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论文_曾静

岳阳市一人民医院急诊科 湖南岳阳 414000

【摘 要】目的:观察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效果。方法:我院2018年9月至2019年3月收治急诊科患者82例,以随机方式分组,将82例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均为41例。A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B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A组和B组比较护理满意度,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比较护理质量评分,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急诊科护理管理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措施,不但可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而且有助于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急诊科;护理管理;应用效果

【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in the nursing management of emergency department. METHODS:Eighty-two patients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wer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8 to March 2019. They were grouped by coin-throwing. 82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group A and group B,with 41 cases in each group. Group A implemented nursing risk management,and group B implemented routine nursing to compare the nursing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RESULTS:The satisfaction of nursing in group A and group B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The nursing quality scores of group A and group B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P<0.05. Conclusion: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nursing management,the implementation of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measures can not only improve the patient's nursing satisfaction,but also help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nursing work.

Keywords:nursing risk management;emergency department;nursing management;application effect

急诊科,属于医院的重要科室之一,该科室接收的患者疾病类型多且复杂,所以医院急诊工作的挑战性较大。需要注意的是,急诊科护理管理工作中,出现任何的纰漏,均会构成不可估量的影响,直接危及到患者的病情恢复、生存质量[1]。因此,本次研究将急诊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常规护理措施的临床价值。

1.资料情况、处理方法

1.1临床资料分析

将我院2018年9月~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82例急诊科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方法分为了A组、B组,两组患者例数各41例。A组中男性和女性分别为:25例、16例;年龄为35~73岁,中位年龄为(54.3±5.5)岁。其中,心力衰竭者、心绞痛者、重症创伤者各12例、26例、3例。B组男性和女性分别为:23例、18例;年龄为37~72岁,中位年龄为(54.5±5.6)岁。包括心力衰竭者、心绞痛者、重症创伤者各11例、27例、3例。A组和B组急诊科患者的上述数据相对比差异不存在,P>0.05。

入选标准:知情同意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者、符合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2]者。

排除标准:精神障碍者、妊娠期/哺乳期者。

1.2方法

1.2.1 B组实施常规护理,为患者提供舒适、安静、干净的病房环境,定时做好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监测工作。

1.2.2 A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构建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小组成员经护士长、护理人员构成,由护士长作为小组组长,定期组织小组成员学习护士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内容,以此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责任意识。经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护理环境、护理服务中潜在的护理风险作以识别。然后,有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规避风险,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护理服务。

制定护理风险管理机制,结合急诊科具体状况制定应急预案,帮助护理人员明确实行护理风险管理的意义,在遇到突发事件时,能合理调节自身心理状态处理突发事件。与此同时,应做好护理人员排班工作,将护理人员分成急诊组、接诊组,急诊组护理人员需确保24h电话通畅状态,以便为急救做好准备。

妥善保管急诊科急救物品、做好相关护理工作,要求护理人员遵循医院物品管理机制,进行应急相关工作,为急救工作奠定基础。定期对无菌物品进行灭菌、消毒处理,并认真核对药品。此外,应根据护理文书质量标准吗,认真书写病历。

1.3观察内容

1.3.1 对比A组和B组急诊科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基础护理、护理技能、护理文书、分层考核)评分。

1.3.2 使用医院制定的护理满意度量表,遵循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对患者对于护理人员工作质量、服务态度等进行评判,前两者的总和×100%=护理满意度。

1.3.3 护理质量评判,主要为对护理人员基础护理、护理技能、护理文书、分层考核方面予以评分,各项的评分范围为0~100分,分数跟高表示护理质量越理想。

1.4统计学处理方法

本次研究中,A组和B组急诊科患者临床相关数据,均经统计学软件SPSS23.0分析。计数资料、两组护理满意度的对比,均使用%代表,运用X2检验分析并处理。计量资料、两组护理质量评分的对比,均使用X±S代表,运用t检验分析、处理。组间的数据对比为:P>0.05,表示无明显差异。组间的数据对比为:P<0.05,能判断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A组、B组护理满意度对比情况的分析

A组和B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具有对比差异,P<0.05,如表1。

3.讨论

急诊科,为医院重要的组成部分,该科室疾病类型较多,若想提高管理质量有一定的挑战性。而急诊护理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医院的整体护理质量,为此需加强护理工作质量[3]。护理风险,为医院救治的过程,护理服务中的不确定因素、潜在危险因素。护理风险主要包括:护理事故、护理缺陷、护理差错、护理意外几个类型[4]。需要注意的是,急诊科护理人员的工作量较大,所以必然会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在实行护理风险管理的过程,建议结合急诊科具体状况,制定护理管理方案[5]。同时,应提高急诊科患者、患者家属的风险意识,在实际救治的过程中考虑到技术因素、护理服务因素、人文因素等影响。护理风险管理,属于新型的护理管理莫斯,能有针对性的为急诊科的患者提供护理服务,以此严格控制不安全事件发生率。针对于此,本次研究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实行了护理风险管理措施,该护理模式能秉持一切以患者为主的原则出发实行护理干预,而且利于优化抢救流程,加强和患者、患者家属间的沟通,和患者构建良好的关系,从而能获得患者的配合、理解,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6]。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评分比较,均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可见,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效果较好,并且利于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工作质量。

总之,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应用,可获得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存在临床应用、推广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赵文景,李伟,王萍.新护士静脉采血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对肿瘤患者护理满意度及风险事件发生的影响[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8,25(S1):312-313.

[2]葛宝兰,刘颖青.急诊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风险控制[J].中华护理杂志,2017,52(z1):9-13.

[3]甘秀妮.急诊呼吸道病原体职业暴露的风险控制[J].中华护理杂志,2017,52(s1):22-24.

[4]陈亚红,王华芬,金爱东等.VTE防范护理管理团队的构建与运行成效[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8,27(6):705.

[5]林汉慧.ICU护理风险管理在预防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呼吸机获得性肺炎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全科医学,2017,20(z2):276-277.

[6]杨斯棋.风险管理策略在乳腺癌化疗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8,25(S1):215-216.

论文作者:曾静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4

标签:;  ;  ;  ;  ;  ;  ;  ;  

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论文_曾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