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华洗,回归自然,回归现实_核心素养论文

铅华洗尽,返璞归真,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返璞归真论文,铅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目前,包括化学教学改革在内的教育教学改革进入一个关键时期,以核心素养统领课程设置、实践和评价已成为业界共识。2016年的高考尘埃落定,福建省考生使用的“新课标Ⅰ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试题顺应教学改革需求,给人以铅华洗尽、返璞归真的感觉。试卷整合化学基础知识、学生的学习能力、化学学科方法和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等多个维度命题,命题手法淳朴,注重实效,不仅有效实现测量目标,还对中学化学教学起良好的导向作用。笔者试从试卷立意、试题内涵建构和学生答题反馈情况三个视角作简要分析,希望对今后中学化学教学有所启发。

      一、立意深远,取舍有道,大视野冲击教学体系

      取舍之道,在于方寸。试卷立意是试题命制的核心和主旨,从今年的化学试题来看,命题者在深入研究高中化学课程及学情的基础上,突出高中化学课程的基础性、选择性和时代性特征,准确定位试卷的考查功能,立意明确、重点突出、主题鲜明、理论清晰,切合中学化学教育教学实际。在试卷结构和考试内容上与往年保持相对稳定的基础上,取舍有道,稳中求新。所设置的试题对中学化学的教学目标进行了客观诠释。以下三个方面的表现尤为突出:

      第一,着重考查学科主干知识和核心概念,关注化学学科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试卷在延续“考试从‘复现教与学或教学的延续’拓展为‘区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和创新活动’”的命题思想上,一改近3年的命题风格,试题返璞归真,趋于平实,更加重视考查内容与课程标准要求的一致性、学科基础知识与核心素养要求的一致性。考查要求层次清晰,涉及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元素化合物知识、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化学实验、电化学原理、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化学反应与热量变化、酸碱中和滴定和化学平衡(包括电离平衡、水解平衡及沉淀溶解平衡)等。试卷较全面考查中学化学主要知识内容,并作适当的拓展延伸,在此基础上,关注考生的思维品质和实践能力,比较准确地考查考生对化学学科知识体系的掌握及综合应用的情况。

      第二,在知识考查和能力考查中寻求最佳连接点,体现命题思维的整体观。与往年相比,今年的化学试题能够很好地处理能力考查的起点和落点。例如,站在系统的高度考查中学化学基础知识,注重知识的整体结构;注重知识的纵横联系,在融会贯通中提炼问题,考查考生是否理解中学化学知识的关键、核心和本质,并运用于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寻找不同模块间知识的联系与区别,恰当地处理知识与能力考查的关系,试题设计以所学知识为起点,以检测能力为落点,挖掘能够考查考生学习潜能的因素,让大部分考生有探究的勇气和信心,并在答题过程中表现出各自的认知水平。

      第三,命题者充分预设和评估检测结果,在试卷长度、难度设置和考生答题时间上寻找平衡点,体现考试的效度和信度。试题控制一定的阅读量,题干简洁,设问方式简明、合理,为考生进行深度思考提供了保障。主观题设计注意高考命题的连续性,不回避经典题,考查考生应知应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客观题注意把控难度,设问由易到难,所考查的知识由单一到综合,主次协调,能力要求螺旋上升。

      二、以简驭繁,建构内涵,新视角考查学科思维方式

      简单,是一种从复杂演化而来的透彻,以简驭繁,是思维系统化后集大成于一体的表现。试题与往年相比,更加注意精选素材,充分体现“注重学科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的综合”及“加强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的原则,以信息迁移、分析推断和实验探究等方式设置要求、建构内涵。

      1.试题情境简朴,真实反映化学学科的特点和独特价值,彰显试卷的人文性

      试题注意回避前两年试卷中陌生素材过多的特点,背景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最新化学研究成果,巧妙避开因过于关注检测学生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而使对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目标落空的弊端。如此命题手法,更能体现化学学科价值,有利于引导考生观察社会、观察生活,把化学问题解决的学习经验迁移到以后的学习及工作中。

      2.突出知识的融合与思维建模的能力

      试题从宏观辨识入手,着力考查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试题的内容组织充分发挥化学问题的本身价值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价值,问题设计交叉融合,命题目标直指考生对物质本质属性与化学变化规律的理解和运用,检测考生化学学习能力。例如,第27题以铬的化合物为载体,结合图像等信息综合考查考生对化学平衡等核心概念、原理的理解;第28题以杀菌消毒剂

的生产工艺为背景,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电化学原理、化学条件控制、反应系统物质体系的转化、化学定量计算等相关内容。试题还对考查考生的现场学习能力作了有益尝试,如第28题(5)的“有效氯含量”计算。

      3.加强化学实验基本能力的考查

      试题将目光由往年陌生的实验情境转向以教材典型实验为背景的综合考量,重视对教材实验的拓展和延伸,是一次学校是否真正开展实验教学的检阅。问题设计有层次性,注意把握“实验”与“探究”的度,通过考生在解题过程中知识应用的纵横延伸、思维的冲突激发,体现化学实验方法的具体运用。例如,第10题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技能,涉及物质的分离提纯,气体的制取、收集、除杂和尾气处理,溶液的配制等基本操作。第26题则往前递进一步,重在考查考生的实验素养,以探究

与大气污染物

的反应为载体,在“检测考生是否能根据试题要求,识别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设计实验方案,了解化学实验原理,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合理结论”等方面作了积极尝试,与“考试大纲”提出的“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和推理为基础的科学探究方法”的要求相契合。

      4.选考题考查考生是否具备基于证据推理、建构模型的科学思维

      3道选考题从考查内容的核心度、题型匹配、试题长度、思维容量、总体难度等角度总体把握,体现试卷的公平性。试题既体现选修模块特点,又抓住化学理论的指导功能,重在应用化学核心概念和化学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内容组织针对各个模块的核心知识,新颖灵活,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考查的内容更多涉及程序性知识;问题及其解决方法符合化学学科发现和研究问题的基本特点,准确简捷。

      三、追根溯源,理解基于核心素养测试的内涵和要求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既体现学生核心素养的一般特征,又展示化学学科本质。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导向,目的是引导中学化学教学消除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切实实施素质教育。今年我省考生的答题情况,充分暴露了学科核心素养的不足。要提高中学化学教学的实效性,必须针对问题,追根溯源,理解基于核心素养测试的内涵和要求,反思教学,在反思中提升。

      1.辩证地处理基础和化学学习能力间的关系

      从考试结果来看,考生失分的主要原因之一还是化学基础知识储备不足。由于对知识检索和知识间的交互运用存在困难,造成知识再现障碍。

      如第13题融合考查了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的应用及和元素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试题综合性强,于平实中求创新,有一定难度。若考生基础知识不扎实,就无法根据“s通常是难溶于水的混合物”推断物质p为

      

      化学学科基础知识是根,是形成化学学科能力的基础,两者互相关联,互为因果,相辅相成。若脱离化学学科知识空谈化学学科能力,将本末倒置、两头落空。

      2.加强实验教学,在感性体验中促综合运用、理性表达

      实验能力是化学学科能力最本质的体现。第2题将教材中实验室里氨气的制备和性质实验拓展为探究实验,涉及考生熟悉的气体收集、装置连接等基本操作及实验方案的设计,对实验认知水平的考查包括对实验事实的加工与处理能力、对化学实验原理的理解与运用。该题贴近考生实际,考查最基本的实验探究能力,而实测难度值仅为0.34,其中,第(2)④题得分率为全卷最低(难度值为0.07)。考生的实验能力弱化可见一斑。考生或对整体实验体系、实验原理不理解,无法进行判断和分析,或不能理性地、科学地描述实验事实、表达观点。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回归化学教育本源,创设条件加强学生动手实验教学。

      3.分析学情,培养基于证据推理、建构模型分析的科学思维

      此次考试还暴露出的问题是:部分考生面对新情境题型,无法直接找到条件与目标之间的联系,不能准确提取有效信息且加以归纳处理;不能把握知识及其应用的来龙去脉,无法进行准确推理和判断,只能不断进行各种盲目的尝试以寻求解决方法,采用某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去分析问题,导致失分严重,得分率偏低。

      例如,第27题综合考查学生对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理解及其应用,难度值仅为0.39。其中,第(2)②题要求考生根据函数图表数据计算化学平衡常数,实测难度值仅为0.09;第(3)题检测考生对溶度积常数含义的理解与计算,实测难度值也只有0.19。第28题对考生的获取有效信息、利用信息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实测难度值仅0.32,其中第(5)题要求学生先读懂“有效氯含量”的含义后进行迁移计算,实测难度值仅为0.09。考生答题情况折射出的信息提取失真、知识再现障碍、答题漏洞百出都与其思维品质有关。因此,教学中亟须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在复习中可以精选一些能启迪思维的问题,通过训练和变形开发,消除学生思维定势的影响,培养基于证据推理、建构模型分析的科学思维。

标签:;  ;  

引领华洗,回归自然,回归现实_核心素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