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先
常德市第六人民医院外科 415100
摘要:目的:观察系统化护理干预模式对胆囊结石行腹腔镜手术患者心理状态、治疗时间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162例拟行腹腔镜手术的胆囊结石患者,采用隐匿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81例患者入院后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81例患者采用系统化护理干预模式,比较两种护理方法对患者的影响。结果:观察组出院前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期间平均睡眠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术后平均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47%,对照组为14.81%,两组比较(P<0.05)。结论:系统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和生理状态,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提高预后具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系统化护理干预模式;胆囊结石;腹腔镜手术;应用
腹腔镜胆囊结石手术创伤小,操作简便,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手术方式。数年的经验积累安全性已得到证实,但腹腔镜术后常见的高碳酸血症、恶心呕吐等并发症发生率仍在10%左右[1-2]。而多数并发症的发生与手术操作无直接关系,而与患者的生理、心理状态及护理的预见性和系统性有密切关系。随着医疗模式的改变,护理工作的重点是以人为本。推行护理工作系统化,使之具有预见性,理论上讲可减少疏漏和差错,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现将该干预模式的应用及效果进行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162例拟行腹腔镜手术的胆囊结石患者,均符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指征,排除严重肝肾功能疾病患者、精神障碍性疾病患者。本研究方案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同意书。其中男72例,女90例,年龄37-69岁,平均年龄(56.2±13.5)岁;采用隐匿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81例患者入院后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81例患者采用系统化护理干预模式,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系统护理干预模式
根据腹腔镜胆囊结石手术的特点、常见并发症的高危因素、术前、术后配合要点、注意事项等制定出系统化护理干预流程,护士按流程进行护理,并打勾确认护理完成。对照组患者沿用传统常规护理。
① 入院第1d:介绍主管医师、责任护士,由责任护士带患者熟悉环境,并将相关检查、术前、术后注意事项印制成红绿两种颜色组成的小册子,红页表示禁忌,如术前禁食、禁饮时间等;绿页表示患者要做到的,如大小便留取方法、术后早期活动等,以增强患者的印象。
② 第2d-术前:认知护理干预、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干预、行为、饮食护理干预等。首先让患者了解胆囊结石形成的原因,腹腔镜手术的意义、必要性、特点和安全性、麻醉方法、术后可能出现的不适和疼痛,提高患者的认知和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为择期手术打下基础。其次,心理干预和指导术前精神放松的方法,包括深呼吸、注意力转移等。第三,行为饮食干预,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指导进食,吸烟患者嘱其戒烟。第四,辅助锻炼,除常规床上大小便训练外,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以增强肺功能。
③ 术前当晚:术前访视,常规介绍手术组成员,强调饮食、肠道准备要求,强调充足睡眠的重要性等,并在神门穴贴一耳穴贴,帮助睡眠。
④ 术后第1d:术后8h内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给予吸氧,并作好记录。8h后生命体征平稳患者停止监护,停止吸氧。患者麻醉苏醒后确认无心理障碍后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⑤ 术后第2d-出院:根据患者排气、排便情况进行饮食指导,逐步由流食向普食过渡[3]。做好预防切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询问患者有无胸闷气急、头晕或其它不适,用用肩背部疼痛的患者用按摩、热敷等方法处理。
⑥出院指导:建立出院联系卡,进行饮食、休息体位、用药方法及功能恢复等方面健康教育,出院后1月内每周1次电话亲情回访。
1.3 观察指标
患者入院时、出院前采用焦虑量表(SAS)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价,判定标准为分值越高,焦虑心理越严重;记录患者在院期间睡眠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VAS疼痛评分,分值越高,说明疼痛来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 表示,且进行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术后心理、生理相关指标的影响
两组术前SAS评分、平均睡眠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出院前观察组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平均睡眠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术后平均VAS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详见表1
表1 两种护理方法对患者心理、生理相关指标的影响[例, ±S]
3 讨论
系统化护理干预模式与常规护理的区别在于将根据某种疾病的特点、治疗流程及护理要点将护理工作程序化、系统化。其优点在于工作目标明确。胆囊结石是普外科的常见病,而腹腔镜技术安全微创,是患者的首选[4-5]。本研究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作为试点,并与常规护理组患者就并发症、心理状态、术后疼痛及睡眠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显示,观察组出院前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期间平均睡眠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术后平均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说明系统护理干预模式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和生理状态,降低心理应激,同时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47%,对照组为14.8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提示将护理工作科学化、系统化是提高患者预后的重要手段。
系统化护理干预模式的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应用还需要持续改进,如在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时,应有针对性,根据患者的文化层次、年龄、接受能力等进行分层,还可进一步提高护理效果。另外加强术前评估,包括心理状态和生理状态,确定并发症的高危人群进行重点监护,进一步保障患者的就医安全。笔者相信,系统护理干预模式通过经验的总结和持续改进,必将发挥更显著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丽红,岳秋菊,张荣,等.综合护理干预对腹腔镜联合开腹行胆总管探查取石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6):10-12.
[2]韩珊菲.综合护理干预在腹腔镜治疗胆囊结石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198-200.
[3]张文.临床护理路径对腹腔镜下胆囊结石病人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09(14):21-22.
[4]玉晓.胆囊结石合并高血压病的腹腔镜手术护理干预[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27):278-278,273.
[5]郭金伟.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刊,2014,41(09):41-43.
[6]杨美玉,徐梅,邓亚红,等.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护理[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4,(1):51-52,53.
作者简介:刘春先1976年2月17日出生,学历大专,籍贯湖南常德,职称主管护师,职位外科护士长,单位:常德市第六人民医院外科,主研方向外科护理。
论文作者:刘春先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13
标签:患者论文; 术后论文; 并发症论文; 腹腔镜论文; 对照组论文; 手术论文; 心理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13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