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今城市地铁建设数量越来越多,在为人们提供出行便利的同时,人们也越发关注地铁隧道施工综合质量,期许通过施工技术分析,提升地铁建设综合成效。本文通过对紧贴地铁隧道的建设深基坑施工技术进行分析,以期为提升我国地铁建设综合质量,提供行之有效的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地铁隧道;建筑深基坑;施工技术
地铁建设是当前社会主义民生工程中重要建设内容,有利于缓解当今城市人们出行的压力,同时地铁属绿色出行方式,可使我国得以更好的建设生态文明型社会。在地铁隧道建筑过程中,深基坑施工技术较为重要,尤其是紧贴地铁隧道部分的深基坑施工技术,如若在施工落实过程中与承建标准存在偏差,将为整个地铁建设埋下安全隐患,影响地铁使用寿命,后期地铁维护成本也会随之提升,降低施工效益。基于此,为了使我国地铁建设更具科学性,分析紧贴地铁隧道的建筑深基坑施工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一、分析紧贴地铁隧道的建筑深基坑支护结构与降水施工技术
支护结构是地铁隧道施工技术有效落实的前提因素,为此施工单位应做好支护技术落实工作,例如采用地下连续墙支护结构,充分发挥其止水、挡土、刚度大、噪音小、不挤土、无振动等优势,降低地铁施工对环境的危害,提升地铁施工综合成效[1]。通过基坑降水施工技术,可降低深基坑土壤含水量,使土壤在固结效应下,利于紧贴地铁隧道的建筑深基坑施工技术的落实,提升基坑机构抵抗机械下基坑挖土压力的能力,同时可提升结构压缩性刚度,降低基坑支护墙形变发生几率。为此,施工单位应结合地铁隧道施工过程中土壤实际情况,科学落实深基坑降水施工技术,提升基坑结构稳定性,为其他施工技术的有效落实奠定基础。
二、分析紧贴地铁隧道的建筑深基坑支撑结构施工技术
地铁隧道建设通常需穿过极为热闹的城区,旨在为人们出行带来便利,这对地铁支撑施工技术有效落实带来阻碍,为此在进行支撑结构施工技术时,应着重注意靠近地铁一侧的结构支撑成效,利用钢筋混凝土设置角撑结构,达到提升支撑施工结构刚度的目的,同时利用钢支撑结构施加预应力,使支撑垫层区域更具稳定性。为提升钢筋混凝土结构支撑成效,施工单位应在支撑施工开始前,加工配置钢筋结构,供支撑施工之需,为提升紧贴地铁隧道的建筑深基坑支撑结构施工科学性并节约施工时间,需集中人力、物力、设备等一切施工资源,待挖槽施工结束后,立刻落实支模、绑扎钢筋、灌注混凝土等施工技术,降低土方暴露时间,将支撑施工时间控制在12h内,达到提升紧贴地铁隧道的建筑深基坑施工综合质量的目的[2]。
三、分析紧贴地铁隧道的建筑深基坑深挖施工技术
挖土施工技术是造成深基坑形变的主要因素之一,为此挖土技术应秉持科学有效,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依照深基坑施工具体需求,做好挖土技术规划,提升挖土技术落实成效。例如,紧贴地铁隧道深基坑深挖施工技术可采用盆式挖土法,降低基坑因结构出现形变的几率。先开挖基坑内部土方是盆式开挖第一步,在此基础上,对基坑内四周土方进行开挖,具有基坑暴露时间短,无需遮挡且开挖方式简单的技术应用优势,可有效保留原有内侧土坡结构,使深基坑承受土压能力得以提升,降低支护结构形变出现几率。通常情况下,挖土施工技术需进行四次挖土,循序渐进挖到基坑底部,先挖远离地铁一侧或中部,为进行紧贴地铁隧道一侧的施工给予有效支撑,依照“时空效应”施工远离,使挖土施工可做到对称、分块、分层、限时、平衡的科学施工成效,为提升地铁隧道建设深基坑施工技术落实成效奠定基础。在针对紧贴地铁隧道侧土体分层开挖时,应在分层开挖基础上适当留土,为最后挖除并在结构内给予及时支撑做好准备,使基坑深挖施工技术得以有效落实[3]。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分析紧贴地铁隧道的建筑深基坑底板施工技术
在落实底板施工技术时以浇带为界,在底板施工技术落实基础上,划分混凝土浇捣区域,通常情况下划分为两大块,要先浇捣紧贴地铁隧道一侧的区域,提升深基坑抗变形能力,待深基坑抗形变能力得以强化后,再进行另一侧的混凝土浇捣。例如,在上海世茂国际广场地铁东扩工程中,为提升深基坑稳定性,在底板施工技术落实后,先浇捣北侧,即靠近地铁一侧,而后浇捣南区,确保深基坑结构安全稳定。为提升混凝土浇捣技术落实质量,在上海世贸国际广场地铁东扩过程中,采用降低基坑暴露时间,集中进行浇捣的方法,提高浇捣技术落实成效,为提升深基坑整体质量奠定基础,将底板施工整体时间控制在4d[4]。
五、分析紧贴地铁隧道的建筑深基坑施工监测技术
介于地铁施工范围较大,紧贴地铁隧道的建筑深基坑施工技术过于繁杂,对施工参数精准度要求较高,一旦在施工技术落实过程中,出现技术与已经制定好的施工规范发生偏差的现象,将影响整个地铁施工安全性,为此施工单位应秉持与时俱进原则,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施工技术监测工作成效,将人力从繁重的技术监测工作中解脱出来,可利用信息化实现全程监控,对施工技术落实进行实时指导,用信息技术及时反馈施工技术落实成效,对深基坑结构变形信息进行分析整合,灵活调整施工工艺,使其更加符合地铁隧道深基坑施工需求。例如,通过信息化手段在分析整合一段区域内紧贴地铁隧道的建筑深基坑技术落实情况后,得出地铁线路内墙存在倾斜现象,影响结构稳定性,为此技术施工单位可采用间隔方式设置测斜管,灵活运用基坑沉降监测数据规划内墙测斜管设置间距,一般以6m为益。待测斜管设置妥当后,在支撑钢筋计绑置基础上,科学规划设计钢筋绑扎方式,继而对测斜管变形情况给予有效掌握,使紧贴地铁隧道的建筑深基坑施工技术在监测技术支持与帮助下,得以有效落实,提升地铁建设综合成效。
为提升监测技术落实成效,施工单位应明晰监测技术报警情况,以便依据监测技术启动应急预案,提升深基坑施工技术应用综合质量,监测技术具体报警情况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地铁隧道施工过程中,有一侧维护结构出现位移情况,通常情况下监测技术显示位移结果超设定范围时需报警;二是当紧贴地铁隧道的建筑深基坑施工过程中,存在监测总变形控制量、日监测指标等任意监测项,超出预计监测技术控制范畴现象时,为确保施工安全,施工技术不影响施工质量需进行报警,启动应急预案,逆转变形情况;三是在监测过程中如若发现其他危机地铁施工安全稳定性的因素时,需及时进行报警,引起相关部门的注意。有效处理报警的应急措施,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在深基坑位移结构内加设斜撑、角撑等结构,抵挡深基坑施工结构内形变的力,使变形值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二是采用双液注浆技术对基坑外侧给予加固,使已发生扰动的土体得以固结,为提升施工质量奠定基础。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伴随我国社会建设稳步发展,对地铁需求量逐渐提升,加之地铁作为绿色环保出行代表方式,其建设成效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为此工程建设企业应尤为重视紧贴地铁隧道的建筑深基坑施工情况,通过支护结构、降水工程、支撑施工、挖土施工、底板施工及施工监测等技术的高效落实,达到提升地铁建设综合成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肖鸣,陈志良.地铁隧道上方下沉式广场深基坑施工技术[J].施工技术,2014(17):4-6.
[2]殷帅杰,王鹏,李书信,等.复杂环境条件下的深基坑土方开挖技术[J].建筑施工,2017(11):1579-1581.
[3]马程昊,姚磊华.邻近既有地铁隧道的深基坑工程设计[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7(19):158-159,162.
[4]徐岱,陶铸,宋德鑫,等.临近地铁隧道深基坑工程实例研究[J].工程勘察,2016(6):33-38.
论文作者:于泳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7
标签:地铁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隧道论文; 深基坑论文; 基坑论文; 结构论文; 技术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