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职院校的专业实训规范而富有成效,本文从专业实训建构范式的视角论述了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专周设计的思路并从教学实效、教学公正、育人机制三个方面进一步阐述建立实践教学专周的必要性。
关键词:专业实训范式 思政课实践教学专周 设计
范式概念是库恩范式理论的核心,而范式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理论体系。按既定的用法,范式就是一种公认的模型或模式。故本文“范式”一词借用“模式”之意。通常专业实训是职业技能实际训练的简称,是指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下学校按照人才培养规律与目标,对学生进行职业技术应用能力训练的教学过程。传统意义的专业实训包括课堂实验实训、课程实习、专业综合实训。随着职业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专业实训也不断规范和科学化。
一、专业实训建构范式
1.专业实训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目标明确。
《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设置管理办法》:“第三章专业设置条件与要求第十一条高校设置高职专业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四)具备开办专业所必需的经费和校舍、仪器设备、实习实训场所、图书资料等办学条件。”由此,专业设置和专业实训在政策、制度的层面成了必然的联系,获得强有力的保障。
首先是有计划:规定学时学分及完成的学期,各个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中根据不同的学制明确规定实践教学的学时学分。
其次是有实施:教学机构(实训中心)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实训计划分别由专人教师完成课堂实验实训、课程实习、专业综合实训、毕业顶岗实习管理和实践教学基地实习等任务。
第三是有检查:教学督导根据《专业综合实训管理办法》、《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和《毕业论文(设计)管理条例》并结合“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实验实训计划”、“实践教学基地记录”三者吻合程度,督促课程实践教学任务按质按量完成。
2.专业实训注重内涵式建设与发展路径清晰。
现代职业教育语境下的专业实训是一个内涵丰富的范畴,横向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从空间上可以分为: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从形式上分,有技能鉴定达标实训和岗位素质达标实训,包括通用技能实训和专项技能实训;从内容上分,有动手操作技能实训和心智技能实训,比如综合素质(创业和就业能力)实训。
现代职业教育语境下的专业实训也是一个富有逻辑结构的体系,从纵向可以分为四个序列:即为落实应知应会专业能力的培养,高职院校整合各种资源建立以实验室、实训室等为载体的校内实践平台,此为第一序列;为强化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校地合作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此为第二序列;为突出创新能力培养,由政府主导,校企所结合,在区域产业服务项目方面合作建立实训基地,此为第三序列;第四序列为多方合作,创设专业技能竞赛,检验与提升实践能力和水平。专业实训这种纵横交错体系的建构天然地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有的放矢、面面俱到、循序渐进、水到渠成的功效。因此,专业实训在初始就遵循了内涵式建设与发展的路径。
美国经济学家道格拉斯·诺思是第一个提出制度的“路径依赖”理论的学者。他认为:“路径依赖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一旦进入某一路径(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某一路径的既定方向会在以后发展中得到自我强化,好的路径会起正反馈的作用,通过惯性和冲力,产生飞轮效应,反之则相反。”专业实训的内涵式建设与发展的路径依赖通过正反馈的作用,会越来越科学规范,在职业教育中不可撼动,占据一席之地。
3.专业实训专注学生专业能力提升成效显著。
高职教育本质上是就业前的教育,因此,高职生培养的是“准职业人”。所谓“准职业人”就是按照企业对员工的标准要求自己,初步具备职业人的基本素质,能够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能够适应在企业的发展。通过以训练这种方式,强化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达到“学生的就业观与自己的能力水平的对接、用人单位的用人观与岗位需要的对接;学生的择业观与用人单位的人才观对接、学生的学业观与就业岗位的实际需求对接。”做到学科性、专业性、职业性的统一。专业实训契合了学生就业和创业的刚需,因此,实训过程学生的主体性高涨,实训效果明显。
二、专业实训范式下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专周设计
1.思政课实践教学专周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思政课实践教学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一以贯之的逻辑,因为《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进一步强调:“要从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现有学分中划出2个学分、从专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现有学分中划出1个学分开展本专科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此外,《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暂行)》再次规定把实践教学列为一个建设评估的指标,要求各高校把“实践教学纳入教学计划,落实学分(本科2学分,专科1学分)。但是,这种抽象的教育行政法规无法规范和评估具体的实践教学效度,结果思政课实践教学往往有名无实。
甘肃联合大学费翔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由学校认可的以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发展为目的,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组织指导下,依据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和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引导大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的一种教育教学环节和模式。”因此应该把思政课实践教学周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思政课实践教学专周内涵式建设与发展路经。
(1)制定《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周教学大纲》,把实践教学纳入教学计划、规定相应的学时、学分和考评标准。
(2)根据教材体系设计有针对性的实践教学的内容。
(3)在实践教学的组织方式上形成“三位一体”的联动机制(思政部是主体;三位分别是:团委、学生工作处、各专业系)。
(4)在空间上构建社会实践教学、校园实践教学、课堂实践教学体系。2004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在《意见》中明确指出了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大学生的实际,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把系统教学与专题教育结合起来,把理论武装与实践育人结合起来,切实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着眼于社会变迁,关注受教育主体的需求,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在内容、途径、方法和环节上进行多样性的改革,来与学生的多样化生活、个性化特点相联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学生自主参与、自觉学习、自行思考才能进行思想道德的内化,这样的教育理念,己经被大多数的教育工作者接受并逐步付诸实践。
三、专业实训范式下的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专周的效能
1.提高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效。
一方面: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主要承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理论教育任务。实现了把理论、规范等传递给学生的目的,解决了大学生思想政治与道德认知的问题,为其形成正确的立场观点奠定了认识基础,但认知并不等于认同,从认知到内化还有一个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一旦脱离了实践体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很可能落空。虽然思政教学也有实践教学的要求,但是,由于实践教学没有任何经费投入和机制的保障而流于形式。因此,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功能是有局限的。 课程的特殊性决定了它的教学目的不是简单地传授某一方面的知识或知识体系,更在于对学生观念、态度的改变以及正确的信念、行为方式的形成等方面的影响。实现这样一个目的,理论教育和实践教学环节二者相辅相成有机配合,才能共同完成教育目标,偏废哪一方都不会取得理想的效果。
另一方面:实践教育由学院团委,学生工作处、各专业系负责并形成“三位一体”的联动机制,由于缺乏一以贯之的教育理念,不能够与理论课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很多实践活动当作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来执行,未能真正意识到社会实践作为一种有效教育载体的意义,这些活动基本上处于半自发和零碎、分散的状态,停留于表面形式的号召和宣传,当轰轰烈烈的实践活动宣告结束,仅仅以带队教师和参与学生的几篇调查报告与活动总结为终点。已开展的实践教学活动具有零散性特点,与理论教学的衔接不够,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脱节,这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论和实践内在逻辑体系中的割裂。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也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条重要原则。因此,应该建构学生思想政治体验式教育的实践专周,把理论教育和实践教学相结合,提高实效性。
2.提高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普及与公平。
教育公平是全民教育的灵魂,没有教育机会的均等,就谈不上社会公平。对大学生而言,实践也是一种教育,因此每一个大学生都应该公平地享有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育人成了“精英实践”。实践机会集中在一部分骨干学生身上,如学生干部、学生党员、特长生等,使得优秀学生优上加优。由于受财力限制,学校每年有组织的集中进行的社会实践人数有限,开展的面太窄。大多数同学能够得到的机会仅仅是毕业前的实习,而巨大的就业压力使毕业前学生都忙于找工作,实习也往往得不到保证。社会实践活动往往只注重抓点,将主要精力投放在院、系的某几支社会实践小分队或某一类实践活动上,对面上大多数学生个体的实践活动则缺乏具体有效的指导实施措施,点上的实践活动做得声势浩大,面上的却少有,不能保障学生人人参与,缺乏普遍性。因此,应该建构学生思想政治体验式教育的实践专周,实现教育公平。
3.形成思政课实践教学长效的育人机制。
由于未纳入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和制订科学的实践教学实施方案,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失去了机制的保障,因此,实践教学必须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配备就落空。结果在现实中呈现出来的格局是:同质化即在思政课实践等于学生的党团活动、社团活动和公益活动等,缺乏应有的内涵规范;或者是泛化即所有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都被贴上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标签,有其名无其实。思政课教师有意进行实践教学时无能无为(没有能力争取课时、场地、经费;对教学的实效性提升没有作为),因此,应该建构学生思想政治体验式教育的实践专周,建立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
论文作者:那凤莲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7年1月总第1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23
标签:实训论文; 专业论文; 学生论文; 范式论文; 政治理论论文; 思政论文; 学分论文; 《教育学》2017年1月总第1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