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海
黑龙江省绥化市青冈县人民医院151600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多层螺旋CT对颈部肿物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颈部肿物患者56例,将其多层螺旋CT扫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来源于甲状腺的11例,其中甲状腺癌4例,甲状腺囊肿3例,结节性甲状腺肿4例;来源于淋巴组织14例,其中颈部淋巴结转移瘤5例,淋巴结核3例,非霍奇金淋巴瘤2例,慢性淋巴结炎4例;来源于唾液腺7例,其中唾液腺癌2例,唾液腺良性混合瘤5例;其余24例中,有颈部毛细血管瘤3例,甲状舌骨囊肿2例,皮下脂肪瘤3例,颈部神经鞘瘤4例,颈部腮裂囊肿5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3例,颈部动脉体瘤4例。颈部肿物的CT影像学特征与肿物内部结构有密切关系,并且不同颈部肿物的CT密度和动态增强情况也有所不同。结论 多层螺旋CT对颈部肿物具有良好的临床诊断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多层螺旋CT;颈部肿物;诊断
颈部肿物系一种临床常见病,由于人体颈部解剖结构十分复杂,因此颈部肿物的类型也较多,其临床诊断难度也较高。随着CT技术的不断完善,多层螺旋CT扫描被广泛用于颈部肿物的诊断,其实际诊断效果也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我院采用多层螺旋CT对56例颈部肿瘤患者进行扫描,结果说明颈部肿物的CT影像学特征与肿物内部结构有密切关系,并且不同颈部肿物的CT密度和动态增强情况也有所不同,最终证实多层螺旋CT对颈部肿物具有良好的临床诊断价值,现将相关研究成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颈部肿物患者56例,56例患者全部由手术病理证实,其中男31(55.36%)例,女25(44.64%)例,患者年龄2~70岁,平均年龄(48.57±4.62)岁。
1.2研究方法 56例患者全部行CT平扫以及三期增强扫描,扫描仪器为飞利浦Brilliance16排螺旋CT,扫描层厚5mm,重建层厚1mm,螺距系数为0.938,扫描条件:管电流250mA,管电压120KV。采取非离子型造影剂碘海醇,56例患者首先均予以CT平扫,之后行三期增强扫描,对比剂均由静脉注入,动脉期20s~30s,门静脉期50s~60s,延迟扫描180s。
2结果
经过扫描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的比照,证实颈部肿物的CT影像学特征与肿物内部结构有密切关系,一般在良性肿物的扫描影像中,边界清晰,肿物呈类圆形或者圆形,形态规则,内部均匀;同时也有一部分良性肿物的扫描影像中,肿物与周围组织边界清晰,但肿物形态不规则;一般在恶性肿物的扫描影像中,肿物与周围组织边界不清,形态极不规则,肿物内部不均匀。
56例患者中,含脂肪成份的肿物有3例,其中3例均为皮下脂肪瘤;软组织密度肿物有43例,其中淋巴结核3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3例,非霍奇金淋巴瘤2例,甲状腺癌4例,结节性甲状腺肿4例,颈部动脉体瘤4例,颈部毛细血管瘤3例,颈部神经鞘瘤4例,淋巴结转移瘤5例,慢性淋巴结炎4例,唾液腺混合瘤5例,唾液腺癌2例;囊性肿物有10例,其中甲状舌骨囊肿2例,腮裂囊肿5例,甲状腺囊肿3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不同颈部肿物的CT密度和动态增强情况也有所不同,在43例软组织密度肿物中,增强后明显强化的有18例,其中包括5例唾液腺混合瘤,4例慢性淋巴结炎,5例淋巴结转移瘤,4例颈部动脉体瘤;而增强后呈轻度-中度强化的有25例,其中包括3例淋巴结核,3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2例非霍奇金淋巴瘤,4例甲状腺癌,4例结节性甲状腺肿,3例颈部毛细血管瘤,4例颈部神经鞘瘤,2例唾液腺癌。
在5例淋巴结转移瘤以及3例淋巴结核患者中,大多都表现为囊实混合密度,增强后可见大片坏死灶。
囊性肿物增强后一般无明显变化,本组10例囊性肿物中,有1例腮裂囊肿患者表现为高密度,经手术病理证实,是由于合并囊内出血引起。
3讨论
多层螺旋CT扫描的速度较快,其扫描轨迹通常是螺旋形曲线,能够快速获取扫描区域内所有容积数据,多层螺旋CT扫描的整个扫描过程比较快捷和简单,只要对患者进行一定的指导,患者就可以很好的配合扫描,在常规的CT扫描中,患者吞咽运动可能会导致伪影,而多层螺旋CT扫描中,只要叮嘱患者配合扫描,就可以快速获取清晰的图像,一般只需10min左右,可以获取任何轴向以及任何层面上的图像,患者无需反复接受扫描[1]。
另外通过多层螺旋CT技术,能够从任意平面和任意角度来进行观察,有助于尽快确定患者的病变位置,并且可以快速了解病变部位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由于多层螺旋CT扫描属于一种连续性的扫描,因此任意部位都能够实现图像重建,之后计算机可以快速的进行数据处理,最终能够获取矢状面图像、冠状面图像、轴面图像、多层面重构和三围图像,由于多层螺旋CT扫描具有上述优势,因此可以为疾病的诊断提供很大帮助。
颈部肿物的类型比较繁多,因此诊断难度也相对较高,有专家学者认为,在颈部肿物的诊断过程中,肿物密度、所在位置、形态、动态增强情况以及颈部淋巴结增大等情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而通过多层螺旋CT扫描可以了解到上述指标,因此多层螺旋CT扫描在颈部肿物的诊断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2]。也有专家学着提出,良性颈部肿物的扫描影像中,肿物大多呈类圆形或者圆形,并且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内部均匀,相反在恶性肿物的扫描影像中,肿物形态极不规则,并且与周围组织边界不清,肿物内部不均匀[3]。而本文的研究结果也再次验证了专家学者的观点,另外在本组中,通过多层螺旋CT扫描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比照,证实也有一部分良性肿物的扫描影像中,肿物与周围组织边界清晰,但肿物形态不规则。有相关资料显示,CT密度和动态增强情况也可以帮助鉴别颈部肿物,在诊断颈部肿物时,CT密度和动态增强情况也可以作为参考[4]。也有专家学着提出,在采用多层螺旋CT对颈部肿物实施扫描时,囊性肿物在增强后一般不会出现明显变化,而软组织密度肿物在增强后会表现出轻度、中度或明显强化[5]。本组中有囊性肿物10例,增强后变化并不明显,与资料中的观点相吻合,同时本组研究中,唾液腺混合瘤、慢性淋巴结炎、淋巴结转移瘤、颈部动脉体瘤在增强后明显强化,而淋巴结核、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非霍奇金淋巴瘤、甲状腺癌、结节性甲状腺肿、颈部毛细血管瘤、颈部神经鞘瘤、唾液腺癌增强后呈轻度-中度强化,淋巴结转移瘤以及淋巴结核大多都表现为囊实混合密度,增强后可见大片坏死灶,这说明不同颈部肿物的CT密度和动态增强情况也有所不同。综上所述,多层螺旋CT在颈部肿物诊断中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刚,卢星如,冯颖,等.颈动脉体瘤的64-MSCTA诊断及影像征象[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0,21:309-311.
[2]李斌.多层螺旋CT进行颈部肿物的诊断意义[J].影像技术,2013,06:23-24,21.
[3]范小萍.128层螺旋CT在颈部动脉成像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35:43.
[4]郑建金,董刚,李涛.CT增强扫描对颈部肿物的诊断意义及治疗分析[J].当代医学,2009,31:82.
[5]卢耀刚,赵丽俊.多层螺旋CT对颈部肿物的诊断价值[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07:3149-3150.
论文作者:王昌海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2月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8
标签:颈部论文; 肿物论文; 螺旋论文; 多层论文; 患者论文; 密度论文; 淋巴结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2月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