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幼儿公民教育检讨(下)_公民教育论文

香港幼儿公民教育检讨(下)_公民教育论文

香港幼儿公民教育述评(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述评论文,香港论文,公民论文,幼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二、香港幼儿公民教育的环境与媒体

如何实现公民教育的目标与任务,香港明确提出要以家庭、邻里社会、地区社会、民族社会及国际社会为公民教育的基本环境,以幼儿园和学校为基本媒体。其理论依据是:公民教育不仅是掌握有关国家及社会的信息与知识,也是学习如何在自己的社会中生活的过程,所以,公民教育总是在具体环境中进行。与儿童关系最密切的是本土环境。本土环境是一个人最直接面对的社会环境。具体的说,家庭是人际关系中最为密切的环境。从家庭开始人们的人际关系逐渐扩展到街坊邻里到范围更大的地区社会乃至一个民族的社会。各个层次的背景与儿童联系的程度尽管不同,但就是这一切构成了学习民族性、学会在各个层次环境中相互联系的本土环境。

1.家庭 在公民教育中认识家庭的作用和功能是十分重要的。家庭成员的角色与功能、权力与责任乃至家风都能对一个人价值观和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家庭参与公众及社会活动的状况也影响儿童的公众意识以及对社会事物的关心程度。兄弟姐妹的手足之情、家庭归属感以及家庭成员中发展起来的家族荣誉感等都能进一步扩展为邻里归属感和更高层次的民族归属感。

2.邻里社会 这是家庭在福利和保安方面的支持纲。邻里之间的亲密关系能造就各社区独特的文化习俗,人们会认同它并以它为荣。主要由街坊邻居造就的社区精神能为个人提供一种归属感,即一种互相支持的感觉。另外,社区精神也赋予邻里社会的居民某些权力和责任。

3.地区社会 这是比自己居住的邻里社会范围更大的社会。让儿童懂得这样的地区社会有它独特的行政风格和政策、教育体系、特殊的文化和习俗。除了培养儿童的地区认同感和地区意识外,还要使其了解各地区间的关系。

在以上各层面环境中,儿童均可获得公民经验,但可能是零碎的和偶然的。因此,香港强调将幼儿园和学校作为主要媒体实施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公民教育。大多数人都曾在他们人生的早期有一段极为重要的学校生活经验,在那里他们形成和巩固了基本的价值观、态度、信念及能力。由于学校是社会的缩影,儿童在学校获得的公民经验将对他们的公民素质产生重大影响。因此,香港十分重视通过学校提供正规和非正规的公民教育活动,重视研究公民教育教什么、怎样教、教到何种程度等问题。

三、香港幼儿公民教育的课程范围

香港教育署围绕公民教育的宗旨与目标,从本土环境、国际环境等各个层面制定了形成儿童的知识、反思、行动、价值观、态度、信念、能力7个领域的课程范围。下面将围绕这7个领域,分别从公民教育环境的各个层面来介绍其教学内容。

(一)知识

在家庭环境里规定让幼儿掌握的公民知识:

1.认识家庭成员,了解家庭成员间的关系。

2.知道家庭生活的方式和习惯。

3.形成对家庭成员的正确态度如孝顺、友爱、互相帮助、互相尊重。

在邻里社会规定让幼儿掌握的公民知识:

1.认识街坊邻居。

2.知道街坊邻居和睦相处的重要性。

在地区社会规定让幼儿掌握的公民知识:

1.我是香港社会的成员。

2.香港的节日。

3.为公众和社会服务的人。

在民族社会规定让幼儿掌握的公民知识:

1.我是中国人。

2.中国的节日及有关故事。

3.中国的民族群体。

在国际环境——世界中规定让幼儿掌握的公民知识:

1.多民族、多种族的世界。

2.具有世界意义的节日,如国际儿童节。

在公民教育媒体——学校规定让幼儿掌握的公民知识:

1.环境、设施、幼儿园成员。

2.群体生活的规则。

(二)反思(举例)

在家庭环境让幼儿反思,我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好吗?在邻里社会让幼儿反思,我认识街坊邻居吗?我是不是一个好邻居?在地区社会让幼儿反思,我最敬仰哪一种为社会服务的人?在民族社会让幼儿反思,我最喜欢哪个节日的故事?除了香港的生活外,哪个民族的生活方式最能吸引我?在国际环境中让幼儿反思,除香港外,哪个国家的生活我最感兴趣?在幼儿园这一媒体中让幼儿反思,我与同伴相处得好吗?

(三)行动:我的角色(举例)

在家庭环境中,我怎样做一个好哥哥(姐姐、妹妹、弟弟)?一个好儿子(女儿)?在邻里社会,我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好邻居?在地区社会,为了表达我对社会服务人士的敬佩、感激之情,我能做些什么?在民族社会,为了更了解中国各地、各民族儿童的生活,我能够做些什么?在国际社会,我怎样才能更了解世界各国儿童的生活?在幼儿园这一媒体中,我是否愿意与同伴分享我的东西?

(四)价值观 香港在各层面环境和媒体中都向幼儿传授如下价值观:

普效性价值:个人——生命神圣、真理、美感、诚实、人性尊严、理性、创造力、勇气、自由、友爱、个人独特性;社会——平等、仁爱、善良、自由、共同利益、公平、改进人类社会。

辅助价值:个人——自省、自律、修身、明德、自决、开明;社会——多元性、合法程序、民主、理性、容忍、共同意志、机会均等、人权与责任、文化与文明遗产。

(五)态度 香港在各层次环境和媒体都规定培养幼儿如下态度:乐观、参与、批判性地吸收文化、具有创造性素质、欣赏、承诺、关心社会公务、移情共感、积极、尊重。

(六)信念 香港在各层次环境和媒体都试图形成如下信念:个人可以有所作为,群体努力可以有所作为,行动可以有所作为,价值观可以有所作为,教育可以有所作为,改进人类社会。

(七)能力 香港在各层次环境和媒体都强调训练如下能力:自省、修身、自决与自律、移情共感、批判性思考、创造性思考、汇集和运用资讯、评估、集体决策、判断、沟通、合作、维护权益、公民和社会意识、坚持原则。

四、香港幼儿公民教育的推行模式

常用的模式主要有如下3种:

1.渗透式——将公民教育渗透到整体课程中,包括在正规课程中的不同学科和非正规课程中进行。

2.独立学科——开设独立的公民教育课。

3.综合学科——通过开设综合科目如生活教育、社会教育、公民/伦理教育等,将公民教育编作课程中的一个单元教授。

以上模式有时独立使用,有时结合使用。除此之外,他们还提出了一些配合方法即跨学科的活动计划、独立的公民教育活动计划和利用长上课日或周六进行活动,参与其它机构如公民教育委员会举办的活动等。

五、香港幼儿公民教育的特点及启示

笔者认为,香港的公民教育有如下显著特征:

1.道德的目标要求大众化。无论从其公民教育的总目标看,还是从各阶段、各层次的具体学习目标看,基本立足点在于人人要做到,人人可以做到。反思我们的德育,存在着总体要求偏高,忽视基本道德养成的问题,而出现了种种不讲基本文明公德的社会现象。

2.道德的目标内容层次化、具体化。香港的公民教育除了每个学习阶段有具体明确的目标内容外,在各个层次环境中也有不同的内容要求;不仅重视道德知识的传授,而且强调反思、行动、价值观、态度、信念、能力的培养。这种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式的道德教育就可以避免因目标缺乏层次而无法落到实处的弊端。

3.注重基本道德教育。不难看出香港的公民教育侧重于基本的道德规范和道德素质的养成。

4.道德教育的践履化。香港的公民教育不仅重视通过主要媒体——学校机构实施教育,而且强调利用各种环境进行渗透。也正是因为重视利用环境,故此,增强了公民教育的实践性,避免了生硬的灌输或机械的传授。众所周知,不经过内化的道德教条是难以变成自觉的道德行为的,因为道德不同于法律,尽管它也有规范性的一面,但并不具有法律的强制性,仅仅屈从于外界的控制或压力,一个人是难以产生真正意义上的道德行为。这就需要儿童通过做来体验和理解道德规范及其行为的意义。

香港的幼儿公民教育对我们的启示是深刻的,至少我们在改革幼儿园德育过程中应注重促进儿童个性全面发展、心理健康及自我指导的素质和能力的提高,重视优化各层次的德育环境,鼓励幼儿积极自主的道德实践活动,加强价值观、态度、信念及能力的培养。

标签:;  ;  ;  ;  

香港幼儿公民教育检讨(下)_公民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