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1949年美国不出兵中国的原因,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美国论文,中国论文,原因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二战以来,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往往充当国际警察的角色,对其它国家和地区的事务横加干预。中国抗日战争胜利以后,美国帮助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就是一个突出的例证。那么,当国民党政权在1949年即将彻底崩溃之际,美国政府为什么不出兵中国进行干涉,而“拱手把大陆让给了共产党”,以至于铸成“美国自独立以来最大的外交失败”呢?本文试就这一问题作一浅显的分析,以求教于大家。
一、美国在华利益及其对华政策
推行扶蒋反共政策是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实施全球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战争的撕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或败或伤,西欧已无力充当资本主义世界的主角,唯有美国依仗其强大的经济、军事力量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战后,美国在欧洲积极推行“冷战”政策,在亚洲则极力扶植傀儡政权。扶蒋反共正是这一战略的体现,其目的是要在中国建立一个亲美政府,以阻止苏联势力的南下,扩展“自由世界”的范围。因为在美国政府看来,控制了中国就等于控制了亚洲,即获取了进攻苏联的前哨阵地。相反,“一个中国共产党统治下的中国对美国利益是有害的,”“有助于苏俄帝国主义的目标。”〔1〕于是, 美国政府不遗余力地支持国民党政权,使中国陷于内战的深渊。
同时, 美国推行扶蒋反共政策是基于维护既得利益的考虑。 自1840年以来,各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入侵并相互争夺中国,初期英国占优势,甲午战后日本的势力上升,乘第一次世界大战之机独占中国。通过“一战”获得巨额利润的美国在战后加强了争夺中国的攻势。20年代,凭借强大的经济优势和支持蒋介石政权的建立,美国在华势力迅速崛起,取代其他帝国主义国家而独占鳌头,获取了巨大的利益。这一结果,美国不但不会放弃,相反还要扩大,因而支持国民党反动派对坚持反帝立场的中国共产党挥舞屠刀则是必然的。
然而,历史跟美国政府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到1948年下半年,人民解放军发动了战略决战,靠美国武装起来的“强大”的国民党军队连连失利,国统区日益缩小。在这种情况下,国民党政府在向中共发出“求和”声明的同时,军政要员出访美国及联合国,乞求美国出兵中国及联合国进行干预,甚至“邀请”苏联出面斡旋,企图使中国的内战国际化,达到免遭彻底崩溃之目的。这种期盼直到1949年4 月百万大军雄居长江北岸,渡江战役在即之时尤其强烈。事实上,美国政府也曾把“大规模地在军事方面加以干涉,援助国民党击毁共产党”〔2 〕作为对华政策的决择之一。实施这一决择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因为,美国在南朝鲜、日本、菲律宾等军事力量能够迅速出击,在本土也能象二战期间那样短时间之内集结大量的兵力。但是,美国政府最终放弃了军事干预计划,坐观国民党政权迅速垮台。
二、美国放弃出兵计划的原因
综上所述,美国在1949年有出兵中国进行武装干涉的必要性和实际能力,但最终却置国民党政府的乞求于不顾。这一结局的出现主要由以下几个因素所致。
首先,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是美国放弃出兵计划的根本原因。
到1949年,中国的革命形势蓬勃发展。三大战役结束之后,人民解放军在数量上已绝对超过国民党军队,且士气高昂,装备大为改善,解放区巩固扩大,人民群众全力支持解放战争。与此相反,国民党军队士气低落,上下笼罩着失败的情绪,国统区人民反内战,反独裁,争取和平的民主运动不断高涨,各民主党派人士纷纷涌向解放区,参加新政权的建设。毛泽东在1949年1月指出:“中国人民革命力量愈强大, 愈坚决,美国进行直接的军事干涉的可能性也就将愈少,并且连用财政及武器援助国民党这件事也可能更减少”,〔3 〕美国政府感到“中国人对于中国主权的遭受侵犯有着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若进行武装干涉,就会被看成是侵略者,势将引起中国民众的愤怒;感叹中国内战的不祥结局,非美国政府所能控制,认为国民党的失败,共产党的胜利已成定局。这说明,中华民族的觉醒,中国共产党的反帝立场和中国革命力量的壮大,成为影响美国取消出兵干涉计划的决定性因素。
事实上,中国共产党在渡江战役前,对于美国出兵的可能性作了充分的估计,并在战略上和战术上作了缜密的部署,这防患于未然的举措,“使美国有所畏,而不敢出兵干涉”。〔4〕
其次,国民党政权的腐败是美国放弃出兵计划的重要原因。
1949年蒋氏政权的崩溃,在美国引起了强烈反响,朝野上下哀叹富兰克林·罗斯福指望蒋能成为非共产主义世界的东方支柱现在成为泡影。一些反共人士指责政府“丢了”中国,说“蒋的失败,责任在于华盛顿”,惊呼这一失败使二战后的“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等在欧洲取得的成就,在亚洲这个事件面前,似乎都被一笔抵消了”。〔5 〕这足以说明中国对于美国利益的重要性和给予美国人心理上打击的程度。
1949年8月5日,美国政府发表了一份长达一千零五十四页的《白皮书》,承认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已落入共产党之手。同时,《白皮书》把失败的责任归结为国民党自身,认为国民党政府没有听从美国三个将军——史迪威、赫尔利、马歇尔的劝告:削弱国民党军阀的权力,肃清国民党内部的贪污腐败和失败情绪,从而导致军事上的失败。“中国国民政府的失败都不是美援不充分造成的,国军在1948年内,没有一次战役的失败是由于缺乏武器或弹药”,“腐败现象已经使国民党的抵抗力受到致命的削弱,它的领袖们对于他所遭遇的危机,已经证明是无力应付的,它的军队已经丧失斗志,它的政府已经失去人民的支持”,“国民党的部队无需别人来击败他们,他们已自行瓦解。”〔6 〕在这里,美国政客尽管没有充分认识到国民党政权的反动性,只注意到国民党自身的腐败现象,但也正是这一点挫伤了美国政府的情绪。面对国民党军政官员的乞援,艾奇逊认为美国的出兵“是为一个已经失去它的人民的信心的政府进行全面干涉”,会使美国陷于严重的后果中,即白白耗费美国的资源。很明显,美国政府认为国民党政权朽木不可雕也,大有扶不起的阿斗之感,因而减少直至停止对国民党的援助并最后放弃军事干预计划即在情理之中。
当然,1949年美国即使出兵,也挽救不了国民党政权覆灭的命运,它只能暂时延缓其寿命而已。《白皮书》也承认,任何数量的军事和经济援助,都未必能够使现在的中国政府有能力重新建立,并进而保持它对全中国的控制。
再次,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壮大,客观上对美国起着制约作用。
二战中,尽管作为主战场的苏联在战争中受到重创,但战后,依靠德国上百亿美元的赔款和从东欧及东北欧获得的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苏联的经济迅速恢复发展。尤其是战后拥有一支以陆军为主体的1200多万人的强大武装力量,并且到1949年,苏联掌握了原子弹的秘密,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建立起电子、机械、原子能等工业部门,成为欧亚大陆的头号经济、军事强国,在国际事务中,足以与美国相抗衡。同时,东欧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相继建立,以苏联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阵营开始形成,这为中国革命在客观上提供了有利国际环境。美国对外政策的制订与实施就不得不考虑社会主义力量的存在,尤其是对于苏联的邻国——中国来说,在美国看来若贸然出兵干涉,苏联在很大程度上会进行干预,这不仅意味着苏联势力的南下,而且会使美苏两国在中国境内形成直接对峙。美国政府认为,苏联的对外政策重点是“控制边缘地带,采取把‘友好’国家连成一片的方式,使它们成为美苏两个阵营之间的缓冲地带”。〔7〕雅尔塔决议在尊重中国领土完整的同时, 使苏联在满洲享有部分特权,若美国出兵,苏联会乘机而动,造成中国的分裂,会使苏联控制中国分裂的那一部分,即工业发达的满洲地区,增强其对付美国的势力。另外,1949年1月, 苏联政府在国民党政府要求其调解国共之争的复函中称:维护中国的统一“是中国人民自己的事情,……无需别国的干涉。”〔8〕这从一个侧面警告美国不要出兵, 否则就是对中国内政的干涉,苏联决不会坐视。很显然,在当时的背景下,“美国出兵是世界问题”。〔9〕就会招来苏联的介入, 形成双方对峙甚至战争再起的局面,置美国于不利境地。
美国尽管不愿看到蒋氏政权的垮台,但考虑到战后初期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各国和平运动的开展以及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衰落需要休养生息,还没有做好进行世界大战的准备,因此还不想立即同苏联开战,只是力图维护雅尔塔会议所确立的战后秩序,保持同苏联在远东地区的“良好”关系。马歇尔曾说过:“在不牺牲任何合法的国际利益,其中包括我们国家利益的前提下,避免使中国在我们的国际关系特别是同苏联关系上成为一个危险的障碍是非常重要的。”〔10〕这说明当时的国际环境左右着美国政策的制订,强大的苏联的存在是美国推行对华政策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另外,当时的美国领导人还企望一个领土完整的中国——即使是在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最终将为民族利益而非为意识形态所主宰。美国认为,美国的援助会使国民党政府误认为可以长期期待无限制的援助,出兵干涉即使取胜,都只会使美国承担更大的义务,“在极高的程度上投入我们的资源,从而使那更加生死攸关的地区的计划受到损害。”〔11〕他们感到中国人对俄国人持不信任态度,中共与俄共终将成为对手而非盟友。因为历史上沙俄的侵略掠夺给中华民族造成极大的伤害。因此,与其冒大战再起的风险还不如静观这种态势的出现。故美国放弃支持国民党。
最后,蒋氏政权的外交失策伤害了美国总统的感情。
1948年,美国进行总统竞选,在竞选阶段,共和党人艾森豪威尔当选的呼声极高。为将来取得新总统的青睐。国民党政府向艾森豪威尔提供了巨额竞选经费,这一情况为1949年初上台的民主党人杜鲁门总统所忌恨。国民党政府的不明智之举,或多或少地影响到美国政府对其支持的程度。
综上所述,1949年各种因素交织,美国政府权衡一切后,非但没有出兵,反而下令撤退侨胞及驻扎于中国港口的海军陆战队于公海上。无疑,正是美国放弃出兵计划,加速了国民党政府的崩溃。但是,美国并没有放弃敌视的态度,对新中国采取外交孤立,经济封锁政策,并且寄希望于“中国的民主个人主义者”,即所谓中国式的“第五纵队”。
注释:
〔1〕〔2〕〔6〕〔8〕〔11〕《中国近代对外关系史资料选辑》(1940—1949)下卷第2分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462 页, 第504页,第509页,第466页,第471页。
〔3〕〔4〕《毛泽东军事文选》内部本第328页,第337页。
〔5〕《光荣与梦想—1932—1972年美国实录》第2册,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693页。
〔7〕〔10 〕《国外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研究论点摘编》(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90年版;第282页,第286页。
〔9〕《邓小平文选》(1938—1965)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10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