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45252719811203XXXX
摘要:随着高层建筑与大型设备基础日益增多,大体积混凝土的应用也日益广泛。为了能够保障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就需要合理的采用相应的施工技术,将可能对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造成影响的各种因素有效的排除,以保障建筑工程的稳定。本文在此从几个不同的方面对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要点做了详细的研究。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质量
前言
当前,高层建筑在建筑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大体积混凝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高能效、高强度以及便于施工且结构十分厚实等优点,都让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在建筑工程中备受欢迎。
一、大体积混凝土的概述
大体积混凝土主要是指那些断面尺寸最小要大于1米以上,在施工过程中采取相应技术措施用以合理解决温度应力和水化热所引起的混凝土内外温度差异,并能够控制裂缝开展的混凝土结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主要有两大特点:其一,整体要求高。往往大体积混凝土工程都适用于大型设备和高层建筑,例如高层建筑的筱板基础、箱形基础等。因此,在工程建筑过程中往往不允许预留设施工缝,一般需要连续浇注;其二,结构体积大。一般浇注后混凝土产生的水化热量大,其会集聚在内部不易散发,从而使内外部温差很大,最终引起较大的温差应力使得该混凝土工程结构体积变得很大。
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具体流程
所谓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只有充分的对其施工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解,才能够使得其施工可以顺利的开展。同时施工人员要明确了解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具体流程,合理的应用各种施工设计技巧,对施工当地的地质条件进行合理的分析,在获得有关资料的前提下,再大规模的开展施工,这样才能有效的避免在建筑表面出现裂缝。
三、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1、施工准备工作
施工准备环节主要分三个部分:施工材料准备、施工器具准备以及施工技术准备。其中,施工材料准备环节要保证采用低水化热或者中水化热的水泥配置混凝土,在骨料方面其要占大体积混凝土绝对体积的80%到83%,表面清洁无弱包裹层、线膨胀系数小且级配良好。尽可能的按照规范和设计来掺用外加剂,减少水泥在工程建设中的运用。但是要注意外加剂要在有复验单和质保书的前提下配置计量。水也要使用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施工器具准备环节主要内容是针对该建筑工程的需要准备所需的施工器具,例如:白线、铝合金刮尺、平锹、尖锹、水泵、配电箱、平板振捣器等。在施工技术准备环节要注意在浇注这些大体积混凝土之前,首先要在混凝土的供应单位办理预拌混凝土的浇灌申请和委托单。所有的施工机具也要在浇筑混凝土之前配备专门的技工进行检查,并在浇筑阶段跟进检修。
2、合理选择材料
首先,选用低热或中热水泥能有效控制混凝土温升,进而实现对混凝土温度应力的优化控制。如选用强度等级合适的矿清硅酸盐水泥和火山灰硅酸盐水泥,就能很好得降低水化热,有效控制大体积混凝土温升。其次,可在混凝土中掺入粉煤灰。只要掺入量合适,大约为水泥因素的30%-50%,就能通过利用粉煤灰的滚球效应,起到改善混凝土流动性及粘聚性的效果,这也大大降低了水化热。而在混凝土中掺入粉煤灰的另一个好处是能够起到节约水泥,降低生产成本的作用。第三,掺入抗裂防渗优质增强剂。这可以有效地降低混凝土水灰比,减少收缩,改善孔结构,提高早起抗拉强度,进而提高混凝土的抗裂防渗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第四,对混凝土后期强度进行充分利用。
3、优化混凝土配合比
在浇筑施工的时候,将施工人员分区,工作的协调性,而且还便于管理。在施工人员浇筑的过程中一定要有技术人员在一旁监督,要求施工人员的每一步都要严格按照施工技术规范来,不能有懒散的态度。在振捣的时候,动作一定要快,要材料更加均匀,加大混凝土的密度从而提高结构的稳定程度,减少裂化。特别要注意的方面是浇筑工作和冷却工作不能同时进行,一定要在所有的浇筑工作都停止之后在能进行混凝土的冷却。要保证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并减低水化热,促使混凝土拥有良好的和易性和可泵性。配置大体积混凝土。
4、混凝土的运输
为了降低水化热,配制混凝土的时候要掺加减水剂、沸石粉或者粉煤灰,从而减少水泥用量,改善混凝土的合易性。如果其采用混凝土泵输送并浇筑的话,可以掺加泵送剂。在使用泵车之前要先调试正常才能供料,每一台泵车都有专人进行操作,其要服从指挥台的统一指挥,并按照前台的要求加快或者放慢泵送速度。使用振动器的操作人员要穿橡胶鞋、佩戴绝缘手套,电箱也要安装漏电装置。
5、混凝土浇筑
一般情况下,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全面分层法,一般用于结构表面尺寸较小的混凝土。全面分层法顾名思义,就是浇筑完第一层再浇第二层,如此一层一层浇筑,直至完工。需要注意的是,在浇第二层时要确保第一层还没有初凝,施工时一般从短边向长边进行,也可以从中间向两边或者从两边向中间进行。二是分段分层法。一般用于单位时间内要求供应的混凝土较少,最度较小而长度和面积较大的工程。这种方法是先从底层开始浇筑,达到一定距离后再浇筑第二层,依次进行浇筑直至完工。三是斜面分层法。这种方法适用于混凝土的长度至少要超过其厚度的三倍,坡度小于三分之一的情况,浇筑时从下层开始,层层上移。这种情况下的振捣一般要在斜面层的上面混凝土卸料处以及下面近坡脚处各布置一道振动器,随着浇筑的推进,振动器也要紧紧跟上。
6、混凝土振捣
混凝土振捣时布置三道振捣,第一道设在混凝土的坡角,第二道设在混凝土的坡中间,第三道设在混凝土的坡顶。每道设2台振捣器,三道振捣相互配合,确保振捣覆盖整个坡面。使用振捣棒振捣,振捣棒插入下层混凝土中的深度>50mm,振捣棒移动的间距以400mm左右为宜,振捣棒要快插慢拔,以混凝土面泛浆为宜。混凝土表面要用刮杠刮平,再撒5mm-25mm碎石,用木抹拍实抹平。
7、后浇缝的留置与处理
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合理的分缝分块,不仅可以减轻约束作用,缩小约束范围,同时也可利用浇筑块的层面进行散热,降低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另外,也可满足绑扎钢筋、预埋螺栓等工序的操作需要,但接缝的处理必须满足防止渗漏水的要求。 后浇缝的设置和处理如设计无规定时,其间距一般为 20~30m,缝宽 1m,可在后浇缝形成 40d 后封闭,冬期可适当延长。
8、加强混凝土养护
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需加强保温养护,防止混凝土表面温度过快的散失,减缓混凝土表面温度降温梯度,降低混凝土内部与外部温差值,从而降低温度应力,松弛混凝土应力,增强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进而提升混凝土的抗裂能力、承受能力,避免因为混凝土表面干裂,而产生塑性收缩裂缝。在混凝土养护期间,合理控制混凝土表面温度、中心温度,实现两者的平衡,最好控制小于25摄氏度。在混凝土保温养护过程中,硬随混凝土块体的内外温差和降温速度进行监测,更具现场实测结果调整保温养护措施以满足温控标准的要求。具体可采用:对标高位于正负零以下的部位,应及时进行回填土施工;正负零以上部位应及时加以覆盖,避免长期暴露在室外环境内。
四、结语
综上,在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中,施工中一定要按照工程施工的标准对其进行施工,并且对其施工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严格控制大体积混凝土的配比工序以及浇筑等有关的环节,采用科学的施工方法和养护技术,严格施工过程管理,就可以提高大体积混凝土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叶琳昌,沈义.大体积混凝土施工[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2]张剑.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浅谈[J].山东工业技术,2014,(11):130-130.
论文作者:付冬梅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
标签:混凝土论文; 体积论文; 水化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振动器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应力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2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