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背景下的网络工程专业教学改革启示
彭春燕
(青海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青海 西宁)
摘 要: 在网络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转型过程中分析了所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慕课”背景下网络工程专业新型教学改革及培养模式,阐述了“慕课”背景下的教学改革有助于学生工程应用能力的提高,并对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奠定了坚实基础。
关键词: 慕课;网络工程;教学改革;能力目标
自2012年教育部《高等学校网络工程专业规范》的出台已有七年之久,2012入学的网络工程专业的学生毕业已接近三年,从就业需求和就业反馈来看,地方本科院校网络工程培养的人才在某种程度上仍不符合单位需求,网络工程专业仍然亟待改革。当前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科学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飞快发展并在各行各业迅速渗透,高等教育改革也正在与互联网进行有效结合不断衍生出新的教育模式。以“网络课堂”“微课”等为代表的基于互联网的学习方式和课程联盟应运而生,这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思维可以极大地缓解高等教育主要矛盾、优化网络工程教育模式,为网络工程专业改革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慕课” 的英文全称是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译为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其英文缩写 是MOOCs,它是一种开放式、可交互的在线网络学习方式,其特点是将名校名师的课程教学内容以短视频的方式存储在数据云中,这种新型教育模式可以进行即时测试与反馈学习,最后根据大数据分析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相长。相比之前的“网络课堂”“微课”等方式,慕课可以及时和线下学员进行互动、并实时观测学员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反馈,在某种程度上,避免了以往互联网教育的弊端和局限性。
供给侧改革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国家宏观调控作用发挥的十分显著。在之前的发展中对于很多卖不掉的东西采取的策略是用政策方式刺激它,比如家电卖不出去,就有家电补贴政策,但是这种刺激消费的政策,会导致某个产业产能过剩,不适合长时间发展[3]。
一 应用型人才转型过程中的问题
目前我校的网络工程专业主要定位在培养适合各行各业的工程应用型人才,主要以应用开发、工程设计、网络运维及网络管理为主的应用型工程师,这就需要充分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然而在地方高校网络工程专业在向应用型人才培养转型的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 师资严重匮乏
网络工程专业对于专业教师的要求较高,既需要专业教师具有丰富雄厚的理论知识背景,也需要具有较强的工程能力和实践经验。虽然我校教师近些年参加了思科网络学院举办的CCNA、CCNP、CCNS等名师网络专业技能培训,然而这些培训也大多基于Packer Tracer虚拟实验环境,在培训过程中教师接触到网络规划、设计、实施、管理等对真实设备的操作技能非常有限,在平时教学过程中,由于缺乏实际工程经验和工程思想,多数知识只是纸上谈兵,不能给学生具体讲授对于网络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长此以往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无法真正理解所学的知识,也无法用实际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出现的网络问题,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更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 实验室设备老旧
多数高校网络工程的专业机房大部分鉴于2010年前后,机房的很多设备跟不上硬件的更新换代,加上近十年的使用和专业设备的损耗,很多设备出现接口松动、硬件老化损坏、系统运行异常等问题,另外,很多具体的实验需要大量不同种类的设备和复杂的应用环境,但由于学校资金有限,难以保障设备的及时更换,导致上课时,只能将实际需求的实验环境一降再降、一减再减,上课时把繁杂的实验环境进行切割或者简化来完成本节课的实验,导致课堂学习与实际网络操作严重脱节,无法满足专业教学的要求。
毋庸置疑,“慕课”的出现和发展正在颠覆着以往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们要善于突破传统培养模式的禁锢,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因材施教,摈弃以教师、教材和课堂为中心的陈旧教学观,确立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现代教学观,尊重学生自主选择,鼓励学生兴趣特长发展,探索多样化和个性化培养,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三) 实践教学需大力加强
首先,“慕课”使得老师课上传授知识、学生课堂学习、课下作业传统教学模式得到了极大改善,从被动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借助于“慕课”的学习从而向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转变。教师不再是教育的主体,而是引导者、协调者、管理者和激励者。需要课前任课教师积极主动地引导学生参与“慕课”听课的在线学习。首先,老师可以提出一些学生关心感兴趣并能与课堂知识相关联的一些问题,点燃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带着思考的问题去听这些“慕课”,并从中找到答案,增加其自信心,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让学生爱上“慕课”。其次,教师要给学生精选素材、提供“慕课”优秀的网站和网址,推荐一些世界名校“慕课”资源,并引导学生自己在浩瀚的网络资源中发现优质学习资源。“慕课”起源于美国,我们现在搜索到的网络工程专业大部分学习资源都来源于国外名校,其平台授课都是使用英语,虽然有些课程都配有中文字幕,但对于中国学生来讲因为语言障碍阻碍了学习兴趣,同时也降低了学习效率,这里老师就可以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选取不同的学习资源。对于外语基础好的,或者将来有出国深造打算的学生可以引导听国外“慕课”,而外语水平有限的学生,则可以听一些国内名校的“慕课”资源,这样给不同学生提供不同层次的平台,培养突出体现了差异性,而这种差异性满足了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最后,课前“慕课”的学习目的是使得学生对本门课程或者本节课程有个总体的认知和把握,在自己的课本中可以标记出需要识记的理论知识,对课程内容章节的联系形成高度其清晰的了解,在此基础上,知道哪些是重点和难点部分以及本节课的课程目标。总之,课前引导学生是促进“慕课”对网络工程教学模式改革的重中之重,课前引导方法有效,学生按部就班进行“慕课”学习,老师才可以按计划地去实施后续的教学环节。
二 “慕课”对网络工程专业教学方式的改革
压电体的表面电极上所产生的电荷量与很多因素有关,D33工作模式的压电陶瓷两端的电压幅值V的理论计算公式如下[14]:
很多“慕课”提供在线虚拟模拟练习,任课教师不只有名校的教师大力支持,还有来自企业具有实际工程经历的工程师进行课程讲解,在这里学生不仅可以从中感受到名师风采,还能为自己的实践工程学习开拓思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网络工程专业的学生实践能力的大幅提升。网络工程专业实践课程中会涉及大量的设备和复杂的应用环境,但各学校由于资金问题,实验环境和实际需求会有一定的差距,可以先让学生观看在线虚拟模拟实验讲解,观看“慕课”中老师对于相关实验的配置过程,从而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延伸实际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对后续学生本地实际动手操作会提供有效的经验和解决思路。
(一) 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
“慕课”教学模式以其开放性和互动性的特征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提出了挑战。 首先,高等学校要着力改革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根据不同专业和课程的基本要求和特点,探索探究式学习、讨论式教学、合作式学习等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当前,尤其要积极探索钻研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注重养成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批判意识和创新精神,实现学生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培养。比如,利用“慕课”、“微课程”等线上优质课程资源,将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从课堂讲授转移到课前网上自学,而在课堂上则通过教师组织引导、师生互动和生生合作,将学生课前个性化学习获得的知识融会贯通, 实现知识内化的部分功能。其次,要组织教师研发网上课程,积极参与线上教学,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在校内和校外的共享,彰显学校的教学水平和特色。 第三,要优化课堂学习效果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参与线上自主学习,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质量。
要加快当前高校网络工程专业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向工程应用型人才转变,就必须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必须加强高校网络工程实践教学,然而由于师资的匮乏和实验条件的不足,加上教师长期处在高校教研环境中,教师所掌握的应用开发项目的设计需求并不能真正切合实际需要,评价指导标准也未必符合行业最新要求。要加强实践教学,需要适当以减少部分理论教学学时而延长网络工程实验学时,让学生有可能多接触网络工程案例,多动手操作以提高实践能力。
(二) 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与传统的学习方式和课程协作组织相比,“慕课”参与教学与传统的课程组织方式其最大的优势就在于能够发挥互联网倡导的“共享与协作”精神。这种教学模式要求教育者将分散在不同时间和空间的优质教学资源应用相关技术实现高效集成、整合到一起,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可以不限时间、不限地域使得各大高校学生充分利用碎片时间共享全球网络课程,以满足学习者对高质量高等教育的迫切需求。这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尤其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 “慕课”有助于学生工程应用能力的提高
(一) “慕课”视频与理论教学相结合
首先利用在线实践型课程的视频教程打基础,这样节省的学生理论授课时间可以补充实践实验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更有时间去在“动手做”的环节中夯实网络工程专业应具备的应用能力,如网络互联技术、服务器技术、网络性能分析与测试、宽带接入技术、网络系统集成与综合布线、网络安全与管理技术等网络工程技术能力以及信息安全、系统安全与管理、计算机保密技术、病毒木马防治、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技术等信息技术安全技术。
(二) 在线虚拟模拟练习与本地实体实验相结合
将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出感兴趣区域小于病灶大小两倍以及感兴趣区域大于等于病灶大小两倍时,乳腺恶性病变的检查准确性、误诊率。
四 “慕课”对学生专业素质的提升
(一) “慕课”为大学网络工程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进行理论课堂教学时,教师也要摒弃传统从概念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一言堂的教学模式,虽然是新课,但由于已经引导学生参与了事先的“慕课”学习,学生已经对本节课、本门课的主旨内容有所了解。因此教师可以针对需要重点识记的概念、专业术语使用课堂提问和总结的方式带过,关键是要放在对本节课重、难点的学习上,老师可以使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让学生重温本节课的重难点,使得学生从根本上能够理解重点、突破难点。这样以压缩理论课授课时间,而把节省的课时用于学生的实践教学,对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有着极大的帮助。
(二) “慕课”促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多样性
“慕课”课程的研发有效补充和拓展了教学内容,使得教学手段向多媒体化、短视频化和全球互动化方向发展,有利于大学将线上教学与线下课堂教学相结合,创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不断改善学习效果,提高学习效率,实现个性化的学习。
(三) “慕课”跨越了地域限制,缩小了高校差距
为拓展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提供了新的思路人力、财力、物力等高等教育资源在区域和地区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因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而导致高等教育布局结构失衡和种种教育不公平现象的产生,是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共同问题。在高等教育资源拓展过程中,时常要面对“公平与效率”的矛盾,二者如何兼顾、何者优先,教育决策者和实施者必须综合平衡,做出选择。 而“慕课”学习方式和课程联盟的诞生和发展,则提供了“以效率促公平”的新的思路和路径,拓展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完善高等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加强高校和社会的教育信息化建设等,保证优质教育资源在“二次分配”过程中体现教育公平。显然,通过“慕课”获取优质教学资源、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方式,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善目前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短缺且配置不均衡的状况,进而为包括在校大学生在内的每个学习者提供适合自己的优质教育,有效推动促进高等教育公平和构建学习型社会的进程。“慕课”对中国大学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引入国外优质教学资源和现代教学方法,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带来了难得机遇。虽然没有进入名牌高校学习,但在“慕课”的帮助下,可以突破实验室条件和师资力量的局限,地方普通高校的学生也可以同等拥有相同的优质网络教学资源,真正保证了教育的共享化和平等化。
五 结束语
为使得地方高校尤其是西部高等院校培养的网络工程专业的学生能够适应社会各行各业的需求,我校对于网络工程专业的定位是培养多层次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然而在培养过程中,出现了较多的问题和阻碍,借助于“慕课”这一新兴教学资源,利用其共享性、交互式、碎片化等特性进行教学模式改革,实际表明无论是对学生的理论水平还是实际操作能力都有明显提高,并且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专业素质综合应用能力。在教学模式的实施中,显著增加了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兴趣,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为扎实,并有效提高了学生自我控制、主动学习的能力。
商家回应:您反馈的食材问题小店非常重视,小店选用食材都是当天采购,绝对新鲜的。这个问题希望您可以和小店取得联系,将事情核实。一定给您满意的结果。
参考文献
[1] 郭广军, 陈代武. 面向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网络工程实践教学体系 [J].计算机教育, 2010(7): 108-113.
[2] 郭昌建, 吴晓琴, 李正茂. 应用型本科院校网络工程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改革与教学研究 [J]. 巢湖学院学报,2014(16):153-156.
[3] 陈冰冰.MOOCs课程模式:贡献和困境[J].外语电化教学,2014(03):38-43.
[4] Bali M. MOOC Pedagogy: Gleaning Good Practice from Existing MOOCs[J]. MERLOT Journal of Online Learning and Teaching,2014,10(1).
[5] Kennedy J. Characteristics of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s): A Research Review,2009-2012[J]. Journal of Interactive Online Learning, 2014, 13(1).
[6] Knox, J. Digital culture clash: “massive” education in the E-learning and Digital Cultures MOOC[J]. Distance Education,2014, 35(2).
本文引用格式: 彭春燕.“慕课”背景下的网络工程专业教学改革启示[J]. 教育现代化,2019,6(66):50-52.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66.018
基金项目: 校级网络工程专业综合改革项目;青海省科技厅项目(2019- ZJ-7086,2015-ZJ-718);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8XMZ050,15XMZ057)。
作者简介: 彭春燕,女,山东菏泽人,青海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教师,副教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传感器网络信息处理与无线网络安全。
标签:慕课论文; 网络工程论文; 教学改革论文; 能力目标论文; 青海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