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于石油钻井工作通常都会在野外进行,所以难免会遇到一些环境恶劣的情况,并且对于人力的需求较高,具有一定的团队协作性,因此环境因素与人为因素都是构成安全风险最主要的原因。安全性是每个企业都要高度重视的,若是发生安全事故,不仅会影响钻井作业的进度,而且也会造成经济的损失,严重的还会造成一定的社会影响,使企业的名誉受损等。因此,在石油钻井作业过程中,需要对每一个阶段都要进行严格地安全管理,保证石油钻井作业的安全性,才能够使其顺利开展。
关键词:石油钻井;安全影响因素;管理对策
1石油钻井作业中的主要安全因素
1.1人为因素
在所有企业中,人为因素一直以来都是一种不稳定因素,在石油钻井作业中当然也是如此。一些学者认为,在石油钻井作业开展过程中,多数事故都是人为原因所导致的,包括地上或地下施工设备的操作不规范、施工技术不足等所引起的一些安全事故等。而石油钻井作业中危害较为严重的井喷事故原因也有不少,不过通过对近些年的井喷事故的原因分析可以得知,石油天然气井喷现象多数情况下都是由于开采机械设备操作不够规范和开采方案规划存在缺陷,以及紧急事故处理方式不够有效等,从而致使安全事故的出现。其中外界原因也就是环境因素所致使的井喷现象出现的频率要远低于人为因素,而且,在石油钻井工作开展过程中,若是未能对开采设备进行规范操作、采用适合的施工技术、制定科学合理的开采方案,比如下钻进度太快、开泵力度控制不合理等,都很有可能会出现溢流或是井喷现象的产生,不但会导致停工降低了作业效率,而且还可能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以及经济损失。
1.2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是一种不可控的自然因素,人们只能做到对于环境变化的预测却不能对其进行控制,因此环境因素所带来的安全隐患也不能进行有效的掌控。石油钻井作业过程中的环境因素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油井的区域、地理环境、地质地貌、土壤结构、温度湿度、气候等,这些环境因素都可能会导致石油钻井过程中产生安全事故。比如,若是在钻井作业时,地层的压力大于井筒液柱,那么极有可能会产生溢流现象,并且,若是地层压力超过一定安全范围,还会导致井漏现象的产生。不过,虽然这些环境因素会为石油钻井作业带来一些安全隐患,不过我们可以通过运用先进的科学手段来对其进行预测,并制定相关防护措施,将环境因素的影响最小化。
1.3施工设备因素
除了人为因素和环境因素之外,对石油钻井作业造成最大的影响因素便是施工设备。通常来说,施工设备因素对钻井作业的影响一般体现在油井的勘测与开发时,施工设备的功能、运行效率、安全性、监控系统的可靠性、准确性等。因为钻井作业的施工常常会处于恶劣的气候环境下开展,比如雷雨、大风等气候环境都会使施工设备出现故障或影响效率,而高温天气也会使设备过热的现象产生,对于设备内部的零件或多或少都会造成损伤等,都可能会导致施工设备故障进而出现安全事故的现象。比如若是高压管线出现破裂会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甚至是井喷现象。除此之外,我国国内的部分钻井施工设备先进程度不足,尤其是钻机方面,电动钻机和机械钻机都是经常出现故障的设备。
2石油钻井安全因素的解决及管理措施
2.1提高安全生产管理力度
根据现在的形式来看,为了有效地降低石油钻井工程中出现安全事故的概率,保证工程能够顺利开展,必须要提高安全生产的管理力度。第一,可以构建HSE管理体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HSE管理体系旨在对石油钻井作业中的风险进行识别以及管控,将这种管理体系运用到石油钻井作业中,并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可以有效的降低各种因素带来的施工安全问题。及时地找出安全隐患,并对其进行合理有效地解决,可以最大程度上避免对石油开采作业的危害。通过实行HSE管理体系,可以进一步明确安全生产的责任,将责任细化到个人,进而确保开采作业的每个阶段都能够进行有效的管理。除此之外,HSE管理体系还可以促进安全生产的开展,激发施工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的热情,提高工作质量。并且,在建立良好的施工环境方面,进行适量的投资,如此一来,可以有效地降低环境因素对石油开采作业带来的影响。第二,构建科学的风险评估体系,并应用到开采工程的整个环节。风险评估体系侧重于利用相关技术手段来进行施工风险的预测,而且还可以评估石油钻井时可能会出现的一些事故风险。预测出来的风险,也便于相关管理人员及时地制定相关预防方案,以此来避免事故的发生。针对风险评估工作来说,并不是仅仅在施工的某个阶段,而使需要实行到石油钻井作业的所有环节,包括前期的规划环节、工程的开展环节、和工程结束等所有阶段,以此来做到对安全事故的有效预防。第三,全面实行安全责任制。针对石油钻井作业来说,可以将生态环境的保护、安全稳定的作业作为工作的主要理念,以此来确保每个施工单位都能够将安全生产理念作为根本。并且将责任细化到个人,让每个施工人员都能够肩负各自的责任,并严格遵守石油钻井的相关规范来开展作业,降低或避免出现违规操作的问题,将安全管理理念充分实行到石油开采的各个环节。安全责任制的实行可以做到规范施工人员的操作、矫正工作态度,并且一旦出现也能够找到相关负责人,避免各个部门相互推脱责任的现象,可以有效地加强安全管理的力度,进而保证石油钻井能够稳定高效地生产。
2.2对设备进行定期检修与保养
一般来说,在石油钻井作业开展时,钻井设备的运作稳定性和运作效率都对生产有着决定性作用。在进行钻井作业时,石化企业还要在钻井设备的检修与保养上制定合理的管理体系,确保每个运用到生产过程中的钻井设备都能够在作业前进行试运行,并对其进行严格的检查,而且在当天的作业结束后,还要对其进行日常保养,以此来使钻井设备能够时刻处于最好的运行状态,从而保证钻井作业的稳定开展。结合现在的情形分析,如今我国许多石化企业都运用“两表一卡”的方式来对钻井设备进行管理,两表一卡是指在钻井设备的检查与维修过程中,将安全检查表和运行风险分析表和其余管理工具运用到施工管理中,这样可以更加显著地加强钻井设备的检修及保养管理力度,保证钻井设备在运作之前可以及时发现其中的安全隐患,从而有利于管理人员及时地开展相关解决方案,避免钻井设备在运作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保证石油钻井作业能够正常进行。
2.3加强对施工人员综合素养的培养
在石油钻井作业开展时,人为因素是其中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特别是工程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按照当前的形势来看,工程管理人员不但需要拥有相关管理水平,还需要丰富的工作经验,以此来保证管理工作能够有效开展。因此,相关部门必须要针对不同职业的工作人员开展培训工作,加强所有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及专业能力水平,并且还要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加强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能够使管理人员在进行现场管理时可以更加合理地对问题进行解决,保证石油钻井作业能够更加稳定的开展,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理念。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培训,可以有效地提高施工人员在施工以及使用钻井设备时以更加规范的操作来进行,从而有效地降低因为操作不够规范而致使的设备故障问题以及避免相关安全事故的产生,从人为因素上对石油钻井作业的安全隐患进行预防。
3结语
石油钻井作业具有着一定的特殊性,并且野外作业苛刻的环境条件或是施工人员本身技术水平达不到相关要求,再或者缺乏安全意识,以及对紧急事故的处理能力存在缺陷等,都是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为了提高石油钻井作业的安全性,施工企业必须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并且还要提高安全管理力度,对施工设备进行定期检修及保养等。以此来做到对石油钻井作业中的安全问题进行有效的管理与控制,使石油钻井作业能够稳定开展。
参考文献:
[1]信晓栋.石油钻井中安全影响因素及管理对策探讨[J].化工管理,2018(09):149.
论文作者:陈礼斌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31
标签:作业论文; 石油论文; 因素论文; 设备论文; 环境论文; 安全事故论文; 都是论文; 《城镇建设》2019年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