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入学考试阅读环节分析_海洋论文

中学入学考试阅读环节分析_海洋论文

中考阅读板块材料链接题解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题解论文,中考论文,板块论文,链接论文,材料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在中考阅读题中材料链接类题频频出现。这类题目一般给出一则或数则与选文内容相关的材料,然后要求考生联系选文内容,解答问题。此题型主要着眼于语文综合能力的考查,如品悟、评论、探究等主观性很强的题型。2010年中考此种题型主要分四类:

一、判断型链接题

即要求考生运用选文所介绍的相关知识,对链接材料进行归类,对观点的正误作出判断,并要求阐述如此归类、判断的理由。

【例1】(2010年北京市卷)

①在城市里,人们经常可以见到各种各样的街头雕塑。街头雕塑,指的是在道路两侧或交叉口等位置布设的雕塑。它主要供在道路上活动的用路者观赏。

②街头雕塑一般分为纪念性、主题性和装饰性雕塑。纪念性雕塑一般是以历史上的人或事件为主题,它布设在特定地点,再现特定的历史人物和事件,显示一个国家的历史和民族精神。例如,在都江堰市布设的李冰雕塑,就是为了纪念他在设计都江堰工程中所做出的杰出贡献。主题性雕塑是对某个特定地点、环境、建筑的主题说明,它必须与这些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点明并升华主题。例如,在甘肃敦煌县城有一座“反弹琵琶”雕塑,它取材于敦煌莫高窟壁画,显示了该城市因拥有莫高窟这一名胜而闻名于世的特色。装饰性雕塑主要用束装饰街道环境,表现的内容比较广泛,体积也因环境不同而有大有小。

……

题目:根据第②段的内容,说出下面两则材料介绍的街头雕塑分别属于哪一类型,并结合材料内容作简要说明。

【材料一】大连街头,有一座“中国奥运第一人”刘长春的雕塑。1932年,中国首次参加第10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大连人刘长春代表中国参赛。这座雕塑展示的是他在短跑预赛起跑时的瞬间,人物形象动感十足。

[材料二]王府井大街是一条富有北京特色、具有百年历史的商业老街。街头有一座人力车夫拉洋车的雕塑。这座雕塑展示的是一位老北京人力车夫的形象。他身穿布衫,手扶车把,身体侧倾,注视前方,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材料一:__

材料二:__

解析:本题要求对所给的材料进行判断、归类,考查的实际上是对原文的理解和运用,即原文给出了基本概念或分类标准,考生要能利用这些知识去对链接材料作出判断。因此,它的解题关键首先是要对选文中的概念、标准、分类等核心内容反复研读,准确掌握选文内容。此外还要对链接材料进行全面分析,找出其显著特征,确保对选文知识的运用不出差错。如本题,选文第②段对街头雕塑进行分类,并结合实例分别进行解释。如果能准确理解这些内容,就不难对两则链接材料作出判断。

参考答案:材料一:属于纪念性雕塑。材料二:属于主题性雕塑。

二、释义型链接题

即要求考生运用选文所讲述的知识,对链接材料中出现的一些术语、概念、现象等作出解释。

【例2】(2010年福建省福州市卷)

今天你“低碳”了吗

戎 戒

盘点2009年的关键词,“低碳”无疑是人们耳熟能详的词汇之一。“低碳经济”“碳交易”“碳汇”等概念正日益进入公众的生活。

所谓低碳,是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以二氧化碳为主排放)。低碳生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其实就是指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实现“低碳生活”最根本的因素是人。每个人都应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改变固有的生活习惯,做一名“低碳生活”的践行者,并落实到吃、穿、用、住、行等各个消费领域。

……

低碳生活不仅能够精确计算出人们生活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而且能够以自己生活细节的改变来证明:气候变化不只是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关心的问题,更与每个人息息相关。

【材料链接】中国环境保护部新闻发言人陶德田4月20日向媒体通报,2010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低碳减排·绿色生活”,号召公众从我做起,为建设生态文明、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贡献力量。

题目:结合原文,用简洁的语言阐释链接材料中政府提倡的“低碳减排”的含义。

解析:本题要求根据选文内容,对链接材料中的某一概念作出释义,考查的也是对选文的理解和运用。不过这类题要比一般的判断、归类复杂,因为它还要求考生要有很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要能结合原文,用简洁的文字把相关术语、概念、现象解释清楚。因此,解答此类题目的要诀是:运用原文意思,准确进行解释,表述简洁科学。如本题,原文已对“低碳”“低碳生活”作出了详细解释,稍稍进行提炼概括,就能得出“低碳减排”的含义。

__

参考答案:减少温室气体(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排放。

三、品悟型链接题

即要求考生将选文内容、观点与链接材料进行联系和对比,对链接材料所记叙的事情、描述的社会现象、呈现的观点等进行感悟、品味、评析,畅谈内心感受,表达自己所得。

【例3】(2010年湖南省岳阳市卷)

态度创造快乐

一位访美中国女作家,在纽约街头遇到一位卖花的老太太。这位老太太穿着相当破旧,身体看上去也很虚弱,但脸上的神情却是那么祥和兴奋。女作家挑了一朵花,说:“你看起来很高兴。”

“为什么不呢?一切都这么美好。”

“对烦恼,你倒真能看得开。”女作家随口又说了一句。

岂料,老太太的回答更令女作家大吃一惊:“耶稣在星期五被钉上十字架时,是全世界最糟糕的一天,可三天后就是复活节。所以,当我遇到不幸时,就会等待三天,一切就恢复正常了。”

“等待三天”,多么富于哲理的话语,多么乐观的生活方式。她把烦恼和痛苦抛下,全力去收获快乐。

看来,快乐与态度的确存在着某种关联。

……

由此可见,如果把自己浸泡在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中,快乐必然会占据你的每一个日子。

题目:下面这段话也是就“态度与快乐”之间的关系发表看法,请联系上文,用简明的语言谈谈它们对你人生的启示。

【链接材料】一个人是一首曲,当你播放迪斯科的时候,身边的人会随你跳舞;但当你播放哀乐的时候,身边的人只会随你流泪。一个人是一团火,可点燃身边的柴;但一个人也可能是块冰,会冷却身边的炭。

__

解析:本题要求考生结合原文和链接材料,或畅谈感受,或发表见解,或表达自己的内心所得,解答有一定难度。考生在答题时首先要将文本与链接材料进行对比,力求从中找出相同点或不同点,并加以提炼;在此基础上,再根据题目的要求,想想自己持什么立场,内心有什么感触和收获;最后,再简明扼要地把这些内容表达出来。它的解题要领可概括为:两相对比,准确切入,有感而发,观点正确。如本题只要围绕“态度与快乐”这一论点来谈,说出自己的心得即可。

参考答案: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不但能让自己快乐,也能让他人快乐;消极的心态会带给他人不良的影响。因此,在人生旅途中要努力使自己保持积极的心态,乐观向上,用快乐感染他人。

四、探究型链接题

即要求考生从选文出发,对链接材料进行自主探究,有所思考和发现。

【例4】(2010年甘肃省兰州市卷)

天赐良“源”

浩瀚的海洋不仅面积占整个地球表面积的70.8%,而且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接收器:6000万平方千米的热带海洋平均每天吸收的太阳能就相当于2500亿桶石油所含的热量。吸收太阳热能的海洋表面温度较高,而在一定深度下的海水温度较低。海洋表面在太阳的照射之下,和长期未受到光线照射的深海产生了温差,一般在热带地区,地层与1000米深处的海水温差可达25℃。由于存在温差,就可以利用海洋表面和海洋深处的温度差来发电。按资源普查的经验公式计算,在几种海洋能利用中,海洋温差能可开发总装机容量为148亿兆瓦。单从数量上来讲,温差能是最大的。

……

海洋温差能发电对能源的浪费远远低于普通火力发电。当海洋电站离陆地较近时,可考虑直接向陆地上的变电站输送电能;人们还可以利用海水在工作过程中分解出的氢作为燃料,或从浓缩海水中提取铀、重水以及一些稀有金属,送往陆地供核电站使用。同时它几乎不会产生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因此对海洋温差能这种清洁能源的利用前景可谓十分广阔。

题目: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本文内容,写出你的发现或思考。

材料:上海电力公司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发电项目,风力、太阳能、生物质能发电齐头并进。根据测算,世博会召开时,上海并网清洁能源发电将达到146.4兆瓦,其中风电139.4兆瓦、太阳能光伏发电7兆瓦,可为世博园区提供三分之一的用电量。这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6万吨。

__

解析:这类链接题考查的是对链接材料的思考与探究,看似无从下手,但只要把握住选文的主题,进行适当联系,就能找到探究的方向。如本文讲“海洋发电”是一种洁净的新能源,看到了这一点,探究便不难完成。它的解题要领是:根据选文确定探究方向,准确表达出自己的探究所得。

参考答案:清洁能源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标签:;  ;  

中学入学考试阅读环节分析_海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