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数学是小学阶段教育教学的主要学科之一,小学数学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在学习以及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以往的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教师仅仅教授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技巧,忽视了对学生思维习惯的培养,从而导致数学教学效果停滞不前。针对这一问题,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以供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思维习惯;培养
在我国教育改革的步伐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也在不断创新与变革,为了提升数学教学效果,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多更好的数学教学思想与观念被应用在教育教学中。当前我国小学生普遍缺乏解决问题能力,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小学生不具备良好的思维习惯,为此,数学教师需要优化“解决问题”的情境,重视小学生良好思维习惯的养成,以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1、从同类问题的共性分析中培养学生思维习惯
在"解决问题"存在一些相同概念的不同表达方式,教师通常会用不同的名称代替、转换,但是,“万变不离其中”,相同概念的问题必然存在共性。但是,小学生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难以短时间内发现这些问题中的共性,此时,需要教师发挥引导作用、启发作用。在遇到同类问题的不同表达方式时,教师需要有目的、有方向、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思想,发现其中的规律,并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养成归纳总结的思维习惯,发现这些问题之间的联系性,在熟练运用解题方法的同时,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巩固旧知、学习新知,掌握方便、快捷的"解决问题"方法。
2、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主动推理的思维习惯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教师在培养小学生思维习惯的教学过程中融入生活实际,有助于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小学生对"解决问题"思考的热情,同时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推理能力。如:小明到某商场买一件短袖,商场标价为45元,但是,该商场在举办节日促销活动,商场内的全部商品均八折销售,请问这件衣服是多少钱呢?在学生们回答完之后,教师可以转变一下思路,将已知条件与未知条件互换,在提出问题。然后,在补充其他条件,如商场促销活动中提出,购买两件及两件以上商品可以打七折,请问,小明买了两件标价为45元的衣服,一共花了多少钱?
其次,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对某一问题的深入思考得出更多的相关问题。例如,工人需要修建一条900米的路,已经修了3天,平均每天修建100米,余下的道路需要5天修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根据这样的已知条件,让学生自己提出相关的问题,如:
(1)如果余下每天修建的长度一样,每天需要修建多少米?
(2)剩下的道路平均每天修建的长度比之前每天修建长度多多少米?
(3)之前每天修建的长度是剩下道路每天需要修建的长度的百分之几?
(4)如果每位工人每天的平均劳动长度是20米,那么剩下的道路长度需要多少工人?
(5)修完这条路,相当于平均每天修了多少米?
如果学生难以提出较高层次的问题,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补充,使学生了解提出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推理运用到其他问题的解决中。
3、运用数形结合法培养学生的转换思维
数形结合思想是数学“解决问题”中的主要方法,小学生在此阶段中接触的数形结合最为基础性的,例如关于行车速度问题的解决,便可以利用线段的方式。通过数形结合思想“解决问题”中的运用,可以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实现数字与图形之间的转换,从而提升小学生的思维转换能力,有助于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4、在计算问题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在计算问题的解答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一题多解是数学计算问题的突出特点,教师在这方面内容的教学中,需要启发与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让学生在能够采用一种方法解决问题的基础上,突破定势思维,挖掘新的解决技巧,需求新的解题思路,在不断的探究性,实现发挥性思维习惯的养成。如:蔬菜店中的萝卜和白菜一共有56千克,其中萝卜和白菜的重量比为2:5,问萝卜和白菜各多少千克?这道的解法至少有四种不同的解题方式,可以采用按比例分配法、“归一”法、“倍比”法以及分数思路等方法,对该问题进行解答,最后都可以得出结果,萝卜是16千克,白菜是40千克。
通过不同的解题方法对同一问题进行解答,可以培养小学生的一题多解能力,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与探究,具备发散性的思维能力,能够辩证的看待问题,有助于小学生数学学习质量的提升。
结语: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渐变与顿悟相结合的过程,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积极“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主动探究,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教学有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措施分析[J].王国霞.新课程(小学).2016(03)
[2]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思维的途径分析[J].朱子芹.吉林教育.2014(26)
[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J].康大维.西部素质教育.2018(17)
[4]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独立思考的思维习惯[J].冯超.学周刊.2018(20).
论文作者:赵秀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1月5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7
标签:解决问题论文; 思维论文; 小学生论文; 习惯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11月5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