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山地城市绿色开放空间规划的思考论文_陈金星

对山地城市绿色开放空间规划的思考论文_陈金星

梅州市城市规划设计院 514021

摘要:山地环境无论在地貌、地质或环境、生态等均与平地存在极大差异,因此绿色开放空间也必须要结合山地环境的实际情况进行规划,本文在分析山地城市绿色空间特殊性的基础上,对绿色开放空间进行规划,以期推动山地城乡空间建设的发展。

关键词:山地城市;绿色空间;规划思路

1 城市绿色开放空间的概念

有关城市绿色空间的研究在国内外都是一项热点内容,特别是近些年人们环境意识不断增强,更希望对城市进行科学规划,进而改善自身居住条件。综合来看,针对城市绿色空间的概念界定目前尚未形成统一共识,相关专家学者的研究观点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种认为城市绿色空间强调的应该是自然环境,其空间主要在于绿色景观,如河流、森林等;另一种观点则在此基础上,加入了人工环境,如户外活动场地、城市公园等。很显然,对于人工环境是否应该包括在内,是这两种观点争议所在。本文认为,城市绿色空间是构成城市空间结构的基本要素,对于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是城市区域的自然开放空间,同建设用地中满足人需求的人工开放空间还有一定差异。

2 山地城市绿色空间的特殊性

2.1 连通性与异质性

所谓的连通性,主要指尽管从空间角度上来进行观察,山地相关用地斑块似乎是彼此分隔的,然而由于受地形地貌肌理集群分布影响,借助于相应廊道串接,就让整个景观的有机整合能够得以实现,而且还具备了连续性,那些原本彼此孤立的斑块,如林田、城镇等,也拥有了得以实现生态交流的联系通道,这就让整个绿色空间结构具备了连通性。另一方面,所谓的异质性或异质现象,则是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一是体现在垂直方向,表现为气温、降水等因素会随山体高度变化而变化,这使一些地域的自然景观在垂直方向上出现了带状分布变化;二是体现在水平方向,表现为岛屿性生境,主要是指以地平为基准,将山地体系以诸多“凸凹岛屿”形式呈现,进而构成众多三维景观异质单元。

2.2 承载功能具有复合性

一般来说,山地城市绿色空间往往都不以单一的功能而出现,其大多都具备一定复合性,并将其承载的各类功能叠加起来。结合山地特质归纳来看,这些功能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分别为环境功能、社会功能与经济功能。例如,通过有效保障山地区域性的生态平衡,以此来更好的净化城市,改善部分城市日益恶化的环境,促进城市更好发展;维护自然地景与历史遗迹,让人与自然能够和谐共处,并实现协调发展;对耕地与农林业加以更好的支持,使相应的生产活动与作物基因多样性都得到充分保障;实现相应防灾减灾工作等等。

2.3 演进过程具有空间动态性

分析山地绿色空间特质,很容易就会注意到它的动态性,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在于山地斜坡环境不稳定,其能流、物流均是在进行输出,这也就导致了山地系统一般都比较脆弱。从实际的具体表现上来看,山地对于外营力、人为活动等外力干扰都普遍具有比较强的敏感性;同时,山地环境也经常容易出现各类灾害。另一方面,在强调空间的动态性时,则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空间结构,主要表现在某些空间内出现破碎化、消失等相关空间过程,如建设用地对于山林的占用等;二是空间功能,这一方面的动态性既包括空间维度上的内容,也包括时间维度上的内容,如经济功能对于生态功能的取代等。

3 对山地城市绿色开放空间规划的思考

3.1 以多目标主导确定山地规划目标

明确目标是能够进一步理清规划思路的重要基础。在具体工作中,首先,要结合山地环境与当地实际条件,深入分析其地理、资源等方面的环境情况,并在此基础之上,还要逐步完善相应的多目标指向的综合评价体系,在构建该体系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安全、环境、经济等相关要素。其次,进一步挖掘特殊目标,要满足异质环境要求,如本土农业资源保护、地质灾害防治等,进而使相应规划策略能够更具有针对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 多尺度分析绿色空间连通性

如果纵观整个绿色空间,就不难发现其大尺度跨度的基本特点,因此当已经明确了具体研究对象时,就可以考虑基于景观空间等级理论来进行相关分析,进而做好相应的空间连通性整合工作。具体来说,需要考虑的尺度主要包含有三个层次,除了确定的核心层之外,还包括了与之相邻的上一层与下一层,前者指的是核心层背景,后者则强调的是初始条件与组成成分。在实际规划工作中,核心尺度要确保能够关注到相邻尺度的空间结构,尤其是在上一层方面,要将相关的关键要素充分理清,这样才能更好的为整个规划工作打好基础。

3.3 充分确保山地环境完整性

一般来说,考虑到山地环境的特殊性,在进行绿色空间规划时,需要特别注意尽量不要破坏山地环境的完整性,而想要在实际工作中真正实现这一目的,重点就在于能够妥善处理好环境单元边界问题,着力确保其自然生态过程的连续性。具体来说,首先,要从全局和整体角度出发,在充分考虑到各单位管辖范围的基础上,以各个环境单元的完整性作为首要考虑因素,科学规划边界,统筹加以管理和维护。其次,可以尝试通过一些当前比较成熟的规划技术,如生态网络、绿道等,打造相应的绿色空间网络,让空间网络中的环境单元可以实现整体生态功能。

3.4 做好关联边缘区的利益协调工作

在涉及到关联边缘区的相关问题时,不免会遇到不同利益群体间的矛盾冲突,且这种利益或是价值取向往往都是相对多元的,因此,如何做好相应协调工作将会是整个规划控制的一个关键点。总得来说,具体协调要秉持一项核心原则,即要实现最大正效应,且努力降低负效应。首先,在基于政策设计的前提下,要妥善管制各个关键控制区,同时对于非关键控制区,则要使其具备一定的灵活性;其次,要充分考虑到城乡建设用地问题,且在此基础上,要着力满足其增长需求,此外,还要结合绿色空间的实际特性,保障其边界的理性分期推移,这一方面需要考虑到绿色空间的建设适宜性,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其内在自然特征;再次,在实施具体协调规划时,不能忽视其中的乡村居民,要对绿色空间中的这一部分做好管控,并且要有相应的建设引导;最后,要大力加强农林产业环节,兼顾产业空间与功能,实现产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

3.5 加强对于关键区的管控工作

考虑到绿色空间的实际特点,一般很难在工作中做到分区管控如此广阔的用地区域。通常来说,在基于相关要求的前提下,那些法定保护体系下的区域都能够得到相对妥善的管制,如历史文化区、自然保护区等等,但也应该注意的是,其他一些环境关键区也需要重点加强管控,并有效的加以利用和保护,如涉及到洪灾的安全关键区,涉及到动植物栖息的环境关键区等等。在这一环节的工作中,可以结合管制建设用地的一些成功方法,统筹“功能”、“结构”、“指标”等相关要素,在具体控制上基于定位、定形、定性、定量、指标与关联边缘效应等角度入手,结合每个关键区的实际情况与实际目标,构建与之相符合的控制要素体系,进而更好的管控各个关键区。

4 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能够看到,山地城市绿色开放空间规划的核心,在于依托绿色空间建立有助于支撑城市安全高效的可持续发展的山地生态安全屏障,由于山地环境非常特殊,因此在进行绿色开放空间规划的过程中必须要调整传统思路,避免因为规划不当造成问题的出现。

参考文献:

[1]杜娟,唐岱.基于图像识别的山地城市绿色空间景观生态破损区域监测技术[J].现代电子技术,2018,41(12):67-70.

[2]韩贵锋,郭建明,赵一凡,陈明春.重庆市主城区绿色空间的演变及驱动机制研究[J].三峡生态环境监测,2017,2(02):34-44.

[3]张婷雯.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丘陵城市绿色空间规划[D].湖南大学,2017.

[4]叶林,邢忠,颜文涛.山地城市绿色空间规划思考[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4,29(04):37-44.

论文作者:陈金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4

标签:;  ;  ;  ;  ;  ;  ;  ;  

对山地城市绿色开放空间规划的思考论文_陈金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