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
论文摘要:
在作文过程中,要突出进行观察、思维和表达能力的训练,要结合起来进行训练。
关键词:
观察、思维、表达能力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作文就是用笔说话,会说话就会作文。而要想有话说就要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切忌胡编乱造,闭门造车。由于缺乏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分析,头脑中缺乏材料,因而才觉得无话可说,无从下笔。在作文过程中,要突出进行观察、思维和表达能力的训练,要结合起来进行训练,一定会让学生爱上作文,用自己的笔书写幸福的生活。
一、观察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习作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积累习作素材”。因此,教师要正确引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用一双慧眼去捕捉生活中可以利用的素材,为我所用。
什么是观察?所谓观察,就是用眼睛去看。要远“观”近“察”,事事留心,时时注意,并养成一种习惯。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的法国作家莫泊桑曾拜当时着名作家福楼拜为师。一天,他把自己坐在屋里编的准备写成小说的故事讲给福楼拜听。福楼拜听后,说:“我劝你不要忙于写这些虚拟的东西,你每天骑马到外面转一圈,把路上看到的一切准确地、细致地记录下来。”于是莫泊桑意识到福楼拜是教他首先学会用眼睛去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练好观察这一基本功。从此他花了一年左右的时间,每天外出观察,终于写成了小说《点心》,并成为世界着名的小说家。后来莫泊桑在总结自己的创作经验时,说:“对你所要表现的东西,要长时间很注意地观察它,以便发现别人没有发现过和没有写过的特点。任何事物里,都有未被发现的东西……”鲁迅也曾说过:“留心各样的事情,多看看,不看到一点就写。”这是鲁迅长期创作的经验总结。由此可见,要想写好文章必须重视观察事物,提高观察能力。
在课内作文的教学中,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在观察中,我注重引导学生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而不只是“看”。我们在强调学生要注重观察的同时,还要引导他们运用正确的健康的思想去观察。
作文教学需要教师大胆的跳出自己的语文教师的角色,比如为了更好的引导学生观察,我们可以将作文课的阵地放到课堂外,比如春花烂漫的田野,让孩子们与大自然自由的接触;我们可以将课堂放到繁闹的菜市场,只有学生亲身莅临,才会有真情实感;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感恩,感受社会的温情,我们可以带孩子们到福利院、敬老院去与那些弱势群体亲密接触,所见所闻定会触动孩子们的内心。观察不仅仅在课堂,在孩子们的活动中,在孩子们可能触及的每个角落,只要教师精心引导一定会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让真切的感情流露于文字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思维
思维导图的创始人是托尼·巴赞,他在《思维导图》一书中把思维视为打开大脑潜能的万用钥匙。思维导图是放射性思维的自然表达形式。它把注意的焦点设置在图的中心——中央图形上,并由此开始,把联想和想象所产生的思维结果(文字或图形),作为与中心图形相关的一级子中心用随意的线条将其与中心相连,作为一个分支。思维导图是一种放射型的图形化的思维工具,它利用图像、色彩、空间等要素并与文字结合来刺激大脑,并把零散、繁多的知识结构化,快速建构在人的认知、记忆系统中。现在,最让学生头痛的事是写作文。学生写作时思维僵化,缺乏对文章的整体构思,往往是学生写不好作文的致命弱点。学生们在写作时要么是抄袭,要么是胡编乱造,没有真情实感,写作时没有新意,题材雷同,内容苍白,结构老套。面对学生写作的“瓶颈”,我们的教学就应该探索创新,寻找引导学生写作的方式和方法,提供思维训练,同时增强学生习作的兴趣和信心,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为了提高儿童的言语表达能力,发展自觉表象活动,我们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培养儿童的想象能力。进行看图说话写话训练,指导儿童练习把抽象的词语作形象化描述,在阅读后,或推测事物的发展续写故事,或依据部分段落进行扩写练习,或将课文表达的内容编成话剧、小品表演出来等等。
三、表达能力
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任何典型的材料、深刻的思想、精巧的构思,最后都必须借助语言——这一交际工具才能把它们表现出来。语言表达的效果直接关系着儿童作文的质量。从为了提高儿童运用语言表达思想的能力,有效地帮助他们克服思想外化为口头言语、书面言语时的困难,我们应该对儿童言语表达的心理生成过程及其特点作些探索。
探索语言训练的序列化,增强训练的目的性、针对性 。语言运用能力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语言习得,二是语言学习。语言学习要学些什么,有人总感到很模糊,因而教学上停留在“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状态上,这就势必造成教学和训练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因此,探索语言训练的序列化,明确学习语言的基本任务和目标,是十分必要的。
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感性材料,为语言运用打下坚实基础。学习语言必须以积累大量感性材料为基础,没有必要的积累,识字不多,词汇贫乏、句式单调便谈不上运用。相反,积累丰富,读说听写就能左右逢源,触类旁通,这才具备了提高语言能力的条件。
抓住训练的着力点。如果没有找准语言训练的着力点,一味搞无休止的“题海”训练,不管训练量多大,也没法提高训练的质,甚至会使语言训练面目全非。所以不管训练内容怎么繁杂,训练的题型怎么千变万化都要紧紧抓住“听、说、读、写”这几个着力点。
听和读是感受、领悟。也即通过所说的语感培养。语言训练要从听着力,培养学生具有对语言序列的辨识能力。从而能正确理解语义、品评口头语,提高语言的感悟能力。一方面,要让学生读课本,最好是有感情的读,另一方面对用于训练的语言材料要让学生读,不管什么样的题型,答题时一定要读。
说和写是运用技巧的培养。所以要改变重笔头轻口头的现象,以说写结合作为语言训练的另一个着力点,尤其是说的训练,可以通过口头作文、演讲、辩论、情境对话等形式培养。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精讲多练。
在小学生习作教学中,教师不妨以“放胆”习作激发学生自主习作的愿望,使学生从“要我作文”转变成“我要作文”,在以表达真实思想和心理情感为中心的习作中,发展提高习作能力和思维水平,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论文作者:王肖俊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6年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9
标签:语言论文; 思维论文; 学生论文; 习作论文; 能力论文; 福楼拜论文; 自己的论文; 《语言文字学》2016年2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