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故
新中国成立前后,相当数量的海外留学人员承载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从世界各地辗转归来。回到中国后,尽管遭遇了各种困难,但他们仍然不忘初心,在科技创新、人才队伍的建设上默默奉献终身,他们的贡献将永远镌刻在新中国的丰碑上。
(2)加强管理。目前,煤炭建设项目在控制和激励体制方面还不够完善。由于控制不足,导致设计方案和工程造价质量不高,因此,需要建立健全一套严格的标准来控制其质量。另外,还需要有良好的激励制度,以调动设计人员和造价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达到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的目的。
海外赤子的艰险归国路
文-- 李 红
祖国需要你们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恢复经济亟须技术人才。1949年12月18日,周恩来总理通过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热情地向海外知识分子发出“祖国需要你们”的号召,表达了对海外人才的渴望和尊重,并代表新中国政府邀请散落在世界各地的海外知识分子回国参加建设。
据统计,当时在国外的中国留学生及已就业的教授、学者共约有7000人,分布在美国、英国、法国和日本等国家。为了有效争取留学生回国,1949年12月6日,我国成立了第一个办理海外知识分子回国事宜的文化教育委员会——“办理留学生回国事务委员会”,统一领导海外留学生回国事宜。
NNE向构造是区内表现最为明显的一组断裂带,构造形迹十分醒目,规模宏大,为深大断裂带,延伸长度在数十千米至百余千米。该类构造不仅对区内燕山期岩体有控制作用,还控制着大部分与岩浆活动有关的多金属矿床产出与分布,影响着断陷盆地的成生。根据其强烈程度,大致可划分为:鹰潭—安远、永平—寻乌2条颇具规模的构造带。
自2000年以来,经济型双相不锈钢已成为双相不锈钢的发展方向.经济型双相不锈钢主要通过N,Mn代替Ni,Mo来降低成本,其中2101经济型双相不锈钢是典型代表[4].但已有的经济型双相不锈钢热加工难度大、薄板延伸率低,基于此,一种具有相变诱导塑性(transformation induced plasticity,TRIP)效应[5]的经济型双相不锈钢被开发出来,其热加工性能优于已有经济型双相不锈钢.本工作的研究对象Fe-21Cr-3Ni-1Mo-N便是上海宝钢公司设计并开发的具有TRIP效应的经济型双相不锈钢.
这一系列政策,犹如一颗定心丸,缓解了海外留学生的疑虑。周恩来总理的真诚言语,温暖了海外留学生和家属的内心。
梁园虽好,归去来兮
今年6月,商标评审委员会发布了一则商标无效宣告案:“梦子蓝”、“梦之蓝”一字之差,前者商标权被宣告无效!类似这一案例的一字之差商标还有很多,当下在农资市场一字之差的品牌也比比皆是,已经给企业敲响了保护知识产权的警钟,特别是在同一个区域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仅一字之差的农资商标,更是扰乱了市场公平竞争秩序。由于消费者很难明辨这些相似商标,导致消费者盲目购买,不仅影响了农民正常消费,而且也给一些知名商标企业的市场和口碑带来了冲击。面对这一情况,企业该如何面对?近日,《中国农资》记者采访了相关企业以及法律专家。
1950年初,时任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终身教授的华罗庚,以到英国讲学为名给全家人弄到船票,毅然舍弃了洋房和汽车,带领妻儿4人在旧金山登上一艘邮船,踏上了归国旅途。他在致留美学生的公开信中真诚地表达了自己的爱国之心:“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归去来兮!” 这封信在留学生中掀起了巨大的波澜,一时间,要求回国的海外留学人员倍增。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央政府对于海外知识分子归国工作,有着比较细致周密的安排。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后,不仅衣食住行可以得到照顾,在招待期间还组织参观、游览等活动。对留学回国人员的伴侣工作问题、子女读书问题、回国之后的落户问题以及良好的居住环境等均尽力加以落实解决。
1950年10月,一批中国留学生和学者从美国横渡太平洋回国
身处异乡,留学学子深感“异乡人”的苦闷,民族自尊心异常强烈。但新中国成立的消息,让海外学者为之振奋,回国效力、与家人团聚成为海外留学生回国的内在驱动力。
上世纪50年代,中国留美人员超过5000人。出于本国战略利益,美国司法部禁止一切受过“科学训练”的中国留学生离境。直到1955年中美大使级会谈就侨民回国问题达成协议,美国才取消了这一禁令。
带回知识与设备
新中国成立前夕,整个中国的科研机构只有40多个,科研人员不到1000人,科技成果寥寥无几,新型学科近乎空白。有些海外归国的知识分子冒着生命危险从国外携带科研设备回国,助力新中国发展。
经历重重困难回国的邓稼先,后来担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当有人问他带了什么回来,邓稼先说:“我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子送给父亲,还带了一脑袋关于原子核的知识。”带回先进设备和一脑袋的知识,这是海外留学人员的赤子之心。
据统计,1949年8月至1957年底,陆续回国的中国留学生和学者约有2500多人,其中主要来自北美和欧洲。他们在“五年规划”“两弹一星”等领域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是新中国建设极其珍贵的人才资源。
在20世纪50年代末,新中国就已经建设了包括兵器、航空、船舶、电子等大中型企业1000多个,初步形成了独立完整的国防工业和科技体系,建设了比较完备的高等教育学科体系。这些回国的留学生和学者抛弃了欧美国家舒适的生活条件,与当时经济还很困难的新中国患难与共。他们不计得失,胸怀理想,所作出的伟大贡献将永远镌刻在新中国的丰碑上。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