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有效课堂教学的五个基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基点论文,课堂教学论文,思想品德论文,初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追求课堂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从广义上讲,凡是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实现预期教学效果的教学活动,都可称其为“有效教学”。从狭义上讲,有效教学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有机整合与发展。因此,“有效教学”既是一种理念,又是一种策略。始终致力于教学效益的提高,聚焦在有限的教育时空里让学生得到更多的收获,实现更好的发展,是一个实现升华的概念。作为一种策略,它表现为教学者为提高教学效益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行为方式。具体落实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阶段。本文以初中思想品德课为例,就有效课堂应体现的行动基点阐述几点看法。
一、精致备课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
斯霞老师说:“要上好课,首先要备好课,我常常把备课比作指挥员在组织战役,我总是反复推敲,直到自己认为比较满意为止。”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树立大备课观。既要备学生、备课程、备情境、备设计,也要备自己。要把学生的需求放在首位,关注学生的知识经验和学习状态,思考和解决对教材的处理是否能吸引学生学习、问题的设计是否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学方式是否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教学过程是否有足够的空间留给学生自主活动等诸多问题。备课时要研究预设与生成的统一,从实际效果来看,备课时的“预设”越充分、越科学,课堂上的“生成”就越有效、越自然、越精彩。
笔者认为,备课还应注重挖掘教师自身的天赋。一节好课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展示教师自身教学的个性美。用这种美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能引导学生自觉去学习。备课中最难的应该是把握课程和教学模式的教学品位。教学品位就是寻找教育教学的真谛,备课要找好教育教学的整体感觉,能把教育教学的真谛体会出来,从而给自己带来充沛的教育情感和教学激情。
为了实现新课程的有效教学,教师要学会多维度备课。比如可创建教师文件夹行动。教师文件夹的内容包括:我的教育观、课时教学计划安排、全景式评价材料、课堂教学设计、练习与训练材料、个性化指导方案等内容。创建教师文件夹行动既有利于不断完善和改进教学,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优质服务;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
二、精美的导入能让有效教学之花吐香绽放
课堂教学的导入如同一座桥梁,联系着旧课和新课的衔接;如同序幕,预示着后面的高潮和结局;如同路标,引导着学生的思维和方向。成功的导入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引发学生思考,引起学生的期待心理和求知欲望,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从课外转移到课内,使学生很快完成课堂角色的转换,为整堂课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心理氛围。因此,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导入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用音乐、漫画、故事、小品、诗歌、谜语等导入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导入,能使学生对课堂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在导入新课时,要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为学生的学习创设情境,把学生的兴趣和思维迅速地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
为使课堂导入激情有趣,导入材料的选用应注意典型性和真实性,导入的信息材料与教学内容必须有内在联系,能自然而然地过渡到教学内容上,导入的问题设计应在学生的生活体验范围内或学生现有知识储备和思维能力所能达到的程度,不能太抽象。
三、精彩的课堂活动是实现有效教学的核心
有效课堂教学本质上是为学生有效学习服务的。教学是否有效,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认真完成教学与否,而是指学生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在以学论教和关注动态生成的教学思想指导下,课堂教学活动必须精彩有效,以较少的投入,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情感,促成学生积极体验、主动思考、学会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实际,努力创设各种适宜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形式,比如时政搜索、设疑导思、课堂辩论、小品表演、小组讨论、视频播放、小组竞赛、角色感悟等。这些丰富多彩且富有教育意义的课堂学习活动,都是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情感的丰富、人格的完善得以实现的关键和核心。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灵魂,也是课堂教学的方向。把大量的学习实践活动引入课堂,目的在于改变原有的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形式,探索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学形式的新途径,这对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有效性,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和“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必须杜绝下列问题:活动目标不明确,流于形式;参与活动的学生少,覆盖面不广;没有联系学生的生活经历、没有关注学生生活实际;教师无法对课堂活动进行调控,出现“炸锅”现象。这就要求教师有很高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和机智灵活的调控能力。
四、精当的作业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延伸和提升
应用性和实践性是《思想品德》新课程的突出特点。社会实践活动是思想品德课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学生通过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落实和印证了课堂所学的知识,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新课标明确规定,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至少有20%的时间用于开展学生课堂活动和相关实践活动,所以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教会学生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思考而且要用眼睛去观察,用耳朵去听,用嘴巴去说,用双手去操作,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因此,课后作业的布置应抓住学生动手能力这一关键,要体现本学科的特色,学会迁移应用,比如江苏省普遍开展的“公民教育实践活动”,就是非常好的课外作业活动形式。公民教育实践活动的内容包括一系列程序,学生可分成几个合作小组,通过以下步骤练习与政府交流:①确认社区中存在的公共政策问题;②选择班级研究的问题;③收集班级所要研究问题的有关资料;④编制班级方案;⑤报告方案(一般是召开听证会,每个组分别向听证员展示自己作品、陈述自己观点并回答他们的提问;通过这种形式让学生证明自己学习到了相关知识以及掌握了参与政策制定相关技能,并形成了一定的价值观);⑥总结学习经验。这种作业形式将帮助青少年在公民教育活动中学会参与建设和谐社会的方法,并在此过程中发展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取向和社会责任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把我们的社区(或相对独立的社会生活区域)建设得更加美好的理解和认同,使他们更健康地融入社会。
五、精心的复习是实现有效教学的保障
在当前的教学改革中有效教学主要表现在对“效果”、“效率”和“效益”三方面的综合评价上,其核心就是追求教学的效益。因此,有效教学要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另外,我们还要用好矫正反馈和复习巩固这个“常规武器”。
首先,要用好“标”(这里指课标和考标)。比如连云港市《中考指南》中阐述的命题依据为:“中考思想品德科将依据教育部颁发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共中央关于初中思想品德课贯彻党的十七大的指导意见和十七大报告的相关内容进行命题。”中考思想品德学科将综合考查学生的以下能力:“识记能力,考生应能再认或再现考试范围内的概念和原理;理解能力,考生应能对有关知识进行转换、解释和推理;应用能力,考生应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表述能力,考生应能恰当使用所学思想品德课术语,条理清楚、逻辑严密地表述;社会实践能力,考生应能设计一些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程序,具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基本素质,能反思总结所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内容。”因此,要深刻领会课标和考标的要求,做到有的放矢。
其次,要把好“脉”。把握好社会热点和焦点,要寻找热点素材与教材的有机结合点,使思想品德课复习言有信度、悟有载体,切实提高复习效率。要设计好热点素材与教材相关的有效问题,既丰富课堂学习的内容,又提高了复习的效果。
再次,要选好“题”,坚决反对题海战术。注重选题的针对性,学生练后有用;注重选题的典型性,做到一题多用,能有效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注重选题的探究性,选题应基于培养学生的能力与方法。通过精心选择问题,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老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刻也不行。让学生真正从复习巩固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最后,要上好“课”。复习课必须上得充实、丰实、扎实。注重回归教材,关注生活,落实知识点,做好知识的整合与迁移,充分发掘教材资源,使教学更有效,学生多受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理念的不断确立,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有效性会更加明显,思想品德课堂将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精神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