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 上海 200080)
【摘 要】儿童活动场地作为住区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亦为当下楼盘竞争角逐吸引购房者的亮点与品质体现,其关注度正在不断提升。本文的研究重点是在确保安全性的前提下,如何在满足儿童心理与生理双重需求的同时,结合地形的互动性与主题的趣味性,将寓教于乐为一体,从设计阶段提升活动场地对儿童的吸引力。
【关键词】分龄需求;安全设计;儿童活动场地设计;复合型
【中图分类号】TU986.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544(2017)18-0037-02
1.前言
当前,在房地产市场异常火爆的形式下,新开发楼盘虽然对户外儿童场地也所有思考,但仍存在简单化、模式化的倾向,尤其存在于中小型房地产开发商的楼盘项目中,由于整体项目造价的局限及对儿童活动场地质量的不够重视等诸多因素,往往将儿童活动场地设计视为一种套路。童年是人成长的毕竟过程,成年后所具备的各项能力大多源于这个时期的积累。所以,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孩子的未来而设计。本文试图通过对儿童身心需求的研究,结合现代住区儿童活动场地设计的相关要求,设计出不墨守成规的、复合型模式下的户外活动场地。
2.复合型儿童活动场地与分龄需求设计
各个年龄层次段的儿童其生理与心理需求各不相同,满足分龄需求就是指,根据儿童各个年龄层次段不同的生理与心理需求,而量身定制和筛选与其年龄成长特征相符合的场地动线、空间形态及适应设施。
2.1 场地动线设置
所谓活动区域动线,就是指在一定场地范围内,规划限定一种或多种循环游戏模式;从一端到另一端的环状游戏状态,可以以单线形式存在,也可以多线穿插进行。在游戏的循环中,儿童能感受到场地内各分区符号的变化,符号是标志性的、细节化的。同时,在游戏的过程中提供儿童聚集的大小型场所,设有捷径和多个出入口,可以使儿童随时切换游戏类型。便捷的动线设置,对于儿童而言,能让其在各种动作中,随时停止活动又能迅速进入下一个活动中去。
2.2 空间形态设置
合理的空间组织形态是以满足儿童及其活动特点为基础的。最好的方式,是以不同年龄层次段分区,以防止年幼孩子不被年长孩子撞到,并阻止儿童尝试超越年龄层次段,过于复杂项目的最好方式。最重要的是,空间特征与其心理生理需求的切合。
2.3 适应设施选择
不同年龄段,适应设施选择存在较大的差异性。(1)婴幼儿(2~3岁),体能处于体能处于初级阶段,喜欢填图线条、模仿行动;倾向于做推、拉、装填、倾倒等动作。为此,可以选择沙坑、摇摇乐等设施;(2)学龄前儿童(4~7岁),运动方式趋于精巧细致,开始侧重性别之分的游戏方式,有竞争意识、挑战意识。为此,可以选择滑梯、秋千、跷跷板等设施;(3)学龄儿童(8~12岁),活动趋于活跃,有团队意识,易胆大莽撞,自我意识增强,喜欢冒险活动,偏爱智力,拼图,耗时活动。为此,可以选择组合型游戏设施。
3.复合型儿童活动场地与安全性设计
安全性是指没有物质危险和精神恐慌,而使人处于自由的舒适状态。它是人类权利的基本诉求,更是一个完善的儿童活动场地,在设计阶段所需要考虑的前提与基础。如表1所示,是儿童常见意外伤害形式及造成原因分析。
针对上述意外伤害的具体类型,逐一梳理优化方式。
3.1 活动器械优化
活动器械下方的固定处及周边不能有异物与障碍物,同时器械设施的水泥基础需牢固(水泥、坚硬的基础、树桩不能有突起物)。用于围合空间的景墙与活动器械不能有锋利的边缘,木质、金属材料的边缘需经过打磨呈现圆形,材料在使用时需经过强度安全测试,采用不易损坏的物件和挤压变形的组件。
3.2 地面优化
儿童活动场地往往会被设置在整个住居中,日照时间最长的地块。在长时间暴露于阳光,景观季节的变化、磨损和戳碰的情况下,保持无毒环保、富有弹性的材料尤为重要。使用橡胶地垫与彩色沥青铺设,是儿童活动场地最好的选择。若条件不允许,可以铺设保护性地面(软木屑、草坪),且最小覆盖厚度30mm。色彩方面主要以凸显色彩跳跃、吸引儿童注意力、激发儿童兴趣为出发点。
3.3 戏水区域优化
戏水区域特别应该注意的应该是两个方面:水深度与水边缘。水的深度不宜过身,涉水池水面下涉水水池深度在15至30厘米之间为宜。水体的边缘和底部都应该做防滑处理,不能种植苔藓类植物。避免使用喷射力过猛的水景形式,让儿童能感受到戏水的乐趣且不产生安全隐患。
3.4 沙坑优化
首先,沙坑区域必须有一定的围合性,同时应选择质地柔软的沙质,并保持排水通畅,定期耙删异物(垃圾、玻璃、小石头),以增加儿童游憩的安全性。沙坑应选在避风遮阳处且面积不宜过大,以免风沙天扬尘。
4.复合型儿童活动场地与地形及植物设计
地形是景观的骨架,其起伏的形态有意无意的成为植物的背景依托。地形有着控制引导视线、营造空间格局、更有着改善种植形式作用;而植物则有的优化丰富地形,辅助其空间营造的作用。两者相辅相,缺一不可。
4.1 营造“软空间”形态,形成丰富的空间感受
地形设计是避免场地一览无余,实现分隔空间的有效手段之一,且具有很多实用的空间功能。而地形的坡度变化也直接影响着儿童对其的感知与体验。在儿童活动区域内营造起伏的地形实际上就是营造一种动态的景观空间形式,不同的坡度地形其空间属性也各不相同,可表现为开敞、半开敞与封闭空间。例如:当儿童处于坡顶到中段,再到一处凹地的地形变化过程时,其基本已经能体验到地形所营造的物质空间多部分属性的特点,这种变化的空间具有极强的趣味性,能激发儿童参与地形中某一空间活动的兴趣。
4.2 丰富儿童游戏的形式,注重感知体验效果
在实际情况中,住区绿化有着严格的覆盖率控制标准,在这一条件的限制下,绿化往往只能强调景观功能,而无法真正做到让儿童亲密接触。其实,使用自然造景,创造多变地形、结合植物搭配,给儿童提供广阔的游戏场地和多样的与自然物体接触的机会,在儿童创造性的培养上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让孩子有机会拾取落花、攀爬草阶、沿草坡滑下来、观察蚂蚁搭桥、寻找退壳的金蝉……这些既保有童贞又显露天性的感受,是在固定的、冰冷的活动器械上难以体验的。以刺激儿童感知能力为主线,继而有选择的搭配植物。按照不同年龄段儿童的不同感知能力,划分植物区域栽植,将一些有趣味、有特殊特点的植物展现给儿童认识和学习,寓教于乐的效果。同时做好与儿童接触的安全距离,从而达到预期的体验效果。
5.结语
儿童处于个性发展的特殊期,创设快乐成长的环境,对于儿童的全面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复合型儿童活动场地设计应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以“安全“设计为主导,契合儿童的个性发展需求,为儿童提供快乐活动、健康体育的良好活动场所。
参考文献
[1]路丹.儿童户外活动场地设计与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
[2]叶露.公共绿地儿童活动场所设计分析[J].现代园艺,2015(03).
论文作者:王阳明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知识》2017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8
标签:儿童论文; 场地论文; 地形论文; 空间论文; 儿童活动论文; 植物论文; 需求论文; 《建筑知识》2017年18期论文;