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韵律词重音知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重音论文,韵律论文,知觉论文,普通话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前言
正如语法分析能够把言语分析成树形的层次结构,言语也可以借助于韵律特征被分析成一 个树形的层次结构——音系结构(phonological structure)。由于人类言语活动的生理及心 理 方面的特点,言语的音系结构虽然和语法结构有紧密联系,但却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这种 不完全一致性的表现之一就是韵律词(prosodic word)和词的区别。韵律词和词的区别是: 后者是语法分析的结果,而前者是根据听知觉得到的语音学层次,它的知觉特征是内部的聚 合性及外部的分开感[1],它由音步(foot)组成,而音步由两个音节组成[2]。虽然在本研究 中,由于我们的刻意设计,韵律词和语法意义上的词刚好相同,但是在一些其它情况下,韵 律词却可能和语法意义上的词不一致,有时,韵律词包含不止一个词(如汉语中的单音节词)
; 有时,一个词包含几个韵律词(如汉语中的多音节词)。有时不同的语法成分也可能聚合在一 起 ,而成为一个韵律词[3]。
韵律词重音是音系结构中最低层次的重音,它的作用单位是韵律词中的某一个音节。对于 一些语言,韵律词重音的位置是相当稳定的,如法语,它的韵律词重音总是位于词的末一个 音节;再比如英语,虽然不同词的韵律词重音的位置不一样,但是对某个特定的词来说,韵 律词重音的位置也是固定的。汉语中虽然有些韵律词重音的位置是固定的,但是在许多情况 下,韵律词重音的位置却是可以变化的[4]。
韵律词重音的外在表现可以从三方面来进行研究,它的发音特征、声学表现和知觉结果。 不 同语言,甚至同一种语言在不同情况下,产生韵律词重音的发音机制可能是不一样的。比如 ,对于荷兰语、英语,用力(effort)是韵律词重音的发音特征,它典型的声学表现是频谱向 高频部分倾斜(spectral tilt)[5]。而对于另一些语言来说,韵律词重音却可以通过增加 音高来实现[6],而音高的增加主要是声带拉紧的结果。
韵律词重音的知觉表现是听者觉得韵律词中的一个音节比另一个音节重。从形式上看,下 面的三种因素可能导致听者把一个句子,如“小张经常回家”中某一个韵律词,如“经常” 的“经”知觉成比“常”重(或者反过来):“经”和“常”的声学参数的差异;“经”和“ 常”的次序不一样(“经”在“常”的前面);以及“经常”这个词的语境。
关于汉语韵律词重音的声学参数,陆致极(1982)认为,普通话韵律词重音的声学参数是时 长和能量以及完整的调型[7];孙国华(1999)指出,重读使音节的时长增加,元音基频的调 域加宽[8]。他们都是从发音的角度进行研究的,韵律词重音还可以从知觉的角度来进行研 究。林茂灿等人(1984)以北京话双音节词为材料的知觉实验研究发现,时长是一个比能量更 重要的声学参数[9]。上面的这些研究从不同侧面研究了汉语普通话韵律词重音的声学相关 物,在感知量和物理量之间建立了联系。但它们之间关系的全面考察是欠缺的,象频谱倾斜 的影响在以往的研究中被忽视了,而且不同声学参数对普通话韵律词重音知觉的贡献的比较 没有达到定量的水平。
关于其它因素对韵律词重音知觉影响的典型研究是Paul Warren等人[10]做的实验。他们发 现,当“Hong Kong problems”在句子“Whenever parliament discuss Hong Kong proble ms,they are solved instantly.”中,虽然从知觉实验的结果来看,“Hong Kong”由于和 “problems”的重音碰撞(stress clash)会产生重音漂移(stress shift)。在这里,韵律词 “Hong Kong”的重读音节是“Kong”,“problems”的重读音节是它的第一个音节,因此 ,当这两个词之间没有停顿时,两个重读音节就碰撞在一起。此时知觉实验的结果表明,听 者就会把“Hong”知觉成重读音节,而把“Kong”知觉成非重读音节,但是声学参数的测量 却表明,此时Hong和Kong的韵律词重音相关的声学参数几乎是相同的。由此,Paul Warren 等人认为,所以会有重音漂移的知觉结果,那是因为有语境以及听者头脑中的关于英语韵律 词重音结构的内隐知识(implicit knowledge)的作用。既然,汉语韵律词重音的性质和英语 韵律词重音的性质的相差很大,那么,使用普通话的人就会有完全不同于使用英语的人的关 于韵律词重音的知识,因此,当这种知识作为一种非声学参数因素影响韵律词重音的知觉时 ,就可能得到不同于英语的结果。而关于非声学参数因素对汉语普通话韵律词重音知觉的影 响还缺乏研究。
正是基于上述考虑,本研究的实验一研究了5种声学参数对普通话韵律词重音知觉的贡献。 实验二研究了其它因素对普通话韵律词重音知觉的影响。在实验一中,采用的语料都为重迭 词,之所以这样做是基于下面的三个方面的考虑:(1)重迭词是韵律词的一个简单实现方式 ,它是由一个音步组成的[2];(2)重迭词两个音节音质的相似性(重迭词两个音节的声母和 韵母相同,但是两个音节的声调有时由于连续变调而不一样)使得被试对音节轻重的辨别比 较容易、准确;(3)在大部分情况下,对于重迭词来说,采用下面将要采用的频谱分段方法 ,与采用基于共振峰的频谱分段方法,对频谱是否倾斜的判别是一致的,而且对频谱倾斜程 度 的计算也是近似相等的。
2 实验一 声学参数对韵律词重音知觉的贡献
2.1 实验材料的设计
2.1.1 语料的设计
实验语料为包含常用重迭词的句子,重迭词一般不出现在句末,以避免来自句子重音的干 扰。
2.1.2 录音采样
男女发音人各3人,标准普通话。请他们以自然的方式朗读语料。声音由语音分析工具SFS( Speech Filing System)形成数字化录音文件,采样频率16000Hz。
2.1.3 听觉刺激材料的设计
从上述发音材料中切分出重迭词,再在重迭词的两个音节之间插入1秒的无声段,组成一个 听 觉刺激材料。为了消除次序可能带来的影响,将这个刺激材料的两个音节次序颠倒,组成另 一个听觉刺激材料。这样每一个重迭词都对应两个听觉刺激材料,84个重迭词总共形成168 个刺激材料。
2.2 被试
10名首都师范大学的学生,7名男生,3名女生,年龄19—22岁,听力正常。
2.3 任务和
实验任务是要求被试比较每一个刺激材料中前后两个音节的轻重,被试的选择有三种:前 重、后重和一样重。反应没有时间限制,每一听觉刺激材料可以重复听任意多遍,直到被试 确定了他(她)的选择为止。实验前向被试提供一个练习。
2.4 实验数据的处理
对每一个重迭词,设被试选择前一音节重的次数为N[,1],选择后一音节重的次数为N[,3],选 择一样重的次数为N[,2],令T=(N[,1]-N[,3])/N[,2](注:在规定前一音节比后一音节在知觉上重的程度T时,把N2考虑进去显然是必须的,但是,
如果规定T=(N1-N3)-N2,那么,T的正负就不能反映前重还是后重的特性;如果规定T=(N1-N3)/(N1+N2+N3),那么,由于N1+N2+N3是常数,所以这种规定方法等于没有把N2考虑进去。因此,我们认为把T规定为(N1-N3)/N2是最合适的。而对于出现N2=0的情况,我们作如下近
似处理:当N2=0时,令T2=1。),以此值作为这个重迭词中前一音节比后一音 节重的程度。显然,负值表示前一音节比后一音节轻。
被试对重迭词中的某一对音节轻重的辨别是否达到了显著性水平,由下面的条件来判别:( 1)N[,2]大于(N[,1]+N[,2]+N[,3])/3和二项分布概率C((N[,1]+N[,2]+N[,3]),N[,2],0.3333)小于0.05不同
时成立;(2)二项分布概率C((N[,1]+N[,3]),N[,1],0.5)小于0.05。当这两个条件都满足时,就
可认为达到了显著水平(注:显然,第一个条件保证了被试选择两个音节一样重的次数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但是,它
只是两个音节在听觉上轻重有别的必要条件。因为,存在这样的可能:在第一个条件满足时(即,被试选择两个音节轻重有别的次数较多),但是选择前重和后重的次数相差并不大,第二个条件能排除这种可能。二项概率分布公式C(N,K,P)=C[k,n]P[k](1-P)[n-k]。)。
2.5 声学参数的测量
对每一个重迭词中的两个音节,以下面的方式测量并计算这个重迭词中前一音节相对于后 一音节在5个声学参数方面的相对变化率。
2.5.1 平均能量的相对增加量I
这里我们把音节的平均能量规定为这个音节的全部采样点的振幅的平方和除以采样点数; 设前面的音节的平均能量是I[,1],后面的音节的平均能量是I[,2],前面音节比后面音节在平均 能量方面的相对增加量I定义为(I[,1]- I[,2])/( I[,1]+ I[,2])/2)。
2.5.2 时长的相对增加量D
设前面音节的采用点数为H[,1],后面音节的采样点数为H[,2],令时长的相对增加量D=( H[,1]- H[,2])/(( H[,1]+ H[,2])/2)。
2.5.3 平均音高的相对增加量P
设前面音节元音的平均基频值为P[,1],后面音节韵母的平均基频值为P[,2],规定平均音高的 相对增加量P=( P[,1]- P[,2])/(( P[,1]+ P[,2])/2)。
2.5.4 音高变化量的相对增加量M
在这里,我们把某个音节的音高变化量规定为这个音节的韵母基频的最大值减去最小值。 设前面的音节的音高变化量为M[,1],后面的音节的音高变化量为[,2],规定前一音节相对于 后面的音节的音高变化量的相对增加量M=( M[,1]-M[,2])/(( M[,1]+ M[,2])/2)。
2.5.5 频谱倾斜程度S
频谱倾斜是指音节的韵母部分的能量向高频部分倾斜。在这里我们参考Agaath M.C.Sluijt er等人使用的方法,把音节的元音部分通过滤波分成4个频段,这4个频段分别是0—500Hz, 500Hz—1000Hz,1000Hz—2000Hz,2000Hz—4000Hz[5]。然后分别计算4个频段的能量,并 分别除以4个频段的能量和,从而得每个频段能量占总能量的比例。设重迭词前面音节的4个 频段能量占总能量的比例分别为E[,11],E[,12],E[,13]和E[,14],后面音节的4个频段能量占 总能量的比例分别为E[,21],E[,22],E[,23]和E[,24]。仿照前面的声学参数的计算方法,在这 里,重迭词的前面音节相对于后面音节在各个频段能量的相对增加值也定义如下:E[,1]=( E[,11]- E[,21])/(( E[,11]+ E[,21])/2),E[,2]=( E[,12]- E[,22])/(( E[,12]+ E[,22])/2),E[,3]=( E[,13]- E[,23])/(( E[,13]+ E[,23])/2),E[,4]=( E[,14]- E[,24])/(( E[,14]+ E[,24])/2)。
判别前面的音节和后面的音节相比,是否发生了频谱向高频部分倾斜,就是判别前面的音 节和后面的音节相比,低频部分的能量是否移到了高频部分,而且这种倾斜应该是单调的, 即不应该发生局部的高频向低频倾斜的情况,之所以这样要求,那是频谱倾斜相对应的发音 特征——用力——的要求。显然这包括下面的3种情况:
(1)E[,1]<0,E[,2]>0,E[,3]>0,E[,4]>0
(2)E[,1]<0,E[,2]<0,E[,3]>0,E[,4]>0
(3)E[,1]<0,E[,2]<0,E[,3]<0,E[,4]>0
类似地,当发生了下面的3种情况的任一种情况,我们认为,前面的音节和后面的音节相比 ,频谱向低频部分倾斜:
(1)E[,1]>0,E[,2]<0,E[,3]<0,E[,4]<0
(2)E[,1]>0,E[,2]>0,E[,3]<0,E[,4]<0
(3)E[,1]>0,E[,2]>0,E[,3]>0,E[,4]<0
我们这样规定频谱倾斜程度S的值:当不发生频谱倾斜时,S为0,当频谱向高频倾斜时,S 为正值,当频谱向低频部分倾斜时,S为负值。在后两种情况下,S的绝对值为E1、E2、E3和 E4的绝对值的平均值。
2.6 上述5种声学参数对韵律词重音知觉贡献的数据分析
以韵律词重音知觉T为因变量,I,D,P,M,S为自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见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D的系数最大,其次是P,再次是S,然后是I,最后是M。而且除M外,所 有 其他声学参数对韵律词重音知觉T的线性相关性都达到显著性水平。
表1 声学参数变化量对韵律词重音知觉的回归分析系数
及其显著性水平
声学参数变化量回归系数P
I2.6150.022
D
10.9720.002
P8.4960.013
M0.5490.255
S3.7900.010
对I,D,P,M,S这5个声学参数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见表2。
表2 5个声学参数之间的相关系数
声学参数变化量ID P
M S
I 1.0000.402**
0.527** 0.099 0.022
D 1.00 0.215* 0.394**0.032
P1.00
-0.190 0.040
M 1.00 -0.149
S
1.000
注:*表示p<0.05,**表示p<0.001。
从表2中可以看出,I和D,I和P,D和P,M和D之间相关显著。其他声学参数之间没有显著相 关。不同声学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可能与人的发音器官的生理特点有关。
2.7 讨论
由于上述5种声学参数的计算方法相同,所以它们对T的回归系数能够反应这些声学参数对 韵律词重音知觉的贡献的大小。
(1)本实验的结果表明,时长是韵律词重音最重要的声学参数。这和其他研究结论[7,9]是 一致的。这一性质不是汉语特有的,许多其他语言(如,英语、荷兰语、泰语等等)也是以时 长作为韵律词重音最重要的声学参数的。
(2)从回归分析的结果来看,除音高变化量外,平均能量对韵律词重音知觉的贡献最小。另 外,从相关分析得到的结果来看,由于I和D以及I和P都有较大的相关性,所以I对T的回归系 数可能部分地来源于它和这两个声学参数的相关性。也就是说,平均能量对韵律词重音的 贡献可能比上述回归系数揭示出来的结果还要小。平均能量对韵律词重音知觉的贡献很小, 这是一个典型的不同于从发音的角度来研究韵律词重音声学参数的结论。问题是,从知觉的 角度和从发音的角度研究韵律词重音的声学参数何以会有不一致的结论。我们认为,原因可 能是下面的两个方面:(a)人的听觉器官的对声音的感受特性和人的发音特征不完全一致;( b)人对言语知觉的策略也是人对环境适应的结果,在上述四个声学参数中,平均能量最容易 受到 环境噪音的干扰[5],所以如果以平均能量作为知觉韵律词重音的主要声学参数,就容易发 生错误。
(3)从回归分析的结果来看,S对韵律词重音知觉的贡献在平均能量之上,处于第三位。但 是和平均能量不同的是,S和任何其他声学参数之间没有显著相关。这说明,频谱倾斜作为 一种声学参数对韵律词重音知觉的贡献是实实在在的。
在这里,以重迭词(“空空”)为例子说明频谱倾斜对韵律词重音的贡献。将这个重迭词的 各项声学参数分别乘以上述回归系数,可以发现在这个例子中,频谱倾斜对韵律词重音的贡 献最大。这个重迭词的波形图及其本身和它的四个频段的语图见图1。
由于在这个特例中,前后两个音节的平均能量相差很小(不到10%),所以,比较两个音节各 个频段的语图,可以大致地看出前一音节相对于后面的音节频谱倾斜特征。从图中可以看出 ,第一个频段,前后两个音节语图浓淡程度相差不多,但是,在第二频段和第三频段中,前 面 的音节要比后面的音节的语图浓很多。显然,这是前一音节相对于后面的音节频谱向高频部 分倾斜在语图中的直观表示。
(4)音高变化量M作为一种声学参数对韵律词重音知觉的贡献,从上述回归分析得到的结果 来看,是最小的。但是,许多研究表明,音高变化量却是短语重音和句子重音的最重要的声 学参数。为什么这里的回归分析结果却揭示出音高变化量是韵律词重音最不重要的声学参数 呢?这也许和本实验选取的语料有关,因为重迭词的两个音节相同,所以虽然有连续变调的 影响,重迭词中的两个音节的基频曲线在许多情况下还是很相似的。因此在这里,音高变化 量对韵律词重音的贡献可能被掩盖了。当然,也有可能是音高变化量对韵律词水平的重音知 觉的贡献确实很小。
(5)本实验使用的语料为重迭词,但是,重迭词占普通话韵律词的比例是很小的,那么实验 一得到的结论对非重迭词能否成立呢?事实上,实现韵律词重音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通过 改变声学参数的方法来改变某个音节的重读程度;另一种情况是,决定音节音质的声学参数 和决定音节重读程度的声学参数是交叉的,因此每个音节都有它的固有的重读程度。如,有 些音节包含的元音是长元音,而有些音节包含的元音是短元音,自然,它们听起来重读程度 是不一样的[11]。也就是说,那些贡献于音质知觉的声学参数,同样也贡献于重音的知觉。 也正因为如此,在由不同音节构成单词时,音节的选择决不是随意的,它受到韵律特征规律 的 限制[12]。但是,这两种实现韵律词重音方式的声学表现却是一样的。因此,我们认为,本 实验得到的结论,对于非重迭词,至少对于上述四种声学参数是成立的。
(6)各种声学参数对韵律词重音知觉的贡献,对于具体不同的韵律词,是不一样的。对于一 些重迭词,重音主要是通过时长实现的,而对于另一些重迭词,重音主要是通过音高或者频 谱倾斜来实现的。显然,这一结论对于非重迭词也是成立的。
3 实验二 非声学参数因素对韵律词重音知觉的影响
3.1 实验材料的设计
3.1.1 语料的设计
设计一些包含重迭词并且具有明显节奏感的句子,如,小张刚刚回家。并且对于一些句子 ,设计特定的语境使得句子重音落在句子的某一地方,如,小张刚刚回家;小张刚刚回家; 小张刚刚回家(黑体字表示句子重音的强调位置)。这样,语料中的句子按照句子重音落在重
迭词之前、落在重迭词上、落在重迭词之后和没有明显的句子重音这四种情况而分为四类。
3.1.2 听觉刺激材料的设计
请6名普通话讲得好的发音人(3男3女)朗读上述句子,用语音分析工具SFS(Speech Filing System)录音采样(采样频率16000Hz)。
切掉这些句子中重迭词的第二个音节,并将第一个音节复制到第二音节的位置(如果将第二 个音节复制到第一音节的位置上,则句子听起来不自然),剔除那些由于这种加工而听起来 不自然的句子,这样共得到包含相同音节的重迭词的句子82句。再从这些句子切分出重迭词 而形成另一种听觉刺激材料。
第一种实验条件是请被试听两个音节完全相同的重叠词;第二种实验条件是请被试听包含 两个相同音节的重叠词的句子。实验采取组间设计。
3.2 被试
第一种实验条件下,被试为54名(男33名,女21名)。第二种实验条件下,被试为20名(男7
名,女13名)。被试都是首都师范大学的大学生,年龄19—22岁。
3.3 任务和过程
两种听觉辨别实验的实验任务都是要求被试比较每一个刺激材料中的重迭词前后两个音节 的轻重,被试的选择有三种:前重、后重和一样重。反应没有时间限制,每一听觉刺激材料 可以重复听任意多遍,直到被试确定了他(她)的选择为止。实验前向被试提供一个练习。
3.4 实验数据的处理
设第一种实验条件中,被试选取前面音节重的次数为N[,1],选取两个音节一样重的次数为N[,2] ,选取后面音节重的次数N[,3]。规定N[,1]/ N[,3]为被试知觉的倾向性,显然,这个值大于1表示 被试倾向于知觉成前面的音节重,这个值小于1表示被试倾向于知觉成后面的音节重。设在 第二种实验中,被试选取重迭词的前面音节重的次数为M[,1],选取两个音节一样重的次数为M[,2],选取后面音节重的次数M[,3],规定M[,1]/M[,3]为被试知觉的倾向性。为了计算单纯语 境 对于重迭词重音知觉的影响,必须排除上面第一种听觉辨别试验所要探明的音节次序的影响 ,规定M[,1]/M[,3]—N[,1]/N[,3]为单纯由语境而导致的被试知觉的倾向性。显然,正值表示被试 对句中词重音的判断受语境影响,负值表示不受语境的影响。倾向程度是否达到了显著水 平用类似于2.4中的二项分布概率检验。
3.5 实验结果和讨论
第一种实验条件下,即被试听两个音节完全相同的重叠词,判断前一个音节重还是后一个 音节重。每个重叠词都设计了若干个句子,被试判断的平均值见表3。
从表3中可见,在句子重音没有落在重迭词上时,大部分情况下,被试倾向于知觉后面的音 节 重于前面的音节。在句子重音落在重迭词上时,大部分情况下,被试倾向于知觉前面的音节 重于后面的音节。这是因为,使用普通话的被试具有这样的语言学知识,在大部分发音的情 况下,重迭词前面的音节重于后面的音节。在句子重音没有落在重迭词的情况下,由于在这 里重迭词的两个音节的声学参数完全相同,可以设想,这种声学参数对常规的偏离引起了被 试的注意,并导致了被试倾向于知觉后面的音节重于前面的音节。而在句子重音落在重迭词 的情况下,由于句子重音落在某个词上时,导致这个词的重读音节音高变化量展开而使得这 个音节显得突出,句子重音还会导致这个音节的时长增加。重迭词前面音节的这种变化会吸 引被试的更多的注意力,而使他(她)没有充分的注意资源[9]注意第二个音节,并因此而导 致被试倾向于把第一个音节知觉成比第二个音节重。应该说,这种由注意机制而导致的效应 在句子重音没有落在重迭词上时也是存在的,只不过它的影响没有上述听者语言学知识的影 响大而已。另一方面,当句子重音落在重迭词上时,虽然听者语言学知识的影响仍然存在, 但是由于此时,音节的重读程度大大提高,上述由注意机制而导致的影响就会起主导作用。
第二种实验条件下,即被试听包含两个音节完全相同的重叠词的句子,判断重叠词的前一 个音节重还是后一个音节重。被试判断的平均值见表4。
从表4中可以看出,在第二种实验条件下,即被试判断对句中的重迭词进行前后音节的比较 ,当句子重音没有落在重迭词上时,大部分情况下,被试倾向于知觉前面的音节重于后面的 音节。在句子重音落在重迭词上时,被试倾向于知觉前面的音节轻于后面的音节。这是因为 ,在句子重音没有落在重迭词的情况下,和第一种实验情况不同的是,此时重迭词是放在句 子中的,被试对重迭词的知觉受到了第一种实验情况不存在的语境的作用,所以虽然同样有 重迭词的两个音节声学参数完全相同这种对常规的偏离,但是被试很难注意到这样的偏离, 被试只能依据上面提到的语言学知识来进行判断。这样被试就会知觉前面的音节重于后面的 音节。
语境对重音判断的影响见表5。
表5 语境对重音判断的影响(M[,1]/M[,2]-N[,1]/N[,3])
重叠词无语句句重音在句重音在句重音在
重音 重叠词前重叠词上重叠词后
刚刚
2 5.151.050.88
常常 -0.33
1.62
-1.241.5
天天 0.56
6.59
-0.581.95
谢谢 2.05
1.4-0.460.01
从表5中可以看出,语境作为一种非声学参数因素对韵律词重音知觉的影响,当句子重音在 重迭词之前时表现得特别显著。而在句重音的其他几种条件下,语境的作用不十分明显。当 句重音在重叠词之前时,听者更容易根据自己的语言学知识进行判断。此时,置于重迭词之 前的句子重音吸引了他们更多的注意力,他们更难注意到重迭词两个音节的声学参数完全相 同这种对常规的偏离。但是,当句子重音落在重迭词上时,重迭词就成为整个句子注意的焦 点,所以此时重迭词中的两个音节的声学参数完全相同这种对常规的偏离就能为被试所注意 到,并因此而导致被试把第二个音节知觉成比第一个音节重。这里涉及的常规是:在陈述句 中,从句子重音作用的音节到句子末尾,音高会逐渐下降(declination)[13]。而根据节律 栅规律,当句子重音强调的是某一个词时,与句子重音相关的声学表现(音高突变)就应该作 用在这个词的重读音节上,由于重迭词的重读音节一般是它的第一个音节,所以当强调重迭 词时,句子重音作用的音节就是重迭词的第一个音节。这些常规也会作为语言学知识也会以 内隐的方式存储在人的记忆中,它是内隐学习的结果。语言学知识对韵律词重音知觉的影响 说明言语的听知觉也象视知觉一样,也涉及信息的自上而下加工。
在这里的第二种实验条件下,我们发现句子的节奏特征对句子中的韵律词重音的知觉没有 影响。比如,“小张刚刚回家”和“章敏刚刚报道”中的“刚刚”的语境的节奏特征是不同 的(在实验材料准备时,和从声学参数的测量及听觉辨别的结果中都得以确定,在第一句中 ,“张”比“小”重,“家”比“回”重;在第二句中,“章”比“敏”重,“报”比“道 ”重。所以,前者的节奏特征是“轻重**轻重”,后者的节奏特征是“重轻**重轻”),但 是这两种情况下的知觉的倾向性却是一样的,即类似于英语中由重音碰撞导致的重音漂移的 知觉效果,在普通话中并没有发生。我们认为,这和汉语韵律词重音本身的特性有关[14]。 英语是以韵律词重音为等时单位的语言,汉语是以音节为等时单位的语言,而且,对汉语韵 律词重音的限制要比对英语宽松得多。显然,汉语的这种特点也会以一种内隐的方式存贮在 使用普通话的人的记忆中。自然,由这种语言学知识而导致的对普通话韵律词重音知觉的自 上而下加工就会有不同于英语的特点。另一方面,如果换一个角度来看这个实验的结果,当 我们把自上而下加工看成人类知觉的一个普遍规律时,那么,本实验的结果实际上构成了对 汉语韵律词重音在句中分布的不同于英语的特点的间接证明。
4 总结
(1)本研究的实验一的结果表明:普通话韵律词重音的声学相关物至少包括时长、音高、频 谱倾斜和平均能量这4个参数,其中,时长对韵律词重音知觉的贡献最大,其次是音高,再 次是频谱倾斜,平均能量对韵律词重音知觉的贡献在四者之中最小。
(2)作为韵律词重音的一个重要的声学参数的频谱倾斜一直为国内的研究者们所忽视,实验 一的结果表明,这一对于荷兰语韵律词重音重要的声学参数对于汉语同样也是重要的。
(3)关于音高变化量对普通话韵律词重音的知觉的影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4)本研究实验二发现人的知觉的注意机制和听者语言学知识而导致的知觉的自上而下加工 这两个非声学参数因素对韵律词重音的知觉有显著影响,这里涉及的语言学知识有三个:(a )普通话重迭词的第一个音节一般重于后面的音节;(b)在陈述句中,从句子重音作用的音节 到句子末尾,语调逐渐下降;(c)汉语韵律词重音的规则较一些其他语言自由宽松。显然, 这些语言学知识是使用普通话的人后天学习得到的,而这种学习正是借助于对实验一所揭示 出来的声学参数的感知来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