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兴凯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规划建设局 1581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快速发展与增强,人们对生活质量、生活方式以及生存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国部分地区政府部门正是基于此目的, 提出了创建山水园林城市的目标。本文通过对部分山水园林城市规划的总结,阐述了自然观、人本观、人文观、审美观的内涵,以期对今后的山水园林城市规划提供参考。
关键词:山水;园林;城市规划;思考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也日益扩大, 城市工业化的步伐更快,人口、汽车等急剧增加,随之给城市带来的噪音、空气污染等日益严重。为人民群众提供青山、绿水、空气清新的居住环境, 已经成为政府的重要工作内容。
一“天人合一”的自然观
山水园林城市规划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处理好“城市与自然的关系”,而“城市与自然的关系”是城市规划与建设的永恒主题。从托马斯•摩尔的《乌托邦》、康帕内拉的《太阳城》、霍华德的《田园城市》、雅尼茨基的《生态城市》,以后出现的“绿带城市”、“森林城市”、“花园城市”……以及80年代以后中国根据自己的国情提出的“园林城市”,90年代钱学森先生提出的“山水城市”,都是人类在城市规划与建设中,探索如何处理好“城市与自然的关系”,它反映了人类寻求理想城市的过程,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的关系从尊重顺应,到控制征服,到保护利用,到和谐共处的演变过程。
二 可持续发展的人本观
可持续发展,就是人类社会的发展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能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利益。可持续发展理论把人放到最重要的地位,强调人是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中心。《中国21世纪议程》也强调“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位”。司一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是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从当今世界城市建设的发展趋势看,创造优美的人居环境已成为城市建设的最高目标,城市环境质量的好坏,是衡量城市竞争力和吸引力的一个重要标准。建设山水园林城市是城市规划和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也是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城市知名度,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正确选择和必由之路。
三 山水园林城市的内涵
山水园林城市的创建反映的是人类生态意识的觉醒和传统的“惟人独尊”的思维方式的变革。就山水园林城市的内涵而言,它体现的是人类与自然相依共存、和谐共荣的理念,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城市。从表层上看,山水园林城市的创建是以自然山水资源为基础的,大力实施城市园林绿化和环境美化的工程;从深层上看,山水园林城市创建的更高目标,是将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引入到城市的规划和建设中,是在充分尊重自然生态的前提下,在城市整体设计层面上,建立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有机融合的、市民可以充分感知的山水园林城市空间体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 山水园林城市的目标定位
山水园林城市创建的目标是在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作为城市生存自然基础的自然山水资源,制定富有前瞻性的措施,防止建设用地无节制的扩张和对自然资源的人为破坏,增加绿色植被,构建一个生态合理、功能完善、适居度高、富有文化内涵和环境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五 园林绿化是山水园林城市的主角
确保山水园林城市建设工作的顺利工作, 要注重建立三个机制一是建立一个“管理科学、实 施 严格”的规划管理机制。要认真修订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科学划分城市绿地范围, 规划确定的绿线内用地不得改作他用, 绿线内原有建筑和构筑物, 凡不符合规划设计要求的, 要逐步清除。同时, 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严格管理, 保证绿化水平逐年组织实施;二是建立一个“政府组织 、全民参与”的组织实施机制,通过各系统,各单位和城市社区营建绿化、美化环境, 扩大义务植树范围, 形成全民参与的大好局面;三是建立一个“财政为主、多方投资”的资金投入机制。创建山水园林城市, 资金投入是保障。根据当前形势, 单单依靠政府拨款难 满足建设需要, 必须按照社会主义 市 场经济的要求, 建立稳定的、多元化的资金等措施机制,积极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六 园林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之间的配置
现代的城市园林景观是人们感受最为直接的景致,也是惟一能使人们感受到生命变化的风景。其景观的丰富度,会对人们的生活和精神产生深远的影响。城市景观中, 除了自然界的山水、树石、花鸟外, 还有人工的建筑物。此外, 街道、广场等也都是景观构成的要素。但童山秃秃, 无景可言,只有披上了绿装, 才有山林之美。一泓池水, 晃漾弥渺, 虽然有广阔深远的感受,但若在池中,水畔结合植物的姿态、色彩来组景, 使水景频添几多颜色。因此,在城市园林景观中园林植物要与其他园林要素(山石、水体、建筑、园路等) 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我国城市园林景观之最当数江南园林, 它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 而植物造景又是江南园林的精华江南园林中的花坛花境、梅兰松竹、花墙漏窗、借景障景、曲径通幽、廊架悬花等造园手法, 将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有机的融为了一体,精心营造适合广大人民生活、休闲 、娱 乐 的植物景观环境。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城市中植物造景时还可选用声控、光控、激光、水幕等现代高科技相辅助, 产生自然的、高观赏价值的园林景观效果。
五 结束语
可持续发展战略与中国传统山水文化结合,是山水园林城市的理论基础和文化根底,它顺应历史潮流,传承历史文明,极具生命力和发展前景,建设山水园林城市必将进一步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促进城市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董新岩,李思寒.公共自行车出行方式对城市规划低碳交通出行方式的影响[J].中国建筑科学与规划,2015(6).
[2]王宝盛,刘如宝.在生态环境建设中低碳环境建设对城市规划的发展促动作用分析[J].城市规划,2016(4).
[3]赵玉清,张明贵.低碳环保理念在交通规划中的应用与分析[J].黑龙江省城市规划,2015(12).
论文作者:刘智衡,胡晓婷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23
标签:城市论文; 园林论文; 山水论文; 城市规划论文; 自然论文; 可持续发展论文; 植物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