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风问题是个干部的政治素质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是个论文,学风论文,政治素质论文,干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江泽民同志指出:“学风问题也是党风问题,是关系党的兴衰和事业成败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具体到每个干部尤其领导干部,这个问题就成为一个基本的政治素质问题。目前开展的“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也就包含了讲学风。只有从政治的高度看待学风,才能解决干部思想上的模糊认识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端正学风、发扬优良学风的自觉性,把我们正在做的事情做好。
一、学风问题必然体现干部的政治素质
学风问题不仅是个干部的工作方法、工作作风问题。工作方法、工作作风是学风的日常表现,而它直接体现的是干部的政治素质水平,反映着党和人民的鲜明的政治,以及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从学风问题的直接含义看,指的是干部在工作中能否坚决面对实际,完整准确地把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造性地开拓实践,带领群众完成好所担负的事业。理论紧密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早已阐明、革命和建设实践经验反复证明和不断充实的党的优良作风。作为优良作风,早与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一起写进党章,成为党员干部尤其领导干部必须坚持和发扬的一大作风。无论哪个时期、什么情况下,这一作风对党的事业、干部的全部工作都至关重要,最终决定着兴衰成败,这一点具有永恒性。理论联系实际与党的指导思想、思想路线紧密相关,根本上是个能否真正坚持指导思想、思想路线的问题。做不到或不具备这一学风,必定违背写进党章的指导思想、思想路线,领导和带领群众前进的资格就会失去,贻误和损害人民的事业。同时也应当明确,学风主要是针对着干部包括领导干部讲的,一般群众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干部的学风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关系到本地区部门单位的发展和稳定,关系到群众利益和群众的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无论干部的政绩还是群众的情绪,都取决于干部的学风是否端正,是否求真求实、真抓实干,为群众带来实际利益。而广大群众也是通过学风来评价干部和整个党的,因为学风最集中体现干部的能力和作风。这都说明,学风问题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是干部的政治素质问题。
我们现在进行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是现阶段中国最大的政治,也是前无古人、空前艰巨和赢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创造性事业。改革开放作为“第二次革命”,与毛泽东开创的第一次革命一样,必须做到理论与实际的高度结合,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不断进行新的实践、新的突破和新的创造,才能成功。改革开放20余年,每一个重要理论与实际问题的根本解决,每一次创新和发展以及每一项伟大成就,都与这个“结合”息息相关,都是学风转变和发扬优良学风的最终结果。这就要求每个干部必须具备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把大担探索的勇气同科学求实的精神结合起来,以坚韧不拔、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去解决新问题,创造新业绩,开拓新局面。如果说在过去,以“阶级斗争为纲”衡量干部政治觉悟是一个错误,那么在今天,深入地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良好精神状态去开拓创造、赢得发展,就是各级干部政治素质的重要标志。这是改革开放时代所要求的政治素质,是党在现阶段的奋斗目标所要求的政治素质。各级干部尤其领导干部不具备或缺少这样的素质,在各种困难和风险面前就会手足无措,发生动摇或偏误,严重损害我们的事业,这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
广义地讲,学风问题包括理论和认识问题,这都属于干部的政治素质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如果进一步分析,学风的政治素质基础还有一个“为谁服务”、“追求什么”的价值立场、政治立场问题,这是更深层次的东西。从学风上看,理论和认识水平讲的是能不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以及有无正确方法;而价值和政治立场问题讲的是愿不愿意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以及想不想付出真正努力。前者属于认识水平和工作能力问题,后者属于态度和立场问题。什么是政治?狭义地讲,就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为谁服务、为谁谋利益的问题,这与理论认识、工作能力相比,更带有本质性。具备了正确的价值和政治立场,就有了实践、发扬优良学风的热情、动力和毅力,即使缺少认识水平、工作能力,也可以在学习、工作中不断提高;不具备正确的价值和政治立场,即使有水平、能力也未必学风端正,能为人民创造业绩,或者至多只会在极有限范围内才做出一些“政绩”。许多事实证明,一些干部包括领导干部所以学风不正,主要不是不能做到,而是不愿意、不努力做到,即“非不能也,实不为也”。理论联系实际已是一个传统优良学风,真正坚持和发扬却很难,严重的学风问题导致的工作恶果不断出现。这从反面证明,端正学风关键是要解决干部的价值、政治立场或政治素质问题。
目前存在的学风不正,突出的有四类,都与干部的基本政治素质密切相关。一是官僚主义,不深入实际。官僚主义的危害谁都明白,但官僚主义又总是杜而不绝,这与一些干部淡化了对党和人民事业的责任感,政治素质退化直接相关。既要做官拥有权力、地位和利益,又不愿意为人民谋事业、谋发展,更不肯做艰苦的甚至要冒风险的开拓性工作,于是只好搞官僚主义。二是实用主义,以我为中心。一些干部接受了与西方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实用主义,以它支配学风,对基本理论和中央精神断章取义、各取所需,对工作状况也各有取舍,报喜不报忧。这一问题的病根在于以我为中心,很多情况下是实行者的自我至多是小团体、本位的自我,与国家和人民的大局相违背。实用主义愈烈,学风问题愈突出,造成的危害就愈大。三是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一些干部学习理论要搞形式,开展工作要搞形式,理论联系实际当然也只能是形式。之所以热衷于形式,因为可以带来好处,不费气力而出“政绩”、出荣誉,搭好升迁的阶梯。形式主义干部有的是被上级左右,有的则为本人所好;但不论哪一种,都把党和人民的事业、利益放在了次要位置,失去了应有的政治品质。四是言行不一讲假话,桌面上一套做的另一套。这种干部把理论联系实际变成任意玩弄的手段,实际上变成了联系自我、联系权力、联系私利,还要辩解说“对实事求是也要实事求是”。这已不是一般的认识问题,而成为严重的政治品质问题。因此,只有从政治上分析认识,才能把握学风的本质,有效改造我们的学风。
二、干部学风问题的政治素质内涵
干部的学风体现干部的政治素质,是就干部思想和工作的党性、人民性乃至国家性讲的,这种全局性就是政治性,也就是基本的政治素质。干部不是个体户,不是市场经济中利益主体的自由竞争者,必须遵循统一的思想和行为原则,而且必须对所属行政领域、人民群众负起责任,完成已定的目标。这些都属于学风问题的政治素质内涵,并通过学风完全表现出来。
首先,是否真正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有无党性的表现,也是干部政治素质的集中说明。优良学风以党的思想路线为基础,不良学风背离了这一思想路线。坚决贯彻党的思想路线,就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做好各项工作;反之,学风就不可能端正,就会出这种那种问题,甚至严重的全局性问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对理论、思想而言,又是对实际工作而言。为此,坚持这一思想路线,必然要求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历史和现实都反复证明,以何种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是个重大的政治问题,也是学风的首要问题。对待马克思主义包括邓小平理论采取教条主义或实用主义的态度,只能曲解它的精神实质,错误指导实际,造成各种失误。而科学的态度就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中,即既要坚持又要发展,要不断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唯如此,才有更多的事要做,展开独立思考的广阔空间和实践创造的新天地。在现阶段,尤其是对于邓小平理论这一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更来不得半点非科学态度,必须以它的精髓来坚持和运用这一理论。以邓小平理论作指导,对于各级干部重要的是掌握和实践它的精髓,形成求真进取、奋发有为的良好精神状态;在这种精神状态中形成良好学风,开拓我们的事业。因此,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另一面要求,就是要坚决面对实际,思考、研究实际问题,推动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每个干部只有坚持彻底的唯物主义,唯实进取、脚踏实地,不轻浅浮躁、患得患失,才能真正做到。江泽民同志概括的“一个中心、三个着眼于”,指明了理论联系实际的中心内容、方法层次和最终目的,各级干部必须切实努力,认真实践。应当说,这是现阶段对于干部的一个很高政治要求。
其次,是否牢牢树立根本宗旨,真诚为人民服务,标志着干部的基本价值取向和政治态度,也决定了能否发扬优良学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人民谋利益,我党始终不变的根本宗旨也在于此。各级干部的全部思想和工作,就是要时刻围绕这个宗旨,努力探索和实践,为人民尽力和造福。离开了这个宗旨,就脱离了党的和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不可能有端正的学风。坚持根本宗旨,就会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深层持久动力,增强事业心、责任感,兢兢业业、不尚空谈,勇于探索、求实创新,做好每一项工作。必须看到,理论联系实际并非轻松易举之事,需要面对各种复杂矛盾和问题,更需要无私无畏的勇气和胆识。此种动力从何而来?只能来自对党和人民事业的执着追求,对现阶段全体人民共同目标和理想的坚定信念。有了这种追求和信念,就会超越个人和特殊群体利益的限制,产生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刻苦钻研理论,深入把握实际,创造新业绩,造福人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主体的利益在分化,社会阶层在分化,但干部的根本宗旨和责任不能分化,党和社会主义的政治不能分化。如果有的干部把立足点圈得很小,小到小团体利益甚至个人得失,那就丧失了起码的政治素质,学风就会严重扭曲,贻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坚持根本宗旨,同时才会紧密联系群众,走好群众路线,这是端正学风、发扬优良学风的基本途径。群众是力量和智慧的源泉,社会实践的主体。端正学风必然要求干部尤其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呼声,总结群众经验,指导、带领群众为自身利益和共同目标而奋斗。坚持群众路线,又以正确对待群众和人民利益为前提,不良学风恰恰违背了这一点。比如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说假话,严重脱离群众、愚弄群众、侵害群众利益,成了群众最厌恶、最痛恨的东西。因此,必须从干部的政治素质甚至政治品质上解决这些问题。
再次,是否与中央保持一致,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突出表明干部的政治素质水平,同时也是学风的重要前提和重要环节。与中央保持一致,认真贯彻路线方针政策,是党的纪律的明确要求,也是行政运行规律的本质要求。各级干部只有在思想上自觉、行动上坚决、作风上鲜明,才能说是政治上成熟、合格。绝不能把与中央保持一致、贯彻中央精神,说成是思想僵化保守、本本主义。党的民主集中制作为根本的制度,无论何时都要执行;在现代经济运行和行政控制上,恩格斯早就说过:“一方面是一定的权威,不管它是怎样造成的,另一方面是一定的服从,这两者,不管社会组织怎样,在产品的生产和流通赖以进行的物质条件下,都是我们所必需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本身来自实践和群众,把路线方针政策贯彻在各地区部门单位,本身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突出体现。在这里不允许搞阳奉阴违、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搞断章取义、实用主义,或者说假话、办假事,这都是学风不正的严重表现。当然在与中央保持一致、认真贯彻路线方针政策中,并不否定集中指导下的民主、中央权威下的地方自主权,更不否定实践中的创造性。各地区部门单位的情况千差万别、千变万化,必须把握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确定工作思路,卓有成效地开拓实践。因此,增强主动性、业绩感,善于独立思考,勇于开拓创新,推动新的发展,这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的需要,也是贯彻中央精神、发扬优良学风的内在要求。照抄照搬、形成上学、一刀切、一风刮,绝不是我们所需要的东西。在这里,表现出很高的政治要求,需要各级干部相当高的政治素质。
最后,是否勇于检查和纠正工作的偏误和错误,是对党和人民事业负不负责任的严峻考验,同时是学风正不正的重要证明。在这个问题上,有错必纠,“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是党性的要求,也是优良学风的要求。邓小平说过:“共产党也会犯错误”。各级干部的工作尤其是创新试验性工作,出现一些偏误或错误并不可怕,有的是在所难免;可怕的是掩盖问题、文过饰非,发展错误。现实中许多不必要的损失甚至重大损失,就由此造成,因而也成为学风的突出问题。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中都能承认工作上的失误,比如前10年思想教育的失误和上海推迟对外开放的失误,并加以纠正;而一些干部包括领导干部却忌言缺点、回避错误,一切都是成绩或夸大的成就。究其原因无非是怕失去个人威信,成绩与错误抵消,影响官位和升迁;有的则是偏误、错误后果严重,怕追究法纪责任。无论哪种原因,根本的还是党性和根本宗旨淡化,政治素质出了问题。从一定角度看,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就是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不断纠正偏误、避免大的错误中前进的。这要求各级干部必须具备对党和人民事业很强的负责态度和精神,时时检点、自查,及时纠正偏差和失误,防止酿成大患;同时在经验教训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还要看到,在管理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中,实权部门的干部尤其领导干部的权力和责任都很大,一个决策失误可以造成巨大的、不可挽回的损失,这更需要警惕失误,及时纠正偏差。因此,干部对待工作偏误和错误的态度问题,是一个政治素质问题,必须予以重视。
三、端正学风必须提高干部的政治素质
端正学风,提高干部的政治素质是根本。而要做到这一点,干部自身的学习锻炼和自我教育十分重要,党组织和上级领导也担负着责任,同时,群众、社会舆论和法纪的监督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应从以下方面来加强提高。
1、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提高思想理论水平。 邓小平理论作为写进党章的指导思想,对于干部思想和工作的指导是根本的、长远的。不断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是整个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的要求,也是提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途径。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必须牢牢把握它的理论精髓,以提高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的坚定性、自觉性;必须完整准确地把握它的科学体系,以提高工作中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以及驾驭和指导全局的能力;必须真正把握它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以提高工作中的主动性、开拓性、创造性。在此基础上,还应集中把握邓小平理论的优良学风,以端正干部的学风。邓小平关于学风的明确论述不多,但整个理论的科学创新精神,突出体现了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学风品格。这就是坚决面对实际、尊重实际,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为人民开创新的事业。邓小平理论不是大部头理论性阐述著作,其篇章多是通俗的讲话谈话,是实地的考察和调研结论。但这正是邓小平理论的特色优势,突出了理论的实践性、人民性,把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精而管用。因此,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必须实现“三个紧密结合”,即与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紧密结合,与工作实际紧密结合,与干部自身实际紧密结合,这是提高干部的政治素质、端正学风的重要方法。
2、加强主观世界观的改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在改造客观世界同时改造主观世界,在改造主观世界中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原理永不过时。改造主观世界的任务在于确立关于世界、人生、价值的正确立场态度,提高认识、改造世界的能力,锤炼人生目标和追求,提升符合社会主义和党性要求的价值准则。这就要求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和邓小平理论,加强理论素养;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实践的磨炼,在顺利与挫折、成功与失误、欢乐与痛苦、自省和他律中提高。干部与群众不同,必须把“三观”建设上升到党性和政治高度,并在工作中与发扬优良学风紧密结合,通过优良学风体现出来。为此,必须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和强国富民的共同目标,以这个信念和目标引导自己的思想和工作;必须树立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强烈责任心、使命感,在各个领域励精图治、开拓创新、缔造业绩;必须树立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利益的强烈意识,不计个人得失和荣辱,深入实际和群众,真抓实干,造福人民;必须经受住消极颓废、享乐主义之风的考验,勤政廉洁、工作第一,抵制各种歪风。对于干部来说,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同时就是在实际工作中发扬马克思主义学风的过程。
3、加强党性党风教育,增强党性、端正党风。 作为党员干部尤其领导干部应当不断加强党性党风的锻炼和自我教育,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思考解决新矛盾、新问题,把党性党风锻炼和自我教育提高一步。党的组织和领导也要负起责任,加强工作。目前正在开展的“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是一次有力的党纪党风再教育,目的在于以整风精神解决党内存在的问题,增强党性、端正党风。党性党风问题得到了解决,学风也会随之端正。在党性党风的锻炼和教育中,牢固树立党的根本宗旨、密切联系群众和反腐倡廉是十分重要的内容,要高度重视和抓紧抓好。但在目前,加强批评与自我批评需要突出强调,这是“三讲”的重要任务和方式。从端正学风上讲,加强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提高干部思想认识水平、增强工作责任感和动力、纠正偏差和避免重大失误的必要手段。一个时期来差不多丢掉了这个武器,学风问题才日益突出。重新发扬这一作风,领导者必须真抓实做,要倡导以自我批评为主,各级干部尤其领导干部要带头作认真的而不足敷衍的自我批评,鼓励自上而下的批评与自下而上的自我批评,并要有制度保障。这一优良作风得到发扬, 干部的政治素质就会提高,学风问题也容易解决。
4、加强群众、社会舆论和法纪监督,增强政治责任感。 各级干部要自觉把各项政务或工作置于群众、社会舆论和法纪监督之下,并要以各项制度、措施来硬性约束自己。必须明白,只有在强有力的监督之下,干部才能增强政治责任感,不敢懈怠和蛮干,求真求实扎实工作。尤其在一些重大决策和敏感性问题上,更需要慎重、公正,以经受住严格监督。其中,本地区部门单位的党员、群众的监督最为直接,干部学风问题的许多苗头可以消灭在这个监督中,防止发展扩大。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社会舆论包括新闻媒体的监督是迅捷有力的,各级干部应勇于和正视这一监督,哪怕是错误的指责和过头的批评,也要认真听取和检查,以便把工作做得更好。而目前的问题不在这里,在于害怕批评、害怕曝光,这更说明加强社会舆论监督的必要性、重要性。对于那些因严重学风问题造成的恶果,比如官僚主义的严重失察、形式主义的严重危害、说假话导致的重大损失,必须接受法纪的惩处,以教育本人和警示其他干部。在这里,客观地对待和承认失误、错误,比掩饰问题、抵制监督更接近党性。为此,要从体制上来解决执纪不严、法制不力尤其行政法制不力的状况,建立起牢固防线,促进干部政治素质的提高,端正党风学风,保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