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黑龙江牡丹江157000)
【摘 要】目的:探究胃蛋白酶原联合幽门螺杆菌IgG抗体检验在胃癌筛查中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5年3月到2018年3月间到我院就诊胃部疾病患者20例进行研究,全部体患者均行胃蛋白酶联合幽门螺杆菌IgG抗体检验,并且患者均自愿进行胃镜和病理活检,观察HP-IgG抗体阳性和阴性患者的PG水平变化情况。结果:Hp-IgG阳性患者和阴性患者的PG I和PGR水平变化情况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蛋白酶原联合幽门螺杆菌IgG抗体检验在胃癌筛查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使胃癌的早期检出率得到提高,并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胃蛋白酶原;幽门螺杆菌;IgG抗体;胃癌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8-0329-01
胃癌主要是发生于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占我国恶性肿瘤疾病发病率的第一位,胃癌发病率能够受到地域的影响,就我国而言,西北与东部沿海地区胃癌发病率明显较高,通常以50岁以上患者较为多发,胃癌的发生主要与人们的饮食结构以及感染等因素有关,胃癌发病前期主要表现临床症状为上腹部不适、嗳气等非特异性症状,在临床诊断中常与胃炎、溃疡等疾病发生混淆,进而具有较高的漏诊率和误诊率[1]。临床中应采用有效的检测方式诊断胃癌,对提高胃癌患者的生存率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主要探究胃蛋白酶原联合幽门螺杆菌IgG抗体检验在胃癌筛查中的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例来我院治疗胃部疾病的患者进行实验分析,实验对象选取时间为2015年3月到2018年3月,全部体患者均行胃蛋白酶联合幽门螺杆菌IgG抗体检验,并且患者均自愿进行胃镜和病理活检。参与本实验研究的20例胃部疾病患者中,男性患者为11例,患者的年龄跨度在18-73岁之间,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5.69±5.67)岁,女性患者为9例,患者的年龄跨度在19-74岁之间,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6.85±5.77)岁。
1.2方法
参与本实验的患者均取静脉血进行实验,采集血液剂量为5ml,采集血液标本后,需要静置半小时,静置完成后,使用离心机进行离心处理,离心转数为1000转每分钟,离心时间控制为10分钟,取出上清液,并将上清液保存于零下80℃以下保存。采用酶联免疫将对患者的胃蛋白酶(PG)进行检测,幽门螺杆菌IgG抗体检测需要采用印免疫印迹法定性检测,若患者的检测结果呈阳性,则患者需要进一步行胃镜和病理活检检查,检查需要由经验丰富医师进行操作,取患者的胃粘膜作为标本,并使用福尔马林进行处理,使用浓度为4%,使用石蜡进行固定,染色完成后,于显微镜下观察标本,注重观察其病理状态变化情况。
1.3观察指标
观察HP-IgG抗体阳性和阴性患者的PG水平变化情况以及PG和Hp-IgG抗体检验结果与病理结果对比。将胃镜和病理活检诊断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经过病理诊断,20例胃部疾病患者中,8例为慢性浅表性胃炎,6例患者为慢性萎缩性胃炎,6例患者为胃癌。
1.4 统计学分析
参与本实验的20例胃部疾病患者所有数据均行SPSS17.0软件处理,PG水平变化情况对比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行t检验,诊断结果符合率对比用率(%)的形式表示,行卡方检验,当数据对比呈现为P<0.05的差异性时,统计学意义存在。
2结果
对比HP-IgG抗体阳性和阴性患者的PG水平变化情况,20例患者中,PG阳性患者为2例,占比为10.00%,PG阴性患者为17例,占比为90.00%,HP-IgG抗体阳性患者为3例,占比为15.00%,HP-IgG抗体阴性患者为17例,占比为85.00%,HP-IgG抗体阳性和阴性患者的PG水平变化情况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HP-IgG抗体阳性和阴性患者的PG水平变化情况(x±s)
3讨论
胃癌在我国恶性肿瘤疾病中发病率居首位,由于胃癌临床症状表现不具有特异性,常与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表现症状相似,极易发生漏诊和误诊。胃癌患者到医院就诊时已经发展为中晚期,早期诊断胃癌能够使患者的生存率得以提高,有效筛查胃癌在对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有着重要意义[2]。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为胃镜以及病理活检在逐渐应用与临床中,但该种诊断方式,具有一定创伤性,能够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使患者出现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需要患者具备较强的耐受性以及依从性,因此该种诊断方式在临床应用频率较低[3]。胃蛋白酶原和幽门螺杆菌抗体IgG是诊断胃癌的肿瘤标志物,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检查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患者检查的体验感相对较为舒适,被大多数患者所接受[4]。从本文探探究中可以了解到,胃蛋白酶原和幽门螺杆菌抗体IgG抗体在胃癌筛查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与胃镜和病理诊断结果基本符合[5]。
胃蛋白酶原联合幽门螺杆菌IgG抗体检验中,能够提高胃癌诊断准率,应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曹勤,冉志华,萧树东等.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和幽门螺杆菌IgG抗体筛查萎缩性胃炎和胃癌[J].胃肠病学,2016,11(7):388-394.
[2]曹雪源,贾志芳,马洪喜等.血清抗幽门螺杆菌IgG抗体、胃蛋白酶原水平与胃癌发病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3,16(6):1026-1028.
[3]杨伟华,丁禹,袁妮娜等.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幽门螺杆菌IgG抗体联合检测在胃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浙江临床医学,2017,19(10):1930-1931.
[4]林德谦.血清胃蛋白酶原Ⅰ、Ⅱ和幽门螺杆菌IgG抗体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探讨[J].中国基层医药,2017,24(11):1654-1657.
[5]张志镒,吴正奇,卢林芝等.血清胃蛋白酶原和幽门螺杆菌IgG抗体检测在胃癌及其癌前病变筛查中的价值[J].中国肿瘤,2013,20(11):816-820.
论文作者:姜丽丽
论文发表刊物: 《医师在线》2018年9月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5
标签:患者论文; 胃癌论文; 抗体论文; 胃蛋白酶论文; 幽门论文; 螺杆论文; 阴性论文; 《医师在线》2018年9月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