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角膜炎的规范化诊断及治疗论文_徐华飞

徐华飞

云南省彝良县人民医院五官科 657600

【摘 要】目的:阐述感染性角膜炎的规范化诊断及治疗方法,观察诊治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感染性角膜炎患者作为样本,采用问诊、刮片检查、病灶组织培养、显微镜检查的方式诊断疾病。根据疾病类型,给予患者不同药物治疗。结果:70例患者中,细菌性角膜炎检出率35.71%、病毒性角膜炎检出率54.29%、真菌性角膜炎检出率10%。给予抗炎对症治疗后,细菌性角膜炎治疗有效率96%、病毒性角膜炎治疗有效率94.74%、真菌性角膜炎治疗有效率85.71%。结论:临床可将问诊、刮片检查、病灶组织培养、显微镜检查结果相结合,诊断感染性角膜炎,提高疾病检出率。在此基础上,根据感染类型,选择抗病毒、抗真菌及抗细菌类药物治疗疾病,提高治疗有效率。

【关键词】感染性角膜炎;规范化诊断;规范化治疗

前言:感染性角膜炎为眼科常见病,多由外伤、病原体感染及自身免疫性炎症所引起。发病初期,患者临床症状以眼痛、流泪、异物感、视力下降等为主。如未及时确诊并给予治疗,容易加重病情,甚至可导致患者失明。为提高感染性角膜炎的治疗有效率,本文于本院2016年12月--2017年10月收治的感染性角膜炎患者中,随机选取70例作为样本,阐述了规范化诊断及治疗方法,并观察了诊治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感染性角膜炎患者作为样本,患者资料如下:性别:男35例、女35例。年龄(32--80)岁,平均(51.14±3.84)岁。

1.2 方法

1.2.1 规范化诊断

包括问诊、刮片检查、病灶组织培养、显微镜检查等步骤:(1)问诊:询问患者的用药史及病史,询问患者是否存在眼部外伤史,判断有无感染性角膜炎发病的高危因素。如患者存在眼部外伤史,则应首先排除感染性角膜炎,以免延误治疗。(2)刮片检查:针对可能为感染性角膜炎者,应对角膜病灶进行刮片检查。刮片后,需重点观察是否伴随革兰氏菌感染。(3)病灶组织培养:培养患者的角膜病灶,进一步明确致病菌种类,鉴别真菌性、细菌性及病毒性角膜炎。(4)显微镜检查:采用共焦显微镜检查有无真菌菌丝。(5)结合问诊、检查及培养结果,诊断感染性角膜炎,为疾病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1.2.2 规范化治疗

临床应视患者的感染性角膜炎类型,采用抗病毒、抗细菌及抗真菌类药物治疗疾病:(1)病毒性角膜炎的规范化治疗:针对确诊为病毒性角膜炎者,可给予阿昔洛韦滴眼液治疗,隔10min滴眼1次。在此基础上,给予患者阿昔韦洛眼膏涂抹角膜,3次/d。(2)细菌性角膜炎的规范化治疗:针对确诊为细菌性角膜炎者,应给予其环丙沙星滴眼液滴眼,隔10min滴眼1次。病情严重者,可联合给予全身抗生素治疗。(3)真菌性角膜炎的规范化治疗:针对确诊为真菌性角膜炎者,可给予其氟康唑滴眼液滴眼,隔10min滴眼1次。病情严重者,可联合给予抗真菌药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70例患者的疾病检出率。观察70例患者的治疗有效率。

1.4 疗效判定依据

显效:症状明显消失,刮片及显微镜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有效:症状有所缓解,刮片及显微镜检查结果提示病情有所减轻。无效:症状未缓解或加重。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采用χ2检验,以(%)表示。P<0.05视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70例患者的疾病检出率

70例患者中,细菌性角膜炎检出率35.71%、病毒性角膜炎检出率54.29%、真菌性角膜炎检出率10%。3种类型感染性角膜炎中,病毒性角膜炎检出率最高,与其他类型相比,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根据致病微生物的不同,可将感染性角膜炎,分为细菌性角膜炎、病毒性角膜炎、真菌性角膜炎、结核性角膜炎等多种类型[1]。各类型角膜炎的发生,均与眼部外伤史以及患者的用药史存在一定的联系。细菌性角膜炎,具有发病急的特点。患者临床症状以畏光、眼睑水肿等为主。部分患者可见溃疡灶,刮片检查可明确溃疡原因。给予环丙沙星滴眼液滴眼,可有效杀除致病菌,使各项临床症状得以缓解。本组70例患者中,细菌性角膜炎检出率35.71%。经治疗后,治疗有效率96%。真菌性角膜炎病程缓慢,患者病灶部位多呈灰白色,外观干燥。显微镜检查,可明确鉴别角膜炎是否由真菌感染所导致[2]。氟康唑滴眼液具有抑制真菌之功效,将其应用到该类型感染性角膜炎的治疗中,效果较好。本组70例患者中,真菌性角膜炎检出率10%。给予对症治疗后,治疗有效率85.71%。病毒性角膜炎具有复发率高的特点,根据感染病毒的不同,患者症状同样不同。以树枝状角膜炎为例,显微镜检查,患者角膜通常可见树枝状浸染。及时治疗,是提高治疗有效率的关键。本组70例患者中,病毒性角膜炎检出率54.29%、给予患者阿昔洛韦滴眼液抗病毒治疗后,治疗有效率94.74%。

综上所述,临床可将问诊、刮片检查、病灶组织培养、显微镜检查结果相结合,诊断感染性角膜炎,提高疾病检出率。在此基础上,根据感染微生物类型,选择抗病毒、抗真菌及抗细菌类药物治疗疾病,提高治疗有效率。

参考文献:

[1]沈健,孟祥俊,周明.探讨绷带式角膜接触镜在治疗神经麻痹性角膜炎的临床应用效果[J].黑龙江医药,2018,31(01):162-164.

[2]关峰,刘晶晶.氟康唑联合角膜清创术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北方药学,2018,15(01):66-67.

论文作者:徐华飞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1月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6

标签:;  ;  ;  ;  ;  ;  ;  ;  

感染性角膜炎的规范化诊断及治疗论文_徐华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