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电力设备技术不断的系统化和标准化,极大的促进了输变电管理水平。现阶段,输变电管理已然成为了一门涵盖状态检测、故障分析、状态预测及维修过程控制等在内的高度综合管理学科。近些年来,随着标准化管理的不断深入,其思想逐步的进入维修管理系统,而输变电管理的标准化应用,极大的促进了电力企业的维修管理水平,为促进电力维修的市场化、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结合标准化管理理论,从输变电维修的标准化建立和执行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为深化电力改革,推进输变电状态维修体制推广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标准化管理,输变电管理,维修管理,应用
1 引言
随着电力工业的不断发展,输变电设备呈现出多样化、智能化、系统化方向发展,与此同时,输变电设备地位重要,其安全性、可靠性逐渐被电力设备管理人员所重视。而检修维护工作作为决定设备健康状态的重要环节,设备维修管理成了保障电力设备安全运行的关键。而随着电力技术的不断提高,输变电设备管理也不断发展,已然成为了一门高度综合的管理学科,采用合理的维修策略,不仅能够大大改善设备的性能,而且极大的降低设备的维修费用。而随着标准化管理理念的不断深入,逐步形成输变电设备维修的标准化管理体系,不仅有助于极大的提高了电力企业的维修管理水平,而且促进了电力维修的市场化。基于此,本文基以标准化管理理论,从输变电设备维修的标准化建立和执行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为深化电力改革,推进输变电设备状态维修体制推广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2 标准化基本理论
标准是在社会实践中,对复杂的事物或概念,通过制订标准程序,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的社会效益和秩序。而标准化管理是随着工业技术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管理方法,为不同部门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提供了一种标准化。
大型系统包括输变电设备标准化管理的基本要求,首先,大型企业工程标准化工作的主要内容是,进行标准化设计,实施标准,并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大型企业系统标准化工作的开展,目的在于提高设备的性能与质量,节省设备的使用费用;为确保大型设备工作全过程的协调统一,应建立标准化文件体系,将工程标准化要求细化。
标准化管理模式,主要是通过对重复的、复杂的事物或概念,制订、颁布和实施标准,使之达到统一化,以此获得最佳的社会效益,据此,标准的管理模式理应是一个闭环的管理模式,包括标准化制定、颁布实施及反馈修订等环节。
3 输变电设备维修的标准化建立
3.1 安全管理制度化
制定输变电设备维修的标准化制度,是确保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通过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确立员工的行为准则,要求输变电设备维修的所有过程都必须按照一定的标准执行,实现管理的制度化、标准化。输变电设备维修的标准化制度包括:安全隐患的排查管理制度、维修保养制度、检修安全管理、危险物品及重大危险源的管理等。
其中,维修保养制度,应在机组运行之前,根据机组运行的内外部影响因素,有针对性的提出进行维修业务,是整个项目周期的启动阶段,是输变电设备维修的重要环节,确定输变电设备,检修的方式及时间周期,合理的分配检修计划和任务,确保设备运行良好。
通过构建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使安全工作成为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得每一项工作严格执行安全程序,细化、量化安全情况总结,实现安全工作的标准化管理。
3.2 设施设备的标准化
设施设备的安全防护、标志标识是输变电设备维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各类设施、设备安全事故频发,其根源在于设施设备的标准化未真正落实到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基于此,输变电设施部门应按照相关的法律、制度要求,结合输变电设备工作条件及环境,严格规范设施、设备的安全标识,做好设施设备的安全防护,真正实现设施设备的标准化。更为重要的是,相关的检修部门应做好设施设备的技术状态检测管理和设备的润滑标准管理,其中设施设备的技术状态检测管理,包括设备维修历史数据、设备的状态检测数据、设备运行数据记录及设备保养管理。其中设备维修历史数据包含涵盖设备的维修方式、项目、维修时间、费用及维修评价等,而设备的状态监测,则包含测点信息的在线诊断、机器性能分析、可靠性状分析、故障统计等;设备的保养管理,包含设备的日常保养、一级保养、二级保养,在设备管理系统制定保养计划时,只需输入一级、二级保养计划和内容即可。而设备润滑标准管理,包括润滑计划管理、润滑计划的实施及油质化验及分析,其中润滑计划管理,需由管理人员根据设备规格型号,确定设备润滑的准确部位,系统会根据设备的基本信息,初步生产设备润滑计划,而后由管理人员对设备的润滑计划明细进行编辑,与此同时,还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润滑设备、修改润滑设备等;完成润滑技术后,管理人员应进行润滑工单更路,将实际消耗的润滑材料输入到材料消耗表,以便统计分析;与此同时,还需将润滑油品的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形成相应的报告,做为下次润滑计划的编制依据;最后,采用手工绘制的方式,制作相应的设备润滑表,对其分类管理,并按要求输出润滑卡片。
3.3 岗位作业的标准化
利用岗位作业的标准化管理,杜绝了经验主义工作的同时,有助于形成标准化、程序化的工作习惯,可大幅度的降低输变电设备维修过程中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使得整个输变电设备维修处于受控制的状态,保证各每次作业维修都是在周密的计划范围内完成的。一般而言,岗位标准化管理的内容包括以下方面,首先,应积极的排出现场的危险因素,其次,高危作业实现许可制度,最后,维修人员应积极的做好安全的防护,包括佩戴安全护具、标识安全警示等;最后,输变电设备企业还应不断的完善安全文化体系,企业内部形成安全道德的气氛,使全体员工真正理解安全管理的内涵,加强安全管理理念。
4 输变电设备维修的标准化执行
现阶段,很多的输变电设备维修部门建立的相对完善的安全管理标准,但执行情况却不尽如人意,其问题的关键在于标准执行力没有最终解决。如何将标准管理制度真正落到实处,真正贯彻实施。
不同研究者提出了不同的方法,其中,有学者提出利用“4R”管理模式,构建一套独立的执行系统,其中R1——执行系统,确定目标,将目标层层分解,具体落实到每一个部门和行动上,R2——执行人的责任系统,明确每个岗位的职责,建立一套完整的绩效标准,R3——执行检查系统,通过制度化检查,发现执行落实的实际情况,R4——执行结果的考核系统,建立安全管理标准执行考核方案,做到有奖有惩。另外,有学者提出了模块管理模式,具有工作内容可划分为以下模块,包括组织管理、要素管理、目标管理、资源管理、保障服务和评价。
项目确定之后,必须要明确项目的组织形式、运行规则,组织管理模块需明确组织机构的设立及职责分工;目标管理主要通过制订科学的检修目标及指标,通过各级组织部门签订相应的责任状,并制定监督执行保障措施,以便实现目标;资源配置管理,通过保障项目实施过程中人力、财力和各种设备,通过均衡资源和合理资源配置;对维修现场的消防、宣传和后勤服务管理也是维修管理必要内容。
参考文献
[1]孟德龙.发电厂智能化缺陷管理系统研究[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6(10):17-20.
[2]吴伟.企业资产管理系统中发电设备维修理论的应用[J].华东电力,2007,35(3):83-85.
[3]李兴全.简述水轮发电机组A级检修管理方式[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26):142-142.
[4]陈发志.发电机组A级检修标准化管理及软件开发[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0(12):8-11..
[5]曹海斌.标准化管理在输变电管理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6
论文作者:付芬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9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8
标签:设备论文; 输变电论文; 设备维修论文; 标准化管理论文; 标准论文; 设施论文; 状态论文; 《电力设备》2019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