊条形模板的操作,即从板的上部向板缝中灌入干硬性灌浆料。此过程,当灌浆料达到目标强度后,就可拆除条形模板,再经板钢筋绑扎与现浇层混凝土现浇来完成处理。值得注意的是,施工处理的后期,应采用抗裂砂浆技术进行板下板缝的处理控制。如此,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叠合板缝的外观与抗裂能力,就将得到有效的保障。
2.4柱吊装施工
在进行预制桩吊装施工中,应严格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施工,分步骤逐层分段进行作业,这样可防止出现重复施工现象。在正式吊装前,施工人员首要一步需将柱子安装部位的杂物进行彻底清理,确保安装区域干净整洁,其次检查柱子轴线是否满足要求,并对预制桩的结构尺寸、型号等进行细致、全面检查,对存在问题的预制桩应及时加以更换。柱吊装施工流程如下:(1)先将柱子放置在车上,直接进行起吊,施工人员先安装吊点,柱子的根部还应设置防护垫子,这样可避免一些尖锐的物体对柱子造成损伤,每个柱子都应放置在指定的区域,进行吊装;(2)柱子与楼地面相距1m左右时,施工人员应确保柱子处于稳定状态,并将其缓慢移动至指定的位置,待接近30cm时,应适当调整柱子位置,确保钢筋头部与柱子底部相对应后,慢慢插入其中。在施工中为了防止施工人员误伤,可借助一些保护用具进行施工;(3)按照柱的边线明确柱的具体位置,初步吊装到位后,施工人员应在柱缝隙部位使用泡沫条进行密封处理,并使用螺母垫片调节标高;(4)施工人员可借助红外线投线仪对柱子的垂直度等进行检测,若不符合规定应及时进行调整,确保柱子处于垂直状态后再进行固定。此外施工中还应配备专业的信号工人两名以及一些操作人员,柱子就位后要使用经纬仪进行校验,误差在许可范围内后才能进行柱脚灌浆工作。
2.5构件配筋的设计和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
为了降低施工难度,提高施工效率,需要提高高强度刚健的应用,以此来减少构件中配筋的使用数量,简化节点和接缝处的连接构造。对于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来说,是目前预制装配式结构体系研究中最为关注的一个问题,目前的新型预制装配式结构体系在国内没有较好的应用,预制板等构件在地震中仍旧训在一定的安全问题,在抗震设计方法和抗震构造措施的研究还在继续中,目前研究的主要方向为套筒浆锚连接技术和构件节点连接技术。
2.6预制装配剪力墙结构
预制装配剪力墙结构可以分为全预制装配剪力墙结构、部分预制装配剪力墙结构和多层剪力墙结构,预制剪力墙根据施工图纸中构件的尺寸要求,在工厂中对其进行加工成型,在经过养护之后,当剪力墙达到预期的强度之后,可以进行就位安装,在特殊情况下也可以在施工现场对剪力墙进行加工和养护如底部加强部位的剪力墙现浇,预制装配剪力墙和现浇剪力墙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结构体系。而预制装配式剪力墙结构的关键技术在于对结构体系的研究,在目前我国的住宅建筑当中,预制装配剪力墙结构是其中的主要结构形式,为了满足现代住宅建筑的实际要求,可以对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进行完善,主要体现在包括外部叠合现浇墙和内部部分现浇剪力墙、外部挂板和轻质填充墙体系以及全预制装配或大部分预制装配剪力墙结构体系,简化连接的多层预制装配式大板结构体系。
结束语
综上所述,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构件施工技术的应用效果,应与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结合,即通过控制竖向连接技术、暗柱钢筋搭接形式、板缝施工处理效果以及创新施工质量验收等措施方法,来提高技术应用于实践的效果价值。这是推动建筑行业快速稳定发展的重要课题,研究人员应将其充分重视起来,以缓解当前阶段的住房压力需求。
参考文献:
[1]金五一,邓亮文.预制装配式结构住宅工程关键施工技术[J].住宅与房地产,2017(29):201.
[2]吴芸,王旭峰,陆奇杰.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构件施工前期的质量控制分析[J].广东土木与建筑,2016,23(Z1):33~35.
[3]杨士珏,李金园,洪人杰.BIM技术在老年公寓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施工技术,2014,43(S2):587~589.
论文作者:种衍鹏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1
标签:构件论文; 结构论文; 柱子论文; 混凝土结构论文; 剪力墙论文; 叠合论文; 体系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