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孩子自信吗?,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您的论文,自信论文,孩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常有家长问我,孩子成绩不好,且做事畏畏缩缩,我们做父母的忍不住每天都要说说他骂骂他。可不知怎么搞的,我们越说孩子成绩反而越每况愈下,而且人显得越来越孤僻、自卑、不言不语,与家长隔阂加深。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办?
自信是金
美国有位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试验,他将学生分成三组,对第一组表示信任并予以赞美与鼓励;对第二组采取不管不问放任自流的态度;对第三组则不断给予批评。试验表明,被经常鼓励的第一组进步最快,总是挨批的第三组有些进步,而被漠视的第二组则在原地踏步。
另一位心理学家为了教会他的学生重视他人,信任他人,经常要求学生们站起来在课堂上当着大家的面表扬某一个同学。这种练习不仅使全班学生感到愉快,而且使他们在人格上健康成长,其中最重要的是让学生们拥有了自尊、自信。
自信是金呵!一位哲人说得好:“谁拥有自信谁就成功了一半。”自信心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品质,在21世纪,拥有它是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孩子成长过程中精神的核心是自信,如果他从小在脑子里储存下“我很笨,不行”等不良定论,就会在学校、家庭等群体生活中牢牢锁住大脑的创新思维,抵挡灵感的产生。相反,由自信产生的促动力,会如同种子发芽所产生的巨能一样,把禁锢它的瓶子涨裂,把压顶的石块推开。
自信是成功的基石,孩子有自信心,才能充满信心去努力实现自己的愿望和理想。因此,家长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帮助孩子拥有自尊、自信,就是在点拨、引导孩子炼制开启智慧大门的金钥匙。
家庭中不利于自信心培养的因素
但是,当前家庭教育中却存在着许多不利于培养孩子自信心的因素。教育专家调查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孩子缺乏自信心,有自卑感,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甚至很多方面不如别的孩子,自我评价“很蠢,不能干,很差”等。一些孩子在集体活动中不敢主动地要求参加小组或集体游戏活动,不敢主动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不敢在众人面前大胆表现自己;在交往中,有些孩子总是跟在能力较强的孩子后面,听从他人的安排,而不愿甚至从不当领导者;面对困难挫折时,一些孩子常常害怕、退缩,惧怕尝试新事物、新活动,包括未玩过的玩具、游戏。在活动时总选择比较容易的项目,逃避有一定难度或挑战性的活动,等等。
您知道吗,这样的后果,很大程度上是由以下不良的家庭教育造成的。
一、过度溺爱,包办代替。不少父母把孩子视为柔弱的个体,总是竭尽全力为孩子解决各种困难。过度的照顾,过分的保护,实际上剥夺了孩子锻炼的机会,使孩子不仅缺乏必要的生活自理能力,而且缺乏活动能力、游戏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会与他人交往,缺乏独立性,事事依赖他人,一遇困难则不知所措,更易遭受挫折、失败,因而造成自卑。
二、过于严厉,过多否定。有的父母经常将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孩子,对孩子过于粗暴,随意发脾气。当孩子出现问题时,轻者批评、否定,重者训斥、指责,甚至讽刺、挖苦,经常使用否定的词语,如:“你怎么这么笨呢?”“蠢东西,给我滚远点!”“养你还不如养一只猪!”等。
长期处于这种缺少接纳、关爱和肯定的环境中,孩子就会怀疑自己的价值和能力,倾向于形成一种“自我无能感”,久而久之,就会心情忧郁,产生无助与自卑,缺乏自信。
三、过高期望与过高要求。家长不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不顾孩子的兴趣爱好和实际能力,盲目地要求孩子按照他们预先设计的轨道成长,给他们提出过高的期望,假日还强逼孩子上各种辅导课、训练班等。
孩子由于心理年龄特征和各方面能力所限,常常难以达到成人的高要求,因而常受到家长的否定。标准过高,孩子达不到,屡遭失败,会产生持续失败的挫折感,积累“我不行”的消极情感体验,它不仅使孩子得不到积极自信心形成所必需的成功体会,反而时常经历失败,使孩子由经常的自我怀疑而走向自卑。
四、横向比较和消极评价。有些望子成龙心切的家长常常盼望自己的孩子处处强过别人,惯于横向攀比,喜欢拿其他孩子的优点和自己孩子的缺点比,如:“他多有礼貌啊,你什么都不懂!”“她考第一,你怎么就不及格呢!”父母的评价往往成为孩子认识自己的重要依据,父母消极的评价,会使孩子产生“己不如人”的感觉,真的怀疑自己的能力。尤其是作父母的以自己孩子的弱点与别人孩子的长处相比,比掉的恰恰是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五、没有营造适合的客观环境,孩子缺乏锻炼机会。很多家长由于平时工作、应酬繁忙,真正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很少,也不太注意营造适合孩子的客观环境,孩子缺乏锻炼机会,不能体验成功的快乐,也影响其自信心的树立。
怎样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一、相信孩子并有意识地让孩子承担一些责任。孩子虽小却具有巨大的学习与发展潜力,这是现代科学所证明了的。有些家长常因孩子年龄小而替他们做许多事,这样孩子就会凡事依靠家长,久而久之便难以建立起自信。为此,家长应视孩子年龄的大小、能力的强弱,有意识地让孩子承担一些责任。如让孩子自己吃饭、穿衣、系鞋带、收拾玩具和书包,整理自己的床铺;让孩子对家里的事情,如节假日的活动计划、经济开支计划、装潢布置等提出建议,如果合理,就尽可能采纳。让孩子做各种各样力所能及的事情并要求他完成好,这样不仅能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还可使孩子从中获得自信,确信“我能做好”“我有能力”。
二、善于发现孩子的独特之处,放手培养,帮助孩子学会竞争。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孩子在自己喜欢的领域里活动时是非常投入、非常自信的。家长应帮助孩子在某些领域的竞争中获得成功,使孩子建立起自信心,从而促进其他方面的学习。
另外,孩子是在活动中获得发展的。家长要为孩子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放手让孩子进行各种活动,让他们感到自己是有能力的,可以从自己的身上而不仅仅是从别人的赞赏中获得自信。在活动与竞争中,要引导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促进其自我肯定,树立自信心。因为能否受到同伴和集体的尊重,是影响孩子自我肯定的一个关键因素。
三、鼓励教育孩子向困难挑战,让孩子享受战胜困难后的喜悦。孩子总是希望受到大人的夸赞。做家长的应利用这种心理特点,无论孩子做什么事,要善于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和成功给予赞赏和鼓励,同时,还要充分利用各种途径,使孩子多获得成功,使他们积累积极的情感体验。特别要对自信心较差的孩子给予更多的爱和帮助。
鼓励也包括接纳孩子的失败与不足。孩子有时有些奇怪的想法,想尝试不太容易完成的事,家长千万不要嘲笑或禁止孩子,否则以后他可能不肯动脑筋思考,也会缺乏向新奇事物挑战的勇气。当孩子想做某种新尝试时,家长即使知道他暂时还不可能成功,也要让他去闯闯,然后再同孩子一起分析不成功的原因,鼓励孩子自己跨越这些障碍。而当孩子一旦取得成功,就会感到特别自豪。这样,孩子会逐渐形成向困难挑战的自信和勇气,从而提高自我评价的能力。
四、正确评价孩子。当孩子慢慢懂事后,就开始认识自己,也很注意别人,特别是家长和老师对自己的评价。如果孩子从家长那里常常得到赞许、表扬和肯定,他就会认为自己是一个有能力的人,其行为则表现为积极、果敢,而且情绪稳定,有很强的自信心。相反,如果家长对孩子的评价是否定的,孩子的行为经常受到家长的批评、训斥,他们便会感到自己是一个无能的人,行为变得无所适从,畏缩胆小,怀疑自己,否定自己,依赖性强,缺乏自信。因此,家长要高度重视自己对孩子的评价,要多以积极、肯定的态度来对待孩子。因为家长是孩子心目中的重要人物,他们的一些积极或消极的评价对孩子的志向、情感行为会起持久铭刻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