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鲁信置地有限公司 山东济南 250002
摘要:就建筑土建施工技术工作而言,它是企业管理的较为特别的部分,同时施工场地的材料管理、进程推动、质量监督等方面对工程全部的产生和有利的地方在很大程度上起着关键的作用。但是就建筑施工企业而言,具有其分开性和流水性的特征,在这个基础上建筑工程持续时间较长,所涉及的范围大,施工场地的管理中拥有着很多问题没有解决。本文主要对建筑工程中的土建施工技术的现状及其要点进行探讨研究。
关键词:土建施工;现状;控制要点
一、土建施工技术概述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人口暴涨,土体面筋减少,因此,大大的提升了土地的价格,对应的压头提升了土地的应用率,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带动了我国高层建筑的发展。 在缓解土地和人口之间矛盾方面,高层建筑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科技的发展,土建施工技术开始出现,并且在很多工程实践中被证实,将土建施工技术应用到施工建筑中,能够提升工程施工质量、将工程施工成本降低、确保工期,将建筑自身所承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效的彰显出来。合理有效的应用土建技术,保证建筑行业能够健康、持续的前进。
二、建筑工程中的土建施工技术的现状分析
现今,建筑工程中的土建施工还存在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对施工质量造成不利影响,降低企业的效率,影响到企业的形象。所以,有关企业需要明确建筑工程中的土建施工技术现状:
2.1 通常建筑的场地平整以后,场地范围内会出现大面积或局部积水,原因是场地平整时,在挖和填方面积较深或较大时,填土碾压的密实度较差(土质不符合要求),有的用冻土、淤泥、膨胀土做回填土,在遇水后必会不均匀沉陷,低洼处便造成积水;排水的措施不当时,场地的周围没有做排水沟,泄水的坡度就会不合理,使地势较低的场地周围无截水沟;场地平整的过程中测量人员不重视的情况下,测量时误差便会较大,使场地标高。
2.2 挖方的过程中(挖方后),边坡土方的大面积或局部滑塌(塌陷),原因是基坑开挖的较深,经过不同的土壤时,未把土壤分别特性放成不同坡度,导致个别的土层边坡不稳,成塌方;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开挖基坑的时候,排(降)水的措施不适当,地表面水较多,边坡上土容重增大,滑动力增大,凝聚力降低成塌方;开挖次序方法不当,土质松软时造成塌方;土方堆放位置不适成塌方。2.3 在砌体的组砌方法混乱时,出现了直缝与“二层皮”,砖柱出现了包心砌法,造成里外的皮砖层互不相咬,形成了周圈通天缝,并降低了砌体的整体性与强度;砌体出现了竖缝的宽窄不均匀,破坏美观。原 因是操作砌筑施工的人砌砖的水平低,不胜任此项工作;砌体砌筑的时侯组砌的形式未规划或确定,或者有规范但却没有对施工的人员进行必要的技术交底,操作人员砌墙时忽视了组砌的形式,导致出现了多层砖的“二层皮”与直缝的现象;砌 砖柱必须用大量的六分砖,打砖较费工的时后,施工人员为了省事,普遍不打六分砖,用包心的砌法;同一单位的工程,采用的砖不是出于一家砖厂,因此砖的规格不一,造成常变动组砌的形式;未按照皮数杆砌筑。
2.4 防水的地下工程的预埋件部位渗漏水。沿预埋件的附近或周边渗漏水。原因是预埋件周围,主要是密集处混凝土的浇筑较困难,使振捣不够密实;未仔细的对预埋铁件的表面锈蚀层进行清楚,因此预埋铁件就不能和混凝土黏结得严密;暗线的管接头不严密或管有缝,从而水渗入管之后又会从由管流出;使用或施工中,预埋件遇振会松动,因此和混凝土之间会产生缝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加强土建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分析
通过科研提高材料的功能和性能,使材料物理性能和使用寿命得到提高;其次通过科研产生先进的设计理念、成熟的施工技术和工艺、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所有进场材料必须按规定进行检查和复验,杜绝不合格材料的流入。必要时可对材料生产过程进行抽查。施工工艺是关键,施工是产品成型的过程,是质量形成的过程。可以这样说,质量通病是通过施工才显现出来的。因此,为了防治质量通病,必须对施工过程和施工工艺进行重点控制。
3.1 屋面渗漏的质量防控
土建工程要做好屋面的前期设计工作,确保防水设计到位,在土建工程的图纸设计阶段,设计人员应认真贯彻《屋面工程技术规范》,对各种防水材料的性能及其设计原则充分发挥,以适应结构工程设计的特点和需要,并且保证屋面结构有足够的刚度、强度和耐久性。根据建筑物的等级、规模和功能构造特点以及气候环境条件,周密制定防水方案和择优选择防水材料。在屋面板接缝、现浇板施工缝等基层变形较大的部位铺贴缓冲层。
3.2 外墙渗漏的质量控制
加强对砖墙砌筑过程的控制。墙体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砂浆密实度、饱和度;梁底斜向侧砖预留高度要调整好,施工中留下的孔洞应封堵严实。建筑节点构造和连接处的控制。要注意砖墙体、砼墙板在窗台处的排水坡、滴水线细部构造应处理好。在窗台与窗框连接处,门窗框与四周墙体连接处的填嵌应密实;窗框料交接处及四周打胶要到位,窗户是否有塞水路设计,窗台下体墙是否有堵塞现象进行严格检查。外墙施工完成后要做好淋水实验,外墙面砖是产生渗漏的关键部位,在铺贴后必须用加压水检查,检查没有问题合格后才允许拆除脚手架。
3.3 裂缝的质量防治
对不同材料交接处产生的温度裂缝,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注意拉结筋的放置位置、规格、数量、长度,马牙槎的留设是否正确,构造柱浇筑前马牙槎内余浆清理的检查。对出现问题的可以建议施工方采取如周围加钢丝网片或麻布片粉刷等技术措施;对因砌体截面变化和应力变化产生的窗下口八字缝和窗间墙的水平缝,可以在窗洞口下50cm内采用水泥砂浆砌筑,或加放两批拉结筋、在顶层洞口下角采用钢丝网粉刷等措施;对因温差产生外墙与内纵墙的斜裂缝,可以采取在纵墙采用每50cm高度放置贯通的拉结筋,拉结筋处用水泥砂浆砌筑的措施,尽量控制纵墙内不设暗管;对整体现浇屋盖因温差产生的水平推力致使屋盖下方产生水平缝,可以在粉刷时在梁与墙接槎处设置钢丝网片或麻布片防裂,顶层的墙体和梁表面处采用不同导热系数的粉刷材料;对因基础不均匀沉降产生的斜裂缝,主要控制土建工程的地基承载力,尽量避免基础受力于不同压缩性的介质上,对同一介质的地基,可以采用增加一层30cm厚内加土工网的砂石层,以提高地基基础的整体刚度。
结束语:
综合上述,土建工程已经占据了现代工程建设的重要地位,施工质量的好坏对工程使用效果有很大影响,因而对工程项目的建设要求也越来越高,加强施工技术的管理及应用,提高各专业之间的现场配合协调作业和员工的生产效率势在必行。对此,必须要确保土建施工各个阶段的工艺质量,加强施工过程的技术控制,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充分了解其影响因素后对症下药。同时,还应采用科学的施工管理方法,加强施工准备工作和施工过程安全管理,严把材料关口,强化工程技术资料的管理,采取施工质量预控,通过具体实践作业技术与管理活动的计划与执行来实现预期质量目标,以此创造社会和企业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耿勇.高层建筑中土建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J].中华民居(下旬
刊),2013,03:
[2]刘启栋.建筑工程中的土建施工技术分析[J].山西建筑,2013,26:
[3]张捷,王超.建筑工程土建施工技术要点探析[J].门窗,2013,10:
[4]郭景会.建筑工程土建施工技术探析[J].黑龙江科学,2014,08:
论文作者:王子杰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5
标签:土建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场地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工程论文; 预埋件论文; 材料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