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汴京(开封)皇宫考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皇宫论文,汴京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靖康元年(1126年)的宋金战争之后,北宋王朝轰然崩溃,江淮以北的中原诸地从此更鼎易主,落入金人统治。金人立国期间,其都城几易其地,曾定都上京(今黑龙江阿城县)、燕京(今北京),其中金废帝(完颜亮,后称海陵王)和金宣宗(完颜珣)二帝还曾短时期定都汴京(今河南开封),并在此大肆营建宫室,史称金故宫或汴故宫。金汴京皇宫是在北宋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皇宫的旧基之上加以改造、扩建而成的,范围已扩至“九里三十步”,宫室制度更趋完善。本文根据文献记载并结合最新的考古发现来揭示北宋、金皇宫变迁的轨迹。
一 金汴京皇宫的营建
北宋政权覆灭之后,东京旋为金人所占据。金太宗天会八年(1130年),金人立南宋叛臣刘豫为“大齐皇帝”,建都大名(今河北大名),统治豫陕之地。天会十年(1132年),刘豫又迁都开封,至傀儡政权被废,伪齐都开封共6年之久。 此时的开封城相当荒凉,早已失去了昔日东京城巍峨壮观的风采。其间,仅因天会八年“太宗将幸东京”,才由“(张)浩提点缮修大内”(注:《金史》卷三《太宗纪》,中华书局标点本。)。但本次缮修仅是于匆忙中对原北宋皇宫稍加修饰而已。
金贞元元年(1153年),海陵王完颜亮为了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将国都从上京会宁府迁至中都燕京,并称汴京为南京开封府,作为金的陪都,供金主临时巡幸之用(注:(元)宇文懋昭《大金国志》卷一三《海陵炀王上》,中华书局,1986年。)。在北宋皇宫废墟之上大规模地重新营建宫室,即始于金主完颜亮。
雄心勃勃的完颜亮并不以迁都燕京为满足,为了便于进攻南宋以“光宅于中土”,摆脱“犹跼眷于一隅”的局面,他认为必须再迁都于“天下之都会,阴阳之正中”的开封,才能显示出金人君临万国、一统江山的赫赫气势。正如他对臣下所言“朕欲迁都于汴,遂以伐宋,使海内一统”(注:(明)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卷七四“绍兴二十八年五月”,中华书局,1977年。)。为此,完颜亮于贞元三年(1155年)派遣参知政事冯长宁经画原北宋皇宫宫殿,为其迁都开封做先期准备。可惜不久之后贞元三年五月“癸丑,南京大内火”(注:《金史》卷五《海陵纪》,中华书局标点本。),使刚刚筹划修葺的汴京宫室“烧延殆尽”(注:《金史》卷八二《郭安国传》,中华书局标点本。)。完颜亮为此大怒不已,重罚了有关责任人“留守冯长宁、都转运使左瀛各杖一百,除名。安国及留守判官大良顺各杖八十,削三官。火起处勾当官南京兵马都指挥使吴濬杖一百五十,除名。失火位押宿兵吏十三人并斩”(注:《金史》卷八二《郭安国传》,中华书局标点本。)。正隆元年(1156年),完颜亮再以梁汉臣为提举大使主修汴京,重新营建汴京大内诸宫。正隆三年(1158年)十二月,又命“左丞相张浩、参知政事敬嗣晖营建南京宫室。明年,德基与御史中丞李筹、刑部侍郎萧中一俱为营造提点”(注:《金史》卷九○《高德基传》,中华书局标点本。)。
完颜亮极为重视对南京宫室的营建,时派宦官梁珫来汴巡视工役,对工程的要求极为苛刻,修造时稍有不如意之处即推毁重建,“浩至汴,海陵时时使宦者梁珫来视工役,凡一殿之成,费累巨万。珫指曰:‘某处不如法式。’辄撤之。浩不能抗而与之均礼。”(注:《金史》卷八三《张浩传》,中华书局标点本。)由于完颜亮不遗余力,此项工程金朝花费巨大, “至营南京宫殿,运一木之费至二千万,牵一车之力至五百人。宫殿之饰,遍傅黄金而后间以五采,金屑飞空如落雪。一殿之费以亿万计,成而复毁,务极华丽。”(注:《金史》卷五《海陵纪》,中华书局标点本。) 工程所需木材,系从河东、陕西一带经黄河运来,“经砥柱之险,筏工多沉溺”(注:《金史》卷八二《郑建充传》,中华书局标点本。)。对此,宋方也曾记载,海陵王“起天下军、民、工匠,民夫限五而役三,工匠限大而役两,统计二百万。运天下林木花石,营都于汴。将旧营宫室台榭,虽尺柱亦不存,片瓦亦不用,更而新之。至于丹楹刻桷,雕墙峻宇,壁泥以金,柱石以玉,华丽之极,不可胜计”(注:(宋)徐梦莘《会编》卷二四二《正隆事迹记》,光绪刻本。)。如此修建的南京宫室,虽然尚不及北宋皇宫那般大宇赫赫,但也是“制度宏丽、金碧辉映、不可胜言”(注:(元)宇文懋昭《大金国志》卷三三,中华书局,1986年。)。
南京宫室的全部营建工程历时6年之久,至正隆六年(1161 年)二月完颜亮南迁汴京时完工。完颜亮所营建的汴京皇宫,史称金故宫或汴故宫。迁都开封不久,金国后方发生政变,完颜亮为部将所杀。之后的金世宗将国都迁回燕京,开封复又降为陪都。
金代后期,北方的蒙古族逐渐强大起来。金贞祐二年(1214年),金宣宗为蒙军所迫,决定再次迁都汴京,他先派“尚书右丞胥鼎前路排顿,及修南京宫阙”(注:《金史》卷一○○《张炜传》,中华书局标点本。),随后于同年“秋七月,车驾至南京”(注:《金史》卷一四《宣宗纪》,中华书局标点本。)。此次在汴京定都共20年,金宣宗对汴京城的建设主要是对残存的宋内城的修复,而对汴京皇宫,因为定都时间较短且时局动荡,故未来得及进行较大规模的营缮。
《金史·地理志》对金汴京皇宫有如下较为详细的记载:
遵御路而北横街也。东曰太庙,西曰郊社,正北曰承天门,其门五,双阙前引,东曰登闻检院,西曰登闻鼓院。检院东曰左掖门,门南曰待漏院。鼓院西曰右掖门,门南曰都堂。直承天门北曰大庆门,门东曰日精门,又东曰左升平门。大庆门西曰月华门,又西曰右升平门。正殿曰大庆殿,前有龙墀,又南有丹墀,又南曰沙墀,东庑曰嘉福楼,西庑曰嘉瑞楼。大庆后曰德仪殿。殿东曰左升龙门,西曰右升龙门。正门曰隆德,内有隆德殿,有萧墙,有丹墀。隆德殿左曰东上閤门,右曰西上閤门,皆南向。鼓楼在东,钟楼在西。隆德之次曰仁安门、仁安殿,东则内侍局,又东曰近侍局,又东则严祗门,宫中则称曰撒合门,少南曰东楼,则授除楼也。西曰西楼。仁安之次曰纯和殿,正寝也。纯和西曰雪香亭,亭北则后妃位也,有楼,楼西曰琼香亭,亭西曰凉位,有楼,楼北少西曰玉清殿。纯和之次曰福宁殿,殿后曰苑门,内曰仁智殿,有二太湖石,左曰敷锡神运万岁峰,右曰玉京独秀太平岩,殿曰山庄,其西南曰翠微閤。苑门东曰仙韶院,院北曰翠峰,峰之洞曰大涤涌翠,东连长生殿,又东曰涌金殿,又东曰蓬莱殿。长生西曰浮玉殿,又西曰瀛洲殿。长生殿南曰阅武殿,又南曰内藏库。严祗门东曰尚食局,又东曰宣徽院,院北曰御药院,又北右藏库,东则左藏库。宣徽院东曰点检司,司北曰秘书监,又北曰学士院,又北曰谏院,又北曰武器署。点检司南曰仪鸾局,又南曰尚辇局。宣徽院南曰拱卫司,又南曰尚衣局。其南为繁禧门,又南曰安泰门,门与左升龙门相直。东则寿圣宫,两宫太后位也,本明俊殿,试进士之所。宫北曰徽音院,又北曰燕寿殿,殿垣后少西曰振肃卫司,东曰中卫尉司。仪鸾局东曰小东华门,更漏在焉。中卫尉司东曰祗肃门,少东南曰将军司。徽音、寿圣东曰太后苑,苑殿曰庆春,与燕寿殿并。小东华与正东华门对。东华门内正北尚厩局,其西北曰临武殿。左掖门北,尚食局南曰宫苑司。其西北尚酝局、汤药局。侍仪司少西曰符宝局、器物局,又西则撒合门也。嘉瑞楼西曰三庙,正殿曰德昌,东曰文昭,西曰光兴。德昌后,宣宗庙也。宫西门曰西华,与东华相直,北门曰安贞(注:《金史》卷二五《地理志·南京路》,中华书局标点本。)。
金汴京皇宫的建筑颇具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建筑的特点,“从建筑艺术上看,金人糅合了宋辽建筑的特点。在建筑造型上与辽相似,斗栱雄大硕建,屋顶曲线刚劲有力,显示出北方少数民族特有的简朴浑厚之气势;而在细部的装饰上又与宋相近,显得细腻纤巧,璀错辉映,甚至过于繁琐堆砌。这种雄健而柔美,敦厚而华丽的建筑风格正反映了北方少数民族进入黄河流域以后,一方面迅速地接受了中原地区先进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又为这一地区带来了一股清新的生气,两者交汇碰撞,使这种民族大融合的趋势为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更增添了绚丽多姿的色彩”(注:杜本礼、高宏照等《东京梦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
二 金汴京皇宫遗址的考古发现
金元之后,黄河改道,逼近开封,频繁的黄河水患多次淹没了开封城区,泥沙层层沉积,致使金汴京皇宫连同开封历史上的其他古代城址一起被深埋于地下。截至目前,考古发现的金代汴京城遗址仅有两处,一处是金皇宫北墙遗址,另一处是金皇宫的正南门五门遗址。
(一)金皇宫北墙遗址
为了解明周王府萧墙遗址的内部结构,1986年在萧墙北墙西段开了一个探方,南北长18.5、东西宽8.85米,编号为北萧T1(注:开封宋城考古队《北宋东京内城的初步勘探与测试》,《文物》1996年第5期。)。根据北萧T1的勘探结果发现,北宋内城北墙上筑有金皇宫北墙,金皇宫北墙上筑有明周王府萧墙北墙。三墙均系夯土版筑而成,各墙底部均铺设一层残砖作为城墙的基础。以下详细介绍金皇宫北墙的情况。
金皇宫北墙叠压在明周王府萧墙之下,距地表4.15~4.45、高0.3米。 夯土呈灰褐色,土质较其上层的明代城墙松软,很难看出夯筑痕迹,夯层、夯窝亦不明显。城墙底部铺设一层厚约5厘米的砖层,砖均为残青砖。主要包含物有宋白釉瓷片、临汝窑瓷片、绿釉及黑釉瓷片、唐白釉瓷片、粗布纹瓦片和灰色陶片等。
(二)金皇宫的正南门五门遗址
1996年5月,在配合城市基本建设的过程中, 在今开封东西大街一线的新街口附近探明了明周王府萧墙的正南门——午门遗址,该门址距地表深约4.5、 东西长约85、南北宽约50米,总面积约4250平方米(注:开封市文物工作队《河南开封明周王府遗址的初步勘探与试掘》,《文物》本期。)。在初步探明了明周王府萧墙遗址午门门址的范围之后,又在此处利用地质钻机继续向下勘探,结果在午门门址下、距地表约6.3米深处又发现了一处较早的大型建筑遗迹,根据该遗迹的深度、 范围以及其中出土的少量金代或金代以前的文化遗物分析,应为金皇宫的正南门——五门(即承天门)门址。此处自上而下两处门址的发现,充分说明明代周王府萧墙的午门是在金代皇宫的五门的基础之上直接修建的。当我们在此处继续向下钻探时,在距地表约8.3米深处又发现了一处更早的建筑遗迹,直到距地表约10米深的生土层,我们初步判断这处建筑遗迹应是北宋皇宫的宣德门门址。
三 金汴京皇宫考略
通过对金汴京皇宫营建过程的历史考察可知,金汴京皇宫是在北宋东京皇宫的旧基之上加以改造、扩建而成的,正如《大金国志》载:“汴京制度宣宗所迁大概依宋之旧。……宫室制度,金国时有更改,大抵皆宋朝之旧也。”(注:(元)宇文懋昭《大金国志》卷三三,中华书局,1986年。)另外,《使燕日录》在记述绍定年间的汴京皇宫时亦载:“循宫墙,转东角楼,直西行,过左掖门百余步,即五门,门榜‘承天’。东登闻鼓院,门两旁置两观,东西各有朵楼,引出五门楼数丈,碧瓦朱甍,无一损动……故宫(指北宋皇宫)自南渡,迨今百余年中,虽经金人营葺,犹有存者。”(注:(元)白珽《湛渊静语》卷二《使燕日录》,《历代笔记小说集成》,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贞元三年(1155年)的一场大火将原来的皇宫“烧延殆尽”,金汴京皇宫则有了一些新的规划和设计。较之北宋东京皇宫,金汴京皇宫的变化除了如《金史·地理志》所记的其宫城门、大殿门和主要殿宇名称的变化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其皇宫范围有所扩大、皇宫格局有所变化。北宋东京皇宫由于是在五代遗留的宫阙旧址上扩建而成的,受到地域和周围民居的限制,所以只能将皇城和宫城合二为一,把部分中央官署设在皇宫内前部,而把皇帝的寝宫和后妃宫及一些宫廷设施设在皇宫后部,中间仅以一条东西横街相隔(注:丘刚《北宋东京皇宫沿革考略》,《史学月刊》1989年第4期。)。金汴京皇宫在五代、北宋皇宫“周回五里”的基础上,经过张浩等人的新建和扩筑,已经达到了方圆“九里三十步”的规模,并在原北宋皇宫之外又新筑一道城作为其皇城,而将原北宋皇城作为其宫城,使皇城与宫城正式分离,从而使其宫室制度更趋于完善和合理。金汴京皇宫的格局,在营建过程中受到了金中都皇宫格局的影响,同时对后代的元、明北京城的皇宫格局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结合金中都燕京城的平面布局以及明周王府、北宋皇宫遗址的考古勘探和试掘材料,可基本勾勒出金汴京皇宫的平面布局情况。金汴京皇宫筑有宫城和皇城两重城垣,宫城是在北宋东京皇城的旧基之上加以修缮而成,其位置和范围与北宋皇宫遗址完全相同,平面呈南北稍长、东西略短的长方形,位于今开封旧城区略偏西北隅的龙亭公园一带。东墙南起今开封市图书馆北围墙以北约20米处,向北经开封市曲剧团家属院、文化局家属院、豆制品厂,止于豆制品厂北侧,西距龙亭大殿东墙约230米,长约690米;西墙北起龙亭公园西侧,向南经杨家湖西岸、杨家湖与杨家西湖之间的断桥处,止于开封市麻刀厂西侧,长约690米; 南墙西起开封市麻刀厂西侧,经午朝门石狮子处、宋都御街停车场、开封市杂技团东院,止于开封市图书馆北围墙附近,长约570米;北墙东起开封市豆制品厂北部, 向西经开封市人民检察院北侧、龙亭大殿后墙,止于龙亭公园西墙处,长约570米。四墙周长约2520米(注:丘刚、董祥《北宋东京皇城的初步勘探与试掘》,《开封考古发现与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金汴京皇城是在北宋末年皇宫北部之延福宫、景龙江等扩建的基础上,于金朝初年在原北宋皇宫的四周重新修筑而成的,其遗址叠压在明周王府萧墙遗址之下,位置和范围与明周王府萧墙遗址完全相同,平面呈南北稍长、东西略短的长方形。南墙东起今开封市南京巷南口,向西经西大街、新街口、前营门一线,至河南大学医学院西墙止,长约1150米;东墙位于南京巷至开封市第二十八中学南北一线,长约1420米;西墙位于大兴街向北至开封渔场一线,长约1400米;北墙自开封市第二十八中学向西经人民体育场、文昌小学至汽车公司停车场,长约1340米。四墙周长约5310米,一般认为金、明时期的一里约合今559.872米, 故与文献中记载的明周王府萧墙“九里十三步”、金中都皇城“九里三十步”以及实测的金中都皇城周长约5000米均相去不远(注:开封市文物工作队《河南开封明周王府遗址的初步勘探与试掘》,《文物》本期。)。
关于金汴京宫城直接来源于北宋东京皇城似不难理解,至于金朝初年又在北宋皇宫之外新筑一道城垣作为皇城,可从以下几方面分析其原因。
其一,随着北宋末年宋徽宗、蔡京等君臣对原北宋皇宫的扩建,特别是原皇城北部号称“延福五位”、“延福六位”以及跨过内城的景龙江等皇家苑囿的修建,使皇宫大大超过了北宋初年“周回五里”的规模,这为金汴京皇城的扩建奠定了基础。另外,北宋皇宫的南大门——宣德门距皇宫南墙有数百米之遥,实际上从宣德门向北一直到内城北墙的区域均已成为北宋皇宫的范围,使北宋末年的皇宫成为南北狭长、东西极窄的布局,这不仅与我国古代的宫室制度不相符,而且在使用和管理上也极不便,因此客观上需要扩大其东西的范围。
其二,在金朝的历史上,完颜亮是一位胸怀大志、雄心勃勃的君主,在迁都汴京之前经他营建的金中都的皇城就已经达到了周长“九里三十步”的规模,故早有迁都汴京之意的完颜亮绝不会满足于原北宋皇宫“周回五里”的现状,因而对北宋皇宫的扩建也就势在必行。
附图
图一 金汴京城平面布局示意图
其三,完颜亮在改建金中都时,“先遣画工写京师宫室制度,……按图以修之”,可见原北宋东京城对金中都是有一定影响的。反之亦然,金汴京皇宫修建在金中都之后,两者相隔的时间不长,且同是在完颜亮执政时所为,又同是由张浩、梁汉臣等大臣来规划设计和主持施工的,故金中都皇城与宫城分设、皇城周长“九里三十步”的宫室制度肯定会直接影响金汴京皇宫的修建。
其四,金中都燕京始建于天德二年(1150年),建成于贞元元年(1153年),历时仅约4年就将皇城建成了周长“九里三十步”的规模, 而金汴京皇宫始建于贞元三年(1155年),迁都于正隆六年(1161年),且又是在北宋皇宫的基础上修建的,其间应有充足的时间来扩筑皇城。
其五,考古勘探与试掘表明,明周王府萧墙的午门门址与金汴京皇宫的五门门址相叠压;明周王府萧墙的南墙之下发现了更早的夯土墙基(注:丘刚、董祥《北宋东京皇城的初步勘探与试掘》,《开封考古发现与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其应为金汴京皇宫的南墙遗迹;明周王府萧墙的北墙与金汴京皇宫的北墙相叠压;明周王府萧墙的周长约为5310米,与金中都皇城的周长约5000米相差不远。我们有理由相信,明周王府萧墙的东西墙也应与金汴京皇城的东西墙相重叠,即明周王府萧墙是在金汴京皇城的旧基之上修建而成的。因此,金汴京皇宫的周长亦应约为5310米,即与金中都皇城的周长“九里三十步”基本一致。
附图
图二 宋、金皇宫变迁示意图
其六,金朝初年扩建的汴京皇城北墙已完全达到了北宋内城北墙的范围,这不仅不便于对皇宫进行管理,也不符合我国古代的宫室制度。另外,此时的北宋外城已日渐荒废,而作为都城,原北宋内城也显得日渐狭小,故金朝末年金宣宗再次迁都开封之后,就将原北宋内城的南北两墙向外扩筑,使内城北墙与皇城北墙分离,金汴京皇城自此形成了独立而完整的体系,金汴京城从而形成了由外城、内城、皇城、宫城四重城垣构成的防御体系(图一、二)。2001年春季,在开封市九鼎花园住宅小区范围内(位于北宋内城北墙西段已超出金皇城西北角的地段)进行考古勘探时,在属于北宋内城北墙的范围内却始终未发现北宋内城城墙的痕迹,推测其在金末扩筑内城北墙时已被彻底铲除。
金天兴元年(1232年),蒙古大军挺进汴京。次年正月,汴京城陷落,金皇宫遭到了较大的破坏。到了元末,金皇宫已逐渐残破荒废,元代诗人杜瑛曾作《吊金宫》一诗,描写了宋、金故宫在屡遭兵劫及水灾之后的一派荒凉景象:“月上觚棱椒壁湿,饥鸟啄碎琅轩石。劫灰飞尽海扬尘,废殿荒台土花碧。洛阳书生汴梁客,一夜春风头欲白。樽中赖有酒如泉,醉倚寒窗破愁寂。”
标签:宋朝论文; 金史论文; 完颜亮论文; 开封论文; 中国古代史论文; 明代王府论文; 文物论文; 大金国志论文; 北宋皇宫遗址论文; 南宋皇城遗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