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当今社会,电子信息技术随着不断的发展已经覆盖了绝大多数的产业领域,对电力系统的自动化发展进程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目前的电力自动化系统当中包括配网、变电站、电力调度等多种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本文针对电子信息技术在电力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进行深入分析,旨在提高我国电力自动化系统的电子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关键词:电子信息技术;电力自动化
一、电力自动化系统概述
电力系统中包括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等环节。在一般情况下,发电机、变压器、开关、输电线路等一系列设备被称为电力系统一次设备。为保障电力一次设备安全、高效运行,保障企业经济效益,需对一次设备进行在线控制、在线修复、自动保护。电子信息技术成为另外一项对于电力系统比较重要的技术,从电子信息技术兴起开始,电力系统就已经开始了对其进行的应用试验。在经过多次的实践和调整以后,电子信息技术成功的被应用到电力系统的自动化领域当中。电力系统中将这部分控制设备等归结于计算机控制系统。将发电站、变电站等监控系统成为二次设备。其中包括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与电子信息技术结合后,又可将电力自动化系统划分几个模块。
(一)系统硬件
电网在运行过程中需收集实时数据,主要为摇测量及遥信量。比如开关断开、断路器分合位置及继电保护信号等。电网在工作时调节及控制信息为遥控信息、遥调信息。利用调节命令将设备运行状态改变。比如在对发电机做出调节命令时,我国电力系统采取微型机核心运动装置,实现数据收集及控制,即遥测、遥信、遥控、遥调。微机运动系统中有涵盖 RTU、MTU、远动通道。RTU 装置在变电站中远方数据终端,主要功能为数据采集,实现 YC、YX、YK、YT 等操作。将信息采集、处理、接收、传输。
MTU 则主要将数据接收后处理,并转入实时数据库中,供其他显示程序调用。MTU 可根据调度控制要求,操作不同命令,最终将信息穿入到 RTU 中。但是主机、RTU 间 MTU处于双重任务状态中,需要完成双向通信,并减轻主机负担,将数据加工处理。远动通道方式较多,我国电力系统常用为载波、微波、扩频、卫星、光纤等几种类型,根据传送信号类型将通道划分模拟通道及数字通道。
(二)软件构成
EMS 系统包括 SCADA 系统及 AGC/EDC、SE 等软件,不同软件功能不同,EMS 主要分为五种形式:发电控制、发电计划、网络分析、调度员培训、市场交易。监视控制、数据采集系统功能为时间顺序记录、遥控遥调、运行报表记录、事故分析等。根据事故产生时间对路由器、继电器等进行保护。并在事件发生后保留实时数据,比如枢纽点电压、主干线潮流、频率等。
二、电子信息技术在电力自动化系统中的实际应用的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人们越来越注重物质生活的质量。在供电安全方面,人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力系统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了人们的重视,电力企业将自动化技术以及电子信息技术都应用到电力系统当中,以此来形成了自动化的电力系统,确保了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也能够提高电力系统的工作效率。在电子信息技术的引导和支持下,电力自动化系统将发挥其更多的作用,从而为人们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电力能源。
三、电力自动化系统发展现状
电力自动化系统指的是电力系统当中通过配置的仪表、监测控制设备及装置,能够实现电力系统各个环节当中的信号传输与转换,进而确保整体性的监控及运行维护,提高电力系统运行与电力供应的安全性,电子信息技术的出现与发展,使得电力系统逐渐向自动化运行的方向不断拓展,将配电网、变电站、电力调度等多个方面的工作逐渐融入自动化发展的进程当中。目前,电子系统自动化的发展现状能够充分满足日常供电需求,同时具有控制功能协调化、管理智能化、维护集成化等多重优势,发展趋势平稳且快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过实践结果表明,将安全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与电子技术应用于电力自动化系统当中,能够有效提高电力系统的监控效果,由传统的开环控制模式逐渐转换为闭环控制模式,由传统的高电压系统逐渐转化为低电压设备,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用电风险与电力维护难度。
四、电子信息技术在电力自动化系统实际应用分析
电子信息技术在电力系统的应用实例有很多,电子信息技术的存在已经在自动化系统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笔者将以配电网的自动化作为具体的实例来阐述配电网的自动化中对于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一般来说,在自动化技术的支持下,配电网的性能已经获得提升。而电力企业为了实现配电网的高智能化以及离线监控,在配电网的自动化管理中应用了信息技术,促使电力工作人员在工作忙碌的状态下,也能够保障对配电网的监控 [2]。传统的配电网设备只能依靠人工来进行管理和操作,自动化技术的普及使配电网的操作变得更加灵活,工作人员通过操作配电系统,就能够实现配电网的自动化管理。而在配电网的自动化中,电子信息技术所充当的角色在大多数的时候都用于通讯技术。拥有了电子信息技术的支持,配电网的自动化变得更加方便快捷。
(一)配网自动化
配网自动化实现要求不同环节共同协作,主要运作环节为自动控制技术、通信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这些先进技术能够实现电力系统自动化,并实现在线监控,使配电网性能更加稳定。配电网设备中包括变压器、电缆、架空线等。因此将这些设备采取科学方式整合,可对电力系统稳定运行起重要作用。传统电力系统,配电网工作需由人工进行,应用环节较为复杂,若环节产生错误,便会对配电网性能产生影响。因此,电力系统设置过程中,需优化配置方案,保障电网稳定运行。将电子信息技术应用于电力系统中,可在较大程度提升配电网系统智能化程度。
(二)自动化变电站
电能被开发后,便不能直接对用户传输,而是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理后,将电能转化为高压电。对此变电站成为中转中心,利用变电站对电压实施处理后,可将电力传送至用户系统中,再次开展降压活动。变相看变电站便是为解压产生的。变电站中涵盖变压器、开关等电力设备。变电站在工作中可将自动化技术融入其中,使性能得到保障,使电力自动化系统性能完善。变电站技术中又包括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这些现代化技术的介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电力系统的有效监控,形成智能化电力系统。变电站自动化应用在一定在一定程度上使传统变电站不稳定改善,使系统运行更加可靠。
(三)电网调度自动化
电力系统性能随电力产业发展而完善。电网调度自动化在电力系统中地位逐渐攀升。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中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工作站、发电站等。电网调度为电力自动化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电力系统运行具有决定性作用。电网调度将电能合理分配对系统产生重要影响,使其中难以解决问题得到处理。因此,电网调度自动化应用为时代发展必然趋势,电力信息技术为其提供支撑后,使电网调度技术更加高效应用于电力系统中,使电能损耗减少,对企业经济效益起较大作用
结语
现在,人们的学习以及工作都已经离不开电力能源,为了使人们能够长期使用安全稳定的电力资源。电力企业需要完善自身的电力系统,在电力自动化的系统中合理的应用电子信息技术。在先进的技术引导下,电力自动化系统将更加高效,运行水平也将显著提高。总而言之,为了使我国的电力行业发展更好,稳定社会环境,电力企业需要不断的提升电力系统的自动化运行,从而使我国的电力系统性能以及电能生产都保持在稳定发展的状态当中。
参考文献
[1] 孙海泉 , 陈海波 .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 [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4,35:209.
[2] 刘世民 , 高敏 , 任春雷 , 等 . 电子信息技术在电力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 [J]. 电气技术 ,2015,01:130-132.
[3] 宋潇杨,梁晓 . 电子信息技术在电力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J].无线互联科技,2013,10:142
论文作者:范美鹏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5
标签:电力系统论文; 电力论文; 电子信息技术论文; 变电站论文; 自动化系统论文; 配电网论文; 电网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