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川区人民医院 四川 达州 635000)
【摘要】目的:探讨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下手术治疗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48例行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下手术治疗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3%,未出现疾病复发的现象,临床疗效很好,治疗有效率达到93.8%。结论:微创经皮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下手术对治疗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显著疗效,且并发症少、无复发。
【关键词】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
【中图分类号】R6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05-0213-02
腰5骶1(L5S1)椎间盘突出症是常见的椎间盘突出症类型,该病在临床上通常采用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下手术进行治疗[1],该手术是一种新型的手术方式,相对于传统的后路开放手术具有更加理想的临床疗效[2],本文就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下手术治疗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现详细阐述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48例行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下手术治疗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8例,女性20例;年龄25~70岁,平均年龄(41.7±5.9)岁;病程25~260d,平均(158.7±4.6)d。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下腰部疼痛和一侧下肢放射性疼痛,且经保守治疗未取得理想疗效。所有患者均确诊为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其中侧方型15例,旁中央型26例,游离型突出7例。所有患者均经检查无明显腰椎滑落和不稳表现。
1.2 方法
术前依据MRI和CT检查了解患者突出椎间盘的位置及与神经根的解剖关系、受累神经根的移位和硬膜囊受压情况。依据不同的突出部位选择合适的手术切口部位,正位透视,肩上型选择L5下关节突内上缘切口,腋下型选择S1椎板上缘切口,游离型根据根据髓核位置选择切口。术前对患者实施全麻,保持屈膝屈髋俯卧位。在正位透视下,确认皮肤手术切口的位置,切口长度为1厘米左右。然后逐级植入软组织扩张套管,并通过套管放入直径为7.3毫米外工作通道,之后再将扩张套管移除,通过工作通道植入锥间孔镜,在持续液体灌注下实施手术。使用锥间孔镜下咬骨钳和双极射频将黄韧带切开,继续推进作通道及内镜。可见硬膜外脂肪组织和硬膜囊,在遇到神经根时可再次植入导丝,把导丝头端置到S1椎体后缘、下方,之后将内镜退出,再沿导丝植入扩张套管,形成硬膜外工作空间,再次沿扩张套管植入外工作通道,放入内镜,即可见突出的髓核组织,将突出组织切除,直到S1神经根充分减压。探查S1神经根松弛且椎管内无活动性出血,在神经根周围注射2毫升利多卡因和1毫升复方倍他米松后即撤出外工作通道和内镜。将伤口缝合好,用无菌辅料包扎。术后应用抗生素1天以预防感染,用甘露醇和激素治疗3至5天,术后7天拆线,术后第2天在佩戴腰围保护下早期下床活动,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1.3 评价标准
以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疾病复发情况、腰腿疼痛程度、临床疗效为评价标准。对患者进行VA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以判定其腰腿疼痛程度,得分越低则疼痛越轻[2]。临床效果分优、良、差三个等级,优:患者能正常活动,无疼痛症状;良:偶尔会出现疼痛症状,活动受限;差:临床症状无任何改变或加重,仍需治疗[3]。治疗有效率=(优+良)/总例数×100%。
2.结果
2.1 患者治疗临床资料
患者手术时间为42~120min,平均为(63.4±5.6)min;术中出血量为10~28ml,平均为(16.3±2.2)ml;住院时间4~8d,平均为(6.1±0.8)d;随访时间0.5~2.5a,平均(1.7±0.5)a。
2.2 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疾病复发情况
患者在术后出现下肢一过性灼烧疼痛患者3例,未出现其他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6.3%;在随访期间未出现疾病复发病例。
2.3 腰腿痛VAS评分和临床效果
在治疗后,患者腰腿疼痛症状在逐渐减轻,且术前、术后3个月、末次回访时的腰腿痛VAS评分均有显著差别,三次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4 患者治疗效果
患者在经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下手术治疗后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其中38例优,7例良,3例差,治疗有效率为93.8%。
3.讨论
锥间孔镜技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新型手术方式,这种治疗方式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感染率低、恢复快的优势,目前已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下手术能对椎间盘内和椎管内进行减压,以解除神经压迫,能减少局部炎性介质,从而缓解患者腰腿疼痛的症状[3]。本次研究表明,经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下手术对治疗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明显疗效,且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少,无复发,疼痛症状得到显著改善,患者短期内便可出院。需要注意的是,该手术的操作方法比较负责,对操作者的技术水平要求很高,需要能精确的进行靶向穿刺,在镜下实行手、眼分离操作,其技术难度较大,还可能因手术器械对神经根造成损害而产生下肢一过性灼烧痛等并发症。
综上所述,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下手术对治疗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应对这种治疗方式加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杨湘江,张洪,曾月东,等.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下摘除L5/S1椎间盘突出髓核技术改进探讨[J].中国内镜杂志,2015, 21(3):326-329.
[2]马敬寿,王晓波,刘福志,等.经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治疗下段腰椎间盘突出症[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6,18(3):261-264.
[3]罗毅, 丁晓川, 侯伟光,等. 经皮椎间孔镜后路椎板间与侧后方椎间孔入路治疗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对比研究[J]. 西部医学, 2015, 27(6):865-867.
论文作者:李小军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2月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7
标签:患者论文; 疗效论文; 手术论文; 椎间盘突出论文; 镜下论文; 并发症论文; 切口论文; 《医药前沿》2018年2月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