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0年至今,大南门历史文化街区作为龙游县老城区的核心地段,历经保护与开发的多轮探讨,于2015年编制了《龙游大南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提出了“真实性、完整性、合理利用、永续利用”的规划保护原则,划定大南门历史文化街区核心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以及环境协调区,确定了街区保护方向。2017年编制《龙游大南门历史文化街区策划及修建性详细规划》,由此开启了街区复兴实施之路。如今,大南门街区随着龙游老城区更新及全域旅游的开展契机,需要顺势研究街区复兴的创新之路。本文以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原则思路,通过对历史与文化的深度挖掘研究及分析,提出在城市更新与全域旅游双重背景下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利用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为大南门街区复兴指明方向,基此以期形成街区复兴的普遍思路。
关键词:历史文化街区;城市更新;全域旅游;保护与利用;街区复兴
一、概述
大南门历史文化街区位于衢州市龙游县老城区,滨江望山,其营造形式是龙游“山-江-城”格局营城手法的集中体现,现存泮池面积之大国内罕见,是孔庙南迁衢州,儒家文化兴盛的代表。大南门街区孕育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街区内分布多处文物古迹及历史建筑,是龙游县古城格局的核心构成,龙游历史文化变迁的重要见证地,龙游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明清鼎盛时期,街区商铺林立,中国十大商帮之一的龙游商帮即发迹于此。民国后期,日渐衰微,厚重的历史积淀丰富了龙游传统文化的同时,也给当今龙游城市更新发展带来了新的难题。目前,街区内建筑破败多有倾塌之危,基础设施陈旧老化,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欠缺落后,空间环境不佳,街区外围被多、高层现代建筑围合,与街区传统风貌、历史环境格格不入。如今,浙江省乃至龙游县积极推行全域旅游,古城文化旅游持续发热,作为浙江省历史上最早建县的十三个县之一,其“万年文明、千年古城、百年商帮”的文化独特性极具吸引力,依托城市更新、全域旅游的契机,复兴大南门历史文化街区将成为龙游城市发展的关键。
大南门街区建筑群构成要素一览表:
二、大南门街区复兴需要处理好两方面问题
大南门历史文化街区的复兴,一方面需要面对城市更新过程中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刚性要求,另一方面,全域旅游发展背景下旅游经济对历史文化街区空间、功能等的重构需求。从过往城市更新发展经验来看,存在着城市更新对历史街区传统风貌和历史环境的破坏以及周边建设失控的现象,在全域旅游背景下,如何更好的运用文化旅游作为街区复兴的的重要手段值得我们思考。
三、城市更新中对大南门历史街区保护和复兴的思考
针对大南门历史文化街区划定三个层面的保护界限,即核心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和环境协调区,以满足城市更新过程中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刚性要求。
1、核心保护范围的保护是街区发展复兴的前提要素与核心基础
历史文化街区的核心保护范围是街区历史文化信息最为集中的区域,是体现街区历史文化特色的重要区块,是街区发展复兴的前提要素与核心基础。大南门街区核心保护范围为县学街泮池、龙游县政府旧址等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以及传统风貌建筑集中成片的区域,在更新改造中坚持“小规模、渐进式”的保护整治原则,最大限度保持街区传统风貌。
首先,整体上保护龙游“山-江-城”格局营城手法,保护对控制空间格局起重要作用的地区,突出大南门街区在龙游古城轴线上的核心位置,强化县衙、胜利路、归仁门(即大南门)与灵山江对岸鸡鸣山、鸡鸣塔的视线对望关系,保护街区与鸡鸣山、灵山江的视线通廊,以“通山达水”。
其次,通过保护街区传统格局及空间形态,保护与整治街巷及其界面,保护古井、古树、泮池等历史环境要素,对文物单位、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以修缮、改善为主,控制建筑高度控制(1~2层为主),对破坏街区风貌的不协调建筑予以拆除或降层,逐步改善商业与居住环境,逐步完善保护地块的基础设施等具体措施,加强大南门街区历史文脉、历史街巷、历史建筑的保护和认知。
2、建设控制地带是延续街区传统肌理、塑造街区传统风貌的重要区块
建设控制地带是指为了保护和协调文物古迹及历史文化街区主要风貌的完好所实施保护控制的地段,需考虑其他历史文化街区及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区划界线,同时兼顾建筑物用地边界或道路、古树名木等环境要素景观界面的完整性。
针对地块的差异性,在城市更新时,大南门街区结合功能的更新进行分类整治,分为重点整治地块与一般整治地块。重点整治地块布置展现龙游城市历史文化多元特征的重点项目,承载文化、旅游、商业功能为主,地块内建筑以拆除、改造、整治为主。拆除后新建建筑在建筑肌理上需与街区传统肌理保持一致,其建筑布局、样式、材料、工艺等按原有传统建筑进行建设。改造和整治建筑也应符合传统风貌要求。一般整治地块以居住功能为主,采取整治措施,对建筑立面和屋顶进行整治,融入传统风貌元素,彰显传统特色。
3、环境协调区是协调街区历史环境风貌与外围城市环境过渡的重要区块
环境协调区是指建设控制地带外围,为保护历史街区景观和自然、人文环境的整体风貌,协调与街区外围城市环境关系的区域,处于城市历史空间和现代空间的过渡地段。
大南门历史文化街区按控制严格程度,将环境协调区分一类环境协调区和二类环境协调区进行控制。对两类环境协调区要保护和延续原有的街巷格局和建筑特色,建筑形式应与核心区和控制区相协调,特别要保证第五立面的协调统一,宜采用坡屋顶、灰色调,局部装饰宜采用一些传统符号。一类环境协调区建筑高度应控制在12米以下,二类环境协调区建筑高度以四到六层为宜。
四、在龙游全域旅游发展中对大南门文化旅游的思考
龙游地处浙西,自然山水秀美,是浙江省“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战略中“大花园”的核心承载区;历史人文积淀深厚,是浙江省最早建县的十三个县之一,是中国十大商帮中唯一以县域命名的龙游商帮的发迹地;景区景点众多,龙游石窟、姜席堰(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闻名世界。
大南门历史文化街区地处龙游古城核心,是钱塘江(即衢江)文化旅游带上的重要节点,是龙游城市历史上的行政中心、文化中心、商业中心、休闲中心,因此,在对大南门街区实施城市更新的同时,其文化旅游价值是重构街区功能、复兴龙游城市的重要因素,是未来引领龙游全域旅游的重要一环。着眼文化旅游的开发与强化,需要对街区的功能定位进行调整、对街区的文化脉络进行梳理、对街区的商业业态进行引导。
1、文化旅游的发展需要对街区的功能定位进行调整
着眼发展文化旅游,大南门街区以“江南望郡,浙商之源”为品牌展现主旨,通过优化居住生活环境、完善服务配套设施、增加旅游商业比重以及提升商业业态品质等方式,调整强化文化旅游定位,再现龙游古城繁华场景、龙游商帮辉煌历史,融合龙游多元文化,既反映龙游历史文化内涵,又满足当代文旅体验需求;既服务本地居民,又为外地游客提供认知龙游的高品质空间场所体验,营造文化旅游活力与品牌,促进街区复兴。
2、文化旅游的发展需要对街区的文化脉络进行梳理
研究大南门街区的历史发展脉络和文化资源特色,梳理文化旅游可利用和发展的条件,提出大南门街区文化旅游发展的七大策略,促进街区复兴,既推进旅游健康发展,彰显龙游城市形象与文化旅游品牌,又能留下当地的风土民情和乡愁记忆,避免旅游商业的过度化开发。
1)重塑千年古县——强化山江城轴线格局,追忆千年营城历史
龙游曾为春秋时期姑蔑国国都,公元前222年建县,具有两千多年的县治历史。史书记载县衙位于县政府旧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目前考古挖掘印证了历史记载。
修复县政府旧址作为龙游城史馆,保护并展示县衙考古遗址,恢复县衙谯楼、瑞莲渠及白莲桥等,营造县衙入口形象,呼应胜利路、大南门等,强化“山-江-城”轴线格局,融合历史要素,再现历史场景,追忆龙游千年营城历史。
2)构建文化核心——文化为核引领旅游,打造龙游文旅品牌
研究龙游南孔儒家文化、县治文化、园林文化、商帮文化、书院文化、名人典故文化以及民俗宗教文化等,提炼龙游文化精神核心,打造龙游文化旅游品牌,营造龙游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旅游景点,诸如县衙、泮池文庙、凤梧书院、余公祠、吕公井、电影院演绎大舞台等,提升街区文化品位,塑造街区独特的文化品牌形象。
3)营造古城意韵——依水营造城墙公园,塑造街区地标形象
《龙游县志》载,龙游古城墙有雉堞壕沟,开永安、归仁、太平、向义四门,另开小东、小南、小西、小北四便门。上世纪三十年代后期,古城墙因城市建设渐次拆除,目前,仅存小南门取水涵洞及一段沿灵山江的明代古城墙遗址。
改造灵山江防汛堤形式,堤顶结合护栏设置雉堞,营造城墙意韵,沿堤复建归仁门(即大南门)、小南门城门楼,塑造街区地标形象,同时,保护现有城墙遗址,结合滨江公园一体化设计,真实展示历史遗存。
4)再现西湖园林——引水入城点睛街区,体验西湖柳浪胜景
大南门街区历史水环境丰富,曾于泮池前设西湖,营龙游明清时期十二景之一的“西湖柳浪”胜景。经考古已挖掘出部分西湖驳岸及沟渠。
通过引水入城工程,再现西湖园林景观,恢复西湖、星堤、曲桥长廊、印心亭、镜园、宜园、兰谷等,展现大南门街区历史生态环境,创造宜人的休闲氛围空间。
5)展示商帮风采——活化街区商业街巷、重现龙游商帮盛世
街巷是体现大南门街区传统风貌、多元商业和市井文化的核心空间。借助大南门街区传统尺度的历史街巷空间,承载具有龙游特色的商号会馆、茶楼酒肆、作坊客栈、书院亭台等,体现龙游的历史文化、人文典故,达到由观到感,由感到悟的文化旅游体验过程,此外,迎合当代文化生活和休闲娱乐的需求,结合街区特色适度引入创新型休闲文化业态。
6)传承民俗文化——融入市井生活元素,传承多样民俗文化
加强对龙游民俗文化的深度挖掘和创新,以融入市井生活元素,传承多样民俗文化为原则,重点打造西湖戏阁、周迅外婆家、非遗传承人工作室、私人博物馆等作为传承民俗文化的重要展示空间节点。
7)体验慢活生活——激活街区乡愁记忆,乐享龙游传统生活
围绕激活街区乡愁记忆,乐享龙游传统生活为目标,通过保留街区原住居民、鼓励原住居民参与街区发展、打造民宿度假等方式,构建大南门街区富有传统风土人情和乡愁记忆的生活场景。
3、文化旅游的发展需要对街区的商业业态进行引导
大南门街区商业业态依托历史环境氛围,以文化旅游功能为主,通过特色业态带动基础业态,适度设置高端业态,通过零售、餐饮、服务、文化体验、休闲旅游等多种业态功能的配置,构筑街区集群式的旅游产业。
街区商业业态分为基础业态、特色业态、高端业态三个层次。
基础业态主要经营传统服务商品、地方餐饮、土特产等;特色业态从地区历史文化、艺术风情等视角研发创新,如休闲酒吧、文化演出、与龙游历史文化相关的展示馆、体验馆等;高端业态主要经营量身定制的旅游体验活动或商品,具有独特性、享受性、高消费性等特点。
街区内的业态经营在保证基础业态完善的前提下,全力发展特色业态,适度配置高端业态,以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者的需求。
五、结语
大南门街区的形成与发展是长期积累再创新的过程,其空间形态、环境氛围、业态构成等也是在不断的演变更新过程中。虽然街区的衰败给龙游老城区的城市更新、旅游发展带来了尖锐的矛盾,但是,通过历史资源的文化与经济价值的深度挖掘以及完善的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配套,既改善了龙游居民生活的质量,又活化复兴街区的可持续发展,为人们提供一个可以解读龙游历史的真实环境。
通过保护大南门街区历史文化遗存的原真性、完整性,控制街区业态构成、风貌塑造上的相关要素,保证整个街区的合理利用、永续利用,将大南门历史文化街区打造成一座集文化体验、艺术创作、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功能复合、文化多元、商儒融合,彰显“江南望郡、浙商之源”特质的历史文化街区。
参考文献
[1]阮仪三.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规划,1995.
[2]周卫.历史建筑保护与再利用——新旧空间关联理论及模式研究, 2009.
[3]阮仪三.历史环境保护的理论与实践,2000.
[4]张松.历史城市保护学导论,2001
论文作者:王伟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2
标签:街区论文; 龙游论文; 南门论文; 历史文化论文; 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历史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